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庄子:孔子也难望其项背

王育琨 王育琨频道 2023-01-21


悟透天地的哀邰它

宰相溜了!鲁哀公很抑郁,急召孔子释疑,眼界大开。

孔子一直想在鲁国谋个职位,可是熟悉他的国君鲁哀公就是不给。孔子有一段时间没见鲁哀公了。

鲁哀公与孔子之间关系算是密切。《荀子》中说: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

孔子对鲁哀公的尊敬,从话语方式可见一斑。

有一天,鲁哀公心仪的宰相溜了,他急急召见孔子释疑。他正在那里唉声叹气抑郁呢。原来鲁哀公看上一个“丑陋人”哀邰它,鲁哀公把他当知己,还要把国家宰相托付给他,他却不辞而别!

鲁哀公搞不清楚,哀邰它走了,他怎么像失了魂儿?他怎么会遭遇这样的悲催?

孔子了解了原因微微一笑。他也听闻过哀邰它。就跟鲁哀公一通解释。让鲁哀公看到,哀邰它内德具足而又魅力四射,是一个功德圆满的生命觉者。当时已经是超级大V的孔子,也自感不能望其项背。

剧烈的反差乍看之下十分荒诞,但仔细品味,最终竟然也会为之折服。最后,鲁哀公听完孔子对哀骀它的解释和评论,眼界大开,由衷感叹地说:

“先前,我以为当个君王,只需要掌握住百姓的生存纲纪,再就是悲悯心挂念百姓。我以为有这两条已经是达到政治的极致了。原来,这些很不够呀!还要像哀邰它那样,形成一个喜悦灵动通达的能量场,催动人们内在的喜悦和创造激情,引发生命的新契机呀!”

哀邰它的魅力,也就是庄子的魅力。

——王育琨手记


命运交响曲

跌宕起伏的命运需要一种透彻

庄子:哀邰它的故事

王育琨



故事从鲁国的国君鲁哀公遇见的一件奇事说起。

一次,鲁哀公心事重重地对孔子说——

卫国有个形貌很丑的隐士,姓名不详,众人叫他哀骀它。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哀”是指哭丧脸相,“骀”是指怠倦神情,“它”是指驼背。

通过名字就知道这个人有多丑,但让人吃惊的是他却非常有魅力。

男士们见到他,一个个乐不思归;

女士们遇见他,回家去和父母吵架,都说:“与其嫁给张三李四王老五做正妻,不如嫁给哀骀它先生做小妾!”

而且这样的事情绝非个别,据说已闹过十多起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到底喜爱他哪点呢?真是个谜。

论才干,从未见他出头露面创建任何事业,他一贯是随顺附和;

论权势,他是白丁一个,不可能凭官职救人一命;

论财产,他是寒士一名,不可能施恩惠赏人一餐;

论声誉,丑名倒是远扬,荣名却谈不上,因为随顺附和,给众人留不下半点影响;

论学问,也谈不上,因为他对外界事物不想研究。

无才干、无权势、无财产、无声誉、无学问,可那些男女老少就是喜爱他,这说明他有某些过人之处。

鲁哀公很好奇,于是派人去卫国把哀骀它接了过来。当面验看,果然丑得吓死人!谁曾想相处不到一周,鲁哀公竟然也开始倾慕他了,3个月就感到离不开他了。半年后,鲁公就信任他了!

时逢宰相出缺,鲁哀公想委任他为宰相,可是哀它却很淡然,几度想推辞。

鲁哀公觉得很扫面子,质问哀邰它是什么意思?看到没有退路,哀邰它只好应承下来。但几天后,他竟然逃回卫国去了,留下鲁哀公一个人生闷气。

哀邰它走后,鲁哀公发现生活变得没有意义了,失魂落魄,好像整个国家已经没有人可以懂他了。

鲁哀公诉说着,抬起头来问孔子:“你说说,这个哀骀它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呀?”

哪里见过这种人!?

通常,国君要把执政大权交给一个布衣,光是那份荣耀和激动,就不得了!就连坐在对面的孔子,不也是一直在等这样机遇吗?!可是,哀骀它就是不起反应!这完全是不同的价值系统。

我们常常认为,我们所珍重的好东西,他人就一定也认为会诊重;我们尊崇的价值,是所有人都希求的价值。可是,事与愿违。如果依照我们原本的价值系统,就不可能做出有价值的评判!

孔子静静地听完了,回应说:

“有一次我去楚国游学,路边看见一群小猪吃母猪奶。那母猪刚断气,小猪们不知道,还在那里争着吮吸,急得叫喊。过一会儿母猪的体温转凉,小猪们一个个瞪大眼,不再叫喊,抛弃老母猪的遗体,乱纷纷地逃散。

为什么逃散?

因为小猪忽然发现,眼前这个肉堆不再活动,不再温暖,不再可亲了,而且有危险,所以惊惶逃散。

由此可见,小猪爱的不是一堆死母猪肉,不是外形,而是有内涵的猪妈妈。当母猪已死,内在的爱没有了,小猪就自然不爱了。

猪懂得爱内涵,人不懂得。

世俗看重的是外形,是一些名利权的光环。

你说的那位哀骀它先生,不必表白便得到信任,不必创业便受到倾慕,使你把国事交给他代管,还怕他不接受。由此可见,他真是内涵完善的才全呀!”


才全,被庄子用来形容一种内涵圆融浑然一体的大德。因为还没有散开来分解为仁、义、礼、智、信五个维度的德,故称大德。这种大德修持,至少包含以下四个层次:

层次一:看穿生命流转,不被意外打扰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裂、毁誉、饥饱、寒暑、高下、宠辱、贵贱等等,仅仅是变化而已,一如白天夜晚的交互变化。没必要去较劲去耗费心神,打扰了内心的那份安宁。

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出人意料的情形,哪怕说做好了一切准备,偏偏有颠覆性意外发生。

随发生,随放下,不要让这些事情扰乱心境,不要让这些事情进入心灵深处。虽然这些琐事有可能形成我们的命运,但是不要让这些事,打扰我们去发现和保全我们的天性。

确实,死生、穷达、毁誉、宠辱、贵贱等等,仅仅是变化而已;头拱地往前走,看穿生命流转,不被意外打扰。

层次二:保持喜悦通达,接纳所有发生

人们常常用自己的意念,解读所发生的事。顺遂的就开心,不顺遂的就充满了恐惧。其实,这就是不通达的表现。人们需要了解,贪婪的“小我”会编制各种肥皂剧,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人们看不出,世界的实相就是喜悦通达。你回到了万物的本源,那里就没有悲催和不幸。

要让自己心神的活动,不仅表现为平和愉快,而且要畅通无阻。

我们要让生命充盈着对生命真实感受的喜悦,随处意外,随处惊喜,带着愉悦的心情。这种喜悦是逢苦无忧、苦乐同受、一无所求的喜悦。让自己的心神活动而喜悦、通达而畅快,同时不要停。

当我们主观的喜悦与客观事物接触,我们的心神所呈现的状态,并不会因为我们的精神而冲淡客观性。当我们主观的心与客观的事物一接触的那一刹那,就可以带出全然新的可能性,就会形成很多新的东西。

确实,头拱地的人,保持主观喜悦灵动通达,与客观事物新发生接触的一刹那,就会带出全然新的可能性,形成许多新的绝活。

层次三:保持原力觉醒,形成正向能量场

平和,就是一个世界的测量器,一个恒定平直的标准。再愉悦,一杯有毒的水端到面前,你还会意识到它的毒。你这样的心境,就是一处静水,可以映照出客观事物,而不是去扭曲客观事物。

人的先天的这份平和之气,也就是太和之气,就可以跟万物有一种自然的亲近。

人的先天近乎是个动物,动物有着欲望冲动之气,这是动物能够生存下去的基本力量。同时,动物作为存在,也必然有一种平和之气与天地宇宙整体共同和谐存在。

人在动物基础上,又往前跨了一步,又有了生命的原力觉醒。人之所以不同在于有了意识,在于可以通过生命觉醒,意识到一个整体和谐共存的状态。而且,可以透过人的意识,通过行为维持这种平和之气。

虽然要吃饭、要工作、要奋斗、要竞争,但是这些却不会打扰不到我们的平静。

而且,每个人都应该循着自己的原始天性,找到自己灵魂的旨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人原始的天性都简约,那是没有被污浊的天性。循着这样的天性,人们都会喜欢极简的美。

哀骀它就是这样,在任何一个场合做任何事,始终活在一种平和之中,可以绽放简约的原始天性,与天地万物相通,形成一个太和之气的能量场。每个灵魂都有不一样的旨意,都想活出自己的不凡。

确实,头拱地的人,活在一种平和之中,绽放简约的原始天性,连接天地万物,形成一个活泼泼的能量场,催动每个人生命新契机。

层次四:保持着内聚力,催动生命新契机

为什么一些智者,周身会满溢着机趣盎然的和谐共生之气,吸引所有的人和物都到他们那里去呢?

他们并没有运作,也没有号召,更没有宣传推广,可是人们甚至万物都会不可救药地向他们靠拢。

为什么?

为什么水可以映照出万物,可以作为准绳和法则?

因为,那样的水有一种很强的内聚力。如果没有这个内聚力,是不可能不动荡,不可能成为一个整体。内聚力足够强,水就不动了。人也有一种内在的内聚力。内聚力具足,外部跌宕起伏,都不会使内聚力松散掉。

当一个人刻意展现自己的时候,就会给人一种压力。当德沦为自以为是的强势或显摆,无疑会毁坏了他人内在天性的绽放机会。

有德者,在清清静静中就可以带给人不少启迪。他在不言之中,就传递给人一种正能量,催动人们内在的创生力。这就是内聚力,这就是才全。

孔子给鲁哀公解释,哀骀它虽然看上去丑陋无比,但是他却有这四个层次的大德。他自己内心既充实,又平静,他不想建立功绩,不想留下贤名,不想获得利益。

他绝不愿意被外在的财权名堆积物束缚,所以他逃回故乡继续隐居修炼去了。或许他认为,炼丹修炼更有价值。

鲁哀公听完孔子对哀骀它的解释和评论,眼界大开,感叹说:“先前,我以为当个君王,只需要掌握住百姓的生存纲纪,再就是悲悯心挂念百姓。我以为有这两条已经是达到政治的极致了。原来,这些很不够呀!还要像哀邰它那样,形成一个喜悦灵动通达的能量场,催动人们内在的喜悦和创造激情,引发生命的新契机呀!”

脚踏实地,原力觉醒形成圆融的内聚力,成就喜悦灵动通达的能量场,催动人们创造绝活的激情,引发生命新契机。

庄子用哀骀它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生命的完整性,形体固不可少,但是内在的部分,内在的精神,更是生命发光发热的根本中心。

同时庄子说了,人世间的知识、礼仪、规范、小恩小惠、世俗功利道德,会遮蔽人的天性。

庄子由此提出了一个领导者在以身作则之外,还有着更为深刻的东西,也可以说是领导力的核心:

那是一种内在如如不动的修养和智慧,从一己的平和通达到保全万物的天性,再到引动万物的喜悦、通达和创意的内聚力,不毁坏他人的天性创生力,不断人慧命,还可以催动他人生命的新契机。这就是才全大德了。

哀邰它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大德溢出而外的领袖。这才是真正的领袖。

庄子借哀骀它诠释了老子关于人的三宝基因。

哀骀它达到了老子说的“慈”,他的爱有层次有深度。

他大仁不仁、大爱不爱,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天性,尊重每一个生命的频率,尊重每一个灵魂的旨意。从来不会把自己污浊的情感施与他人。而且,他喜悦通达,接纳所有的状态,接纳所有人的所有律动。

哀骀它达到了老子说的“俭”,可以说他是一啬到底。

他话不多,他没有大道理。他有的只是对你的期待。那份信任,会让你不自觉拿出全部的精力,去把一件事做到极致。那是你的灵魂要去的方向,那也是追求完美的哀邰它乐意看到的画面。

哀骀它达到了老子说的“不争”。

全然的自在,把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等七个善浑然一体,有一种轻松自在,只关注是否引动了自己内在新的生命契机。

如果哀骀它与乔布斯见面,那一定是历史上最完美的瞬间。

两个人只关心生命新契机在哪里,灵魂的拓展在哪里,而不会关注创造出的商业帝国,会带来怎样的财富、地位、权力、名声等等。

做一个领导者,哀骀它的魅力对我们有太多启示。不仅仅是个人品质,而在于他擅长于抓住当下场域中的灵魂,并能清静无为而形成一个场域的张力,催动着每个人内在的热热的创生激情。

通常,我们会自说自话地进入领导者的主体,看看领导者该有怎样的品格、知识和技能,施展出无与伦比的领导力等等。哀骀它把这样的领导力,一点一点诠释出来给你看,让你不得不叹服。

脚踏实地,原力觉醒形成圆融的内聚力,成就喜悦灵动通达的能量场,催动人们创造绝活的激情,引发生命新契机。

哀骀它的魅力,在于他的内场域与外场域的无缝隙对接,在于两者相互叠加推动以至于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张力。显然,庄子借哀骀它,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内心磁场如何作用于外磁场,使得所有置身其中的人获得无穷的创生力。

庄子经常从人生的绝境中发掘出光明的前景,指一条明路。照常人看来,哀骀它丑得使天下人惊骇,这是真的是一种绝境。然而在庄子笔下,哀骀它又极大地发展了自己的内在潜能,使精神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而正是由于他的德行大大超越了正常人,使人们都忘记了他形体的残缺和丑陋,同时感受到一种异乎寻常的巨大魅力。

我们往往会把对外物的印象不知不觉地加之于内在的精神印象中,而影响精神交流坦诚。不可避免地,表象总会以不同程度对人际交流中的良性互动产生压力。

在一般人眼里美貌总比丑陋更易得到好感。 要消除丑陋给人的负面影响很难。但是庄子认为只能得升自己内在修养以弥补,而美貌的吸引力却会越来越小。

所以道德修养远比容貌与健全的身体重要,一个人的容貌除了衰老无法改变,但是品德可以不断修练,而且永没有止境。

在庄子眼里,脱离低级趣味,专注于内心修炼,才是值得为之一生努力的终极目标,共勉之。


作者:王育琨
编辑:许文豪
图片:林帝浣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 专注(死磕)× 做好(绝活)

喜马拉雅有声《地头力》

地头力:自性爆发,拿出绝活。潜能量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