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疫情指数级上升,此时更应该相信上海

边城蝴蝶梦 码头青年 2022-05-11


从周末开始,疫情就压倒了其他新闻,成了全国人民最关注的事情。

从全国形势来看,奥密克戎不但攻陷了香港,上海和深圳也形势严峻。两个城市虽没明说封城,但和封城也基本没两样了。学生停课,公交地铁停运,严格限制出行。

最严峻的是吉林省。

3月12日0-24时,吉林省长春市和吉林市两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就超过2000例。3月13日,吉林省又新增本地确诊病例895例。两日累计超3000例,创下了武汉以来中国新冠感染的最高峰。

吉林省因此免了一长串官员,包括吉林市市长、长春市卫健委主任和一位大学党委书记,以及几个区级领导。但是,此时只能做些亡羊补牢的工作了。

陷入麻烦的不仅仅是吉林。

3月13日0时至24时,山东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6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7例,青岛、威海纷纷告急。

广东、陕西、河北、江苏、天津、浙江、北京等地均报告有确诊病例。

疫情已在全国呈全面开花之势,目前正处于指数级上升初期。结合奥密克戎的特性,这一波疫情即使控制住了,但也会是惨胜,付出的代价会相当大。

值此人心惶惶之际,张文宏医生又站出来说话了。


这篇被刷屏的两千字文章,张文宏是深夜发出来的。

抗疫确实到了两年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不过,张文宏明确地说,这不是漫长冬夜,而是倒春寒

张文宏这篇文章,一如既往地好。不仅仅是专业层面的好,而是既表达了专业意见,透露大量信息,也维护了政治正确,两者的平衡性处理得不错。

此前,张文宏沉寂了一段时间,即使有发文,影响也不大,甚至惹来批评,说他也开始打官腔了。

这就有点苛刻了。

张文宏沉寂,是因为前段时间疫情不是大家关注重点。如果他一直沉寂,反而是好事,说明疫情已经从公众生活中退出,无需再关注。

但我不相信张文宏会变。以他如今的地位,以万众对他的期许,他的谨言慎行是对的。但一个五十多岁的人,大半生已经走过,三观、品味、审美等等,早已定型。


可以精进的是文笔和策略。

我早已经过了容易被他人情绪煽动的年纪,作为一个专业文字工作者,我更喜欢理性分析和信息量大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对社会最有益。张文宏这篇文章,就符合我的标准。

文章中透露了很多重要信息,其中用最多篇幅告诉大家,奥密克戎的毒力明显降低。只要免疫功能正常,打过疫苗的,基本上都没事。即使没打过疫苗,按照上海和国外的数据,也没什么问题。“我们统计的上海近六个月收治的2266例病例中,大多数是海外输入性病例,94%打过疫苗。这2266个病人中,重症的只有0.1%,危重症(需要插管)和死亡的一例也没有。”按照这个比例,2266个病人,重症的只有两三个人,他们可能还是有基础病的。

在讨论奥密克戎的危害时,很多人会拿香港来说事。不过,张文宏明确说了,香港这轮疫情中死亡病例多,除了年纪大是高风险因素外,绝大多数都有明显的基础疾病。


香港的平均寿命全球第一,男性平均寿命82岁,女性平均寿命更是高达87.8岁,可以这么理解,香港遍地90多岁老人,百岁老人也比比皆是。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透露,第五波疫情中,死亡个案的中位数是85岁。

这个年龄的老人,即使罹患普通流感,死亡率也是很高的。2019年,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上的一篇论文,分析了中国2010年-2011年到2014年-2015年间的流感死亡率。研究发现,中国每年有超过8.8万人死于流感,八成以上为60岁以上老人。这一结果远高于官方发布的数据。柳叶刀是世界最顶级期刊,创刊近两百年以来,始终保持独立性,未曾加入任何一个医学或科学组织,其权威性无可置疑。

张文宏说,新冠肺炎在英国的致死性已经低于流感。病死率下降了七倍,仅为 0.03%。由于奥密克戎已经变得很温和,在实现了广泛接种和自然感染率的国家,新冠病毒现在可能甚至没有流感那么致命。

不过,张文宏也反对躺平。他认为,如果现在迅速开放,会引起短时间内大量人群的感染,即使再低的病死率也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和社会生活的短暂休克,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近期我国继续采取社会面清零策略,将传播极快的奥密克戎第五波疫情压制在完全可控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持久性地采取封城和全检测的策略。

他说,我们要借助此次一定会到来的社会面清零所带来的难得的机遇期与窗口期,准备好更为完备、智慧、可持续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包括:老年人普遍的第三针接种,以及更好的疫苗与疫苗接种策略,可以广泛供给的口服药物,可以负担得起的广泛提供的居家检测试剂,得到有效训练和预演的分级诊疗策略,未来居家隔离的流程,下一次更大规模输入与本土疫情叠加时所需的完整防控体系和充足医疗资源的准备等。

前几天有记者问张文宏,为什么接种了这么多疫苗还不能躺平呢?张文宏说,这些准备都没有做好,能躺平吗?

自从奥密克戎去年11月初在南非流行以来,在张文宏此篇文章之前,国内权威专家还从未如此透彻直白地说明这种毒株的危害性。现在的奥密克戎,只感染呼吸道,不感染肺,其实已经和病毒原株完全不同。

官方媒体上,多见舍家护城团结一心的赞歌,鲜见对疫情和病毒的科学分析。这种宣传方式,可一,可二,难为三。鸡汤灌多了会腻,甚至会生病。吃点清热去火的苦瓜,不是坏事。

消除恐惧,告诉人民真相,是我们工作取得广泛支持进而赢得最终胜利的第一步。

疫情两年多以来,我们的防疫抗疫,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一成不变的防疫政策,也导致了官疲民乏,影响了无数行业。对于扎堆检测的诟病,对于国产疫苗效果的讨论,这些都真实存在于舆论场中。

此前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防疫手法备受赞美,倒不是因为他们做得有多完美,而是因为这些城市在抗疫时,更尊重科学,更有人性,更显文明。大家称赞上海,其实也是在间接抗议自己城市的反科学反人性。在很多地方扑杀猫狗时,上海做了什么?上海市民隔离时,可以带着自己的宠物,当作家庭成员一起进入隔离酒店。连猫狗都重视的城市,它会随意抛弃自己的子民吗?

广州的专业程度和文明程度,也不亚于上海。除去2021年五六月那场疫情,广州大部分时候都是虚惊一场。街市平静的背后,是科学精准高效的城市治理水平。

前几天,关于上海疫情的坏消息出来时,一个朋友把我以前赞美上海的文章翻出来发给我,说现在被打脸了吧。

我从不隐瞒我是沪吹广吹的立场,上海广州如果不值得吹,在中国范围内,再无可效仿学习的城市榜样。

过去两年无数次大小战役,上海广州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上海这次发挥失常,和奥密克戎的超强感染性以及无症状患者居多有关。一个看上去正常、自己感觉也正常的市民,很难把他找出来并隔离。当然,上海也承认,破防和对隔离酒店的管理不善有关。

但学霸不会因为一次发挥失常就成为学渣。

上海广州之所以成为学霸,是因为它们的开放包容,是对专业人士的尊重,是对科学精神的拥抱。这样的城市,才会让人才竞相来投,从而精英层出不穷,城市治理水平水涨船高。

张文宏是水平最高的专家吗?肯定不是。他自己也说,“上海最不稀罕的就是我这样的人,我这样的科室主任在上海有千千万万。”可以理解为这是他的谦虚,但是一线城市的藏龙卧虎,确实也是实情。

张文宏这样水平的专家,在其他大城市也有。但是为什么张文宏只在上海成名?演员固然重要,舞台更重要。

就算上海没有张文宏,还会有王文宏、李文宏。上海防疫过去做得还不错,不是光靠张文宏这种专家,更多是靠系统、底蕴、格局这些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是最重要的东西。

有些人认为上海之前防疫做得好,是因为运气好。但是如果没有实力做支撑,运气再好也很快会露馅。一个两三千万的超级城市,只靠运气护体,没有系统保障,有点头脑的人都不会相信。

3月12日,上海最权威的官方媒体《解放日报》发文说,两年多来的经历同样告诉我们,随着疫情本身不断变化,防疫的方法、措施也要及时作出回应优化,务求科学精准。

这句话透露出上海官方的态度,之前的防疫措施没问题,只需进一步优化,“科学精准”的法宝不能丢。

上海没理由不自信,之前的抗疫成果已经证明了上海路径的正确性。这个城市的人才储备、市民素质、科学精神、开放心态,都可以给他们足够的自信。

我们必须相信上海。只有上海抗疫成功了,才能证明我们一直相信和向往的对科学、专业和人性的尊重,是有崇高价值的。

接下来,上海将进入危急时刻。这个拥有中国最优秀城市治理水平的城市,如何又快又好地抗疫,备受瞩目,也值得拭目以待。上海若能成功,就可以坚定其他城市的信心和决心。因此,上海不能输,上海必须赢。






往期回顾

不缺资源不缺人的俄罗斯,为何被广东甩在身后?
我和快递小哥聊了会,知道了年轻人为何不愿进工厂
两个“无赖记者”和徐州“黑色漩涡”
我对江苏省委省政府调查组的几个期待
目睹了丰县事件,一个上海女孩决定醒过来
二十年拐卖妇女罪恶史
《寻找小花梅》刷屏背后
最富争议的校长被免职
邓小平25周年祭
乞讨家庭的孩子考上重点大学
韩国最好总统的炼成过程,让我几度泪目
听于幼军谈邓小平的遗产



点个「在看」,不怕走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