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亲友经验谈 | 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摸索

等你来的 清华招生 2023-12-22


编者按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承载着父母的目送,代代清华学子的背影如荷清逸,摇曳水木清华。


孩子的成长永远离不开父母的谆谆教诲和家庭的温暖底色,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皆是智慧的长辈亲友,正如每片远洋的风帆背后都有一座坚毅而明亮的灯塔。


“清华招生”陆续推出“亲友经验谈”专栏,让我们一起分享、学习清华亲友陪伴孩子成长成才的经验心得。今天为我们带来分享的是清华大学2023级计算机系学生刘一铭的父母,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一直介于鸡娃和放养之间,希望能找到自我平衡,为孩子提供更大的空间去发展自我。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父母,改变自己的过程。在包容的环境里接受一个和自己不一样的思想和个体,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并保持终身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判断,在遇到困惑时给予引导,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家长做好自己,孩子也做好自己,才能双向奔赴。


刘一铭生活照


开放的视角看待孩子的艺术学习


我们70后这一代父母,通常不太接受父辈们的教育观念,因此这一代孩子从吃辅食开始,我们都是在照书养。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也是不断地去学习和借鉴。我们很早就开始关注国外的教育,发现国外在小学阶段的玩就是做手工和各种工具的体验。其实这种“玩”就是在学习,在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种看似无意识的好奇心、创造力、勇气、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都是在12岁之前孩子思维没有固定的时候培养起来的。这种感性的,没有条条框框约束和束缚,在孩子感官通透的时候,能够给予他们充足的滋养和感受力。


从小熟练使用各种工具制作各种作品


我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艺术是不能功利的,所有的学科都在讲创新,创新的源泉就是想象力,而想象力很大程度是需要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所以,我们从四岁开始坚持了十年艺术的学习。在这十年中,孩子的思想是随心而行的,是自由的,是感性的。


刘一铭曾经设计的部分作品


通过创作作品,他真切地体会到了努力带来的成就感,也提升了自己的观察力和专注力。我发现他身上的很多特质,都是通过这十年的艺术学习沉淀下的。体育、音乐、舞蹈这些领域学习,也会反哺到文化学科的学习中,也会让他自己的心灵更愉悦,实现情绪的释放。用开放的视角看待孩子的艺术学习,带来的回报会超出你的想象。


竞赛激发学习内驱力


初中的时候他身边有一群互相学习,互相激励的同学一起学习数学竞赛。竞赛的目标性很强,让他找到了短期的目标,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对成绩的渴望会促使孩子去提升自己,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他需要平衡校内成绩和竞赛学习时间,需要消解在竞赛中被许多大佬“虐”的沮丧,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但当他战胜自己的畏难情绪,百折不挠并获得北京数学高联一等奖的时候,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竞赛中磨练出来的扛压能力和高效的自我学习能力,对高考、对未来科研也是有帮助的。如果学有余力且孩子喜欢,建议可以让孩子接触一门学科竞赛。就算不拿奖,在竞赛学习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很多特别好的特质,这比竞赛成绩本身更重要。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科学与艺术总是在山脚下分手,最后又在山顶相遇。”学艺术跟学数学好像是两个思维方式,一种是理性思维,一种是发散性思维,最初我觉得这两个思维还挺冲突的。但后来,我看他的作品已开始有一些数学的元素,我想,数学思维和艺术思维是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


刘一铭小时候设计的数学元素的作品


致敬高三,双向奔赴


大多数成绩好的孩子身上都有相似的特质,比如自律、内驱力强、时间规划能力强、目标感强等。我认为背后应该都有家长的付出和努力。是家长们通过不同的形式,有意或无意培养了孩子的内驱力,让他们养成了这些特质,从而变得优秀。因为自律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引导,后天培养的。不自律孩子的背后一定有需要被看到的原因。如果家长看到了,帮助孩子改掉不好的习惯,通过各种方式唤醒孩子强大的内驱力,并通过强大的执行力,解决掉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才能一步步让孩子变得自律。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要经过至少一个月的监督才能变成条件反射的习惯。在这过程中最先需要坚持的是父母,很多时候父母坚持一周就放弃了。


在高考中,70%能力+20%心态+10%运气,往往成绩越在前面的,压力越大。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让人身心愉悦的,如果有很大的压力,归根究底是外部压力所导致的。曾经孩子在数学竞赛上付出了一年的努力却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仔细分析就是输在了心态,这让我们更加意识到心态的重要性。所以,在高考季,我们要尽可能弱化结果,强化过程,让孩子不惧怕高考的失败。平时如果某次考得不好也不是坏事,抗压能力就是在一次次失败中逐渐增强的,能沉下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把这当作抗压能力的测试,换一个思路去想,就不会为考得不好而沮丧。


整个高中阶段成绩退步,起伏不稳定,两极分化,偏科现象,都会导致孩子有畏难情绪甚至止步不前,通常这时候父母总想以自己的想法说服孩子如何去学习,但事实上,讲道理的方式孩子是听不进去的,因为父母想传递的信息太多,孩子捕捉不到,索性就不听了。高中阶段学校都让家长“少说话多做饭”,但少说话、不唠叨对大部分父母来说真的很难,所以建议家长可以转移注意力,先找到缓解自己情绪的方式和方法。


我在整个高三缓解自己注意力的方法就是练习书法。一来可以分散对于孩子的过分关注,二来可以静心。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有很多感受和孩子学习是相通的:努力坚持,停滞不前,遇到困惑,实现突破……有了相同的经历就更能理解孩子正在面临的困难。比如他的语文第一次没考好,第二次很努力复习了还是没考好,他就会开始质疑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对,不知道如何提高,很困惑。于是,我分享了我学书法时遇到的困惑。我说:我写了一个月的书法一点进步没有,我也知道积累到一定量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但我不知道这个量在哪里,我很着急。但我还是坚持每天写,突然有一天就感觉突破了、有进步了。语文是靠积累的学科,文学素养决定了你的上限,刷题决定了你的下限。上限和下限之间跨度有点大,需要阶梯式的螺旋上升才能达到,所以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提高,咬牙坚持吧,相信坚持到一定时候肯定会在某个时间有突破。在孩子困惑的时候,质疑的时候,家长要做孩子的定海神针,给他自信,帮助孩子从焦虑中解放出来。不让孩子陷入自我焦虑的内耗中。


高三的时候,学校组织各种心理讲座,我听了以后受益匪浅。我开始学着理解孩子,用他能接受的方式跟他交流。我发现:只有鼓励和正向引导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只有孩子感觉良好,才愿意构建更好的自我。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引导他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


结语


很难定义孩子自己的幸福或者成功,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在未来的日子里,或许孤独而漫长,窗外风光还寒瑟,但春的生机已勃然其间,期待拥有奔赴未来的勇气,勤勉、博学、谦逊,继续求索,砥励前行。


往期精彩

你好,三字班 | 刘佳璐:心中有丘壑,眼里有山河

你好,三字班 | 卢念: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你好,三字班 | 曹博群:面向星辰大海

亲友经验谈 | 一匹小黑马的成长史

亲友经验谈 | 保持一颗平常心 给予信任与尊重

亲友经验谈|鲲鹏击浪从兹始

来源 | 刘一铭妈妈

编辑 | 朱益孝

审核 | QL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