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段母女的对话,引发热议

广报心传工作室 广州日报 2023-11-09


今天7号,
国庆中秋8天长假后的第一个上班日。

亲,你的钱包“瘦”了么?
“不出意外的话”,应是“身肥钱瘦”。

  买到什么票是机缘也是学问。

近期,短视频“母女关于高铁‘一等座’的对话”,
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


女儿:“为什么要多482元买一等座?二等座又不是到不了?”


妈妈:“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要知道,你值得一等座,你配得上一等座。”


女儿:“那商务座呢?”


妈妈:“商务座你也配得上,只是爸爸妈妈目前的能力还配不上,但这不是你的问题。”


女儿:“节俭一点不好吗?我不想你们那么辛苦。”


妈妈:“不不不,没有你们爸妈也要努力的呀!只不过有你们爸爸妈妈的动力会更大。”


一段平常的对话,却让许多网友泪目。
甚至有网友在原视频下面评论:
“原来累了是可以打车的,
热了是可以开空调的,
喜欢了很久的东西就攒钱买回来,
你配得上这世间所有的美好。



 两个妈妈都没有“失陪” 


与此同时,不久前一个特意买慢座站票“锻炼孩子”的妈妈,再次引起关注。从下图中看到,孩子在过道里靠着,显得十分疲惫无助。母亲却配文道:“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图源网络


从图文信息中可以看出,妈妈是故意买站票,认为这种方式可以磨练孩子意志,并且颇为自得。当时面对评论区质疑的声音,母亲更是直接回怼道:“我吃过的苦,她也得吃。”


“这两个妈妈都很不错:身体力行陪伴孩子、教育孩子、让孩子在日常事务中学习人生功课,这些都难能可贵”,广州某教育从业机构负责人陈甲林如此说道。



“稍有遗憾的是,俩宝妈在购买火车票时若与孩子商量一下就更好了。买车票是否与孩子商量及买什么样的车票,其实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生活中,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别再主观‘为你好’。否则,如买慢车无座票那个例子,孩子下次可能不只是给你‘翻白眼’,有可能直接‘翻脸’”。陈甲林进而言之。



 适度消费就好,不要超前 


有学者也肯定了这位妈妈的做法,

同时也表达了另外的看法。


广东12355心理咨询总督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凤定认为,妈妈没有攀比,这点做得很好,“妈妈如果这样说:‘商务座我们以后坐。为什么别人能坐,我们就不能坐呢?我们也不比别人差。’这就糟了:可能会误导小女孩今后乘高铁非商务座不坐。”

好在这位妈妈是明智的,她明确告诉女儿的是,爸爸妈妈目前的经济能力还达不到,给女儿教导的是适度消费的原则。所谓适度,就是要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花钱要考虑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顾家庭生活条件而追求超前消费是不应该的。根据这一点,所以要给妈妈的这个回答点赞:“商务座你也可以坐,只是爸爸妈妈目前的能力还配不上,但这不是你的问题”——妈妈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当小女孩最后追问‘节俭一点不好吗?我不想你们那么辛苦。’妈妈的回答简而言之为‘你值得’,而‘前提是你付出了努力!’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潜意识就是在告诉女儿:你今后需要自己努力,换句话说,如果你不努力,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资料图,图文无关。来源:视觉中国


广州某教育从业机构负责人陈甲林表示,女儿“不想让父母那么辛苦”,而妈妈则讲自己“努力了,能力不够,还买不起商务座”,却“拒绝”孩子“二等票出行”省钱的好意,告诉孩子要努力。这折射出妈妈有“努力就一定有好结果”的执念


陈甲林:

“其实,不管是几等票,

只要是同车就会同时到达,

‘二等票’不会影响远方的风景,

‘一等票’丰富不了人的智慧。

更重要的是旅行本身。”


在买什么票之前,可以问下孩子的意见;此外,家长要对孩子的善意表达谢意,同时告诉她,适度消费就好”,陈甲林如此说道。


 人为的挫折教育不可取 


就第二个妈妈为孩子“找苦吃”的行为,杨凤定认为,父母此类行为,本意是帮助孩子提高将来在现实生活中承受挫折的能力,但这很可能事与愿违


“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挫折,父母人为制造的挫折,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最终可能反而会使他们连极小的挫折都承受不了。一味地要求孩子去吃苦,尤其是孩子自己不愿意接受的时候,这种'吃苦'会造成孩子的愤怒和怨恨,随之破坏亲子关系”。


资料图,图文无关来源:视觉中国









杨凤定:


“无座妈妈说‘我吃过的苦,她也得吃’,其实这是对孩子杀伤力最大的一句话,也是对孩子的道德绑架。确实,有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喜欢说这句话:‘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父母在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真实地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给予他们情感上、认知上、思维方式上的全方位支持,不让孩子去打毫无准备之仗。通过父母的支持、引导,逐步形成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这才是挫折教育的核心。”


杨凤定给父母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是想让孩子吃苦,事先必须征求孩子意见。挫折教育不能强迫,只能自愿。否则是没有效果的。


二是挫折教育要顺其自然,不要人为制造挫折。“我们要与时俱进,改变‘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理念,挫折教育要适时、适度、有节制地进行,千万不要操之过急”。


陈甲林则建议家长在实施苦难、挫折教育时,要努力做到“四有”原则——有趣、有益、有效、有节。“家长应该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尽量不要让孩子被动接受挫折,不要给孩子设置无端的挫折,要给孩子更多选择‘有趣的事情’主动迎接苦难的挑战和挫折的考验”。

资料图,图文无关。来源:视觉中国
“时代与环境完全不一样了,每一代人都要过自己的生活,有一代人的苦与甜。你当年甘之如饴的事情,你的孩子可能难以理解接受;你当年以为的苦难,你的孩子却可能当成稀奇新鲜事物,愿意当成猎奇去体验”。
“核心信念”决定人生 


“为人父母,你是‘治愈’系还是‘致郁’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资深媒体人、社会心理研究学者刘晓希直言不讳,“我相信那个坐高铁一等座的、被妈妈百分百肯定值得和说配得的女儿,长大了以后,也很可能会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资料图,图文无关来源:视觉中国


“在认知行为心理学领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核心信念’。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对自我的一个底层核心评价与认知。一个人的核心信念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当负向信念过多过重,就会引发人的心理疾病;而评估和矫正负向的核心信念,是认知行为心理咨询师的核心工作。


负向的核心信念主要分为三大类:无能类、不可爱类和无价值类,通常表述为‘我没有价值、我不好、我不配、我不可爱、我无能’等等。


“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觉?因为‘我不配’,所以自卑;因为自卑,所以自责;因为自责,所以自怨自艾……即便在别人眼里我们已经很努力,我们仍然觉得还不够;即便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还是觉得不满足。即使有人对‘我’好,却还是不太敢接受;喜欢上了别人也不敢告白,总觉得自己配不上人家。好不容易放个假,玩也玩得不踏实,总觉得玩着有负罪感等等。”


资料图,图文无关来源:视觉中国


“这样的一个我,是怎么形成的?大概率就是像第二个妈妈教育孩子‘我吃过的苦她也得吃’一样,习惯吃苦,不敢幸福。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我价值总是被否定,自我需求总是被压抑,似乎妈妈总是更爱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又或者在家庭以外的成长环境比如校园里,曾经被贬低被孤立甚至被霸凌,就可能导致长大成人之后‘自我价值感’偏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无法言说清楚的负面情绪感受一点点地被挤压至自我意识的深处,逐渐形成条件反射,最终被根植于心,而形成诸如‘我不够好、我不配’这样的核心信念,被这样的负面核心信念驱使着而不做出任何自我改变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很难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与幸福”,刘晓希如此总结道。


心传星愿,与君同行。
欢迎电邮联系:476312028@qq.com



每周一书:

《金钱心理学:关于财富、贪婪和幸福的永恒课程



     

《金钱心理学》是近年来美国最畅销的理财类图书之一,本书中文版于2023年6月出版。


作为一名从事金融行业的专栏作家,摩根·豪泽尔发现人们总把投资理财当作一门硬科学,却忽略了心理因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实际上,理财行为并非仅依靠冷冰冰的数字和公式,很多时候会受到你的情绪、喜好、立场和很多意料外的因素影响。因此,致富和守富的关键并不在于懂得多少知识,总结了多少规律,而常常在于如何克服人性的弱点,认清事物运作的本质。



作者从心理角度入手,在书中分享了18条一针见血的理财智慧。该书一共分为20个小章节,每个小章节用生动的故事、数据阐释一个明确的观点,深入浅出,有趣又深刻。理财新手可以从中获取一堂朴素、简明却能受用终生的理财课。投资老手也可从中查缺补漏,得到启发。


北师大管理心理学教授钱婧在推荐该书之时,如此说道:“我们和钱的关系,其实也是和自己的关系。如果和钱的关系不拧巴,那么赚钱、攒钱包括花钱其实都是一种舒适的自我延展。这本书帮助我们了解了人类面对金钱时的心理弱点和思维误区,启发我们发展适合自己的金钱观。无论是否了解复杂的投资技巧,只要稳住自己,拉长战线,留出容错空间,提防人性的弱点,以让自己睡得踏实的方式理财,和金钱发展出持久而良性的关系,我们都会拥有时间的馈赠。


尽管赞誉颇多,此书仍只是一本通俗书籍,在思想的深度上仍不能取代专业财经类与心理类学术书籍的功用。但担当起“开卷有益、触类旁通”的作用还是可以的。读书使人进步,加油!


出品:广报心传工作室
策划:毕征、兰岚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兰岚、席乐瑶
统筹:林静、黄琦、廖黎明、全欣欣、席乐瑶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陆凯声、黄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