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前瞻|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答21记者: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石

21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4-11

作 者丨王峰

编 辑丨陈洁


教育部2024年3月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202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近年来,高等教育战线聚焦新质生产力建设新要求,深入推进“新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体系化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把战略转变为目标,构建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范式。



在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石。他还介绍,医工交叉是发展先进制造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和典型代表。


2023年,明东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医工交叉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提案》,共提出了3条建议。教育部牵头国家发改委等多个部门进行了答复。“总体上非常满意。”明东说。


针对统筹设立“医学工程”交叉专业和学科的建议,教育部积极加大医工交叉人才培养力度,在2022年度本科专业目录中增设交叉工程类专业类,并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合理增设医工交叉相关专业,加强本科医工交叉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新增智能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布点73个。此外,2023年教育部印发《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引导高校加快布局建设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等一批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新医科专业。


针对加大医工交叉领域人才选拔、基地建设等的支持力度的建议。教育部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为牵引,将“智能医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医疗器械科技创新”等八项任务列入到人才计划的任务指南,重点支持医工交叉领域的人才申报,并统筹支持国家及区域院校医学教育发展基地、医药基础研究创新基地等建设。


针对创新医工交叉人才培养路径的建议。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也积极探索医工交叉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全方位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快“医学+X”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支持多所高校探索创新“4+4”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青年医师的晋升评价标准。


据介绍,天津大学的生物学工程学科创建于1978年,是我国高校当中最早创办的医工交叉学科之一。近年来,天津大学获批创办了全国首个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及博士点,组建了全国智能医学工程教育联合体和世界智能医学联盟。2023年,天津大学又牵头获批了教育部智能医学工程专业“101计划”项目,持续引领我国新医科与新工科交汇的创新人才培养改革。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SFC

本期编辑 刘雪莹 实习生 赵凤铃

 21君荐读 

两会前瞻|全国政协委员金李:应放宽养老金等长期资金进入股权投资领域限制


两会前瞻丨吸引和利用外资成为今年重点经济工作,新一轮稳外资政策谋划出台


两会前瞻丨对话全国政协委员周鸿祎:用大模型驱动业务,就是在打造新质生产力


两会前瞻丨农工党提案:建议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