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评论 |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全力打造“高科技”宝武

本报评论员 中国宝武 2023-11-06

邂逅 · 2413 期 · 7198 篇



评 论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

全力打造“高科技”宝武


本报评论员


党的二十大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些论述,为正在全力打造高科技企业的中国宝武注入澎湃动力,极大地增强了宝武科创强企、科创强国的决心和干劲。


进入21世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成为全人类的共识,科技创新是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比拼的主战场。手握“科技创新”王牌,就是抓住了发展的命门,把握着时代的先机。


放眼环球,世界一流企业无不是创新领先的示范者;立足中国,企业是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主体。宝武定位于提供钢铁及先进材料综合解决方案和产业生态圈服务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伟大企业。同时,作为实体经济基础产业、中国钢铁工业的龙头,作为国资央企、首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勇当新型低碳冶金现代产业链链长,肩负重企强国使命。毫无疑问,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宝武由“大”向“强”优势再造、转型升级为人人向往的高科技企业的核心动力,也是我们实现钢铁强国必须具备的根本能力。


今天,科技浪潮汹涌而至,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国家宏观政策的鼎力支持,以互联网、数字化、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全社会绿色低碳的转型升级……凡此种种,都为宝武的科技创新创造了最优越的外部环境和最难得的时代机遇。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当今中国钢铁工业之集大成者,宝武理应树立起敢为天下科创先的雄图壮志,也应心怀紧迫与敬畏,紧紧把握当下,在科技创新上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但一个前提必须明确,宝武主导的这一轮科技创新,目的是抢占制高点,是走在科技最尖端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性创新,是一次事关行业深层次变革的系统性创新,是为国家自立自强、民族伟大复兴的创造式创新。宝武科技创新的性质,决定了其根本要义,是加快从跟随向引领转型,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宝武的科技创新经历了从最初的“跟随式”“集成式”,到“并跑”,现在已经到了“引领”阶段,步入“深水区”“无人区”。科技创新要有的放矢,要聚焦。关键要在重点领域、重大环节形成原创型、颠覆性创新成果,成为原创技术的策源地、发祥地。


面向未来,要以科技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再造体系竞争优势。未来是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的时代,数字化转型将为企业带来系统性变革。如果说传统的钢企是“二维”的,那么经过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所建立的是“三维”体系。谁先完成数字化转型,谁就能获得根本竞争力,反之会被“降维打击”。


宝武数字化探索和实践起步较早,宝钢股份“一总部多基地”管理体系以及硅钢变革举措等都做了很好的尝试,但与党中央提出的数字革命、宝武设想的ONE MILL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继续深化以四个一律、三跨融合、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两个中心、一个工业大脑的智慧制造和智慧治理架构为主要内容的“4321”数智化体系建设;加快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统一数字基座建设,加快关键要素数据的互联互通,加大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我们要继续推动管理变革,重塑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从“流程性组织”向“生态型组织”转型。我们还要促进数字化转型向外部延伸,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能力,建设外部生态合作共同体。这些都需要我们从技术流、信息流、组织流等多方面开展系统的原创型、革命性技术、管理创新,构建起符合时代特性的钢铁行业发现新模式,形成面向未来的成长空间。


引领发展,要实施碳中和技术创新工程,推动行业走绿色低碳之路。以“双碳”为目标的绿色低碳冶金为宝武技术创新、技术引领提供了最佳路径和施展才能的新天地。可喜的是,当前我们走在了前列。就在不久前,宝武富氢碳循环全氧高炉(HyCROF)取得阶段性试验成果,进一步增添了宝武必胜的信心。


我们要再接再厉,紧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严格按照《宝武碳中和行动方案》,在极致能效、富氢碳循环高炉、氢基竖炉、近终形制造、冶金资源循环利用和碳回收及利用等六方面尽快形成一批最具代表的原创型、颠覆性创新技术。我们要引领绿色产品科技攻关,聚焦高强度、高耐蚀和高效能核心关键,关注超低碳、零碳产品研发,形成一批宝武独有、首发的绿色产品。我们要积极投入绿色产业科创,在氢能绿电等方面形成示范应用技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形成在全行业推广应用的创新典范。


钢铁挂帅,要全力以赴服务国家战略,勇担“卡脖子”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先锋。宝武历来以国之重器、强国重企而深感骄傲与自豪。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钢铁产品品种体系,新一代高强度汽车用钢、大型变压器用硅钢、航空航天用材、高性能能源用钢、高速钢轨、车轮用钢、手撕钢、建筑桥梁用钢、工程机械用钢……实现了跟随向领跑的跨越。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建设“新型工业化”“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作为基础工业的脊梁,宝武要积极担负起“企业发展,钢铁挂帅”重任,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新一代钢铁和新材料技术产业体系。我们将主动承担国家“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专项、进口替代、国家“两机专项”等重点专项。围绕“卡脖子”产品、使命类产品开发,培育一批“高精尖特”产品替代进口。开展原创性引领型科技攻关,形成一批全球首发的先进钢铁产品。加大镁、铝、钛等新材料制造、应用技术研发,形成与钢铁材料互补的新优势,构建起钢铁及先进材料综合解决方案竞争力,服务国家新兴产业发展。


综上所述,宝武的科技创新既任重道远,又亟待突破,它的迫切性、重要性和高难度,需要我们在内部形成有力有效的支撑。当务之急,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变革和体制机制改革。


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投入风险虽然较高,但是投资回报也较大。相较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业,宝武总体研发投入仍然偏低。尽管当前我们的经营面临不少挑战,但要有战略定力,不但不能降低还要增加科技工作推进力度。下一步,我们要以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为契机,加大基础研究及平台建设的研发投入,同时强化绩效评价与激励政策的引导。各子公司要站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行业引领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高度,系统策划并形成自己的创新路线图。集团有关部门要持续从绩效评价、团队激励等角度研究出台政策,鼓励子公司、相关部门保持高水平创新投入。


要以市场化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热情。人才是第一资源,高科技宝武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人才、依赖人才。我们要引入市场化机制,营造惜才用才激才的良好氛围。以公开透明增强公平感。破除求全责备、论资排辈,全面推广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以激励机制增强获得感。尝试统筹灵活运用集团内现金型、股权类等政策工具,充分用好产业孵化人才特区政策;探索成立轻资产公司和持股平台,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研究赋予首席科学家、工程科学家更多的技术主导权、项目管理权;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风险高,探索实施“筑基”工程,确保基础研发人才高保障工资收入和关键里程碑节点奖励;探索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安薪”工程;推出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培育更多小巨人企业等。一句话,就是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宝武有价值、有奔头,形成强大的人才梯队和不竭的创新创造力。


要充分发挥中央研究院技术创新平台作用。科技创新是宝武的核心动力,中央研究院就是这个核心动力的主发动机。宝武要拥有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拥有世界一流的研究院。在集团大力支持下,中央研究院要发挥主动,在观念、体制机制和能力上达到世界一流,产生世界一流的创新成果;要发挥中枢、智囊功能,站得高、看得远,为集团科技创新谋划思考、提供思路;要立足自身,面向生态圈,构建面向全行业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当前,大多数子公司成立了技术中心,中央研究院和子公司要探索共建共管,创新机制、灵活应用各项政策对各子公司技术创新工作给予支撑、指导和协调,形成全集团技术创新“一盘棋”、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


何其幸哉!我们赶上了宝武科技创新最好的时代。倡导鼓励原创型、颠覆性、革命性创新,宝武的科技创新是站在行业制高点上的,是站在一代代宝武人不懈追求的肩膀上的,是致力于民族复兴和造福全人类的。它为宝武乃至生态圈的广大科创工作者提供了最广阔的发挥发展空间,创造了与企业双向奔赴实现最大价值的无限可能。“惟进取也故日新”,在宝武这片日益肥沃的创新土壤上,让我们珍惜当下、握紧机遇,聚英才、举贤才,敢于探索、勇于超越,既为了个人和企业的未来,又为了行业进步、家国繁荣、人类明天,努力贡献最有智慧的力量!






评论 | 当我们谈元宇宙时,我们谈些什么?

中国宝武报评论员:坚定不移、全力以赴,加快创建世界一流伟大企业

评论 | 以钢铁人的意志奋楫破浪、逐梦前行

评论 | 以国家使命为己任,破解“卡脖子”难题




编辑:傅宇

出品:宝武融媒体中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