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能健身、5G跑道……这样运动很“深圳”!


“深圳是一个高科技的城市,深圳人的运动健身也很高科技、‘很深圳’。比如这个室外智能健身房,除了可以运动,还能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且开出针对个人的锻炼清单,很赞!”


日前

笔架山体育公园南区正式开园

室外智能健身房也面向市民免费开放

住在附近的金先生早早前来体验智能健身

感受其带来的便利


笔架山体育公园作为深圳市属首个体育专类公园,打造全年龄段的运动空间,建设城市运动新地标。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通讯员 甘福邻 刘礼 摄


据悉

目前我市已经累计建成

124套室外智能健身器材

实现智能健身器材各区全覆盖



PART.01



室外智能健身器材各区全覆盖


“你看,我测出来的数据,‘BMI指数’26.9,超重了,‘内脏脂肪’17.3,显示红字警惕,身体年龄竟然是65岁。”60岁的金先生第一次接触到室外智能健身房,刚完成体成分测试就兴冲冲地与记者分享,他表示,这些器材特别科学智能,做完体质测试,可以生成完整的个人运动健康报告,还有专属的运动计划。“知道哪个指标超标了,就有方向有目的去改善,争取尽快回到‘60岁’。”


莲花山公园,一位市民正在锻炼。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据了解,室外智能健身房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首创将国家队体能训练技术应用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中,结合13项身体能力测试和14项循环心肺力量训练,针对不同身体部位、肌群进行专项训练功能模块的科学配置,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健康科学的运动方案实施,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层次健身需求,让更多群众通过科学健身享受健康体魄。新造型、智能化、操作便捷受到中青年人群的热捧,更兼顾老年人的锻炼需求,让男女老少都能在室外智能健身房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节奏。据悉,我市目前已累计建成124套室外智能健身器材,实现智能健身器材各区全覆盖。



PART.02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平方米






众多市民前来体育馆运动,强身健体。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2023年,我市出台《深圳城市社区运动场地设施建设三年试点攻坚计划(2023-2025年)》,探索在人口密度大、高度建成区条件下,高质量建设都市型、楼宇型运动设施,满足市民高效、便捷使用需求。场地普查显示,我市场地数量、面积大幅增加,建成各类体育场地数量3.4万个,体育场地面积近350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完成了“十四五”人均2.0平方米目标。可以说,场地攻坚取得实效。


在智能化方面,除了建设智能健身房、铺设智能健身器材外,我市5G智能跑道在公园也逐步普及。我市“一键预约”平台经验获中央改革办推广,平台目前累计注册用户88.5万人,累计入场锻炼人数1220.6万人次。此外,以市政府民生实事为抓手,我市陆续完成新建或改建200个便民健身设施,积极探索人口密度大、高度建成区的超大型城市建设社区运动场地设施的先进模式,为城市社区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探索新路径,涌现粤海体育休闲公园、笔架山体育运动公园等一批可复制推广案例。



PART.03



推进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


“2024年,我们将围绕鼓励更多市民科学健身的目标,丰富群众体育活动,推动健身设施建设,促进群众体育组织发展,提升全民健身氛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重阳节当日市民们手持免费领取的芯片号码簿感受科技赋能登山新体验。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具体包括:



一是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设施智能化提升。按照2024年市级采购32套智能器材,完成在公园安装和验收工作,督促各区按照《关于印发深圳市实施全民健身设施智能化提升工作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建设任务,加大投入,如期推进。


二是推进建设200个都市型、楼宇型便民利民体育场地设施。按照市政府民生实事进度要求,增加便民体育场地供给,利用各类商业设施、楼宇、厂房等城市空间,建成一批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便民体育场地典型案例,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三是继续落实《深圳市“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计划》,定期检查任务完成情况,确保“十四五”期间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四是加强i深圳体育场馆消费券规范管理。实施《深圳市体育场馆开放资金管理办法》,开展“全市文体设施开放共享”项目绩效评价,继续对体育消费券发放过程中的违规问题开展针对性防范和打击工作,确保市级4000万元场馆消费券普惠市民。




往期回顾REVIEW

最低温或降至8℃!冷空气+降雨要来了丨飞阅深圳

刘德华首次自曝,女儿……


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孟菲

编辑|冯思颖

监制|甘霖 桂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智能健身、5G跑道……这样运动很“深圳”!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