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奢侈”的西红柿

石嫣 分享收获农场 2022-12-31


4月7日,我吃到了2016年的第一个西红柿,薄皮、沙瓤、有籽、酸甜口味。

每年为了吃这个西红柿都要经历漫长的等待,去年冬天受雾霾的影响,最后一茬西红柿几乎没有收成,也就是说从去年11月份到今年的4月份,大概半年的时间没有吃到西红柿,特别是做了农场主之后,在村里也不再买任何市场上的蔬菜,当然有期待也就愈发珍惜。

冬天漫长的等待已经使得农场的会员们开始着急了,大家纷纷在群里讨论,漫长的冬天没有西红柿但又不想吃市场的西红柿,安全的考虑当然是一方面,也有妈妈说市场的西红柿口感太差了,皮很厚,而且有的皮是红的但里面还是青的。我建议大家在西红柿多的时候,可以储存一些做西红柿酱,或者可以直接切块冷冻起来,大家也都跃跃欲试。

前几天,朋友发给我一张照片,是她的娃抱着我们的西红柿在熟睡。她还告诉我每次她尝试从孩子手里拿走西红柿,孩子就一下醒了。作为这个西红柿的生产者,我觉得很温暖,农人通过耕作、手作,将自己的爱传递给了大地和植物,也将这份爱通过食物传递给了吃它们的人,当我们的食客将他们的感受反馈给我们,这样的爱就传递回来给了农人。


在农场的每一天,很多工作都是具体而琐碎甚至枯燥的,大多数时间当你独自在大棚里打叉、授粉,也许同一个动作就要一上午。


对于年轻人来说,有时候在农场工作,就像在走一个玉米地迷宫一样,似乎看不到出路。这是对于真正生活在乡村的人的最大挑战。城市强大的主流文化,可以清晰的告诉你或者至少给你一个未来生活的憧憬,这也是很多人无法坚持在乡村生活的原因因为社会总会提无数这样类似问题给你:“以后孩子教育怎么办? ”想想这样的问题背后的逻辑,如果你不在北京,会想着把孩子送往当地最好的学校,北京已经是教育资源高度集中的地方了,但是在北京,你仍然想把孩子往更好的学校送,即使是到了北京市城区,仍然有“更好的学校”,但是,问题是我们忘了教育的出发点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最好的教育无外乎言传身教,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幸福的一生,无论任何条件下,都可以积极的选择,努力的改变,乐观的生活,而不是过我们想要他过的生活,做父母最重要的是过好自己的生活,并让孩子在成人的过程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总是用太多的时间假设如果我有了更多钱就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可却忽视了在当下,多少人的生命耗费在无止境的消费之上,买房还房贷,找好工作挣钱还房贷,生病花钱挣钱还债,而我们却忽视了寻找生命的价值,并且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失去了产生人类真正伟大的思想和创新的可能。

最近的每天上午,我到农场第一件事就是到西红柿大棚里看看,摘一个西红柿吃,每天傍晚,目送老农和新农骑自行车或者坐车离开农场后,伴着太阳的余辉,我行走在农场的主路上,到西红柿大棚再摘一个西红柿吃。最近,农场的西红柿特别抢手,几乎每天都收到有人询问怎么能买到我们的西红柿,可是作为农场主,我可以这么“任性”的吃到,忽然觉得这样的生活工作很 “奢侈”。摘下来最新鲜、健康的食物,每天走在朝向自己梦想的路上,步伐虽然缓慢,但却一直清晰的看到目标,并且享受这条路上的风景。


做了农场之后,觉得生活越来越稳定,人拥有再多,每天不也就24个小时,每天不也就是可以睡在一张床榻上,而在农场里,这些我都拥有了,而且还有更健康的食物,和一群真实生活工作的伙伴们。

我们需要在各个领域里产生一些新思想的引领者,“无用”品牌设计师马可重新定义了清贫和奢侈,她说:“清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贫穷,而是通过自己的思想和意志的积极作用所最终创立的简单朴实的生活形态,是对物质世界的一种主动的叛离和节制物欲,追求富足的精神世界的行为。它包含着最低限度的对物质的占有;最为充实和自由的精神生活;不执着于一切世俗的欲望,如权利,利益,名誉等;以上诸项均源于自身的主动选择,而非出于被动或无力改变现状。 当今的世界,奢侈已不再奢侈,却有清贫最为奢侈。” 

如果我们想要从根本吃的健康生活的健康,就需要主动认识在我们资源和人口比例高度紧张的中国的土地上,更需要有更多人自主自觉的主动选择一种看似清贫的生活方式,也许可以获得最为奢侈的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