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可惜了,这手机还是彻底凉了

机哥 好机友 2023-06-09

最近这段时间,有个叫#曾经很火却已经消失了的品牌#的话题,频频冲上热搜。


对于机哥这种臭搞机的来说。


每回看到这种话题,自然是习惯性地想到,曾经那些火过的手机品牌们。


瞄了眼网友们的讨论,被大伙提到比较多的,有乐视、酷派、金立等等。



有一说一,这几个品牌,虽然现在确实几乎销声匿迹。


但,要说到「消失」吧,其实倒不至于。


只是现在他们的主力业务,几乎都转变成了百元机 or 山寨机。


关于这几家的现状,机哥之前也都聊过。



曾经火过,但现在真正彻底留着青春回忆里的。


比较热乎的,有黑鲨、坚果、LG


另外还有几个名字,是机哥在看到这个话题会很快想起的。


大可乐手机


先问个问题:


有多少机友,还记得「大可乐」这个手机品牌?



2012 年,北京云辰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创立大可乐品牌。


并于同年 11 月 5 日,发布初代大可乐手机。


众所周知,彼时由小米推出的「互联网手机」,已经风靡全国。


大可乐的出现,显然,也是想要利用这个风口。



产品定位上,大可乐除了要打性价比之外,还有匹配它 ID 的大尺寸。


5 英寸大屏,号称对标三星 Note 系列,处理器给了当时千元机热门的联发科 MT6577。


系统也很开放,可以选择自家的可乐 OS ,或者是百度云 OS、乐蛙 OS 合作的 ROM。


而且还支持自由刷入 MIUI 等第三方系统,价格则是 999 元



开放的系统选择,加上很高的性价比。


大可乐一代,很快就火了。


首批的 3 万台备货,仅仅 30 多分钟就被抢购一空。



不过要说大可乐的巅峰,还得是 2014 年发布的大可乐 3。


它的外观,几乎是像素级模仿 iPhone 6。


索尼 IMX214 CMOS、联发科 MT6752 处理器放在当时,都是比较不错的配置。


甚至它还用上了,连 iPhone 6 都没吃上的蓝宝石玻璃面板。



系统的格局也很大。


支持 MIUI、ColorOS 等系统任选。



售价 1499 元,很香。


但最炸裂的,是它的售卖方式。


官方自定义为,运营商手机、小米互联网模式之后的第三次手机革命。



具体的操作是,大可乐和京东联合搞了波众筹。


号称一次参与,往后每年都可以免费更换最新款的大可乐手机。



这么骚的操作,放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一万台大可乐 3,25 分钟就众筹结束。

 


但是,机哥的但是又来了。


古人言,步子一下迈太大,容易扯着 dan。。


大可乐 3 是大可乐做机生涯的巅峰时刻,同时也是它的「盖棺之作」。


在大可乐 3 众筹结束后没多久,它就陷入了延迟发货,以及质量问题频发的泥潭里。


很快,两年后的 2016 年,大可乐正式宣布因资金链断裂而关停手机业务。



至于,过去常常和大可乐一起被提到的「小辣椒手机」。


现在倒是还存在,只不过也和金立之流一样。


已经彻底沦为了一家山寨机厂商。



360 奇酷手机


机哥至今印象深刻,在 2015 年,有两家手机品牌横空出世。


其中一家,是贾老板的乐视。


而另一家,则是 360 和酷派联姻推出的「奇酷手机」。



那是红衣教主第二次入局手机行业,相比起第一次做的「 360 特供机」。


奇酷这个品牌一开始,确实做得有模有样的。


主打安全支持微信双开,第一代就有尊享版、旗舰版和青春版三个版本。


1199 元、1999 元、3599 元的售价,结合配置来看,也都挺有竞争力。



对于机哥个人来说,尤其喜欢当年那代尊享版的颜值。


全金属机身、超窄边框、纯平双摄...就做得很精致。



在几个月后的双 11 手机大战中,奇酷手机也一战成名。


总销量突破了 16 万台,仅次于小米、苹果、华为和魅族。


也因为这一战,「花旗小妹」成为了网友们心目中,接替「中华酷联」的新四强。



如果要让机哥用一句话,来形容奇酷这个品牌。


那「出道即巅峰」,应该最合适不过了。


很快打响名号的奇酷手机,没多久就陷入了 360 和酷派之间的纠葛,内部高管架构也多次调整。


短短一年不到,奇酷这个品牌就直接被放弃,改名 360 手机。



到了 2019 年,360 手机业务就全面暂停。


虽然近两年,360 又捡起了学生手机这个品类。


但,曾经的奇酷,应该是再也回不来了。


IUNI 手机


说起「昙花一现」的手机品牌,金立曾经的互联网子品牌——IUNI。


也是机哥脑海里,很快会想到的答案。


和它现在还热衷于做山寨机的金立爸爸不同,IUNI,早就凉透了



IUNI 成立于 2013 年,互联网品牌嘛,懂的都懂。


基本都是来对标小米的。


在那个塑料机身横行的年代,第一代售价 1799 元的 IUNI U2,就用上了全金属机身。


唯一的问题是,在那个 4G 开始普及的时间点,这手机只支持 3G。。



好在过了几个月后,IUNI 就推出了迭代的 IUNI U3。


补齐了网络的短板,还搞了个 2000 元内唯一的 2K 屏。


加上骁龙 801、1300 万 OIS 相机等配置。


妥妥的是价格屠夫。


虽然是小众品牌,但按照这个路线发展下去,感觉 IUNI 应该是能干出点成绩的。



可惜很急的金立,没有给它这样的机会。


在 U3 之后,IUNI 又在放弃了性价比,搞起了女性手机和「简·纯·白」手机。


结果,当然是一个都没试成。


最终在仅成立 3 年后,IUNI 这个品牌就遭到放弃。


ZUK 手机


同样是传统大厂的子品牌。


当年联想旗下的 ZUK 手机,它的命运,也和 IUNI 有点像。


2015 年初立项,由「碰瓷王」常程掌舵,定位是面向学生群里的互联网手机品牌。



之后推出的 ZUK Z1、Z2、Z2 Pro、Z2 Edge,也都是主打性价比的。


以 15 年的 Z1 为例。


1799 元的价格,给了骁龙 801 处理器、实体指纹、1300 万相机等配置。


整体竞争力还是不错滴。


但作为一个新品牌,ZUK 前期的产品却在发售后,不断传出产品质量以及系统卡顿的问题。。



甚至网友还给 ZUK 起了个形象的外号。


就叫——「渣又卡」。



最终在 2017 年,ZUK 就走完了它短暂的一生。


彼时的 ZUK,其实也像极了此时的拯救者电竞手机。



话说回来,如果机友们有观察,那应该会发现。


以上机哥提到的这几个手机品牌,撤出市场的时间,基本都集中在 2016 往后这两年里。


包括 19 年才关停的 360 手机,实际上,也是在 18 年就已经解散了相关团队。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


除了自身的一些因素之外,影响更大的,是外部的市场竞争。


众所周知,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在 2010 年开始迎来爆发式增长。


但这样的情况,到了 2016 年开始迎来转折。


市场趋于饱和,增量竞争变成了存量竞争,华米 OV 的四强格局也逐渐形成。



那这时候,留给新品牌的空间,就越来越少。


特别是那些 15 年才入场的,或许,结局从一开始也就注定了。


图片来自网络


全是青春回忆。。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