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伦敦设计节 | 对未来设计的重新思考

王筱竹、艾瑞卡 装饰杂志 2023-08-28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设计活动在英国的社会化过程,已逐渐演变为满足人们生活所需、改善物质条件、选择生活方式,甚至优化生存环境的社会实践方式和社会文化观念。伦敦设计节作为传播设计思想的平台,既体现了英国设计对传统与创新精神的传承,又体现了商业与人文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新冠疫情暴发前后伦敦设计节的作品,以期启发对未来设计的重新思考。

 

关键词:伦敦设计节、未来设计、虚拟现实、材料、动画、数字技术



引言


伦敦设计节于2003年设立,旨在通过设计文化庆典凝聚世界各地的设计师、艺术家、建筑师,形成一个全球化的创意社群。(图1—6)伦敦设计节既是设计师的聚会,也是向大众传播设计的平台,其展览分布于伦敦市各标志性景点、广场、艺术中心,聚焦当地的创意与商业合作活动,吸引了众多知名公司、设计工作室、艺术团体参与,逐渐发展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年度设计活动之一。作为英国的首都,伦敦从不缺乏创意,永远是一座充满活力和艺术气息的城市。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许多文化活动相继取消,但伦敦设计节依然如期举行,并通过开展线上论坛推广设计思想。经过近20年的积累,如今的伦敦设计节已不再只是单纯的设计活动,而是推动全球创意产业的世界文化盛事,跨越几十个不同设计领域,营造了多元化的创意氛围,新兴设计师脱颖而出,为城市注入文化活力,进一步体现了设计对社会文化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图1—2. LDF 2019,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A),摄影:王筱竹



图3—4. LDF 2021标识系统应用


图5. LDF Red Book 2021


图6. LDF 2021标识系统应用


1

文化载体的转变


设计对于英国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政府以各种文化社会组织和机构的不断介入来引导设计产业的良性发展。[1]“以设计促进经济”自20世纪之后甚至成为英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疫情对伦敦经济造成很大影响,旅游和餐饮服务业在2020年受到冲击,酒店、旅游景点和休闲场所大部分休业。伦敦游客2020年的消费同比减少了近110亿英镑,经济增长总额从2019年的216亿美元降至2020年的41亿美元。据英国旅游局(VisitBritain)统计,与2019年的水平相比,伦敦的国际旅游收入包括运输收入,将减少207亿英镑。[2]另外,研究表明,脱欧也同样导致伦敦的欧盟公民数量有所下降,经济不稳定和缺乏安全感使伦敦市中心的街道几乎空无一人。2021年,伦敦市长发起“让我们做伦敦”(Let’s do London)活动,刺激消费,鼓励市民走出家门,并鼓励在伦敦举办商务、旅游、会议等活动,保护酒店业以复苏经济。疫情蔓延下的伦敦设计节同样被赋予新的文化使命——吸引消费者走上街头,并通过吸引欧洲游客再次将伦敦与欧洲其他地区联系起来。伦敦时装周、伦敦文学节和弗里兹艺术博览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都在尝试复兴这座城市,鼓励消费者和文化生活回到伦敦市中心。伦敦设计节已经从单纯的文化载体转变为促动社会经济复苏的载体,提供了以设计应对危机的诸多范式。

 

1.设计区的创建与发展

 

设计区备受瞩目,它们总是能够将设计与城市生活紧密连接在一起,鼓励人们参与其中。2020年有Brompton、King's Cross、Mayfair、Shoreditch四个设计区,每个设计区都策划了一系列展览和活动。其中,Brompton设计区由Jane Withers Studio策划,2006年曾首次与RCA、V&A等当地文化机构合作,以国际设计品牌而闻名。King's Cross于2019年之后发展为设计区,主打大型装置艺术设计。Mayfair设计区是伦敦当代艺术品收藏的主要场地,关注画廊和拍卖行进行的当代设计,并开设新的画廊空间,希望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将杰出的创意理念推广给更广泛的受众。Shoreditch设计区成立于2008年,是伦敦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文化平台。该地区稳步发展,充满活力,如今已举办60多场独立活动,成为伦敦新兴的文艺街区。

 

2021年,伦敦设计节的活动范围远远超出了博物馆、商店、街道和广场等传统场所,而是在地区层面创建各种商业机会,重新规划设计中心,吸引和发展当地的优秀创意和商业社区,并首次尝试由专业设计师通过合作项目激励带动年轻一代设计师进行创作。这些项目为当地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了很多创作机会。例如,十个设计区通过与美国硬木出口委员会(AHEC)和Benchmark合作的项目,在建筑师Izaskun Chinchilla、设计师Peter Marigold的指导下,学生和应届毕业生共同打造了十个雕塑路标,引导游客访问每个设计区,分别是Brompton、Clerkenwell、Islington、King's Cross、Mayfair、Shoreditch Design Triangle、William Morris设计线,以及格林威治半岛、Park Royal、Southwark South推出的设计区。(图7—10)


图7.伦敦设计区(Design District),LDF2021(摄影: Taran Wilkhu,Design District)


图8. LDF 2021设计区分布图

图9. Shoreditch Design Triangle设计区Logo


图10. Southwark South设计区海报

 

伦敦大力发展设计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可以带来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格林威治半岛设计区的创建颇有历史渊源。正如米兰在2009年创建布雷拉设计区(Brera Design District)时最初计划作为区域营销项目,不久后成为国际公认的品牌。布雷拉设计区成功地为当地创意企业发声,同时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沉浸式社区体验。从此,设计与社区的创建便成为一种广泛的趋势。美国的迈阿密设计区则是另一个成功案例,这是一个重建项目,修复后的迈阿密设计区拥有120多家旗舰店和诸多文化机构(ICA Miami、德拉克鲁斯收藏、蝗虫项目、马兰戈尼研究所),除了餐厅、画廊、商店等,还包括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例如屡获殊荣的车库博物馆。截至2019年底,该区域房产的总销售额超过2.31亿美元,每平方英尺的销售额超过1000美元。

 

位于伦敦东部格林威治半岛的设计区于2021年9月中旬向公众开放,并赢得广泛赞誉。(图11)开发商Knight Dragon与承包商Ardmore一起交付了由8位不同建筑师建造的16栋建筑群,合同价值为5600万英镑。该项目背后的理念是创建一个能够接纳1800名创意专员的社区,历史上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的工程,在这里一气呵成。设计区靠近“O2”体育馆(为纪念千禧年而建造的“千年穹顶”)和地铁站,这是一片黄金地段,林立着价值不菲的塔楼。然而设计区总体规划要求必须保留“O2”的部分景观,这意味着该地区的建筑不能超过四层。借此,Knight Dragon创造了一个机会,他们希望通过创建小型建筑群,吸引那些不需要支付高昂租金,却能够为社区带来活力和荣誉的创意企业。用《卫报》援引建筑评论家罗文·摩尔(Rowan Moore)的话说:“设计区只占据了格林威治半岛偌大面积中的一小部分,就像磁铁一样,它的存在是为了让整个地区更具吸引力。”这些街区间隔很近,最窄的只有3米,只用于商业建筑,不用于住宅。有一些小庭院可以让设计师在室外展示他们的作品,Knight Dragon给每位建筑师分发了两块尺寸大小和基本情况都类似的地皮进行自主设计,同时对地皮的具体位置秘而不宣。这样一种顺其自然的设计过程令其结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无论灯光效果还是空间关系都令人惊艳。而伦敦设计节则为开发商的这一创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展示平台。同时,“设计区”(Design District)品牌还可以为该区域吸引更多的创意企业入驻。2021年伦敦设计节,作为主要设计区之一的格林威治半岛成功举办了顶级的设计展会(之前名为“100%设计”),汇集了来自高端家具、照明和室内品牌的全新系列作品,集结知名设计师、新兴设计人才,以及伦敦的照明工作室Cameron Design House和Fredericia Furniture,并邀请Henry Holland、Eley Kishimoto、Danish Design Pavilion等参加了小组研讨会。[3]

图11.格林威治半岛设计区(摄影:Taran Wilkhu,Design District)


2.设计融入社区生活

 

设计与大众文化的联系十分紧密。英国政府对设计的持续投入和扶持,一方面彰显了“英伦设计”的魅力,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对民族文化的塑造,既保持了低调务实的“传统”观念和文化尺度,又不断打破理性和感性的平衡,尝试突破与创新。2021年,设计师Yinka Ilori将尼日利亚传统与英国当代设计融为一体,在伦敦市中心创造了《汇聚伦敦》(Bring London Together)系列作品。(图12—14)这一公共艺术项目是“让我们做伦敦”活动的一部分,该项目为托特纳姆法院路(Tottenham Court Road)的18条人行横道带来了亮丽的色彩。Yinka Ilori在传统的黑白人行横道上绘制了他标志性的彩色几何图案,这些明亮的绿、橙、蓝、紫色交织的圆圈和条纹,代表了社区精神。伦敦与人行横道的情节可以追溯到披头士乐队《阿比路》专辑的标志性封面——乐队四名成员沿着阿比路的斑马线大步行走。这让我们追忆到20世纪60年代自由又张扬的个人主义先锋设计,以及70年代发迹于英伦的朋克风与波普文化。疫情导致艺术设计系的学生无法回到学校,这个令人愉悦的艺术项目就是Yinka Ilori与来自圣马丁中心的志愿者和学生们共同创作的。(图15)他们尝试将这座城市变为一个巨大的户外艺术画廊,之后还为皇后街步行区进行涂漆,增加了艺术的维度。Yinka Ilori说:“对我来说,色彩和图案一直是庆祝社区活动和体验的一种方式。(图16)这些十字路口可以成为人们体验艺术的焦点,希望它能让人微笑,带来欢乐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该项目距离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非洲和亚洲研究学院(School of African and Asian Studies)、苏富比艺术学院(Sotheby’s Art Institute)和许多其他教育机构只有几步之遥。在这里,许多学生和行人穿过这些五颜六色的人行横道拍照聊天。Yinka Ilori的艺术项目还衍生了“零技术”概念,也许是为了强调“设计不一定是高科技”。实际上,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不依赖技术的艺术作品反而会更具亲和力和吸引力。



图12—13.《汇聚伦敦》(Bring London Together),Yinka Ilori,2021


图14.伦敦市长萨迪克•汗(Sadiq Khan,右二)参与作品体验


图15. LDF 2021,学生志愿者


图16. Happy Street, Yinka Ilori(London Festival of Architecture, 2019),Thessaly Road

 

不断创新的设计活动代表了一种社会行为,不同时代的设计师们都怀着改造社会生活关系的理想主义思想,希望创造出更丰富有趣的新生活,通过设计革新实现更具有创造力的生活态度。[4]设计与实践哲学息息相关,区别于70年代之前以“适用”为目的的功能主义设计,英国当代设计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在实践中取得平衡与和谐。《汇聚伦敦》的设计理念是鼓励人们走上街头,以复苏经济和文化生活,相比之下,疫情暴发前2019年伦敦设计节[5]作品《请落座》(Please Be Seated)则将人与装置之间的互动关系定义为一种“慵懒舒适的闲庭漫步”。受Broadgate所托,英国设计师保罗·考克斯奇(Paul Cocksedge)与ARUP和室内设计公司White & White合作,通过新技术手段将多种材料进行有机融合,在芬斯伯里(Finsbury)大街广场建造了这座大型公共装置。(图17—18)该装置外观为曲线造型,设计灵感来源于“供人歇脚休憩”的初衷,以期唤醒快节奏生活人群的“休憩意识”,为这个伦敦最大的步行社区增强社区体验。(图19)保罗•考克斯奇认为:“装置中每一部分的造型和功能都是根据其所处的环境量身定制的。升起的圆弧在功能上不仅可以被用作靠背,还可以用来遮阳和供人通行,丝毫不会占据甚至阻碍广场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请落座》既是艺术品,也是手工艺品。”



图17—18.《请落座》(Please Be Seated),Paul Cocksedge, 2019


 图19.《请落座》(Please Be Seated),Paul Cocksedge, 2019,摄影:王筱竹


2

数字技术与物理感知


由领先世界的混合现实工作室Tin Drum与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Sou Fujimoto)合作设计的《美杜莎》(Medusa: Architecture + Reality)在V&A博物馆拉斐尔展厅(Raphael Court)展出,成为2021年伦敦设计节标志性项目之一。(图20—21)数字技术的非凡优势,在于它可以远远超越物理空间,扩展、延伸并创作造出新的空间。(图22)拉斐尔展厅展出的7幅大型挂毯,是拉斐尔受教皇利奥十世委托,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创作的。正如乔瓦尼•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描述,文艺复兴早期,同时也是黑死病暴发的时期。这无疑将人们带入新的思考,在当下的疫情时期,是否也能创造出伟大的主题艺术?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美杜莎》的创作灵感来自北极光和水下发光生物等自然现象,尝试探索艺术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观众戴上耳机,伴随着作曲家坂本龙一的原创音乐,在一场有形无形的游戏中,可以看到空气中运动变形的有机结构。Tin Drum首席科学官、《美杜莎》导演Yoyo Munk表示:“混合现实是一种非常适合集体体验的媒介,它有助于建立观众与艺术、表演之间更为深入、更为个性化的联系。身处虚拟空间中,分享、观察他们的反应。然而当你用虚拟现实完全取代物理现实的时候,则不可能达到同样的亲密感。”可见,促使人们接近彼此的是集体的物理感知,而不是虚拟体验。“美杜莎”是象征女性的符号,这个古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可以把人变成石头。观众坐在长凳上,会被虚拟的绿色管状结构包围,随即氛围光变成蓝色,散发出寒冷“恐怖”的气息。这个沉浸式设计令人本能地去寻找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尽管每个人对“美”的理解见仁见智,然而对于肉眼与身心的挑战就在于如何完整地领悟体验这一切。


图20—21.《美杜莎》(Medusa: Architecture + Reality), Tin Drum and Sou Fujimoto, 2021


图22. V&A博物馆拉斐尔展厅(Raphael Court),摄影:Enrica Costamagna,2021

 

《美杜莎》是藤本壮介的第一个混合现实装置设计,通过光、声音、建筑元素检验结构、自然和可视化,以响应空间中人的运动。这个生动而发人深省的装置通过增强现实展现了现代生活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引导人们进行思考。它似乎传达了一个讯息:疫情蔓延导致人们较往常更少有接触的机会。但无论数字技术多么不可或缺,作品中数字技术和物理空间的混合设计还是让人们产生了真正的关联——置身于虚拟环境,同时又在物理空间里贴近彼此,感知和互动。“我真的很喜欢回到建筑体验的基本方面,创造人与场地之间的关系,或者空间与人的感受之间的关系。”藤本壮介说,“这些体验非常重要且必要,尤其是在一切呈现数字化的今天,我们彼此联系但并没有真正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之所以喜欢探索这些基本体验的原因,通过技术来提醒人们在这些关系中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探讨物理感知的相关作品还有2019年伦敦设计师汤姆•迪克森的“感官实验室”。(图23)这个沉浸式展览位于伦敦北部国王十字街区的煤场购物中心(Coal Drops Yard)。在20世纪末,随着煤矿运输业的没落,这里逐渐沦为荒废的工业用地,进而成为伦敦地下文化的天堂(1991—2004)。“感官实验室”让该街区成为2019年重要的创意聚集地。(图24)该展览的设计灵感来自“五感体验”。“作为设计师,我通常先通过‘看’来判断一个空间的形状、颜色和设计美学。但在这里,我想探索其他不太被认可的感官对设计体验所起的作用。比如一个地方的气味,一个空间的纹理,一个室内的声音或一个物体的重量,甚至是无形的‘第六感’。”汤姆•迪克森说,“当下,人类身处一个数字社会,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依赖手机、电脑等技术设备。通过Look、Noisy、Smelly、Tasty、Feely、Touchy等概念,我希望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感受。这并不意味着排斥技术,而是提供一种回归自然的选择。”


图23.国王十字街区煤场购物中心(Coal Drops Yard)


图24.“感官实验室”海报,汤姆•迪克森(Tom Dixon),2019



3

设计与商业的巧妙结合


新冠疫情暴发早期,出行限制使得大自然得以喘息而恢复生机。人们发现狐狸穿过伦敦市中心的街道,动物们开始在世界各地的城市里筑巢育雏,“推特”(Twitter)这个被用于社交媒体的词汇也终于可以还原“鸟叫声”的本意。这些显著的变化增强了人类对自然保护和城市野化的信心。

  

福特纳姆梅森百货公司历史上多次与艺术、设计界合作,2020年其营业额达到1.39亿英镑,是2013年的两倍多。为了庆祝在屋顶培育的蜂巢,法国建筑师、设计师马穆马尼在商店中庭安装了一个全新的装置《梅利费拉:跳舞的蜂巢》。(图25—28)这是一个优雅、近乎空灵的3D打印装置,每个“蜂巢”都由含发酵糖的可降解材料制成。“蜂巢”围绕着中庭“跳舞”,螺旋上升至顶层,将不同的楼层串联起来,非常自然地引导消费者的视线从底层的熟食、美酒专柜,转移到一层的茶和糖果柜台,再到楼上的陶瓷商品区。这也是2021年伦敦设计节众多作品中将新材料与设计嫁接在一起的唯一一个装置。伦敦是欧洲乃至世界上蜜蜂数量最多的城市。如同人类会感染病毒一样,蜜蜂群体也会被感染而发生细菌性幼虫病(EFB),病毒将感染蜂巢里最小的幼虫导致营养缺失。被疫情困扰的伦敦人发现自己的生活和这些蜜蜂一样陷入了困境。“蜂巢”在商店中庭螺旋而上,这种导览设计令购物经历变得轻松愉快,也无形中放大了福特纳姆梅森百货的品牌效应。将设计和商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促进消费并产生新的需求,成为伦敦设计节屡获成功的宝贵经验。





图25—28.《梅利费拉:跳舞的蜂巢》(Mellifera: The Dancing Bee Hives), Mamou-Mani,2021

 

2019年伦敦设计节,同样位于福特纳姆梅森百货中庭的作品《虹光溢彩》由利兹•韦斯特设计。(图29—30)这个悬挂式大型立方体装置由150个骨架构成,每个框架都覆盖着两种不同配色的双色胶片,访客在商店上下两层之间行走时,可以看到立方体变换出不同的颜色。利兹•韦斯特擅长综合各种媒质,将明亮的颜色和辐射光混合在一起,刺激感官反应。该装置是一系列空间灯光作品的一部分,这些作品基于光、色的研究,旨在改变建筑空间和公共环境,鼓励人们以一种新的方式介入物理空间,并感受到个体与光线、色彩之间的关系。这件能够激发好奇心、捕捉欢乐、碰撞灵感火花的设计,将福特纳姆梅森百货变成了一个沉浸式感官体验,并能够发现奇迹与欢乐的场所。


图29—30.《虹光溢彩》(Iri-Descent),利兹•韦斯特(Liz West),2019


4

拉近人与场地的距离


2021年伦敦设计节特别项目《立方体》由VELUX®建造,丹麦建筑公司Henning Larsen设计。(图31—32)该装置以独特的屋顶马赛克窗户为特色,游客可以通过VELUX ACTIVE App控制窗户的开合,也可以单纯地去感受不断变化的顶光模式。(图33)装置内部混合了宜人的日光和空气,宛若一个可以让伦敦人调整状态和放松的“庇护所”。内置声音体验作品由音频合作伙伴Bang & Olufsen提供官方支持,这是一首由AKQA设计、Kasper Bjørke创作的原创歌曲,灵感来自海洋、风、雨和其他户外元素。



图31—32.《立方体》(The Cube),Danish Architecture Firm, Henning Larsen,2021


图33.《立方体》装置内部

 

2019年,装置作品《竹环:织就轻盈》由日本建筑师隈研吾(Kengo Kuma)与全球智能手机品牌OPPO合作设计,在V&A博物馆约翰马德伊斯基(John Madejski)花园展出。(图34—35)隈研吾将现代的碳纤维与传统的竹子编织在一起,形成了像茧一样的圈形结构(图36),意指“将人们连系在一起”,拉近人与建筑场地的关系。[6]直径2米的环状结构以毛竹的竹条为基本单元,并对每个环进行层压以增强材料的刚性,很好地保持了竹子的材质特性。竹子象征着“力量和快速生长”,是一种可持续材料。该装置是对竹子柔韧性、精度、强度的研究探索,展现了对技术与艺术融合的极大挑战。正如隈研吾所说:“使用竹子和碳纤维可以更好地融入周边景观。我的创作方式就是对新材料、新形式和环境的不断探索。”



图34—35.《竹环:织就轻盈》(Bamboo Ring: Weaving into Lightness),隈研吾(Kengo Kuma),2019


图36.《竹环:织就轻盈》设计概念草图,隈研吾(Kengo Kuma)

 

2021年,同样位于约翰马德伊斯基花园的装置作品《森林与天空之间》(Between Forests and Skies)由伦敦跨学科设计工作室Nebbia Works设计。(图37—39)这是一座由低碳铝打造的沉浸式装置,外观非常薄。设计团队利用铝材质的天然强度,用算法解决了结构的自支撑问题,并通过最小程度的切割和弯曲板材,用最少的材料造就了精致且坚固的外观结构。(图40—42)当自然光在水面、天空、铝材之间相互反射,这些光影便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巧妙地呈现了对环境的模仿,营造出有如悬浮在天空与水面之间的人造森林效果,烘托出梦幻美妙的氛围。观者可随时走入作品中与装置互动,以独特视角去体验和感受铝材质的独特品质。该装置展出后已熔为铝锭,用于其他设计。



图37—38.《森林与天空之间》(Between Forests and Skies) Nebbia Works,2021


图39.《森林与天空之间》俯视效果,2021

图40—42.《森林与天空之间》板材切割设计示意图,2021



5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对材料与治愈元素的探索


1.材料与环境保护

 

伦敦设计节诸多充满灵感和想象力的装置展示了不断激活和探索对人类和地球产生积极影响的设计、材料以及生产方法,更通过互动展览、鼓舞人心的讲座、研讨会和特色活动,令人感受到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世界。大型贸易展会是伦敦设计节的商业支柱,也是设计师、制造商、买家、媒体和设计爱好者发掘新产品流行趋势的重要聚集地。受疫情影响,2020年贸易展仅存一小部分装置作品。位于东伦敦斯特拉特福德(Stratford)伦敦国际区IQL(International Quarter London)名为《温室》(The Hothouse)的作品入选地标项目,由景观设计师Tom Massey和Studio Weave建筑公司联合设计。该地区培育观赏植物、花卉等温室作物历史悠久,而这间微型温室种植的是许多非英国本土的热带水果作物,例如番石榴、鳄梨、奇异籽等。(图43—44)设计师希望借此作品展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创造安全稳定的生长环境,并引发人们对空气质量、大气温度、农作物产量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该装置随后在伊丽莎白女王奥林匹克公园(Queen Elizabeth Olympic Park)内继续展出一年,供人们观赏这些植物在四季更替中的生长变化。



图43—44.《温室》(The Hothouse),Tom Massey & Studio Weave,2020

 

2021年伦敦设计节期间,Planted为了将人、空间与自然重新联系起来,开展了第一个“零废弃物”设计活动,在国王十字街区推出户外秀,汇集一系列可持续品牌Benchmark、Another Country和Very Good & Proper发起小组研讨会,展示以环保实践为核心的家具和照明产品,并组织了一个由30名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组成的演讲活动,尝试为更加绿色环保的未来生活提供解决方案。[7](图45—46)位于Coal Drops Yard Studio的“空间框架”由Mieke Meijer设计,在这座“照明花园”(Illuminated Garden)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循环、再利用和可持续系统。这一设计灵感受到梦想未来城市空间的先驱建筑师和以神奇方式改造废弃物的艺术家的启发。“超级自然计划”的一部分设计作品呈现了对未来循环、再利用和可持续系统的构想。比如在国王十字街区展出的“24小时自动售货机”,独一无二地展示了大麻成分在化妆品、服装,甚至建筑材料方面的合理应用。这个非接触式“Hemp Automat”内置产品均由大麻作物制成。Coal Drops Yard同时展出了“城市座椅”空间装置,这些广场上的六边形公共座椅均由麻、黏土和石灰等环保材料制成。伦敦的CASAESTUDIO用特种纸Richlite创制了“国王十字座椅”装置,Richlite是一种经过FSC认证的再生纸复合材料,十分具有耐候性。(图47—48)


图45. Horticus Living,Planted,2020(图片来源:Planted-cities.co.uk)


图46.照明花园(Illuminated Garden),2021


图47.自动售货机(Hemp Automat),2021


图48.城市座椅,2021

 

2.材料与可持续发展

 

伦敦北区一直聚焦于新生力量的发展,旨在体现英国年轻设计师的前瞻性,并专注于对原料、功能、科技、设计形式上的维新和改进。2021年伦敦设计节,粮仓广场(Granary Square)接管了“外部艺术项目”的“超能力的材料英雄”(Super Nature Presents Material Heroes)展览。(图49)伦敦艺术大学气候应急网络组织(UAL Climate Emergency Network)邀请毕业生在他们的最终设计展示项目中,找到一个用以探讨人类文化和环境可持续性议题的“材料英雄”——无论微观还是宏观,只要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材料,甚至可以是仅存于理论上的推测。访客也可以通过链接到UAL的二维码了解入选作品的详细信息。(图50)这个项目也将国王十字街区变成了此次伦敦设计节最大的户外画廊之一。本次展览是“危机嘉年华:紧急时期的创造性行动”的一部分,也是伦敦艺术大学对2021年11月国际气候峰会COP26的回应——在英国的后脱欧时代,面对病毒大流行、气候变化、种族和社会不平等一系列挑战,作为一个创意社区,如何携手合作,为未来创造积极的变化。伦敦艺术大学联合伦敦设计节,从探索英国创意产业与欧洲的关系到研究可持续材料的产生,其作品展现了行业领先水平,多样化的产品也让UAL一直保持在设计水准的前沿。


图49.“超能力的材料英雄”(Super Nature Presents Material Heroes)展览,2021


图50.伦敦艺术大学的师生们,2021

 

阿多诺(Adorno)艺廊曾在2020年举办线上展览。2021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共同举办了“触感波罗的海”(Tactile Baltics)特展。设计师阿格尼•库切伦凯特(Agne Kučerenkaitė)利用工业废料、食物垃圾、二次材料创作了的地毯系列作品《无知是福》(Ignorance is Bliss)。伊娃•卡莱亚(Ieva Kalēja)的《新娘灯》(Bride Lamp图51)则以纸张为原材料,采用手工编织法展现了触感元素在产品中的应用。正如策展人加比娅•瓦纳奇(Gabija Vanagė)所说:“波罗的海的设计,与自然有着深厚的联系,植根于传统工艺。展示了自然和手工艺对当代设计的重要影响。无论家具、照明、纺织品、珠宝还是艺术品,都在吸引着人们的感官,让人更能感受到周围的环境,拥抱当代波罗的海设计中的精华。”[8]这些极具触感的家居饰品设计,体现了设计师对自然材料的积极探索,尤其在疫情蔓延的当下,让设计充分融入到人们具体的社会生活和社交活动当中,产生心理治愈和抚慰的效果。


图51.《新娘灯》(Bride Lamp),伊娃•卡莱亚(Ieva Kalēja)

 

3.材料与动画、互动艺术的结合

 

2021年,在伦敦北区举办的系列展览和活动中,伊斯灵顿广场的8张引人注目的乒乓球桌成为主打作品。这些乒乓球桌绘制有色彩鲜明的图案,并通过一个特殊的Instagram滤镜设置动画演示,利用增强现实功能让它们变得栩栩如生。设计师通过互动作品、创意工坊、全球设计论坛等形式,在“数位设计周末”(Digital Design Weekend)展览期间,以创新、可持续性、沉浸式的设计作品共同探讨了气候问题,呈现了“设计如何改变城市”这一主题。其中,世界首位机器人艺术家Ai-Da穿着数位技术打造的Biomimicry系列时装秀,模仿了大自然的生命周期——不断生长和凋零。(图52—53)Andy Gent Arch Film Studio出品的动画短片《拯救拉夫》(Save Ralph)呼吁人类制止“动物实验”。(图54)影片以定格动画技术揭示了实验动物在测试中产生的恐惧和绝望,令人共情。Studio Above & Below的作品Digital Atmosphere则尝试通过感应器技术结合艺术形式让“无形的空气质量”可视化,让观众亲自“捕捉”周边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变化。艺术家们“将最好的艺术运用到日常用品中”[9],这些作品呈现了英国传统艺术风格与现代数字技术的完美契合,令人对未来充满憧憬。


图52. Art of Ping Pong绘制的乒乓球桌(伊斯灵顿广场),2021


图53. Art of Ping Pong绘制的乒乓球桌(伊斯灵顿广场),2021


图54.《拯救拉夫》(Save Ralph)导演:斯邦瑟•舒瑟(Spencer Susser),Andy Gent Arch Film Studio,2021

 


结语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英国设计开始从名人设计师主导转向几个新的方面:与环境相关的设计观念,设计团队与“合作设计”的概念,设计所隐含的社会与福利的含义,服务、软件与界面设计等无形的设计区域。[10]回顾疫情暴发前后伦敦设计节的代表性作品,可以看到设计活动在英国已逐渐演变为干预生活、优化生存环境的社会实践方式和文化观念。伦敦设计节历史上侧重于技术创新、人与技术的关系,探索如何将美、智能和物质触感融为一体。而在疫情暴发后,无论展会、论坛还是表演活动,都愈来愈聚焦“低碳未来”“循环经济”“气候正义”等当下可持续发展议题。从混合现实作品《美杜莎》,到漂浮在V&A池塘上的低碳铝互动展亭,甚至到寓意深刻的动画影片《拯救拉夫》,都呈现出“设计让未来世界更美好”的种种可能性。伦敦设计节作为一个传播设计思想的广阔平台,既体现了英国设计对传统与创新精神的传承,又体现了商业与人文价值。对新生代设计力量的支持,与当地设计师、国际创意团体的合作,也为社区和文化机构带来艺术干预,对复苏城市经济产生积极促动。正如伦敦设计节主席约翰•索雷尔(John Sorrell)所说:“伦敦拥有来自全世界的设计师,这使我们能够开发出令人兴奋的项目。既展示了设计快乐的一面,也展示了能够塑造我们社会的思想和创新。”文化和创意活动是重新“点燃城市”的有力工具,设计即将成为未来的核心,伦敦设计节启发了我们对未来设计的重新思考。


图片来源: London Design Festival


注释&参考文献:(向上滑动查看)
注释:
[1] Michael Leapman. The World for a Shilling: How the Great Exhibition of 1851 Shaped a Nation[M]. London: Headline, 2001:114.[2] www.london.gov.uk[3] www.designlondon.co.uk[4]刘洋:《浅谈英国设计活动的社会化》[J],《创意设计源》,2017年第5期,第36-41页。[5]第17届伦敦设计节于2019年9月14日至22日举行。共设有400多个活动,分布在11个设计区,以“智能技术和创新”为主题,涵盖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 [6] Eric Baldwin. Kengo Kuma Unveils Bamboo Ring at 2019 London Design Festival[J]. ArchDaily, 2019. www.archdaily.cn[7] www.secretldn.com[8]张霓:《伦敦设计节:一切如新的体验》[J],《艺术与设计》,2021年第9期,第40—47页。[9] Gillian Naylor. 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A Study of its Sources, Ideals, and Influence on Design Theory[M]. London: Trefoil Publications, 1990.[10][英]彭妮·斯帕克:《英国设计,从威廉·莫里斯到今天》[J],汪芸译,《装饰》,2014年第11期,第14—20页。
参考文献:[1]杨先艺:《设计社会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来源:《装饰》2022年第2期
原文:《伦敦设计节“相聚的喜悦”——对未来设计的重新思考》
作者:王筱竹,国家开放大学;艾瑞卡·寇斯塔玛奈,多德创意


延伸阅读:

出于疫情防控原因,本刊即日起暂停电话查稿...

漂浮的博物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法国邮轮

邮轮定制化舱室中的标准模块化设计研究

即日起,《装饰》编辑部电话查稿时间固定为...

欲求的创造——现代邮轮体验设计的原点

《装饰》2022年第2期介绍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即可获得投稿须知

投稿1.5月后可致电(010-62798878)查询初审结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