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统专业转型升级!这个专业做出成功示范

西华大学 2024-04-0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麦可思研究 Author 专注高等教育

引言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2018年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明确提出新工科要“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发展新兴工科专业,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

曾有学者表示,传统工科专业在学科支撑、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基地、校友资源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囿于路径依赖、利益固化等原因,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升级也成为“新工科”建设的重点与难点。如何破解相关难题?来看西华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答卷。






守正创新 多维提质持续推进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升级


西华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源于1978年铸造工艺及设备,1998年整合铸造、焊接以及锻压等热工专业得以发展。作为西华大学传统优势专业之一,该专业2006年获批为四川省特色专业,2012年立项为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9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专业建设发展的“小逻辑”始终服从于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需求”,通过“守正”保持了专业传统优势,通过特色发展及动态调整进行“创新”,在发挥工科专业在发展中的传统优势基础上,焕发了与时代接轨迸发出新活力。




面向新工科建设挑战以数字化引擎注入专业发展新动能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坚守传统铸造专业“底色”的同时,从2005年开始,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以数字化成型技术为新引擎,面向水电能源装备和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成型,对专业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领先创建数字化成型专业“新特色”。


该专业积极拓展资源,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等构建多方协同育人平台;专业课程数字化融合成效显著,获批国家级线上线下一流课程1门、省级课程7门,新增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申报虚拟仿真类国家一流课程1门,两门课程入选教育部“拓金计划”;专业5位教师获得了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颁发的“三维数字化技术认证证书”和“三维数字化技术项目培训讲师资格证书”等,编著数字化技术教材4部,其中《材料成型过程数值模拟》作为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在全国30余所高校和大量企业被采用并获得高度评价;专业教师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斩获佳绩:彭必友教授“材料成型CAD/CAE技术”课程教学团队荣获新工科正高组全国二等奖,“3D打印在随形冷却中的应用”荣获全国一等奖;学生将新技术和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分析手段运用到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中去,通过“任务驱动、课内互动、实践联动、竞赛促动”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了一批数字化工程技术人才,在高校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多所兄弟高校前来交流学习成功经验。




坚持“以本为本”理念以协同化培育构建“三梁四柱”人才培养新体系


面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专业凝聚优质社会资源,寻求政、校、企(行)业等多方协同,以数字化成型技术为新引擎,构筑了以底梁夯实基础知识,中梁锻炼能力,上梁提升素养,四柱支撑(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师资队伍、质量监控)的“三梁四柱”多方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竭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素养维度、能力维度、知识维度的高素质卓越工程师。


新体系基于OBE理念建立了“全方位、全过程、循环闭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需求为导向,面向新工科多方协同创新课程体系,实现了能力培养系统化、原孤立课程系统化、传统课程数字化;依托学科重点实验室、本科实验教学中心等实习实训平台,构建“三层次、三模块、多平台”为主体的多方协同实践教学平台;协同构建“卓越”教师团队,使学科融合、产教融合在具体课程中得到体现,课程体系得以升级改造。


“三梁四柱”的多方协同人才培养体系




创建“三全”学业规划新机制以内驱激发式培养“三维”高素质新人才


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协同各方力量,构建全方位、全周期、全员参与的“三全”学业规划新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和专业认同度,实现学生教育从“大一‘打底’”→“大二大三‘筑基’”→“大四‘开路’”的转变,逐阶推进卓越人才培养。


面对大一新生对专业的茫然,学业规划的重点是浸入式打底教育,在信念上“修心”。通过“听故事、塑精神,学榜样、立志向”,充分发挥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爱行业、爱事业的热情,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专业教师全员担任新生学业导师,一对一启发学生学业规划意识,指导学生多方面了解专业、适应大学学习,筑牢理想信念。



进入二三年级,学业规划的重点是专业知识及素质的筑基教育,在学习中“修能”。专业采用“教学名师引领、教学团队协同、教学科研反哺、教学竞赛实现”的教学思路,引入启发式、研究性、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打造“微课程”及慕课课程,实施翻转课程,让工科课堂变得精彩纷呈;打破唯分数论和期末考试一次定成绩的方式,瞄准“学生多维评价”,建立“学校-企/行业-政府-社会”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机制。将学生掌握的素质维度、能力维度、知识维度嵌入到评价指标中;近几年专业共积累了355个小案例贯穿授课始终,18个国之重器画龙点睛,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我国80%“卡脖子技术”集中在材料、制造工程,以此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为下一步学成之后奉献社会筑牢坚实基础。


面向大四学生,学业规划重点是开路教育与终身学习,在实践里“修为”。专业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全覆盖,建立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任务驱动、课内互动、实践联动、竞赛促动”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为学生就业开辟道路。通过全员海选、获奖项目入选“科技创新竞赛”作品库,实现学科竞赛全覆盖,目前已有280余套项目案例入库;专业聘请了10余名校内外专业职业导师,联合30余家企业形成校企深度合作圈,构建校友群,转变家长、学生就业观。近5年本专业本科生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近20项,获省级奖以上30余项,学生的数字化创新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平均就业率为96.5%,大多数毕业生在川渝两地,为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和提档升级贡献力量。


 “三全”学业规划机制


专业建设成果和人才培养模式借助“易班”平台受到了教育导报、四川日报等媒体持续关注,推动学院和学校其他专业以及其他同类高校相关专业建设方面展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面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大环境,西华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将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立足国家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专业优势,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更多具有素养维度、能力维度、知识维度的高素质卓越工程师,加快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内容来源 | 教务处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 | 彭必友 何汇川 蒋珍菊

编辑 | 王依涵 周玉馨

编审 | 翟元平 王舒


为越来越好的西华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