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独居老人手绘“假币”买面9年,意外离世后,老板却崩溃大哭:每天都在等他!

果妈 十点读书 2023-10-16


作者 | 果妈

来源 | ABC微课堂(ID:abcweiketang)


从2013年到2022年,浙江的一位老汉郑祖龙,吃了9年的“霸王餐”。


用自己画的纸币来“糊弄”面店的老板李国色。


令人意外的是,李国色每次都欣然接受“手画钱”。


每天到点就会抬起头来,等着老汉来买面。


郑祖龙


但从2022年1月7日之后,李国色再也等不到郑祖龙了。




这位年轻的面店店主是李国色,一位普通的浙江温州人。


他出生于一个贫穷家庭,母亲因病早逝,就靠着父亲卖棉花糖为生。


因为父亲早出晚归,李国色从小就是在街坊邻居的家里长大的。


今天去李阿姨家吃饭,明天去王叔叔家吃饭,偶尔还会穿上街坊邻居送的新衣服。


父亲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常常教导李国色要懂得感恩。


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能认为这些都是别人应该做的。


老人的手绘假币


在父亲的教导下,李国色从小就懂得感恩,乐于帮助他的人。


比如,今天父亲没空,李阿姨邀请他到家里吃饭,他吃完后就会帮李阿姨把碗洗净才离开。


明天父亲没空,王叔叔请他去小饭馆吃馄饨,那他就会帮王叔叔做家务。


街坊邻居对李国色赞不绝口,都觉得他是个好孩子。


虽然家境贫寒,但周围的人都充满善意。


李国色就是在这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养成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的性子。



2005年,李国色在街坊邻居的帮助下读完高中,但他没能考上大学,于是便跟着同学去东北打工。


但因水土不服和气候严寒,李国色在来到东北的第一个冬天就病倒了,手脚都被冻出了冻疮。


因为他将攒的钱全部寄回了老家,身上只有仅仅够吃饭的钱,所以没钱看病住院。


眼看李国色的脸色越来越差,一同来打工的同学都纷纷劝他回去。


李国色也知道自己的确不适合待在东北,于是就收拾包袱回到老家。


老人的手绘假币


街坊邻居看到李国色回来都很高兴,纷纷嘘寒问暖。


有的看到李国色脸色不是很好,还特地煲了补汤给他。

李国色感动得点点头。


回到老家的一个星期后,李国色就和父亲出去选店铺,他决定开个面条店。

开业第一天,就有许多附近的人来捧场。


特别是曾经照顾过李国色的叔叔阿姨,一人都买上五六斤面条。

因为价格实惠用料干净,也不缺斤少两。

所以李国色的“矾山鲜面店”每天生意都很红火,他和父亲的日子也越来越蒸蒸日上。




2013年的一天,李国色和他的新婚妻子正在店里忙碌着。


一位头发花白,身形瘦小的老人站在离他们店不远的地方,直勾勾的盯着店门口挂的面条。


李国色看到老人盯着店门口的面条,以为老人家想买,便热情地招呼。


老人家也不回话,只是走近店面,用手指了指类似方便面的面条。



李国色又问道:“老人家想要多少斤啊?我家是按斤数卖的。”


老人家也不回话,只是从衣服里掏出一个用细绳系住的小布袋,从中拿出带有污迹的两块钱递给李国色。


李国色没有嫌弃,而且笑眯眯地接下这两块。


称了两块钱的面条递给老人家,还多放了一块的量。


待老人家离开后,妻子才略带嫌弃地看着那有污渍的两块钱。


老人的手绘假币


“国色,你怎么不叫他换换,这么脏的钱怎么花的出去。”而李国色则是摇摇头。


“这个老人一看就是没什么钱的,可能这两块钱是他好不容易赚到的。


我们就帮他收下吧,不然可能都没人收了。”


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李国色因为人好心善,很多老人和小孩都喜欢跟他买东西。


但他们给的钱大多数都是带有污迹的,不太容易花的出去。


老人的手绘假币

偏偏每次李国色都会收下,弄得钱越来越脏,妻子也越来越嫌弃。


李国色没有接妻子的话,而是又重新回到面条机上,专心致志地做面条。


隔了两天老人家又来了,这次他又是买两块钱面条。


李国色也如第一次一般,收下老人家带有污迹的两块钱,多加一块的面給老人。


这种方式维持了一个月,老人家几乎都是每隔两天来买一次两块钱的面条。


待到一个月后,老人家又来了,这次也是如之前一般,但是有一点不一样。


这次老人家拿来的钱是手绘纸币,一眼就看得出的假币,手绘的。


李国色有些不知所措,妻子也看到了这张写了“100”的手绘纸币,和李国色一样愣住了,好像不敢相信现在还有如此“明目张胆”的人。


但他还是收下了,一样称了两块钱的面条给老人家,这次是多加了些葱和韭菜在里面。


老人的手绘假币


待老人家走后,妻子才责怪李国色。


“你为什么要收下他的假钱,这不就告诉他咱们家可以收下假币吗?那下次咱们还怎么做生意?”


李国色将老人的手绘纸币放到盒子里,开始安抚妻子。


“我知道这个是假币,但是你看他,现在连两块钱都拿不出来了,不吃就要饿死。


他肯定遇到什么困难才会这样的,我们能帮就帮吧,年轻人赚钱总比老人家要轻松些。”


妻子这下才想起刚刚看到的老人模样:


花白的头发、瘦小的身形、颤颤巍巍的双手,以及布满皱纹的脸庞,洗的发白的棉质衬衫和麻布裤上面还有几个破洞。


于是,妻子只得无奈地叹了口气,接受了。


又隔了两天,老人家又来了,这次又是画有“100”的假币。


李国色照样称了两块钱的面,这次是多加了一根火腿肠,而妻子也不反对李国色的做法了。


渐渐地,周围的店铺老板都知道李国色是个傻子,连假币都收。


谁知道那个老人是不是知道没钱,说不定那个老人就是看李国色好欺负,故意拿假币来买真货。


街坊邻居知道后,有的劝李国色不要再卖给他了,说不定他是个老骗子。


李国色笑着说:“就两块钱的事,没什么的,对我造不成压力。”


李国色和妻子


“而且,如果他不是骗子呢?那他不是很可怜吗?都没有人肯帮他。


我小时候也是在你们的帮助下长大的,现在只是将这种善心传递下去罢了。

街坊邻居听了李国色这番话,还是劝李国色要小心点,不要把善心用错地方。


李国色笑眯眯地点点头。


这位老人家手绘纸币的行为持续了一年。


妻子也从一开始的不接受慢慢变成了接受,有时甚至还会期待老人这次或下次会拿出怎么样的手绘纸币。




后来,使用“手画钱”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他们前去走访,科普使用“手画钱”的法律知识。

经过调查后才知道,这位经常用假币买面条的老人家叫郑祖龙。


是温州本地人,并且有着严重的智力缺陷。


郑祖龙的家人都不知道这件事,在郑祖龙的父母走后,就由他的哥嫂照顾着。


每次郑祖龙拎着面条回来,他们还以为是弟弟买回来的。


因为郑祖龙并不缺钱花,在2005年,他就上了低保。


加上其他补助,每个月能领到1300块。


对此他的大哥解释,郑祖龙从小就有攒钱的习惯,导致他以为自己画的钱就是真钱。


而且,“手画钱”从一开始的粗糙,到后来越来越精细,说明郑祖龙在认真对待这件事。


郑祖龙买面

后来,郑大哥找到李国色,把弟弟这么多年来的买面钱,一次性结清。


李国色没有接受,他只希望郑祖龙可以健健康康的,他“卖”面给郑祖龙,不为赚钱。


但使用“纸币”是一种犯罪行为,相关部门考虑到郑祖龙的身体原因,没有对其进行刑罚。


但是后面几天,老人家又拿手绘纸币来买面条,李国色还是收下了,没有计较。


李国色还在平台分享他和老人的趣事,每次都兴致勃勃地展示老人的手绘纸币,直言这很有纪念意义。


而李国色一做就是9年,老人一共在他这里买了两千多次的面条。


期间有不少网友给李国色和老人寄东西,希望能帮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李国色没有接受网友给他的东西,只收下了给老人的。


每次老人来买东西时,李国色都会将网友的东西或多或少都塞在袋子里,一起给他。


李国色给郑祖龙披衣




相关部门还了解到,郑祖龙也多次向其他商贩使用“手画钱”。


只有李国色父子愿意用“包裹着尊严的善意”接纳郑祖龙。


李国色获“最美苍南人”称号

不久后,给李国色颁发了“最美苍南人”。


不仅送去锦旗,还送去了奖金3000块钱。


也是因此,李国色终于了解了郑祖龙,知道他一年200多天出门买面。


只有4公里的路程,要走1个小时。


李国色把这3000块钱送给郑祖龙,郑祖龙不接受。


李国色就掏出全部奖金给他添置日常必需品。


李国色的善意,郑祖龙的“糊涂”,他们的默契使“伸把手”不再成为“不敢伸”。


或许,也只有郑祖龙的难得糊涂,才会使那么多人在默默守护着他的自尊。


但2022年1月5日这个日子,是郑祖龙最后一次到矾山鲜面店买面条。


1月7日早上,郑祖龙出门过街。


一辆大卡车由于有视角盲区,没有注意到郑祖龙,不幸发生车祸。


郑祖龙虽然被及时送医,却没有从鬼门关闯回来。


不幸发生时,李国色没有在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那天他还是估算着时间,抬起头等郑祖龙。


在1月7日下午三点,李国色收到了一条信息:


“您好,我兄弟今天早上出车祸已逝,谢谢您一直以来的关心照顾。”


李国色回复网友

他看到这条内容,内心突然咯噔了一下,立马开车赶向郑祖龙的家。


李国色跟郑祖龙相处9年,两人已经结下来非常深厚的友谊。


面对老友的离世,李国色看着“手画钱”忍不住奔溃大哭:


“人的生命好脆弱,我每天抬头算好时间等大爷,现在抬头看不到了……”


为了纪念郑祖龙,李国色把一部分“手画钱”焚烧。


希望大爷在天堂不再过流浪的日子,能吃饱穿暖。


另一部分“手画钱”,李国色送到照相馆塑封,他要保存下来。


教育自己的孩子,把这股家风一直流传下去。

除了帮助郑祖龙,李国色从2020年开始注意周边的贫困老人。


联系更多的爱心人士,帮助了5位老人,持续解决他们生活困难。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点亮【在看】,转发出去,愿这份善良和爱心,会一直传承下去!





作者 | 果妈,来源:ABC微课堂(ID:abcweiketang),每晚7点30分,与社会对话,与时代共鸣。

主播 | 素年锦时,微信公众号:素年锦时FM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