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反制贸易战策略已悄然发生调整

马浩亮 大公网 2018-07-31

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来华出席第二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左)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右)/新华社


此次第二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适逢特朗普搞得全球贸易战狼烟四起之时,格外受到关注。中美欧是世界三大经济体,中欧是美国最重要的两大贸易伙伴,如今成为贸易战的两大受害者。


除了威胁对中国追加2000亿美元产品关税,特朗普在对欧盟钢铝加征关税后,亦威胁要将战线扩展到汽车行业。近期在出席北约峰会及首次访英之际,特朗普又炮轰欧盟已成美国在贸易上的“最大对手”。


面对贸易战,中欧有共识,有共同利益基础,但双方在外资门槛、知识产权、世贸规则等方面也存在分歧。对于中欧来说,最根本的在于提高利益攸关性,扩大公约数。中国没有止步于求同存异,而是主动求同化异,展示出了解决问题的诚意。


李克强与图斯克、容克共同见证中国同欧盟之间多项合作文件的签署/新华社


上月底,中国发布新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7月1日又降低多项日用消费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在李克强总理刚刚结束的对中东欧及德国的访问中,中德签订300亿美元大单,并且创下多项“第一”。


德国巴斯夫集团投资约100亿美元,在广东建设石化产业园,是中国重化工业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宝马公司则成为第一家在华合资公司中持股比例超过50%的外资车企。


今次中欧峰会联合声明特别提到:“欧盟注意到中国近期致力于改善市场准入和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进口,期待这些举措得到全面落实并采取进一步的举措。”这是对中方近期一系列努力的一种鼓励。


4月27日,首列直达维也纳的中欧班列抵达目的地/资料图片


中欧联合声明强调,坚定致力于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抵制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虽然中欧双方都未提及美国,但弦外之音不言而喻。


面对贸易挑衅,中国以战止战,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的以牙还牙、以硬碰硬。综合来看,中国反制策略已悄然发生调整,将捍卫自身利益与维护全球贸易自由结合起来,将扩大对外开放与经济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将眼前博弈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其总体效果将更为有力有利。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