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里,佛为什么给我们讲故事?——天台宗纲要学记第九课

佛教慧日 2021-11-04

请点击以上图片观看精彩视频(40分钟):

《天台宗纲要》学记第九课





欲提毗卢之正印,深达诸佛之真源,天台法脉,不可不明。


天台宗成立于陈隋之际,因实际开创者智者大师住锡于天台山,故称天台宗。


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正依佛经,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中论》为助成,以《大般涅槃经》为扶疏,以《大品般若经》为观法,引《维摩诘经》、《仁王般若经》、《菩萨璎珞本业经》等经以增信。


一代高僧悟公上人,是教内著名的天台宗法师,曾在天台国清寺追随台宗座主静权大师十年,研习天台教观,深解意趣,止观双运、戒定慧三学皆得教内大德赞许,一生以法华之圆顿摄受众生。


2018年,适值智者大师诞辰1480周年之际,慧日禅寺住持传喜法师秉悟公上人之教诲,教弘天台,行归净土,与慧日禅寺僧众一百余人共同研习静权法师著述的《天台宗纲要》。


2021年,正逢悟公上人诞辰100周年。即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天台宗纲要》系列视频,溯天台之法脉,忆上人之德海,一起走进佛陀的一代时教!




《天台宗纲要》学记

第九课


(三)藏教的道理

丙、事六度行


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件事,可以使自他度脱生死,到涅槃彼岸,所以叫做六度。






布施分为财施、法施,财施里又分为内财和外财。在佛陀本生传里,就讲到很多佛陀过去世布施的故事。当我们去读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们的心就会超越时空地感受到佛陀过去行菩萨道的功德。


这个财施,内财施、外财施,我们现在都还没有好好地行,甚至我们还有很多负能量,为了财去争、去抢,为了自己的口欲,去杀众生、吃众生肉,我们堆积了巨大的负能量的业。所以有时候佛陀是为了对治我们这些负能量,才把祂过去的故事慢慢讲来。


我们现在学习的是菩提道的一个总纲领,那平时还要细学,一条一条地去,用佛陀的清净的施的功德,一是净化我们的恶业,第二也是转我们的染成净,让我们也具足佛陀的圆满的施的功德。



我们对法的认知是比较麻木的,有时候耳朵听没什么感觉,看到文字也没什么感觉,所以佛陀在经典里讲讲就开始讲故事,因为故事能打动人。实际上佛陀讲多少故事,都是为了让我们明白“理”。真正的能量在“理”里面。


就像“出离心”这三个字,是有声闻缘觉的能量场的;“菩提心”这三个字,是有一切菩萨乃至果地的佛的能量场的。不懂的人说,就三个字而已。但如果一本书是记载出离心法的,另一本书是介绍菩提心法的,这两本书的能量场是不同的,放的光也不一样。虽然都是佛法,但是不同的经典也是不同的。就连放的位置都要有次第,大乘的经典不能放在小乘的下面。


我们人也是这样。受戒一年的会恭敬顶礼受戒两年的。不学佛的人说,等我老了之后再学佛;学了佛的人都是,哎呀惭愧,我学佛晚啊!我早遇到佛就好了。所以我们学佛都要发愿:生生世世不离师,恒时享用圣法乐。就是世世要遇到善知识,世世能听闻佛法、享受正法乐,然后速得金刚持。

《弘明集》梁释僧祐撰


六度,一曰施,二曰戒,三曰忍辱,四曰情进,五曰一心,六曰智慧。

积而能散,润济众生,施也。谨守十善,闭邪以诚,诫也。犯而不校,常善下已,忍辱也。勤行所习,夙夜匪懈,精进也。专心守意,以约敛众,一心也。凡此五事,行以有心,谓之俗度。领以兼忘,谓之道慧。



我们佛教有几众弟子?七众。我们平时说四众,圆满的应该说是七众,在家二众、出家五众。出家五众就是以戒律来划分的,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比丘、比丘尼。


像大乘佛教,为什么我们是大乘佛国?因为除了比丘戒、比丘尼戒,我们还受菩萨戒。受了菩萨戒之后,我们学到什么程度,那就秘密了,各看各人了。

《大智度论》


比名破,丘名烦恼,能破烦恼,故名比丘。

复次,出家人名比丘,譬如胡、汉、羌、虏,各有名字。

复次,受戒时自言:“我是某甲比丘,尽形寿持戒。”故名比丘。

复次,比名怖,丘名能,怖魔王及魔人民。当出家剃头,著染衣受戒,是时魔怖。何以故怖?魔王言:“是人必得入涅槃。”如佛说:“有人能剃头,著染衣,一心受戒,是人渐渐断结,离苦入涅槃。”



虽然藏教在整个藏通别圆里层次是最低的,但是跟世间的知见相比,世间知见还是望尘莫及。


我们现在初学,就觉得藏教已经很高了。如果佛不说通教、别教、圆教,就说这个是最高的,我们也觉得这个境界确实是最高了。一辈子如果能达到这个境界,那也是不得了的。但我们往后学就会知道,如果修行人就停留在藏教的境界里不往上的话,佛也是要呵斥的。



所以我们读大乘经典也要注意,读到这些经句,一方面要知道佛菩萨是为了赞叹大乘,告诉我们要往什么方向;一方面我们不能学着大乘经典、学着佛陀的口气去呵斥藏教的声闻缘觉、辟支佛和权乘菩萨。祂们都是我们的皈依处,都是我们的福田僧。对于我们凡夫来说,祂们的境界已经很高很高了。我们能供养到一位阿罗汉僧,那是不知道多少有福报了。

《大方便佛报恩经》


问曰:“若称佛及法,不称僧者,成三归不?若称法僧,不称佛者,成三归不?若称佛僧,不称法宝,成三归不?”

答曰:“不成三归。”

问曰:“若不受三归,得五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八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十戒不?”

答曰:“一切不得。若受五戒,先受三归,三归既竟,乃得五戒。”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描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