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医养综合体会是商业地产的一剂解药吗?

2016-11-21 陈方勇 陈方勇视点


医养综合体是一个跨界的概念,可以包含很多内容。“医养”本身就代表两个领域的融合,医疗和养老,养老之中健康护理是必要环节,这就离不开医疗的支持;医疗从市场赢利角度也需要稳定的患者群体,人到老年自然也就成了医院的常客。“医养”可以说就代表着人的一种刚需,“买命”的刚需。由“医养”而延展出的“医养综合体”讲的就是由这种刚需而衍生出来新型业态,“一站式”解决人们关于健康养老方面的需求


                            

一个生意如果做的是刚需,消费人群又稳定有购买力,这样的生意不赚钱都难。我的好朋友新派公寓的王戈宏曾经用一句玩笑来形容他面临的找房困难:假如看中一栋物业可以做公寓,公寓可以承受的付租能力是2/平米.日,联合办公来了说能给3/平米.日,那边月子中心来了说能给4/平米.日,最后莆田系的妇科医院来了,谁也没法抢了。这一点的旁证从百度“竞价排名”所遭遇的挑战就可以看到,莆田系一度就是他们的大金主啊。


 

为什么莆田系的医院这么能赚钱?是因为他们“心黑”吗?如果真的是,为何还有那么多人甘心被他们“黑”?为何国家还要发给他们执照而让他们“祸害人间”?我想事情没那么简单,存在即合理,何不冷静的看看他们的商业逻辑。我的一位跟他们关系很深的朋友告诉我莆田系其实是抓住了人们的几大痛点:1、隐私保护;2、人格尊重;3、保命心理;4、专家信任。他说他们会尽量避免那些需要“救死扶伤”的事,而去做那些“无关生死却事关脸面”的生意,他们会通过营销来夸大事实,却根本上是在通过服务留住客户。


 


所以民营医院有市场,根本上是医疗市场化的结果,既是因为公立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也是因为在旧有的医疗体系,客户(患者)根本就没有得到过有效的尊重,他们需要另外的选择。同理,养老产业遇到的问题也一样,要么是如同被遗弃的养老院,要么就只能指望儿孙的孝顺且周到,养老产业同样需要市场化,同样也有可能出现“莆田系”一样打着幌子的伪业者,但同样都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说来很有趣,医养综合体的提出我得到的解释竟然是从“拯救商业地产”开始。我的一位做医养顾问的朋友被成都的一家地产商请去做项目的诊断,原来这家地产商在市中心做过很成功的高端商场,后来有机会在天府新城“很核心”的位置拿到一块商业用地,自然就顺势也要去开一家,结果项目还没盖完就发现招商出了大问题,他们心仪的那些大品牌都拒绝入驻,理由是已经和其他更大牌的公司合作,实在没办法在成都开更多。想来想去,这个商场格局的物业也没法再改成别的什么,竟然只有医养综合体可能会是最合适的解决解决方案!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那些持有度假休闲地产的开发商身上,他们原本稳定的客源是大机关、大企业的“团建”,结果一方面因为“八项规定”原因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基本就被挡在了门外,另一方面又因为整体经济的衰落而让很多市场化的企业都消减了“无谓的开支”,市场就这么着遭遇“断崖式下滑”!怎么办?只能去改!改什么?医养综合体!候鸟式养老人群成了他们需要力争的客户,他们需要服务好那些具有消费能力的活力老人,给他们一个理由组团而来,开开心心的住上一段时间,开开心心的在这里消费。怎么能做到?反

正一定不是酒店逻辑!


 

还有什么商业地产需要被“拯救”?你有想过会是那些二三线城市的写字楼吗?别怀疑,真的有这样的案例!这些年来,在各地雄心勃勃的地方政府推动下,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在建自己的“CBD”,管他有没有需求都在建“代表都市繁华”的甲级写字楼,结果楼是建的标准挺高,城市的“天际线”也出来了,很养眼,但也真的是没人气!因为在那样的城市哪里有那么多的商务办公需求!就有这样的实践,把一个写字楼的底下改成了医院,楼上改成了养老公寓,医养互动,整个楼一下子就活起来了。能赚钱吗?当然!只要有人愿意来,还是有目的性的高频次来,想做什么生意不行?

 

会有人问:那么医养综合体会是一剂万能药什么样的商业地产都可以救活吗?个人以为也未必,这活其实不好玩,尤其不适合那些只想要张皮或者以为马上就会立竿见影的业主方。这药不是“速效救心丸”,打不了鸡血,救不了命,最多也就是个调理身体的“慢方子”,把原来的虚火内伤去除,换一个自我修复的活法。



 

具体怎么个治法?上面说的这些案例都是有真实的样本,有真实的团队在运作,欢迎你来佰仕会今年最后一场的主题沙龙“佰仕会2016第十期筑梦沙龙之医养地产论坛”,现场来听,现场来问诊。每个人对于未来的答案,只能自己去找,只能帮您到这了!


(注:本文所引用图片均来源网络,与所描述案例无关) 



想了解本次论坛的详情,欢迎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