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级教师公益讲座人气爆棚 张人利校长: 盲目刷题过了"拐点"事倍功半

2017-04-23 上海市教委新闻办 上海教育

来源: 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有的孩子跳绳跳不好,或分不清左右脚,并非聪明与否的问题,只是未到一定的年龄。那么,什么年龄阶段该学什么?对孩子的学习又该怎么评价?孩子与孩子在认知上究竟有多大的差异……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3961tlqbl&width=500&height=375&auto=0

讲座精彩视频(可在Wi-Fi环境下观看)


在上海图书馆举行的“2017特级教师开课啦”公益讲座第一讲上,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张人利给全场听众科学讲解了如何了解孩子的认知规律——认清孩子的认知规律,才能帮助学生爱上学习,让学生学得更好。


▲张人利校长教大家了解“孩子的认知规律”


尽管在周末晚上,上海图书馆面积最大的报告厅近800个座位全部满座。进入互动环节后,不少家长甚至冲到台前与专家交流,踊跃提问。

什么阶段学什么,抓住“最佳发展期”

学前阶段的孩子要不要接受思维训练?

小学生就要开始学奥数吗? 

物理、化学,哪个先学为好?

……

教育有艺术性、社会性,更有科学性,教育有其自身规律。

孩子早学晚学,都应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其本质是在何时学习最为合理。”张人利说,了解孩子的认知规律是一门学问,老师需要学习,小学、初中学段学生的家长更需要。

▲台上科学地讲,台下认真地听

同一学生,学习同一学科,要达成同一目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花的时间不一样。孩子学习某学科效能最高的年龄阶段,就是他学习这门学科的“最佳发展期”。在什么年龄阶段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都有规律。

学前儿童形象思维、语言模仿和记忆能力强,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弱,家长首先应该认识幼儿和小学低段孩子的特征。比方说:

4岁是儿童学弹琴的最小年龄;

学前儿童没必要人人都学奥数,有兴趣的学生从初中学奥数更为合适,学奥数切忌功利化。

相反,一年级小学生可以学外语,在游戏和情境中学习语言。

在静教院附校,一年级小学生不学数学,从二年级才开始学数学,但初三学生照样有能力参加数学竞赛。

▲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听讲座

做多少习题,把握好“拐点”

孩子该怎么学?对学习又该怎么评?

有家长深有体会:为什么一模一样的题目讲了三遍,他还听不懂?同样在一个教室内,为什么别人懂,你不懂……

其实,讲的不等同于学生学会的,真正学会往往需要‘对话’。”张人利认为,家庭教育是第一步,称职的家长首先需要孩子愿意和家长讲真心话。

真正学会“对话”,不一定是讲话,一个表情或脸色的交流都属于“对话”,无形之中影响孩子。有的家长搓着麻将教育孩子要好好读书,其实等于搓着麻将告诉孩子“读书无用”。


▲不少家长非常关心究竟如何才能把握住“拐点”


自2009年上海参加经合组织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连续多次在数学、阅读、科学素养方面获得全球佳绩。

那么,习题是否做得越多越好?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的结论,15周岁时,一周课外作业总量的 “拐点” 是11.8小时,也就是说,如果一周课外作业总量超过“拐点”,可能事倍功半

在静教院附校,校方不主张学生购买教辅材料,相反,老师购买教辅材料,设计学校分类作业,将习题、作业从“量的控制”提升到“质的提高”,通过多样化的分层分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对自己学习中的最困难之处有所了解,即认清“高原现象”。有位学生一直将基础题掌握得相当扎实,在中考中即使放弃了最后一道压轴题,同样考入了知名高中。张人利建议,不要拿自己的弱项与他人的强项比,更不要盲目跟风报班、刷题。

讲座现场,不少家长非常关心究竟如何把握“拐点”?如果成绩好,睡眠质量也不错,‘拐点’可以适当增加,反之则需加以控制。张人利特别提醒初中生家长,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从身心关心孩子,了解他们平时在想什么,也可观察他们双休日是否爱睡懒觉,看看孩子平时是否真的睡够。


▲听众认真做笔记

快乐刻苦学习,强调共性个性发展

教育是件很复杂的事,基础教育领域尤为复杂。在知识的掌握上,学生个体之间的差距很大,一方面,教学测量的尺子本身就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学生成绩本身也在发生波动。

▲听众认真做笔记

如何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

既要强调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发展,也要认识到,个性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个孩子的心智年龄不一样,更不要在乎早一年或晚一年读书,提前读书并非对每个孩子都好,尤其是相对晚熟的小男孩,早上学很不利。现在不少家长希望孩子既快乐教育,又刻苦学习。

事实上,“快乐”和“刻苦”是两个维度的问题,刻苦是态度,快乐是心情。教育要按科学规律办事,教育规律不是统计,而是归纳。他主张,快乐与刻苦,两者都要。

对于5—10岁的儿童家长,对孩子不应要求过多,但是一旦提了要求,只要要求是合理的,就一定坚持让孩子做到,绝不能出现“最终家长让步”的现象,应从小给孩子立好规矩,不能让孩子留有印象——“规矩是可以不遵守的”。

图片来源:李立基 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