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案例分享:贝壳加工企业通过虚假出口方式骗取国家出口退税1.1亿元被稽查

明税
2024-08-28
关于我们ID:minterpku

成立10年来,明税累计为1000余家企业及高净值个人提供涉税法律服务,行业涉及高新科技、金融、影视、房地产、教育等多个领域。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绍兴市税务局稽查局携手公安、海关、外汇管理等部门,破获一起虚开骗税大案。税警联合专案组经调查确认,刘某、周某、钱某等14名人员组成违法犯罪团伙,控制14家贝壳加工企业,通过虚假出口方式共骗取国家出口退税1.1亿元。目前,刘某等14名犯罪嫌疑人已落网,案件已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审理。

案情简介:

2022年底,绍兴市税务局稽查局收到省局下发的出口退税风险应对任务,该局立即组织人员与进出口管理部门、税收风险管理局组成联合研判团队,对上级下发的疑点企业数据开展风险研判。在此过程中,一家从事贝壳工艺品出口的企业——浙江X工艺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公司)引起研判团队的注意。

X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刘某,企业主要业务是用蚌壳加工成贝壳工艺制品出口外销。2021年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4704.6万元,销项税额6.9万元,进项税额4656.32万元,当年企业获得出口退税4656.32万元。

申报信息显示,该企业进项大多是农产品收购发票,企业生产原材料主要为珍珠贝和贝壳,企业应退税额与农产品收购发票抵扣税额一致。从农产品收购发票开具情况来看,向企业投售农产品的养殖户及其承包的养殖塘均不在浙江本地,而是在湖南、广西等外省地区。此外,企业出口数据显示,其产品出口目的地均为香港,但与企业交易的外商却只有一家企业。原材料采购舍近求远,出口销售额巨大,采购商却稀少,这些均与出口企业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和外销风险的经营常理不符。

绍兴市税务局稽查局决定先安排检查人员以日常巡查为名,对该企业进行实地核查。在企业经营现场,检查人员查看企业的账簿资料和生产经营情况,发现该企业账面上显示X公司2021年总共收购珍珠贝壳达216万公斤,但出口数量却只有2.5万公斤,成品率仅为1.15%,损耗率达98.85%。企业收购蚌壳、珍珠贝壳的单价为每公斤12.13元,但出口的产品价格却为每公斤898.92元,增值率高达73倍之多。

对于企业原材料采购量和成品出口量为何差异巨大等问题,企业负责人刘某解释称,因生产的贝壳工艺品等产品对贝壳厚度有要求,因此须采购养殖5年以上的珍珠蚌,所以原料重量较大。同时,由于相关工艺品在生产过程中成品率不高,损耗较大,因此采购量与销售量存在差距。

综合企业生产现场状况、产能核查情况,以及申报数据等方面的综合调查结果,检查人员认为,X公司存在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虚假出口骗取出口退税重大嫌疑。于是,绍兴市税务局稽查局决定由打虚打骗经验较为丰富的绍兴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以下简称第一稽查局)对X公司立案调查。同时,为防止税款流失,出口退税管理部门暂停该企业的出口退税业务。

案件经过:

绍兴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检查人员到达X公司时,发现该企业已处于停工停产状态,法定代表人处于走逃状态。

检查人员依法调取X公司的对公账户银行交易流水,综合企业涉税数据、申报信息和流水中的资金往来情况,确定涉案企业上游珍珠贝壳投售户相关人员共19人的个人账户,并调取这些账户的资金往来记录发现,X公司对公账户向上游珍珠贝壳投售户支付款项后,对方在收款后不久就将资金全部转出至名为周某、钱某等几个特定的个人银行账户中。随后,这些资金最终均转入X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某账户,完成资金回流。

与此同时,另一路检查人员根据企业申报时提供的信息,到湖南、广西等多地对涉案相关农产品自产自销证明单等材料的真实性,以及相关蚌壳投售户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涉案企业所称的珍珠贝养殖户、投售户,有的查无此户,有的根本就不从事珍珠贝养殖业务。同时,经调查证实,涉案企业提供的农产品自产自销证明单也为虚假单据,相关的村委会信息和公章等均系伪造。

就在检查小组对X公司调查取得突破时,案源数据研判团队传来新的涉案消息:数据分析人员结合X公司数据信息,对当地珍珠贝壳类产品出口企业进行拓展分析时,发现有13家出口企业疑点突出。这13家企业与X公司成立时间接近,业务种类和运营方式也与X公司雷同,均生产贝壳工艺品出口,并且都具有采购原材料价格较低,出口产品价格畸高的特点。调查发现14家企业共用一名代账会计。此外,13家企业与X公司在法定代表人、股东、办税员等人员方面存在交叉任职情况,刘某、周某、钱某和王某等人名多次出现在企业信息中。

办案人员发现,涉案其余13户企业的采购和生产经营情况与X公司如出一辙,均是虚构蚌壳等原材料采购过程,大量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企业在“生产贝壳工艺品”后,均通过深圳海关出口至香港的几家企业。

在香港有关部门配合下,办案人员追查发现,香港几家接收出口货物的企业,其背后实控人均为王某。专案组利用技侦技术,对涉案人员刘某、周某、钱某和王某等涉案人员进行侦控,经过大量调查工作后发现,14家企业的出口货物到达香港后,王某等人随后即采用非法转运等方式,将货物分批再运回内地。14家企业“生产”后,再次出口,如此循环往复,虚假出口。

在对涉案出口企业资金流实施调查时,办案人员发现,14家企业货物出口后,其账户在收到境外购货企业账户汇入的外汇后,每次涉案企业都迅速结汇,随后将结汇资金迅速转移至周某、王某等人账户,这些资金之后经过多个账户中转,最终均转入地下钱庄控制的资金账户中。

案件结果:

经查,刘某、周某、钱某等14人结成违法团伙,利用手中控制的X公司等14家珍珠贝壳制品企业为工具,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涉及金额约13亿元,通过虚构贝壳工艺品生产出口业务,骗取国家出口退税1.1亿元。目前,案件已移送司法机关审理。

税案评析:以点带面,集成办案

本案是一起较为典型的虚开骗税违法犯罪案件。涉案违法团伙控制多家企业,构建虚假产、供、销流程和资金流,以生产出口贝壳工艺品为名,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扰乱了正常外贸出口和税收秩序,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本案的成功查办,为税务机关识别和高效查处此类团伙式骗取出口退税案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做法。

灵活机动,外围突破以点带面。本案查办过程中,面对涉案企业走逃失联,调查遇阻的不利局面,办案人员结合企业异常经营行为和案头分析确认的企业疑点,决定转换调查方向,用外围调查打开突破口。

事实证明,这一策略非常有效,通过详细核查企业资金流和上游农产品收购情况,办案人员证实企业原材料采购活动虚假,存在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违法行为,从而使企业骗税行为浮出水面。随后,办案人员结合案源研判团队提供的13户企业与涉案企业有“勾连”的线索,以点带面,通过实施范围更广、力度更大的外围调查,最终撕下了违法团伙费尽心机营造的出口假面具。因此,在查办类似案件时,办案人员面对查办困局,应灵活机动,聚焦企业疑点,通过细致的外围调查,找到骗局中无法掩饰的破绽和漏洞,以此打开办案突破口,最终将案件查得水落石出。

深化部门协作,集成作战增强打击合力。本案具有涉案金额大、涉及人员多、违法链条长和案情复杂的特点。案件能够顺利查办与税务、公安、海关等七部门大力协作直接相关。在各部门密切配合下,专案组对涉案企业的资金往来、物流运转、外销结汇、人员行迹等各方面调查工作势如破竹,使违法链条得以迅速破解。因此,在查办此类团伙类虚开骗税案件时,应充分发挥部门协作优势,建立多部门集成作战机制,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各展所长,从而加快案件查办进程,实现虚开骗税全链条一体化打击。

版权说明

本文来源:中国税务报,作者:曹陈玮 丁慧琴。评析作者:国家税务总局绍兴市税务局稽查局局长 傅政刚,关注【明税】订阅更多内容。

猜你想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明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