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广州,活力迸发

广州日报 2022-10-28



云山巍巍、珠水滔滔,文化雨露浸润着大城之治。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出“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殷殷嘱托。广州牢记于心,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大数据里看广州文化出新出彩

省“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居榜首、

全市图书馆覆盖率100%……

文艺创作,精品迭出;

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文化产业,蒸蒸日上;

社会环境,风清气正;

红色血脉,薪火相传……

“大数据库”里的广州,

远不止一面。


 




点击下图查看详情



文化强市,活力迸发
思想政治引领“强”起来,社会道德风尚“美”起来,传统文化底蕴“活”起来,公共文化服务“优”起来,文创产业发展“快”起来,城市形象品牌“亮”起来……2200年古城的今昔巨变、岭南文化的继往开来,就记载在这一笔一画间。 



以文铸魂
“欲事立,须是心立。”广州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思想理论坚定信仰信心,用理论宣传凝聚党心民心,用党史学习教育增进奋发的同心。
红色文化教育传播在高质量开展。
运用“理论+文艺+服务+网络”模式,把“理论大篷车”开到市民身边,把宣讲舞台搬到社区里、榕树下、车间中,互动化宣讲近10万场,让2000多万市民群众汲取智慧力量。“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近17万场次,累计2244万人次参加。
学习实践大篷车
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在高标准打造。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完成改扩建和展陈提升、入选中宣部红色基因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陈列、农讲所旧址纪念馆陈列等8个展览项目入围全国十大精品展评选。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红色文化研究在高水平推动。
2018年10月以来,广州举办超15万场各类理论宣讲、6000多场局以上单位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建成58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0家新型智库、9家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和16家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研究基地,擦亮“广州学术季”“广州学习沙龙”学术品牌、推出一批理论成果。征订《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多本党史学习教育用书超百万册,编印理论口袋书数十种、百余万册,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掀起一股红色思想风潮。


奏响“主旋律”,守好“南大门”。
广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工作,策划“非凡十年”“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等主题宣传,向境内外展示总书记的思想和形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年均召开100余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生动讲述大国抗疫、中国之治、城市担当。
以文化人
城为民而生,因民而兴。广州文化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作为职业追求,催生出一批具有中国气派、岭南特色、时代魅力的作品,让艺术真正走向人民,走进人心。

永庆坊内,小朋友表演粤剧


人文沃土之上,40余部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项,羊城文艺园地    近年盛开繁花似锦——
深植时代,电影屡创佳绩。
电影《点点星光》《掬水月在手》等7部影片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含提名奖)。在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袁泉凭借电影《中国医生》里的文婷一角斩获最佳女主角奖。全国观影人次排名前十的院线中,2家来自广州。
扎根本土,文艺创作屡获殊荣。
舞剧《醒·狮》2019年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杂技《升降软钢丝》荣获第41届法国“明日”国际马戏节比赛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芭蕾舞剧《旗帜》入选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
舞剧《醒·狮》
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福祉为依归,绘就“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的文化惠民蓝图。
早在2012年,广州市便提出“图书馆之城”建设目标,启动立法、制度设计。至今,广州176个镇街均设立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分馆),全市图书馆覆盖率达100%。广州图书馆自2014年起连续7年基本服务指标位居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一,创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史纪录。
目前,广州登记注册博物馆72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5座,全市馆藏总量达138.68万件/套,预计到2025年博物馆数量将达到120家以上,初步建成“博物馆之城”。

广州博物馆


“我只是做了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事情。”去年11月,载誉归来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广州七星小学副校长赖宣治向世人讲述了一段振兴乡村教育,带领孩子走上世界领奖台的感人故事。“文明广州”建设,正是人的建设。
钟南山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5人次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全市共282人次荣获全国、省、市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487人次获评“中国好人”“广东好人”;400多万实名注册志愿者,超1.4亿志愿服务时;依托306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州编织出一张“全市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网络……模范和数字背后的精神力量,化作城市发展的化雨春风。
因文而美
溪水萦绕、古树婆娑、书香绵绵……壬寅季夏,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文沁阁”正式开馆,一幅现代与传统结合,人文与自然交融的图景镶嵌在凤凰山麓、流溪河畔,自此竖起一座中华文明灯塔。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着广州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城市品质。近年来,广州走出一条具有保护有力、传承有序、管理有规、融合有度特点的文化保育之路。
广州迄今已认定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七批代表性传承人,共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6项,其中人类非遗代表作2项,国家级项目21项,省级项目95项;现有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4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2名,省级传承人76名。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也正在认定过程中。
恩宁路、沙面、荔枝湾景区……一片片历史文化区域迎来新生机;永庆坊非遗街区、“岭南之窗”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一处处本土文化场景焕发着时代活力。2020年以来,广州在西关永庆坊景区、北京路文化旅游区两个4A景区先后设立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引导非遗集聚化发展。
走进历史深处,才能更好地挖掘    老城市的新故事。
广州在全国率先实行“考古前置”,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为全国文物考古提供了经验。梳理公布乡村可开发文物建筑资源410处;完成广州传统建筑壁画、古代城防遗存等专题调查;公布了首批214处革命文物名录……考古园地里结出连串硕果:2016年以来,广州开展考古项目1719宗,清理古墓葬3000余座,出土重要文物15000余件套。
目前,广州全市有非遗代表性项目409项,其中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项目2个,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数量分别达21个和95个。《广州大典》《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等出版,将这座城市的根和魂留住。举办“广州文化周”,推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等创意活动,则为海内外民众打开了一扇扇体验岭南风韵、认识中国文化的新窗口。
因文而盛
以文弘业,乘风万里。近年来,广州以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助推文化创意的“软实力”,文创产业呈现高速度增长、高质量发展的昂扬之姿。用数字说话:“十三五”以来,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占GDP的比重超过6%,支柱型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文盛业兴的力量来自哪里?广州提出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
出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组建广州文化发展集团,11个区级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国有文化企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系列改革进入“深水区”。
“文化+”新业态成为新增长点,细分行业占领全国发展先机。
网易、三七互娱、酷狗、珠江钢琴等一批龙头企业涌现;工业遗产、历史街区、古村落活化利用,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一步一脚印;全市动漫业总产值超300亿元,约占全国产值五分之一,原创漫画发行占据全国市场30%以上;广州文交会已成功举办五届,成为辐射湾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会展平台……文化产业园区星罗棋布,文化上市企业和互联网文化企业扬帆出海,构筑起时代色彩鲜明的华南新文化矩阵。

2021年11月8日晚,全球城市焦点汇聚广州,世界大都市协会秘书长奥塔维·德拉瓦尔加在世界大都市协会第十三届世界大会开幕会议致辞中点赞:“在协会主席城市广州的领导下,扩大了对话和交流的空间,同时也致力于发展交流平台、完善学习策略。”
置身锦绣岭南,逐梦星辰大海。广州胸怀岭南文化中心地的使命感,站上“人文湾区”的中央,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故事。
深入实施湾区传播工程,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研究院,签订城市形象传播战略联盟;广州美术学院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填补了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华南地区美术学和设计学科博士点空白;作为广州建设“诗词之都”的品牌活动,“湾区诗会”弦歌不辍,几乎每月举办诗歌雅集及诗词文化活动,成为大湾区民众乐享诗意生活的大舞台。
由广州美术学院曹雪教授团队设计的吉祥物“冰墩墩”,跃居全球“冬奥顶流”,成为又一张羊城文化名片。20个广州文化旅游境外推广中心,30个境外城市保持经常性文化交流合作,岭南文化传播至五湖四海。连续三年成功举办“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先后举办从都国际论坛、亚洲美食节、全球市长论坛、广交会等30多场国际会议活动,在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70多场广州故事会,扩大了对外文化交流的“朋友圈”。


点击下图查看详情



专家大咖把脉广州文化高质量发展

未来,广州如何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今日,本报邀请专家学者、专业人士、企业代表畅谈建言。

谈文化惠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

透过建筑读懂广州的文化品质


长按扫描二维码查看详情


这些年来,我参与了广州不少公共文化建筑的设计,也特别喜欢做这类有文化体验的建筑。


建筑创作最基本的是功能,兼顾安全、好用,这是前提,但光有这一条不行,还要有文化标志性,体现出文化,才是建筑的灵魂。


以我近期比较新的几个作品来看,刚刚完成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是代表这个时代的一座建筑,它是中华文化的典藏库,也是文明种子的基因库,必须体现中国文化特色。还有大湾区白鹅潭艺术中心(“三馆合一”项目),这座建筑体现了岭南文化是一个宝藏,我把它做成一艘现代的文化之舟,寓意着装载着岭南文化宝藏的“巨轮”,驶向大湾区、驶向世界各地。还有海心桥,看似不是文化建筑,但我们同样将它作为文化建筑设计,过去,我们国家设计了很多桥,安全实用,但不一定好看,现在越来越多建筑成为城市的标志,不止要好用、还要好看。所以,设计海心桥时我们使用了古琴、水袖、花船等文化元素来体现广州的文化特性。


透过建筑,读懂广州的文化品质。对于我们建筑设计师来说,进行建筑设计时,不仅仅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要成为时代的印记,这正是我们的文化追求。




点击下图查看更多



打响四大文化品牌

深耕十大重点领域



近年来,广州高标准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品牌,以文化惠民让人民群众共享高品质生活、以数字科技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以更强大的文化实力增强文化自信。
据悉,广州文化强市建设,要形成高端要素集聚、创新创造活力迸发、发展特色鲜明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全力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着力深耕以下十大重点领域。


点击下图查看详情



人文蔚兴越千年

守正创新开新篇



广州牢记重托,矢志奋斗,着眼“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推动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奋力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全力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点击下图查看详情


文化广州,奔腾前行

一座城市的空间高度,标注在“天际线”,来自林立的高楼;


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铭刻在“地平线”,源自文化的深厚。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文化如画龙之点睛、化雨之春风,有了文化烛照,城市便有了底蕴、灵性和气质;有了“精气神”,城市便有了慷慨高歌、激昂奋进、奔腾澎湃的力量。文化力量,如静水流深,孕育着、滋养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风云激荡的红色文化、源远流长的岭南文化、融通中外的海丝文化、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成为广州最富特色、最具张力的文化符号,塑造广州历久弥新、生猛新鲜的文化精神,赋予广州这座城市厚积薄发、恒行致远的无穷力量。


粤剧艺术博物馆


历历来时路,处处动人心。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广州视察,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听总书记话,跟总书记走,不辜负总书记厚望重托,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心声、共同意志,广州坚持用奋斗体现忠诚、用发展体现担当、用成效体现作为,扎实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奋力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文化产业,蒸蒸日上;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红色血脉,薪火相传。文化落在惠民层面:舞台上,好戏连台;公园里,歌舞飞扬;图书馆,书香四溢;博物馆,异彩纷呈;电影院,大片连连……红红火火的文化活动,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让市民群众的“碗”里装满“文化大餐”,在家门口圆梦“诗和远方”。


有大量高难度杂技动作的作品《化·蝶》


诗在远方,路在脚下。高站位谋划大格局、高质量推动大发展,广州把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文化强市建设纳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作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共建人文湾区”、释放大湾区强大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来中山图书馆少儿馆读书的小书迷不少


以文培元:高举旗帜,凝心聚力。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见行动首先要夯实思想之基,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聚力实施“六大工程”,强基固本,守正创新,让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巩固壮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先进典型人物不断涌现、全社会正能量更加充沛。其中,钟南山、麦贤得、骆抗先、李玉枝等一批先进模范典型家喻户晓。


入围群星奖决赛的作品《同心结》


以文润城:文化魅力,绵远悠长。“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广州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延续历史文脉,留存城市文脉的“根”和“魂”,硕果累累。红色文化传统弘扬示范区、岭南文化中心区建设,成效卓著;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恩宁路、北京路等历史文化街区全面提升,焕然一新;永庆坊成为国家4A级景区,人气正旺;新增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家底渐厚。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激活历史文化资源不可或缺。


荔枝湾涌上的木桥成为现代舞表演的舞台。


以文化人:文化服务,精彩呈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文化是一个重要尺度、一个显著标志。推进文化高质量发展,广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福祉为依归。粤剧艺术博物馆、南汉二陵博物馆等建成开放,广州文化馆新馆、美术馆、粤剧院新馆等即将亮相;“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南越宫词》《点点星光》《掬水月在手》等40余部作品获国家级奖项;“名家周末大舞台”“羊城之夏”“书香羊城”“诗词之都”等文化活动接踵而来……构筑公共文化新空间、打造群众文化新品质,广州向新而行、奔赴美好。


南汉二陵博物馆


以文弘业:文化产业,蹄疾步稳。文化昌盛是经济繁荣的结果,又是经济持久繁荣、社会充满活力的基础条件,因为文化“软实力”里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广州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广州文交会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文化产业支柱性地位日益凸显……体现在数字上,“十三五”期间,广州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1%,占GDP的比重超过6%。


广州画院美术馆


以文兴城:城市形象,更加靓丽。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城亦如此,文化是城市的“形象大使”。通过成功举办“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从都国际论坛,亚洲美食节、中国(广州)纪录片节等文化活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广州故事,让广州的城市国际美誉度不断提升。


大型雕塑《丝路金桥》助力“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


以文聚力,笃行不怠。


历史的指针,指向新的时刻。展望未来,脚步笃定而从容。广州作为点燃火种、浴血荣光的英雄之城,繁华千载、人文荟萃的历史名城,海纳百川、融通中外的重要枢纽,锐意创新、勇立潮头的改革前沿,再次锚定目标、全新启程,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2020花开双城中法友好交流故事会


关山初度路犹长。“十四五”期间,要推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更加成熟,“四大文化”品牌更加彰显,岭南文化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城市文化综合实力更加出新出彩,初步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和国家文化中心城市,广州仍将学深悟透,确保坚定忠诚;仍将心怀敬畏,用情书写热爱;仍将感恩奋进,实现出新出彩;仍将知重负重,方能不负厚望。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奋进新时代,我们信心饱满,精神昂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勠力同心、共赴征程,全力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点击下图查看更多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练洪洋、何道岚、申卉、方晴、廖靖文、杨博、谭敏、卜松竹、何钻莹、文静、孙嘉晖、陈钧圣、黄岸、李巧蓉 通讯员:穗文广旅宣

图/广州日报资料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廖雪明、庄小龙、骆昌威

海报文案:赵小满
海报制作:郭俊航、张妍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紫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