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魅力无限的哀骀它

王育琨 王育琨频道 2022-03-20


没有散开成为仁义礼智信的

大德素朴无形,

会让自然亲近他的人喜悦、

通畅和创意泉涌;

散开来的小德威严唬人,

会对周边形成压力,

扰乱了平和自然得人心,

毁了他人天性绽放的机会。


相貌丑陋无比的哀邰它,

有一种自然明觉圆融内聚力,

形成内在喜悦通达的能量场,

催动人们去发现自性和创造绝活的激情,

引发生命的新契机。


王育琨






鲁国的国君鲁哀公,心头疑虑重重,有事请教孔子。


事情是这样的。卫国有个形貌很丑的隐士,姓名不详,众人叫他哀骀它,当然是浑名。哀是指哭丧脸相,骀是指怠倦神情,它是指驼背,其丑可知。使人吃惊的是哀骀它先生非常有魅力。男士们见到他,一个个乐不思归。女士们遇见他,回家去和父母吵架,都说:与其嫁给张三李四王老五做正妻,不如嫁给哀骀它先生做小妾!这样的事情绝非个别,据说已闹过十多起了。男女老少到底喜爱他哪点呢?这是一个谜。


论才干,从未见他出头露面创建任何事业,他一贯是随顺附和;论权势,他是白丁一个,不可能凭官职救人一命;论财产,他是寒士一名,不可能施恩惠赏人一餐;论声誉,丑名倒是远扬,荣名却谈不上,因为随顺附和,给众人留不下半点影响;论学问,也谈不上,因为他对外界事物不做研究。无才干、无权势、无财产、无声誉、无学问,可那些男女老少就是喜爱他,这说明他具有某些过人之处。过人之处是什么呢?


鲁哀公对哀骀它产生了好奇,于是,派人去卫国把哀骀它接来当面验看,结果发现果然丑得吓死人!哪里想到他们相处不到一周,鲁哀公竟然也倾慕他了,相处 3 个月就感到离不开他了。一起处了半年,经过多方考核哀骀它的道德品质,鲁公就信任他了。时逢宰相出缺,鲁哀公想委任哀骀它为宰相。可是哀骀它听了,很淡然,心不在焉,内里压根儿就没起一点儿波澜,甚至几度想推辞。


鲁哀公觉得很没面子。他质问哀骀它:“是不是瞧不起我?是不是嫌我丑陋?”没有退路,哀骀它最后只好勉强应承接纳国事。


殊不知几天后,哀骀它竟逃回卫国去了。留下鲁哀公一个人在这里生闷气。哀骀它走后,鲁哀公觉得生活变得没有意义了,失魂落魄,好像整个国家已经没有人可以懂他了。


鲁哀公诉说着,抬起头来问孔子:“你说说,这个哀骀它到底是怎样的人呀?”哪里见过这种人呀!通常,国君要把执政大权交付给一个布衣,那份荣耀和激动还得了!就是坐在对面的孔子,不也是一直在等这样机遇吗?!


可是,对哀骀它就是不起作用!这完全是不同的价值系统。我们常常认为,我们所珍视的好东西,他人就一定也会珍重。我们尊崇的价值,是所有人都追求的价值。可是,往往事与愿违,依照我们原本的价值系统,就不可能做出有价值的评判!


孔子静静地听完后,回应说:“有一次我去楚国游学,路边看见一群小猪吃母猪奶。那母猪刚断气,小猪们还不知道,还在那里争着吮吸,急得叫喊。过一会儿母猪的体温转凉,小猪们一个个瞪大眼,不再叫喊,抛弃老母猪的遗体,乱纷纷地逃散。为什么逃散?因为小猪忽然发现,眼前这个肉堆不再活动、不再温暖、不再泌奶汁、不再哼哼唤、不再可亲了,而且有危险,所以惊惶逃散。由此可见,小猪爱的不是一堆死母猪肉,不是外形,而是有内涵的猪妈妈。当母猪已死,内在的爱已经没有了,小猪自然就不爱了。猪懂得爱内涵,人不懂得?世俗看重的是外形,是一些名利权的光环。你说的那位哀骀它先生,不必表白便得到信任,不必创业便受到倾慕,你把国事交给他代管,还怕他不接受。由此可见,他真是内涵完善的全人呀!”


全人,被庄子来形容一种内涵圆融、浑然一体的大德。因为还没有散开来分解为仁、义、礼、智、信五个维度的德,故称大德。这种大德修持,至少包含以下层次是个次第。



层次一:看穿生命流转,不被意外打扰。


生死、存亡、贫富、毁誉、饥饱、寒暑、高下、宠辱、贵贱等,仅仅变化而已,一如白天夜晚的交互变化。没必要去较劲、耗费心神,不足于打扰内心那份安宁。


在日常生活中,会常常遇到一些出人意料的情形。好好的,别人就编出瞎话来羞辱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偏偏有颠覆性意外发生。这就是人世间!随发生,随放下,不让这些事情扰乱心境,不要让这些事情进入心灵深处。虽然这些琐事有可能形成我们的命运,但是不要管它们。不要让这些事打扰我们去发现、保全我们的天性。


确实,死生、穷达、毁誉、宠辱、贵贱等,仅仅是变化而已;看穿生命流转,不被意外打扰,才可以保持住一种常清静的心态。


层次二:保持喜悦通达,接纳所有发生。


让生命充盈着对生命真实感受的喜悦,随处意外,随处惊喜,带着这样愉悦的心情。这种喜悦是逢苦无忧、苦乐同受、一无所求的喜悦。让自己的心神活动而喜悦、通达而畅快,同时不要停。


人们常常压抑自己的痴心妄想或异想天开,其实,这就是不通的表现。要让自己心神的活动,不仅表现为平和愉快,而且要畅通无阻。让这种喜悦日夜不间断,如同春天般和畅的空气,与万物相处,从而带出了一种全新的可能。当我们主观的喜悦与客观事物接触,我们的心神所呈现的状态,并不会因为我们的精神而冲淡客观性。当我们主观的心与客观的事物一接触的那一刹那,就可以带出全然新的可能性,就会形成很多新的东西。人的心,人的认知,就完全如抹干净的镜子,就不会有杂质,让那些该发生的东西发生。


这就是万物一体之仁,保持主观喜悦、灵动、通达,与客观事物新发生接触的一刹那,就会带出全然新的可能性,形成许多新的绝活。


层次三:保持原力觉醒,形成正向能量场


平和,就是一个世界的测量器,一个恒定平直的标准。平和的心境,就是一处静水,可以映照出客观事物,而不是去扭曲客观事物。人先天的这份平和之气,也就是太和之气,就可以跟万物有一种自然的亲近。人的先天近乎是个动物,动物有着欲望冲动之气,这是动物能够生存下去的基本力量。同时,动物作为存在,也必然有一种平和之气与天地宇宙整体共同和谐存在。人在动物基础上又往前跨了一步,又有了生命的原力觉醒。人之所以不同,在于有意识,在于可以通过生命觉醒,意识到一个整体和谐共存的状态。而且,可以透过人的意识,通过行为维持这种平和之气。


虽然要吃饭、要工作、要奋斗、要竞争,但是这些却不会打扰到我们的平静。而且,每个人都应该循着自己的原始天性,找到自己灵魂的旨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人的原始天性都是简约的、没有被污染的。循着这样的天性,人们都会喜欢简约的美。哀骀它就是这样,在任何一个场合做任何事,始终活在一种平和之中,可以绽放简约的原始天性,与天地万物相通,形成一个太和之气的能量场。每个灵魂都有不一样的旨意,都想活出自己的不凡。


确实,头拱地的人,活在一种平和之中,绽放简约的原始天性,连接天地万物,形成一个活泼泼的能量场,催动每个人生命新契机。


层次四:保持饱满内聚力,催动生命新契机


为什么一些生命觉醒的智者,周身会满溢着机趣盎然的和谐共生之气,会形成一个太和之气的能量场,吸引所有的人和物都到他们那里去呢?他们并没有运作,也没有号召,更没有宣传推广,可是人们甚至万物都会不可救药地向他们靠拢。为什么?


为什么平静如镜的水,可以映照出万物的本来面目,可以作为准绳和法则?因为,那样的水有一种很强的内聚力。如果没有这个内聚力,是不可能不动荡,不可能成为一个整体。内聚力足够强,水就不动了。人也有一种内在的内聚力。内聚力具足,外部跌宕起伏,都不会使内聚力松散。


有生命觉醒的大德之人,素朴无形,你都不能用仁爱、大义、智慧、信任等我们惯常推崇的德性来言状他。在他们身上,德不显露出来示人。人们就自然可以接近他、归附他,而不是离开他。当一个人刻意去展现自己的德性的时候,就会给人一种压力,会扰乱了他人的心,会毁坏他人的自然。当德沦为自以为是的强势或显摆,无疑会毁坏了他人内在天性的绽放机会。


“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这是人间至理。有德者,在清清静静中就可以带给人不少启迪,引动了人们内在的生命的契机——喜悦、通畅和创意。哀骀它就是这样一个德不形于表的大德之人。他在不言之中,就传递给人一种正能量,催动人们内在的创生力。这就是内聚力,这就是全人。


简而言之,上德无德,素朴无形,会让自然亲近他的人喜悦、通畅和创意泉涌;下德不失德,会形成压力,扰乱了人心,毁了他人天性绽放的机会。


孔子给鲁哀公解释,哀骀它看上去丑陋无比,但是他有这四个层次的大德,他自己内心既充实又平静,他不想建立功绩,不想留下贤名,不想获得利益。他绝不愿意被外在的财权名堆积物束缚,所以他逃回故乡继续隐居修炼去了。或许他认为,炼丹修炼更有价值。



鲁哀公听完孔子对哀骀它的解释和评论,眼界大开,感叹说:“先前,我以为当个君王,只需要掌握住百姓的生存纲纪,再就是悲悯心挂念百姓,就已经是达到政治的极致了。我听了孔夫子的话,感觉自己还差得远,没有哀骀它的修养,也没有那份内在的实德。我还是会很轻率地下决断,会轻用身体,会轻率地去做很多事,让整个国家处于风雨缥缈之中。”


庄子用哀骀它的故事,说明了生命的本质。人的生命的完整性,形体固不可少,但内在的道理、内在的精神,更是生命发光发热的根本中心。同时庄子认为,人世间的知识、礼仪、规范、小恩小惠、世俗功利道德,会遮蔽人的天性。庄子由此提出了一个领导者在以身作则之外,还有着更为深刻的东西,也可以说是领导力的核心:


那是一种内在如如不动的修养和智慧,从一己的平和通达到保全万物的自性,再到引动万物的喜悦、通达和创意的内聚力,不毁坏他人的自性创生力,不断人慧命,还可以催动他人生命的新契机。这就是全人大德了。这才是真正的领袖。


庄子借哀骀它诠释了老子关于人的三宝基因——慈、俭、不争。


哀骀它达到了老子说的“慈”,哀邰它有很强的同理心。同理心让他跟什么人都可以建立连接。他的爱有层次、有深度。他大仁不仁、大爱不爱,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天性,尊重每一个生命的频率,尊重每一个灵魂的旨意,从来不会把自己污浊的情感施与他人。而且,他喜悦、通达,接纳所有的状态,接纳所有人的所有律动。


哀骀它达到了老子说的“俭”,可以说他是一啬到底。他话不多,没有大道理,有的只是对你的期待。那份信任,会让你不自觉拿出全部的精力,去把一件事做到极致。那是你的灵魂要去的方向,那也是追求完美的哀骀它乐意看到的画面。


哀骀它达到了老子说的“不争”、全然的自在,把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等七个善浑然一体,有一种轻松自在,只关注是否引动了自己内在新的生命契机。如果哀骀它与乔布斯见面,那一定是历史上最完美的瞬间。两个人都只关心生命新契机在哪里,灵魂的拓展在哪里,而不会关注创造出的商业帝国,会带来怎样的财富、地位、权力、名声等。


做一个完整的人,做一个领导者,哀骀它对我们有太多启示。不仅是个人品质,还在于他擅长抓住当下场域中的灵魂,并能清静无为而形成一个能量场的张力,催动着每个人内在的火热的创生激情。通常,我们会自说自话地进入领导者的主体,看看领导者该有怎样的品格、知识和技能,施展出无与伦比的领导力等。庄子根本就不理这茬儿。他喜爱从表面上看一点儿领导力的影子都没有的哀骀它,但是却在实际上有着无与伦比的领导魅力。他把这样的领导力,一点一点诠释出来给你看,让你不得不叹服。以至不可一世的鲁哀公,最后心悦诚服地拜服。


地头力法则:有自然明觉的圆融内聚力,形成喜悦、灵动、通达的能量场,催动人们去发现自性和创造绝活的激情,引发生命的新契机。


哀骀它的魅力,在于他的内场域与外场域的无缝隙对接,在于两者相互叠加推动以至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张力。庄子借哀骀它,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内心磁场如何作用于外磁场,使得所有置身其中的人获得无穷的创生力。


哀骀它是能量场很强的人。葛洪也是能量场很强的人。哀骀它和葛洪,足以说明个人能量场的建设和作用。地头力,实际上就是在千钧一发的当下形成一个无极能量场。



选自《地头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