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普通医生的建议:疫情下,普通人该如何看病?

看理想节目 上海译文 2022-04-24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
(ID: ikanlixiang)
音频编辑:dy
微信内容编辑:林蓝
监制:猫爷
配图:《疼痛难免》《机智的医生生活》《好医生》

最近,《病人家属,请来一下》的作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兴医生在看理想上线了一档医疗科普节目《每个人的疾病课》。王兴医生目前身处疫情风暴的中心,上海。

他认为,“我们有的是太多的医疗信息,但是却没有足够的医学思维。医学思维有时甚至比医学知识更重要。”

《疼痛难免》

因此,王兴希望以一个普通医务工作者的身份聊一聊,疫情期间的正常就诊会受到哪些影响,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应该如何去思考和解决,如何减少因为疫情的管控所导致的无奈发生。

这样,我们再遇到相似情况时,或许就可以更安全、顺利地解决问题。 

在开始这些话题之前,还想强调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国家的防疫,是根据形势在不断变化的,甚至每个地方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无论是医院医生,还是病人和家属,都要在实际的防疫方式下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而王兴医生在此集中提供的建议,仅仅是从一个在医院工作的医生,分享一点个人经验和体会。

讲述 | 王兴,三甲医院胸外科医生、科普作者
来源 | 看理想节目《每个人的疾病课》 



1发热门诊与急诊

我们先从医院的就诊流程上,谈谈疫情给我们医生的正常接诊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首先,医院至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门急诊,一部分是病房。门急诊的职能是一个筛选的入口,而病房才是治疗的主阵地。所以在接诊上,走在前面的部分就是门急诊,还有发热门诊。

没有疫情的时候,如果患者有发热,鉴于感染性疾病的特殊性,会单独设立发热门诊来排除感染性疾病,以免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发热门诊的作用多数是观察,并且给予支持治疗,比如退热等等,必要的时候才会给抗生素,仅此而已。

《机智的医生生活》

但是在疫情下,发热门诊的角色其实变得有些微妙,因为虽然新冠肺炎也是以发热为主的疾病,但由于它的特殊性,不能在发热门诊接受治疗。

目前如有发热症状,标准流程是可以先到发热门诊,有些地方在门诊门口就会被拦下测体温,如果体温高的话,那么要根据工作人员的指示去做。例如工作人员会优先让你测核酸,也许需要几个小时不等,这个过程不建议离开或者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并且做好个人防护。

如果结果是阳性,可能就直接有疾控中心的人派车拉到指定地点进行隔离或治疗了,如果是阴性的,再按照正常发热患者进行就诊。

而急诊,要承担的职责就更多。急诊最大的价值是把有急诊治疗指征的患者收入急诊抢救室或者住院部进行抢救,没有明确指征但是还不能完全掉以轻心的,就留在急诊留观。

《机智的医生生活》

在疫情期间,急诊的工作受到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急诊的医护人员或者患者中偶然发现了一例阳性,那么暂时性封闭急诊是必须的。

急诊,本身就人员嘈杂,很难管理,但是如果一旦封闭,也许很多“假急诊”会减少,也就是那些因为白天没空看病,去急诊看病的那些朋友来得少了。但是真的急诊,是要命的。

特别是春秋季节,有很多慢性支气管炎或者肺气肿的患者受到一点风寒导致肺病急性加重的时候,他们在急诊最需要的就是抗感染和吸氧治疗,好不容易在治疗之后,肺功能达到了一个临界状态,也就是要么转危为安,要么急转直下。

但是如果在这个临界值的时候,刚好赶上了一例确诊新冠肺炎的急诊病人住在他隔壁床,还恰好把新冠肺炎传给了他,结果就没撑过去,那这个事又该怎么想呢?

《良医》

医院是一个太特殊的场所。我们管住院的医生也愁坏了,她自己也会感慨,我不收那个化疗的,于心不忍,但是收来了,如果把其他化疗的病人全感染了,他们白细胞又低,那又该怎么办?

医院只要出现一个万一,就可能有另一种同样悲剧的结果。医护人员很难处理这些困境。

你或许还记得那则让人心痛的新闻,为什么那位身患哮喘的护士会被自己的医院“拒诊”呢?其实不是拒诊,而是急诊关停了。

当代的医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在急诊关停的情况下,无论是开单,用药,急救,办理手续都无法进行,并且人员也没有配备。当关停这件事发生了,就意味着已经不具备接诊的各项条件了。

当下医院现有的流程,是人在一个系统当中工作,而并非一个医生可以在忽略任何系统的前提下,冲进药房取到药就可以给一个患者施行治疗。

哮喘的患者最需要的是解痉治疗,也就是让痉挛的支气管平复下来,这个时候需要用一系列的药物,也要用到吸氧装置,甚至在紧急的情况,只有气管插管、甚至气管切开才能够抢救。

那麻醉医生怎么找?这时,哪怕有医生进入了急诊,帮助患者使用药物,但如果麻醉师没有来导致没有抢救成功,那会不会有人觉得麻醉医生应该承担责任呢?这是一个两难的局面。

《好医生》

我们经常会遇到核酸过期了几个小时而不能住院,或者不能陪护的情况发生。我自己亲眼见过因为这件事和护士吵架的就不少于5次。但是防疫的规定,医生护士大多数情况只能机械地执行,因为一旦发生院内感染,后果确实不堪设想。

另一方面,因为医生更擅长的是我们本专业疾病的诊疗,对于不断变化或升级的新冠病毒有多容易传播,又多擅长潜伏,其实我们也很没底。

所以在现实情况下,如果不配合核酸,那么只能完成之后再探讨住院的问题。如果过期,那医生会把第二天的床位留好,等病人核酸好了再来。在我们这边,会一切开绿灯。

换句话说,试想你住院的时候,如果旁边的病人没有核酸就进来了,你也会很担心。所以我也真心地希望患者朋友们不要把气撒在医生护士身上,没有任何医护会不希望患者能早日接受治疗。

《疼痛难免》

我个人看来,在整体的防疫规定下,只苛责某一家医院的急诊关停,并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出路,更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的,其实是鼓励和督导医院建立缓冲病房。

什么是缓冲病房呢?一方面,从患者和患者家属的角度,在一进来的时候就要理解缓冲病房相对于常规病房的不足之处,也要接受可能感染新冠的风险。

另一方面,医院也要努力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保证通风、单间、医护隔离服等设施的配备,尽可能减少院内感染的可能性,让这些需要紧急救治、无法等待的患者尽可能安全地完成治疗。

除了急诊和发热门诊之外,对于患者来说,也有其他一些与疾病相关的检查、治疗,从程序上也变得更复杂了。

可能也有很多听众经历过,例如胃肠镜、肺功能检查、口腔科的治疗等等,因为新冠病毒可能会附着在气溶胶上传播,所以这种无法戴口罩,并且需要张口呼吸的检查及操作项目,理论上都需要更严格的新冠病毒排查。

除了缓冲病房的设置之外,还应当考虑医生的缓冲化防御形态,我们医院称之为气泡化管理流程。你可以把一个医院看作一个大气泡,如果里面任何一个人发生了问题,那么整个气泡就被戳破了。

但如果把一个医院乃至一个科室分为互相不接触的小气泡,例如我们科室在封控期间分为了门诊组,病房组,保障组,急诊组等等,互相是独立不接触的,这样就保证即使有一组人当中因为密接或者感染发生问题,其他组可以立刻顶上,保持运行并且进行相应的人员替换。

这对于血透中心、急诊、化疗病房、重症监护室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证一家医疗机构不会关停,或者不会大面积关停。



2作为病人,现在看病要注意些什么?

如果你家里有病人现在真的需要就诊,而你没有什么通天的本领,也没有什么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你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让看病的过程更加顺畅呢?

首先,疫情其实减少了大多数非必要的就诊,多数疾病在自我观察一段时间之后都会有好转。一些类似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的疾病,其实几天,几周,几个月的时间都不会有什么变化,所以不要在这个时候觉得确诊了肿瘤,晚手术两周就感觉肿瘤就要扩散了,其实大概率是不会的。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大部分人需要去医院看的疾病,一般只剩下急重症疾病了,比如恶性肿瘤持续的化疗、透析、心脑血管严重情况等等。急诊的问题就在于急,大多数急诊还能等,但也有一些非常少的急诊,是在和死神抢时间。例如心梗、脑梗,就只有黄金的几个小时,能够成功溶掉血栓。

《好医生》

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有两个建议。

第一,可以多关注一些家附近三甲医院的公众号,这些公众号一旦有密接病例导致需要闭环管理,一定会发通告。这样,你起码知道附近的三甲医院,到底有几家还开着。在医院发布的通告里,一般会明确写清关闭的是住院部,还是急诊。

第二,即使之前没有关注,在去急诊就诊之前,最好把自己要去看病的消息告诉身边几个靠谱的朋友或亲戚。人多力量大,在去之前,就在这家医院的公众号上先确认它有没有闭环管理。

如果你真的运气不好去到了一家闭环的医院,基本上就算和保安吵破喉咙,医院也是不会开门的。最好的方法是尽快去下一家。

为什么要叫朋友家属呢,为的是接应。如果你到急诊了,又如果不小心遇到密接,那么朋友家属可以帮忙送些日用物品。

另外,如果你碰巧到了一家医院不能治你的病,你可能要发动大家一起帮忙找医院,甚至往医院的咨询电话打过去,确认你或家人的情况是否能治疗。举个例子,在各个城市,真的不是任何一家医院都能够注射破伤风疫苗或者狂犬疫苗的。

第三,特别紧急的情况,直接打120。如果遇到患者意识不清,胸闷无法喘气,或者脸色发白发青,四肢无力的情况,果断拨打120。

但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其实不能确定你所在当地的120的运力是充足的,因此要和120的咨询人员明确能到来的时间,如果你所在地方的120已经明确表示了运力不足,那你在咨询还有什么办法的时候,也要做好自己的二手准备。

这在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只要我们在能够走路,能够坐车的情况下,也尽量不要占用120宝贵的资源。

总结一下:

如果有发热,想办法用最少的接触路径进行核酸检测,或者和社区报备咨询可否上门进行核酸检测。在阴性的情况下,如果身体没有什么特殊的疾病,或者发热持续超过39°C伴严重头痛,可以到发热门诊进行相应的化验及药物对症治疗。通常的感冒发热都是能通过自身免疫力发挥作用从而自愈的,你需要的更多是耐心等待。

但如果患者既往有肺气肿、老慢支、肾病,或者高龄这些高危因素,那么就诊要相对更积极一点。

《好医生》

另外,我也建议所有现在暂时没有疫情的地区的患者,在平时慢性病开药的时候尽可能多开一些。一般医保的限制是一个月,你可以询问医生有什么办法可以多开一些。如果不能,一定要问清楚医生,这家医院有没有互联网门诊。

有的医院设置了互联网门诊,复诊的患者可以在线上开药,保证不断药。一些特殊的药品,例如肿瘤类的靶向药,也是可以通过厂家直接销售的,也可以咨询医生相应的联系方式。



3疫情下,医生的日常与困境

除了患者就诊的麻烦,作为医生,毫无疑问,我们的日常诊病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普通一线医生的工作变得更加繁杂了,因为除了要进行正常疾病的诊疗之外,第一个问题就是要确认这个患者的来源。我们医院的工作电脑屏保就一直动态播放当前的中高风险地区,只要在中高风险地区的都需要严格排查。开个玩笑地说,一线医生已经慢慢变成查户口的岗位了。

另外,虽然临床的诊疗是一切如常的,但是对患者的照顾就变得更加不一样了。

比如之前,我们夜里遇到一个情况,上海进行浦东浦西的交替封闭,因此医院要求我们立刻连夜排查,挨个确认患者家住哪里,如果是家住浦东的,医院临时开设了出院窗口和出院带药窗口,让相关人员全部到岗,保证患者能够立刻结账,拿到出院的药,然后办理手续并且回家,以免浦东封禁然后逗留在浦西。

当然,我也见过这样的患者,明明能出院了,他硬是说自己这也不舒服那也不合适,住得太短不要赶他走,在不断的问询之下终于交代了真实想法。不想出院是因为出去也回不了家,家里也在封闭,所以找宾馆隔离甚至不如医院住院便宜。

《疼痛难免》

虽然都说医疗不是服务业,但是我们每天做的工作,又何尝不是服务。这些本不是医疗上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做到位,患者会产生非常大的情绪。

有很多人抱怨医院关停之后无法看病。但是,被关停管理的患者又天天在和医生护士争吵什么时候能出去。

所以其实在这个时候,医生和护士内心的压力也是极大的。我们也注意到在任何的医疗救治过程中,都会随队安排心理咨询师。

但是我认为这个时候医生的压力和焦虑,有些时候真的不来源于疾病本身。但是我们不担心不代表患者不恐惧,在这个时候,患者的情绪就有可能会向医护人员倾泻。

试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身体不舒服,身边没有亲人,没有绝对安静的空间和自由,缺乏睡眠和必要的维生素补充,人都会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

在这个时候,医护是患者直接接触的人,因此,在一线接受谩骂、指责,是我们每天都要面临的事情。包括医疗前线的队员在接受培训的时候,接受最多的就是如何疏导患者的情绪,以及如何保护自己。


4无论如何,稳住

有朋友问,现在有些城市在推广无症状或者轻症状定点隔离,不去医院,这样做是否有医疗风险?比如在隔离期发现其他病症。

虽然第九版的指南已经为我们未来医疗情况作出了建议,无症状或者轻症新冠病毒感染不需要针对性的抗病毒治疗,而且是以对症治疗为主,例如退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水分等等。因此在隔离点进行常规治疗是非常好的方法,同时也把宝贵的医疗资源让给了真正需要去医院就诊的急重症患者。

但是指南给出的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处理方案,也透露出,如果是轻症或无症状患者,即使感染了新冠,心态上也不要太过担心。

但是我个人认为,在真正实施的时候,会碰到种种阻碍和问题。例如,隔离点的条件不如家里好,并且没有办法给到轻症或无症状病人相对周全妥善的照顾,让很多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感觉非常不舒服。

但如果是自行居家隔离,同楼的人的排斥或者恐惧,环境消杀、以及对于居家隔离患者的约束力等等又该怎么保证?因此在充分的物资、消杀、护理保障前,贸然采用阳性患者居家隔离也是一种有风险的做法。

在这么大的疫情面前,不管是人力、财力还是寻找解决方案的智慧,我们都仍然有很多不足。虽然我们朝向理想,但常常只能面对现实。

《疼痛难免》

最后,我也给在集中隔离的朋友们提两个建议。

第一,在隔离期间,你本身就可能会因为环境改变,心态焦虑而产生其他疾病。例如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脑梗塞都有可能发生,甚至因为血压、血糖一时间没有控制规律,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因此在隔离期间,尽量保证自己的进食、用药规律,如果觉得自己不舒服,要勇敢地和医生护士去讲明。

特别是,如果你发现隔壁床的老爷爷老奶奶有什么异常或者有什么不舒服,尽量帮助他们和医生去讲明白。

第二,隔离期间要注意好自我的心理健康。如果自己一度感觉十分崩溃、无助、恐惧,要询问隔离点有没有心理援助,来帮助你度过这段时光。

最后,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希望所有人一切安好。大家都辛苦了。

(完)

阅读王兴医生著作
了解看病、治疗、体检……各种使用建议

《病人家属,请来一下》

👉 
👉 
👉 

王兴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学习「每个人的疾病课」
在评论区留言
疫情期间你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暖心小故事
译文君会选择5位读者送出有声节目畅听名额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