查看原文
其他

留在县城的女孩,最好的结婚对象是高中同学?

陈清泓 三联生活周刊 2023-07-25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陈清泓编辑|王海燕
听闻我的高中女班长结婚了,嫁给了同班的头号“坏学生”。据我们观察,他俩上学时毫无交集,反倒是大学毕业后,双双回到家乡,成功上岸县城事业单位。

我的记忆还停留在高中,对他俩的结合还有点困惑,反倒是老同学一语道破,说“知根知底,门当户对”呀。这个门当户对,不仅指经济条件,连方言、饮食口味都相似。

《左耳》剧照
后来我采访发现,对回到县城的女孩们来说,高中同学的确算得上是很好的结婚对象了。

01
选择高中同学结婚的相宜,经历过婚恋观的变化。1998年出生的她,家乡在湖南某县级市,因为父母在省外做生意,相宜从小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

相宜高中读的文科,高二时,被同年级理科班的江溏加了QQ,江溏正是她如今的丈夫。后来江溏“坦白”说,是因为某天第四节课后的午饭时间,在楼下看见扎着高马尾、与同学说笑的相宜,印象深刻,才千方百计找同学要来QQ的。

不过虽然加了QQ,两人聊的却都是些普通校园生活。那时遇到好朋友打趣,相宜也总是笃定地说,不可能和江溏谈恋爱,毕竟她那时对江溏实在没什么特殊感觉,况且,她总觉得,高考后,世界广阔,还要认识很多很多人,为什么要跟高中同学谈婚论嫁呢。

《当我飞奔向你》剧照

高中毕业后,两个人被省内同一座城市的不同大学录取,一所在城东,另一所在城西。大一时,江溏手提两包零食,坐车来到相宜的大学,说是去城西的舅舅家做客,来看看在相宜同校的高中舍友,也看看相宜。

当然,这只是江溏的借口,他真正想见的是相宜。直到那时,对于时不时出现的江溏,相宜仍然只有一种异地见到老同学的熟悉感,不过,在后来一年的相处中,她还是渐渐习惯了向江溏倾诉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大二时,两个人顺其自然地在一起了。

2020年,两个人面临大学毕业。一开始,他们都想留在省会长沙,但忙忙碌碌投了一圈简历,相宜后来,省城虽然薪酬高,自己却很难找到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江溏也几次受挫。两人开始把目光瞄准老家县城。

《我可能不会爱你》剧照

幸运的是,相宜考到了县城一家银行,江溏也被县里一家国企录取。在大城市盘桓一阵的两个年轻人,就这样相伴回到了家乡。工作稳定,见过了江溏的家人后,相宜也跟父母说坦白了这段感情。

一开始,相宜的父母对江溏稍有点不满意,觉得相宜学历和相貌都不错,工作也体面,能匹配一个更好的对象。但这时候的相宜,观点却变了,她说上学时,她总以为天地广阔,要去结识形形色色的人,后来越长大越发现,认识的人多了,能交心的人却变少了,反而是她与江溏,相识多年,无话不谈,是爱人,也是彼此最好的朋友。相宜觉得,对双方来说,这样珍贵的感情都来之不易。

2022年,订婚满一年后,相宜和江溏顺利成章结婚,夫妻两人为婚礼花了很多心思,江溏还和朋友一起折了1000多个风车,架在了迎亲的路边。因为疫情的原因,一些亲朋好友没能到场,但留在县城的老同学、老朋友都来了。今年,相宜有了宝宝,同在县城,公公婆婆赶来照顾,负责一家的一日三餐,帮忙一起照看孩子。

相宜说,跟大城市的年轻人相比,长辈能搭一把手,让她和江溏多了许多自由,即使有了孩子,晚上仍能常常驾车去县城里觅食,有想去玩的地方也能说走就走。并且因为离得近,相宜也经常开车回父母家,节假日两个家庭也常聚在一起吃饭。

对了,回到县城一年后,相宜因为在银行常年加班,心情压抑,考虑到生存压力不大,她辞职加入了县城一家旅行社,江溏也从国企跳槽,转战电商,办起了自己的小公司。对相宜来说,县城的生活节奏缓慢,想吃什么开车走一圈就能到;去省会玩,交通也很方便;重点是父母家人都在身边,不用相互挂念。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02

和相宜跟江溏的婚姻不同,闹闹的恋爱与结婚,是另一种典型的县城婚恋经历。

闹闹是在2021年十月摆的婚宴,新郎是她的高中同学大鹏。结婚那天,两人上学时结交的好友几乎都来了,婚礼结束,大家一起拍了张大合影,后来看到这张合影,闹闹觉得庆幸,庆幸自己没有远嫁,好友、父母都在身边,一切都是她熟悉的样子。

《最好的我们》剧照

闹闹是典型的95后,1998年出生,家乡是江苏南通一个经济发达的小县城,父母都是做生意的。闹闹说,自己的父母是自由恋爱,后来父亲忙生意,母亲既主内又主外,在闹闹面前总是恩爱的样子,这让闹闹从小就向往爱情。

闹闹和大鹏是教科书般的青梅竹马式校园恋爱。大鹏是闹闹在县城高中里,高二分入理科班后的同学,两人在高二下学期就已经开始恋爱了,后来大学虽然异地,读的也都是省内的学校。大三时,两人回到县城,顺势见过了双方的父母。

对闹闹来说,见父母也就意味着结婚的前奏,这时候“高中同学”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因为同在县城,各自家里的情况,找熟人一打听,便清清楚楚。大鹏的父母跟闹闹父母一样,也是做生意的,很容易就亲近起来了,甚至很快就把两人的婚期定下来了,定在闹闹和大鹏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

闹闹和大鹏都向往安稳,大学毕业时便听从家人安排,回了县城工作。闹闹进了大伯当合伙人的当地律所,大鹏则进了闹闹姨父公司做室内设计。另外,结婚前,双方父母还为两人各准备了房和车。

《你好,旧时光》剧照

按照当地县城的规矩,从订婚到婚礼,各种礼节和流程,基本也是双方父母闲暇时聊一聊,就沟通好了。闹闹记得,结婚当天,除了接亲时,似乎还有几分要嫁人的感觉,其余时间,甚至主持人在台上煽情时,她都有些不自在,心里想着,毕竟两个人的家,就隔了几条街。

结婚后,闹闹很快怀孕,并在第二年十月生下了宝宝。虽然有父母帮忙照顾,但闹闹还是结束了在律所的实习工作,留在家里专心照顾孩子。也正是在完成了这一系列人生大事后,闹闹发现,自己成了同龄人中结婚生子最早的那一个。

相比之下,无论是几个留在县城的高中同学,毕业后散落各地的大学同学,都还没结婚。而在她家里,几个在一线城市打拼,比闹闹大七八岁的表姐、堂姐,至今仍是单身。几个姐姐如今在一线城市工作稳定,经济条件不差,也没有急于相亲。

《若是一个人》剧照

谈起漫长的空窗期,姐姐们似乎也说不出什么明确的择偶条件,只是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年龄相仿的人。在闹闹看来,这样的条件看起来简单,其实又最难。

03
相宜和闹闹的经历,是两种不太相同的县城婚恋类型,但她们的选择里,又包含了一些相似的客观环境考量。

在豆瓣“我发现个规律”小组里,频频有帖子惊诧于,越来越多的人最终与自己的中学同学在一起了。其中讨论最热烈的一个帖子里,有个回复是“我觉得是因为知根知底,又有基础。现在社会想深入了解一个人成本太高了”,得到了将近3000次点赞。

这使人想起这两年另外两个频频引发热议的话题。

《三十而已》剧照
一是2019年,江西财经大学教授欧阳静发表论文《县域体制内的“剩女”——基于中部D县的调查》,引起人们对县城女孩婚恋问题的关注。在论文中,欧阳静提到,在人口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愿意回到中西部县城上岸体制内的优秀女性比优秀男性更多,她们的婚恋问题也更难解决。

二是引人羡慕的江浙沪“县城大小姐”,大小姐当然是一个玩笑称呼,不过玩笑中也有真理。这些身在小地方的女孩们,年纪轻轻就“全款买房买车、工作稳定、生活丰富”,虽然挣得不多,但一边有家庭支持,另一边不用承受高昂物价,于是既能身在三四线城市,岁月静好,又能追赶时尚潮流,在生活拼配上不输北上广精英白领。

这两个话题,这两年引发的讨论经久不衰,毕竟无论是中西部上岸,还是江浙沪大小姐,都是如今一线城市996打工人羡慕不已的理想归宿了。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出走半生,归来仍是中学同学。






排版:城子 / 审核:同同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