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底了,该跳槽了

2018-01-02 Spenser 猎聘网

本文已经获得转载授权,版权归原作者Spenser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原公号 “Spenser”。


猎聘小编推荐

每到年底,人们似乎普遍陷入了一种集体性的困惑与焦虑,想要切换工作轨道,但又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顺利跳槽。


这篇文章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观点:不要等到觉得工作无聊、没有发展空间的时候才考虑跳槽,应该在拿到新offer的那一刻,就计划好下次的跳槽。


新的一年,你计划跳槽了吗?👇


一般来说,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思索要换下一份工作的?也许你会说是当前工作遇到瓶颈了,要么钱少了,要么心伤了。


不过,这个答案描述的是跳槽的情景、条件,并没有回答跳槽具体的时间点。


今天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拿到offer后,就考虑跳槽,越早越好。


1

入职前,就计划跳槽


这个启发源自于我的一个朋友IVY,人如其名,美国藤校研究生毕业,拿到了某顶尖快消外企Marketing的offer。


那天跟她聊天,她问我有没有也在那家外企工作的朋友。我以为她要提早networking一下,认识点新朋友。结果,她却问:“他们有没有跳槽的打算或者都跳槽去了哪里?” 


当时,我表面上第一反应是大笑:“你还没入职呢,就想着要跳槽?”


内心则闪过一丝邪恶的念头:这海归学霸是眼高手低么,能把工作干好吗?


大部分人的常规思维是,得到一份工作就该安心把事情干好,不要急着想以后的事。但是,IVY并没介意我半带有攻击性半带有讽刺的反问,很耐心地说:“那当然。入职前是思考跳槽的最好时机。” 


后来,我又仔细想了想,当时可能是老板心态出来作祟了。作为雇佣者,当然不希望流失优秀的人才,巴不得员工夜里都跟我一条心,做奋战到上市的美梦。


但是,我们从个体崛起的角度来看,我从员工变成一个稚嫩的老板,不也是一路跳槽过来的吗?而且,如果我早点计划跳槽,说不定混得比现在还好点。


因为这样一个看似激进的思维方式,其实撕掉了你掩饰懒惰无能的虚伪借口。


2

跳槽,是实力的体现


早考虑跳槽的人可能受到哪些指责:1.不踏实;2. 不忠心。但是,多想几步,就会发现这两个论点一不必要,二不充分。


首先,跳槽,本身就代表一种能力。有资本找到更好下家的人,肯定自信能在原有平台做出成绩、有收获。反而“踏实”,更像一种神圣而万能的心理。踏实不代表能力高,但听上去的确比较高尚。就好比,当你必须要去夸一个人的外貌,但对方实在有点丑,你只能说:“你长得很善良。”


相比之下,“跳槽”听起来猥琐多了。事成之前总觉得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密谋。


而且,真正不踏实干活的人,是绝对不会把“跳槽”挂在嘴边的,总觉得不体面。老好人式的踏实,更多是为了永远都有份稳定的工作罢了。


其次,忠心在职场真的很廉价。雇佣关系的本质也只是一场生意,就应该跟资本市场的其它环节一样,说得好听是公平,说得难听是残酷、高效。


其他情感的溢出,只是笼络人心来让利润达到最大化的手段之一。


如同选秀节目选手的悲惨身世一样,目的只是赚收视和赞助。然而当观众意识到这种眼泪多廉价时,舞台上的戏精们很快就会被淘汰、抛弃。


最重要的是,合理跳槽正是踏实的表现。


为了能够在将来跳槽时拿到更好的筹码,这群有计划的职场人会通过切实的努力使自己升值。


那种“从第一家公司干到退休”的心态,不是踏实,而是懒癌晚期。


所以,忠不忠心不重要,跟涉及到商业机密泄漏的职场伦理也是两回事。真正的职场伦理只有一条:你出平台和钱,我出力,双方都童叟无欺,不缺斤少两。


3

如何正确规划跳槽


实际上,还没入职就先思考跳槽,是一种长久的思辨能力,需要结合对自身和平台发展的动态预判。这种不断反思的意识,才是高级的。


你的offer已经证明了你胜任这份工作的潜力,这只代表你的过去。


很多人对录取通知书有一种朝圣心理,被蹂躏后觉得工作实在来之不易。珍惜机会并没有错,危险地方在于,这可能会衍生出两种心态:


第一,公司好牛逼。


第二,我好牛逼。


于是,那套“岁月静好,相遇即是缘”的佛系理论又出来了:先干着看情况,以后能撞上更好的机会就跳,不能就好好呆着,也挺好的,挺不容易的,何苦为难自己。


但是,除非你已经过上了特别理想、快乐的状态,除非你本身就是一只创业狗。不然,当下的平台和职位都应该有更新空间。


很多职场人都希望获得平等的职场关系,却又在工作面前自降身价——当你不思考发展时,你已经开始贬值了。就怕你还在用兢兢业业、老实本分来安慰自己。


跳槽思维,本质是让你攻下一座塔后,不沉溺在过去辉煌的自我感动里,赶紧思考下一路兵线要怎么收,要去打哪些怪,装备要怎么买,不要顺风局就开始浪。


拿到offer后,你得不断去预测,未来三到五年你的生活会变成怎样,是你真正想要的么。你需要去思考三个小问题:


(1)弄清当下自己的能力边界。你的哪些技能,匹配上了这份职位?哪些是你最过硬的长板优势?哪些是你有潜力,需要刻意练习的?哪些又是你压根不擅长的?


(2)弄清自己如何运用现有平台资源去强化、弥补现有能力。这才是“踏实”本质,它是目的性、私人性都极强的事情。


(3)弄清当前平台无法给你什么,你需要用什么手段去获取。如果愿意在老东家深耕,那就应在业务干好的同时,多去思考上司是怎么考虑问题的,公司这艘船未来的航向是哪里。


如果这里不是你的目的地,那么下一个地点具体是什么样的?答案不能模糊,不然可能又把懒惰,误认为是对自由的向往。


真正能在一份工作干好的人才,跳槽期不会很密集,但是每一份都跳得恰到好处。因为他们找到了比每个月按时收薪水更重要的事:我要走。


公司衡量员工的重要性,不是TA怎么来的。


是离职后,公司有多惨,TA能有多好。▲


作者Spenser,香港第一自媒体人,个人原创公众号:Spenser(ID:spenserandhk)

微信ID:liepinmishu
长按二维码关注猎聘网
 推荐阅读 


世间所有的错过,都无须重逢

别让自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年底大公司裁员,小团队倒闭,你想知道的跳槽内幕都在这里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升职加薪”之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