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3年创二代试炼百亿IPO!爷爷是桃农,爸爸财富值排无锡第二!为接棒千亿帝国做准备?曾毓群也投了…

鲍有斌 新财富 2022-10-13



微导纳米的两大业务中,光伏业务在PERC电池的ALD设备中具有优势地位,拿下国内44%市场份额;半导体设备突破国外巨头垄断,在手订单大幅提升,收入还在爬坡过程。


其更大看点则在于,实控人王磊今年不到30岁,父亲为先导智能实控人王燕清。此次沙场秋点兵,或是其接棒千亿帝国的提前演练。


其发行前最后的悬念是定价。虽然3年营收增长超9倍,宁德时代和曾毓群个人入股站台,但上市前业绩陡变,高逾200倍的拟发行市盈率,市场能否接受?


来源:新财富杂志(ID:xcfplus)

作者:鲍有斌

(本文由新财富“IPO价值透视”栏目出品)


  


60年代出生的创业者现在还当打,但家族财富传承已是迫在眉睫。先导智能(300450)创始人王燕清家族财富高达350亿元,在江苏无锡富人中仅次于药明康德的李革。


2022年8月,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微导纳米”)科创板成功过会,一旦上市,市值有望超过百亿,其背后实控人正是王燕清之子王磊。


IPO是公司发展的关键节点,其此番冲关,或许也是王燕清给儿子未来接棒千亿商业帝国设置的一次模拟考。这名90后成功上位背后,凝聚着老父亲多少心血?其能否顺利通关呢?


01

王燕清家族造第二家上市平台,90后走上前台


尽管有王燕清在背后筹谋,微导纳米上市之路依然颇为曲折。


2020年6月,上交所受理微导纳米在科创板IPO申请,保荐人为中信证券(600030)。经过三轮问询回复后,当年12月15日,微导纳米撤回上市申请。


8天后,微导纳米再与中信证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然而大半年后,即2021年8月,微导纳米公告称,与中信证券友好协商,双方一致同意终止辅导。


2022年3月,微导纳米再次向科创板发起冲刺,保荐人变为浙商证券(601878)。经过两轮问询回复后,7月底顺利过会,上市进入倒计时阶段。一旦IPO,这将是王燕清家族控制的第二家上市平台。


王燕清是江苏无锡人,父母是桃农。1986年,王燕清从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毕业,进入锡山无线电二厂。该厂专门生产薄膜电容器和独石陶瓷电容器,王燕清负责维修和管理进口设备,刻苦又爱学习,是个技术偏才。


经过十多年技术积累,1999年,王燕清下海,创立无限先导电容器设备厂,这也是其前东家的上游企业。先导厂起步资金仅8万元,王燕清聘用两个60多岁老车工和铣工,其他活都是自己干,在一间150平方米的旧仓库开启创业生涯。


2002年,王燕清与九州机械合资成立无锡先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先导智能前身),日本松下、日本TDK、美国KEMET等跨国企业都是其客户。2008年,先导智能进军锂电池装备行业,2009年又进军光伏电池设备行业,踏准风口,2011年完成股改,并于2015年5月登陆创业板。


作为新能源装备龙头,先导智能的营收从2015年的5.4亿元增至2021年超百亿元,6年增长20倍;归母净利润从1.46亿元增至15.8亿元,也实现了6年10倍。


而估值涨幅更甚,先导智能从IPO前估值不到15亿元,到一度超过1300亿元,截至9月27日市值超过800亿元,增长50多倍。


至2021年末,王燕清仍持有先导智能约28.8%股份(图1),在2022年新财富500富人中,王燕清家族排在第122位。


图1:王燕清在先导智能的持股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回头来看,几乎在先导智能上市的同时,王燕清就开始筹谋为儿子打造一方单独的天地。2015年11月,微导纳米的前身微导有限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王燕清出资1735.4万元,占股比近87%。


目前,王燕清、倪亚兰夫妇和王磊通过万海盈、聚海盈、德厚盈间接控制微导纳米近65%股权。在这三家持股平台中,年轻的王磊持股均在7-8成,已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实际控制权(图2)。


图2:微导纳米IPO前的股权结构

资料来源:微导纳米招股书


企业治理上,王燕清担任先导智能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磊出任微导纳米董事长,同时担任先导智能董事。倪亚兰则出任微导纳米董事。传帮带的节奏感十分鲜明。


单独看王磊,其间接持有微导纳米的股权比例为53%,IPO完成后,身家近50亿元。


02

技术团队主要靠外聘,管理团队“外聘+内部输送”结合


“创业不易,守业更难”,从8万元创业起步,到缔造出家族千亿商业帝国,如何培养王磊安全接班,成了重点。王燕清让儿子“以创代守”,并为之多方尽心筹谋。


王磊出生于1993年11月,本科就读于新泽西州立大学计算机和数学专业。


大学毕业后,王磊并没有立即进入家族企业,而是先在无锡的一家日资制造企业里工作了半年,后又在父亲控制的江苏恒云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资管中心工作了半年,算是实业和金融圈子都有了经验。2018年,王磊出任先导智能董事,并到逐渐步入正轨的微导纳米任职。


曾在联想CEO俱乐部学习管理的王燕清,自然理解“搭班子”的重要性。在王磊进场之前,王燕清就从两个层面为其找好了左膀右臂。


首先是技术团队。


2015年7月,王燕清与LI WEI MIN(黎微明)接触,双方决定共同出资设立公司,并开展ALD(原子层沉积)技术在光伏、半导体等领域的产业化运用。


黎微明,1967年出生,芬兰籍,毕业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无机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另一个核心技术人员则是LI XIANG(李翔),出生于1981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


这二人均曾在芬兰设备厂商Picosun任职,这是一家全球领先的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原子层沉积,即可以将物质以单原子膜形式一层层镀在基底表面的方法)薄膜涂层解决方案供应商。在任职期间,他们负责ALD产品在亚太地区的推广及应用。黎微明也是李翔在Picosun亚洲的最高领导。


2015年12月末,王燕清挖来黎微明、李翔,经过二人反复研究和参数优化,微导纳米双面镀膜实验才达到理想效果,专利核心内容得以形成。


2015年12月至今,黎微明任微导纳米副董事长,并自2016年2月起任首席技术官。李翔目前则任微导纳米董事兼副总经理。


微导纳米另两名核心技术人员许所昌(博士)、吴兴华(硕士)则均是80后。许所昌曾任职中芯国际,而吴兴华此前任职的泰州中来光电,是微导纳米2018年第一大客户,贡献其当年营收的68%。


四名核心技术人员此前基本都在ALD领域内深耕,只是方向略有差异。他们有在外企核心岗位,也有在本土重要企业担任要职,中西结合,技术嫁接资本,造就了微导纳米。


相比核心技术人员基本是外聘,微导纳米的日常管理团队则“外聘+先导智能输送”相结合。


微导纳米总经理ZHOU REN(周仁),美国籍,曾在多家外企任职,后担任拓荆科技(688072)副总经理,先后负责工程部门、知识产权和质量管理等工作。拓荆科技主营薄膜沉积设备,产品已广泛用于中芯国际、华虹集团、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国内主流晶圆厂产线,正是微导纳米同行。


副总经理胡彬、财务负责人俞潇莹此前是先导智能高层。1988年的董秘龙文来自创投圈子。


2019年,90后王磊出任微导纳米董事长,多名60后、80后高管辅佐,共同打造微导纳米这块“试验田”。


03

217倍发行市盈率,微导纳米市值百亿


本次IPO,微导纳米拟发行约4545万股,募资10亿元,发行价约22元/股。按发行后总股本4.54亿股计算,公司总市值约100亿元,对应市盈率高达217倍,市销率则超过23倍。


微导纳米是设备商,以ALD技术为核心,这是一种特殊真空薄膜沉积方法,能应用于光伏、半导体两大赛道,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如在光伏赛道,微导纳米主要为太阳能电池片厂商提供镀膜设备,而镀膜工艺和技术直接影响了光伏电池的电学性能,从而影响光电转化效率。


微导纳米产品涵盖ALD、PEALD(等离子体增强原子层沉积)二合一、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系列,并提供配套产品及服务。


A股上市公司中,仅有北方华创(002371)也生产ALD设备。此外,捷佳伟创(300724)产品线中包括PECVD设备,为微导纳米在光伏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此外,晶盛机电(300316)、中微公司(688012)、拓荆科技也为其可比公司。


整体看,可比公司均为高增长、高估值,最近3年营收和利润均增长超过1倍(表1)。

 


相对来说,公司利润规模越大,ROE更高,但营收和利润增速、市盈率反而偏低。如晶盛机电净利润及ROE均为最高,但市盈率仅49倍,不及其他公司。


而利润规模小、成长快的公司估值更高。微导纳米发行市盈率超过200倍,拓荆科技市盈率170倍,二者近3年营收增长均超过9倍。


证监会“专用设备制造业”合计有300余家上市公司,去掉异常类公司(即动态市盈率大于1000倍,或低于-100倍),市盈率均值为59倍,中值为38倍。光伏板块70余家公司,市盈率平均为68倍,中值为52倍。


多番对比,微导纳米估值大大领先行业及相关板块。然而,2021年,微导纳米营收增速为37%,净利润还下滑19%,成长性甚至不及北方华创、捷佳伟创、晶盛机电。微导纳米的真实竞争力究竟如何?


04

拿下PERC电池ALD设备44%市场,半导体ALD设备实现技术突破


2018-2021年,我国光伏电池片新建成产能基本全部为PERC产线,生产设备也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在PERC电池ALD设备中,微导纳米占据了44%的市场份额,属于龙头,其竞争对手还包括理想晶延、无锡松煜等。


在龙头地位之下,微导纳米的竞争力凸显。


一是客户结构稳定,长期获得下游“榜一大哥”的青睐。


中国光伏产业全球领先,而国内光伏电池前十大厂商占据总产量近八成,它们都是微导纳米客户。2019至2021年,微导纳米前五名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1%、96%和84%,大客户主要有通威太阳能、晶澳太阳能、天合光能、平煤隆基和阳光中科等(表2)。

 


其中,通威股份(600438)旗下的通威太阳能是微导纳米多年来的第一大客户,近3年累计贡献微导纳米超过3.6亿元营收,占其总营收大约4成。尤其是2020年,通威太阳能一家就贡献了超过6成营收。这与通威股份“江湖”地位大致匹配,2021年,通威股份的光伏电池产量近33GW,在国内厂商中位居第一。这从侧面反映出,下游龙头对微导纳米的认可度较高。


二是毛利率较高。


2020年,可比公司平均综合毛利率为33.71%,微导纳米ALD设备毛利率为50.83%,领先17个百分点。2021年,微导纳米毛利率优势在缩小,但仍领先中微公司、拓荆科技4-5个百分点(表3)。

 


从收入结构来看,目前,光伏ALD设备也是微导纳米营收、净利润的主流支撑,2021年贡献销售收入1.36亿元,占比超过45%。而光伏PECVD和PEALD、半导体ALD设备收入则各自占比24%、23%、8%。


三是技术储备到位。


目前光伏行业处于技术路线迭代中,晶硅电池技术是以硅片为衬底,根据硅片的差异区分为P型(PERC)电池和N型电池。两种电池发电原理无本质差异,都是依据PN结进行光生载流子分离。在P型半导体材料上扩散磷元素,形成n+/p型结构的太阳电池即为P型电池片;在N型半导体材料上注入硼元素,形成p+/n型结构的太阳电池即为N型电池片。业内主流的PERC电池量产效率已经普遍超过23%,越来越接近24.5%左右的理论极限,因此,组件厂商纷纷投入TOPCon、HJT等新一代N型电池技术的开发。


如在通威股份单晶硅电池在建工艺路线中,已经是PERC和TOPCon、HJT等技术路线并行。



新型电池对于薄膜沉积需求更高。TOPCon电池生产线可以由PERC电池生产线升级改造。HJT电池整体结构变化较大,其制造环节只需4大类设备,分别是制绒清洗设备(投资占比10%)、非晶硅沉积设备(投资占比50%)、透明导电薄膜设备(投资占比25%)和印刷设备(投资占比15%),其中,非晶硅沉积设备、透明导电薄膜设备均需要用到薄膜沉积设备,这两大环节投资占比合计大约75%。


微导纳米的光伏产品主要分四大类,以“夸父”“祝融”“羲和”等命名,其中,祝融PEALD系统和验证中的羲和系统,均可以应用于TOPCon电池(图3)。


图3:微导纳米光伏领域主要设备产品

图片来自公司招股说明书


这也意味着,除了基本盘PERC电池,光伏的新电池技术路线未来若逐步取代PERC电池,微导纳米同样有布局。


而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在ALD领域的深耕,让微导纳米得以成功在半导体ALD设备上实现“零的突破”。


微导纳米表示,自身是国内首家成功将量产型High-k原子层沉积设备,应用于28nm节点集成电路制造前道生产线的公司;设备总体表现和工艺关键性能参数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并获得客户重复订单认可,成功解决一项“卡脖子”难题。


微导纳米的半导体设备命名使用“凤凰”“麒麟”“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有祥瑞之意(图5)。不过目前只有凤凰(P)系统得到产业化应用,其他系统均还在验证阶段。


图5:微导纳米的半导体领域主要设备产品


不过,在这个领域,微导纳米直面国际巨头竞争,想要突围尚需时日。目前全球半导体ALD设备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荷兰等少数厂商手中,基本由AMAT(应用材料,AMAT.O)、ASM(ASM国际,ASM.AS)、LAM(泛林,LRCX.O)、TEL(东电电子)等国际巨头垄断。


微导纳米虽打破垄断,但2021年仅销售出一台设备,收入2500万余元。2020年,国际巨头ASM营收15.2亿美元,LAM、TEL、AMAT营收都在百亿美元以上,微导纳米和它们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好消息则是,截至2022年3月,微导纳米的半导体ALD在手订单金额为11452万元,是2021年销售额的4.5倍。


按照半导体ALD设备客单价测算,11452万元在手订单,大约是5台设备,如有2-3台能在2022年确定销售收入,则该板块收入将同比增加2倍左右。此外,半导体ALD设备毛利也高,单台在1300万元左右,如果市场顺利拓展,则2-3台设备即可增加约3000-4000万元毛利。


半导体ALD设备从装机到产品验证,前后超过半年时间,2022年,其半导体客户有望从唯一的“客户A”到多处开花。


此次IPO,微导纳米拟募资10亿元,投建基于ALD光伏及柔性电子设备扩产升级项目、基于ALD技术的半导体配套设备扩产升级项目、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产业化应用中心项目,分别拟投入资金2.5亿元、5亿元、1亿元,剩余1.5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半导体设备相关领域拟投入6亿元,显然成为新业务的重心。


高端制造和“卡脖子”领域是国家政策和相关产业基金的重点扶持方向,本土半导体及其设备制造业更是备受呵护,已在技术上取得突破的微导纳米,应有更多机会。


05

改造端毛利更高,收入稳定性待观察


过去3年(2018至2021年),微导纳米营收从0.42亿元增加至4.28亿元,增长超过9倍。归母净利润从亏损2800万元到盈利4600万元。


近几年,微导纳米的收入结构发生较大变化。2021年,专用设备收入3亿元,占比70%,配套产品及服务收入1.27亿元,占比迅速提升到近三成(表4)。就在2020年,两大板块收入结构比例还是近似96:4的格局,为何在一年内发生巨大的变化?

 


主要是因为微导纳米自2018年起实现设备批量销售后,随着太阳能电池片大尺寸化以及生产工艺技术提升的变化,部分客户对在役设备改造需求增加所致。


2021年,微导纳米的改造收入大约为1.23亿元,又分为尺寸改造(收入7265万元)和工艺改造(收入4988万元)两部分。


一直是其头号客户的通威太阳能,2021年只向微导纳米新采购4台设备,远远低于前两年,但却贡献了近1亿元改造收入,占比近77%。晶澳太阳能贡献改造收入大约千万元(表5)。

 


从毛利率对比看,2021年设备端毛利率为34.48%,而配套产品和服务端毛利率则达到72.68%,足足高出38个百分点。毛利润贡献,设备端贡献1.04亿元,配套产品和服务端贡献0.92亿元,相差无几。


那么,改造端收入会持续吗?只怕未必。


其一,对于客户来说,改造成本不菲,且2021年前的过半存量机器已改造。


2021年前,微导纳米销售的设备几乎全部是光伏ALD,2018至2020年合计销售105台,单价约在500万元/台。而根据问询函,2021年尺寸改造60台,工艺改造53台,对应各自收入,则工艺改造平均单价136.83万元/台,尺寸改造平均单价为104.42万元/台,这意味着2021年基本上六成原有设备已进行了尺寸改造,而一半设备进行了工艺改造,且单项改造费用约相当于机器原价的1/4-1/5。


其二,微导纳米的产品出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2021年,其销售的光伏ALD设备从59台下降到22台,PECVD出货19台、PEALD二合一出货17台,共计36台,超过ALD设备。后两个设备的单价远低于ALD设备,后期是否能产生足够改装需求及费用,则未可知。


配套产品及服务,虽对客户来说是刚需,收入能否继续保持在高水平,只有一个财年数据还无法得出结论,需要更长时间验证。


要撑起逾200倍发行市盈率,王磊要回答的质疑还不止这一处。


06

市场空间、转型冲击与应收款 


光伏和半导体产业,整体市场规模虽然是数万亿元级,但产业链环节较多,微导纳米作为一个细分领域的设备商,市场规模相对有限。


据华西证券研究报告预计,2021-2025年全球PERC电池累计新增产能为337GW,对应电池片设备规模为536亿元;全球TOPCon电池累计新增产能为694GW,对应电池片设备规模为1507亿元,合计约2000亿元。


微导纳米能切到的蛋糕又有多大呢?


2021年,中国光伏产业设备市场约400亿元,其中薄膜沉积设备规模为51亿元,微导纳米光伏设备的业务收入4亿元,占比约为7.8%,而在光伏设备中仅占1%。


微导纳米起步之初,王燕清过往人脉发挥了巨大作用。微导纳米和先导智能均在设备业,先导智能以锂电池设备为主,2021年,光伏设备销售收入占比还有6%。由于光伏电池片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双方客户高度重合。2021年,微导纳米向重合客户销售金额占营收的62%,如前五大客户通威太阳能、中润光伏同时向先导智能贡献2625万元、5560万元销售额。双方供应商也有一定重合度。


问询函中,微导纳米和先导智能之间的同业竞争、是否存在客户推荐和获取订单都被关注。微导纳米回复称,除了常规技术交流、展会推广、实地拜访等方式获取商机,实质性获得订单还是依靠公司技术研发能力、产品制造技术、服务能力以及对客户需求快速反应能力。


但其同时也承认,在前期发展过程中,王燕清个人介绍部分下游客户与公司取得联系。王磊接棒之后,这些商业合作关系是否能正常维持,或者进一步开拓新客户,都将考量他的能力。


市场规模空间有限,而竞争正在加剧,从微导纳米的设备收入结构也可以看出,高毛利的ALD设备销量在2021年快速下滑。


光伏ALD设备单价近619万元,明显高于PECVD(375万元)和PEALD(399万元),且其毛利率高达47%,而后两种设备毛利率约为18-19%;但2021年,其光伏ALD设备仅售出22台,较2020年腰斩还不止。例如通威太阳能的采购量就从2020年的28台,下降到2021年的4台。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是前期销售节奏太快导致2021年度的出货量不够,还是下游厂商在产能过剩情形下控制扩产节奏?或者更为糟糕的是,此前主要应用于PERC产能的光伏ALD设备在竞争格局中是否可能会被边缘化呢?


在下游产能技术路线切换的过程中,机遇与危险并存。2021年内,隆基绿能(601012)N型TOPCon电池实现了25.21%的转换效率,P型TOPCon电池效率达到25.02%,HJT电池转换效率更达到创纪录的25.26%,新电池产业化应用和产能建设预计在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投产。而通威股份已陆续投产1GW HJT中试线、1GW TOPCon项目。在下游厂商高效电池的新增产能中,微导纳米能否继续拿下设备订单,2022年财年或有所体现。


此外,对于概念大热的半导体ALD设备,尽管其单价高达2520万元,毛利率更是高达52%,但迄今仅卖出一台,要挑起经营大梁也需要时间观察(表6)。



第三个问题是,微导纳米为B端业务,且设备单价高,应收款较为严重,影响盈利含金量。2021年末,微导纳米应收账款和票据共1.52亿元,占其营收的1/3,这对其现金流造成了压力,当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7631万元。


而且,可以看到,作为第一大客户的通威太阳能,反而付款比较爽快。2020年末,来自通威太阳能应收款及合同余额为2711万元,占微导纳米当年销售额约14%。这一两年通威对微导纳米并无应付款。


2021年,微导纳米最大应收款客户是中润光伏(包括中辉光伏、华恒新能源、龙恒新能源),相关金额达到5603万元。中润光伏2021年贡献其销售额1.15亿元,应收款余额占销售额近半。


这些问题切切实实摆到了王磊的面前,加上改造端的收入也没有那么稳定,微导纳米2022年1-6月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下降9.3%;归母净利润为-3925万元,同比下降271%。上市前业绩陡变,会否对其后发行募资产生不利影响,且需观察。


07

高管中诞生多位亿万富翁


王燕清为王磊搭建好班子,对微导纳米核心团队授予了丰厚股权。


微导纳米IPO前,黎微明和李翔直接持股4284万股、2016万股,占比10.47%、4.93%。他们主要以技术入股,各自货币出资分别仅有58.76万元、88.24万元。这其中,王燕清以货币资金补正两人无形资产出资资本金合计588.24万元。


若按照微导纳米发行价22元/股测算,两人身家分别达到9.42亿元、4.44亿元,堪称“伯乐与千里马”互相成就的典型了。


其他核心技术人员还有与王燕清共同出资设立微导有限的潘景伟、胡彬。潘景伟认缴出资额147万元,但个人流动资金不足,王燕清向其提供资金支持147万元,并为了留住优秀人才,最终免除潘景伟还款义务。因此,潘景伟持股成本为0。


潘景伟出生于1983年,曾担任过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工艺总主管,加盟微导有限后出任技术总监兼质量部经理,现担任公司监事会主席、技术总监。IPO前,潘景伟持股899万股,价值大约1.98亿元。


现任公司副总经理胡彬,当年出资88.2万元,IPO前持股1259万股,价值大约2.77亿元,资产增加大约314倍。刘兵武出资29.4万元,占比1.47%。微导纳米2019年12月完成股改时,刘兵武从股东名单中消失,具体原因不得而知。若其一直持有,则该部分股权价值近亿元。


四名核心技术人员身家过亿,微导纳米总经理周仁因加盟时间较晚,未持有股份,其2021年薪酬为253.63万元。


微导纳米还在2017年2月设立员工激励平台聚海盈,授予15%股权,对应认缴出资额441.19万元,实缴出资额88.25万元,未实缴出资部分为技术出资。2019年10月,聚海盈增资354.94万元,资金由王磊向各方出借,同时约定各方基于聚海盈对应微导纳米未来所获取分红、转让所得等收益用于偿还借款,直至偿还完毕。


核心技术人员吴兴华、许所昌持股聚海盈0.41%、0.34%,高管龙文、俞潇莹持股0.34%、0.27%,折合股份数量在10-15万股间,各自持股市值大约在224万元至341万元之间。他们持股成本较低,财富增值更多寄希望于微导纳米上市后的股价表现。


08

多次投资,曾毓群、王燕清牢牢绑定


有王燕清在背后筹谋把关,不光是人事、业务,融资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微导纳米历史融资主要有三次,也能感受到王燕清在圈子内的苦心经营。


2019年12月,微导纳米增加注册资本246.32万元,上海君联晟灏、北京君联晟源、江阴毅达、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江苏人才四期、无锡毓立、无锡新通、上海亿钏合计出资1.56亿元,对应投后估值30.06亿元。


2020年12月,微导纳米新增注册资本237.47万元,冯源绘芯、锦润博纳、聚隆景润、问鼎投资、瑞庭投资(后由瑞华投资持有)出资约3.5亿元,对应投后估值73.5亿元,微导纳米一年增值1.45倍。这一轮,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曾毓群大方站台,他控制的瑞华投资出资1亿元,而宁德时代全资持有的问鼎投资则出资1.2亿元。


2021年9月,微导纳米在完成公积金转增股本基础上,新增注册资本1030.66万元,无锡新动能、中芯聚源绍兴基金、疌泉荣芯、高瓴航恒、高瓴裕润出资大约1.9亿元,对应投后估值75.4亿元。和9个月前相比增值不到3%。由于是突击入股,上述股东承诺锁定期为36个月。


历次入局机构股东中,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有“国家队”和江苏省政府两级国资背景,无锡新通、无锡新动能股东背景为无锡市各级国资,正是先导智能发家之地,背后实际控制人为新吴区国资办。


上海君联晟灏、北京君联晟源为联想控股背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则是北京君联晟源最大出资人,持有35.7%份额。高瓴航恒、高瓴裕润则为高瓴系。


有意思的是,宁德时代也是高瓴裕润LP之一,出资份额9.05%。


图5:曾毓群、宁德时代投资王燕清家族企业情况

新财富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021年7月,先导智能完成定向增发募资25亿元,宁德时代全额认购,持股7.15%,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作为战略投资者,宁德时代持股锁定期为3年。通过股权关系(图5),同时代出生的曾毓群(1968年)、王燕清(1966年)两大家族利益牢牢绑定。

百万粉丝都在看


270亿!68岁汪建再获IPO,身家暴涨!华大智造发行市盈率75倍,市值反超华大基因

科创板首家日资控股IPO,批量制造千万富翁!三年净利微增0.2%,45倍PE高不高?

这家福建人在华强北起家,从50万赚到50亿只花10年!年销55亿,八成销售依赖亚马逊……

2022科创板最大IPO?募资124亿,近半利润来自政府补贴,“独角兽”还是“吞金兽”?

3年利润增97倍,比亚迪、宁德时代撑起的IPO,将为湘潭批量“生产”千万富豪?


-END -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资讯和信息,仅为作者个人观点表达或对于具体事件的陈述,不构成推荐及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据此进行投资所产生的风险及后果。




新财富2022年9月号·电子版

《国产大飞机带飞万亿产业链


(点击海报可直接购买,下单请备注邮箱)

你点的每个好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