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刚,中国突然宣布!打脸英国!世界惊叹!今天必须曝光他们……

德国优才 德国优才计划 2021-05-17


就在刚刚,5月15日7点18分,

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飞行295天、跋涉3.2亿千米,

三次发射,

长五系列火箭实现了三步跨越,

终于!祝融号在火星上,

首次留下中国印记!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突破,

中国,已成为

目前全球成功登录火星的第二个国家。

在此之前,

多个国家曾数次“染指”火星,

都以失败告终。

前苏联,发射8枚火星探测器,

全军覆没。

日本,1998年发射探测器,失败。

印度,进入了火星轨道,失败。

阿联酋,进入火星轨道,尚无结果。

而我们此次祝融火星车,

不仅安全平稳降落,

还发来了火星的问候。



随后,世界各国发来喝彩,

国外网友也纷纷点赞。




难以想象,在半个月以前,

我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

成功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在全国沸腾之时,

英国的《卫报》却报道,

中国“火箭残骸失控”,

恶意炮制假新闻,

试图影响我国航天员的脚步。



如今祝融安全着陆,

狠狠地打了污蔑者的脸,

就连美国航天局前局长米切尔.格里芬也说:

“中国航天最令人感到害怕的,

不是它所取得的成就,

而是它背后,站着一群无畏的人。”


是啊!深以为然!

今日中国共享全球赞叹,

在这背后,就是因为这一群人,

数十年历经艰辛,坚持不懈,

让中国一步迈进了大火箭国家俱乐部;

他们,含泪奔跑,

让中国航天事业浴火重生;

他们和时间比速度,

撑起中国人对星空向往的天梯。



01

掌舵者:压力和挑战


上一秒,

大家还沉浸在紧张的气氛中,

落火成功那一刻,

控制中心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此时,

一位头发斑白的老者,

忍不住摘下眼镜,偷偷抹着眼泪。

他叫张荣桥
是本次任务工程的总设计师,

在此之前,没有人知道,

为了迎接这一幕,他承受了多少!

只能从他背后那写满数据的黑板,

狭小的单人床,

以及脚上那双朴素的布鞋中,

窥探个中辛酸。

而更震撼国人的,

是他在采访时铿锵有力的回答。

白岩松问:

我们为什么要去火星?

他答:

提升人类自信,提升国家能力。


星光不问赶路人,

时光不负有心人。

恭喜,您做到了!

而除了张总设计师,

谁说女子不如男?

天问一号的航天“女帅”张玉花

1992年,

载人航天项目上马那一年,

她刚刚生下女儿,

为了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工作,

她咬着牙狠狠心,

将三四个月大的婴儿,

送到了单位托儿所。

从神舟一号到七号,15年间,

她每年大部分时间,

都是在北京或酒泉两地出差。

女儿从小学一年级起,

就已经独立坐公交车去上学了。



她花了数十年的时间,

带领团队完成探月征程之后,

又担任了,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

兼环绕器总指挥。

2021年2月10日晚,

火星上空的这一抹“中国红”,

她和团队整整等待了10个年头,

期间经历过多少压力,

付出了多少精力和汗水,

她已记不清,她只说:

“这是辛勤耕耘的十年,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

踩下的每一个脚印,

都是在创造新的历史。”



“各号注意,我是北京!”

作为“天问一号”北京总调度,

北京理工大学的鲍硕

正在向“天问一号”发出指令,

她是40年来中国首位女性总调度,

被称为,

具有高性能CPU处理器的女超人。



为了保持体能,

她坚持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晨跑,

“嫦娥五号”任务执行期间时,

由于月面工作,

要在预定的48小时内完成,

她刻意减少睡眠时间,

在任务前两周,

控制两天睡一次觉。

“我是北京”这四个字对她来说,

是莫大的认可,

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曾经,

在我国行星科学一片空白的困境下,

还有这样一位临危受命,挂帅出征的,

中国火星探测首席科学家,

他叫万卫星,也像“卫星”一样,

昼夜飞驰,未得片刻休息。

从布局火星电离层研究开始,

火星、水星、金星、

木星、彗星/小行星……

围绕行星探测12年,

他描绘了一幅,

宏大的中国行星探索路线图。



然而,

就在他主持的首个火星探测器,

终于走向成功之时,

病魔却缠上了他……


2020年7月,

是“天问”传来捷报的日子,

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

可背后最大功臣的他却没能等到这一刻!

因为就在此时,他刚刚离世!

为了祖国行星事业,他燃尽了一生!


临终前,

他念念不忘的就是中国火星登陆。

今日,万院士,您看到了吗?

您曾念念不忘的梦,它实现了!

此后,星河璀璨,

您的名字,永远闪耀其中!



02

保驾护航,全年无休


2020年7月23日,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同时也标志着,

我国火箭运载能力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一枚长五火箭从无到有,

需要6个月,如果全年无休,

一年可以总装、配套并实施,2次发射。

而一年时间里,

长五系列火箭却能够实施4次发射

并在一年半的时间里5战5捷

“长五人”何以跑赢时间?

因为他们可以,

连续18个月奋战在发射场,

9个人完成16个人的活。

他们平均年龄只有33岁,

大部分人在单位是主力军,

可为了祖国却在家里时常“缺席”。



总设计师李东

工作29年,17年给了“长五”,

他曾在朋友圈写下:

孩子从小就知道,

吃喝拉撒学习作业,

全都指望不上我,

我这个父亲的用处只剩下讲故事了。


总管路系统设计吴俊峰

把自己“泡”在了火箭总装车间,

常常天快亮才下班。

每次加完班回宿舍的路上,

他都会远望着振动塔上的四个大字:

中国航天。

他说:“那就是我的灯塔

看到灯塔,就看到了希望。”



从2013年起,海南文昌就成了,

型号发射平台设计师吴梦强的第二个“家”。

4年间,他每年至少有七八个月时间,

都待在发射场。

在那里,忍受的不只是,

酷暑的肆虐和蚊虫的叮咬,

更多的是对家的思念和牵挂。

儿子常在电话里抱怨:

“整个一年级,

放学你只来接过我一次……”


2020年,

在祖国疫情最严重期间,

为了不耽误长五任务进程,

杨俊恒放弃与家人的团聚,

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公公婆婆照顾,

收拾行装逆行而上,奔赴工作一线。

“海归”博士胡亚涛,为了不耽误工作,

在安排好孩子和老人的生活后,

大年初三就主动提前回京,

进行自我隔离。


从探火、探月,到空间站,

长五火箭的每一战,

都是在争分夺秒中,精益求精。

每一次发射,

团队都要求零窗口、零故障。

为了火箭的1次完美飞行,

去发射场之前,必须模拟6万次以上。

工作量之大,无人敢想!



长五火箭第一总指挥李明华说:

“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

而是含着泪依然在奔跑的人。”


斗转星换,十年终铸成巨箭;

甘苦暑寒,波折历罢捷报传。

谢谢您们的保驾护航!



从嫦娥奔月到问天火星,

中国从来都不缺少飞天探星的梦想,

半个世纪以来,

在中国航天人呕心沥血的奋斗下,

我们实现了多个第一。


第一颗人造卫星,



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第一次实现太空漫步……



从两弹一星到空间站快速增长,

中国永远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

这,就是中国航天人,

眼望苍穹,心有日月!

今天,在我们举国欢庆,

这一伟大历史时刻之时,

也请我们所有人一起,

致敬!

这群铁骨铮铮的中国星空英雄!

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


中国,下一站,

星辰、大海......



推荐阅读:

中国最牛黑帮老大,领导人对他毕恭毕敬,

美国总统竟然给他做小弟,还能安葬八宝山?!



谢谢您的阅读

-end-


2021年,我们在海外制作了,

一份非常难得,有意义的公益礼物,

送给全中国的大小朋友们,

打开下方视频,了解一下:

德国优才计划| 诚邀天下创作英才

如果您擅长微信文字原创写作,有快速敏锐的视角捕捉能力,三观正,充满正能量,想在百万全世界优秀中国人群体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并获得与其能力相匹配的收入,欢迎您的加入(全职,兼职,投稿)。您需要具有微信编辑及写作经验(全球地域不限)。联系请带上原创作品添加微信号:skr20110517,添加时请注明:应聘

喜欢本文请分享及右下角点"赞"和"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