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稻盛和夫:带着爱去工作

稻盛和夫 王育琨频道 2021-11-23


喜马拉雅有声读物:《任正非找北》





带着爱去工作


2009年6月,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访问北京,通过京瓷驻京代表处主任山田正腈约见我。他开门见山,一坐下来就问我:


“育琨先生,感谢您为我的新书《人为什么活着》写序。您为什么那么给我写序?”


十几年来,他的书陆续在中国出版,给他的书写序、评论文章很多。他看到我对他的哲学理解很特别。他想搞明白,我们未谋面,为什么我有如同见到他一样的切入方式呢?


看他非常认真,我给他做了解释。


1994年我辞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工作下海。1996年,我们公司的老板邓先生送给我两本书,一本是《稻盛和夫:在逆境中奋进的企业家》,另一本是《盛田昭夫:日本制造》。稻盛哲学有两个支点,在我们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具体应用:


一个是“带着爱去工作”,一个是“答案永远在现场”。


带着爱去工作。带着爱去做人、做事和做企业。这个点已经成为我们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独特的视角。既有利于开启员工内在的源头活水,也有利于把产品和服务做扎实做好,找到公司在社会中的方位。


“答案永远在现场”,“现场有神灵”,是稻盛哲学在我们公司应用的另外一个支点。美国金融危机发生,“现场有神灵”、“答案永远在现场”更有了别样的意义。这也是新中国建国之父毛泽东等一代伟人得以建设新中国的重要支点。


正是根据这两个支点,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践,我出版了两本专著《解放企业人的心灵》与《发现一流企业的本真》。这两年更是把“带着爱去工作”与“答案永远在现场”整合,提炼出“头拱地,出绝活”的地头现场发力的思想,已经基本写好地头力新作《答案永远在现场》。


稻盛和夫听了我的介绍很兴奋,对我的研究也很有兴趣。他感慨,学习工具和模式可以面向西方管理学,但学习驾驭这些工具和模式的心智,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找。他所秉持的经营哲学就是以心经营,就是从中国文化里汲取的营养。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可是一点也不过时。好多日本人想不到这一层。


稻盛先生客气,实际上好多中国人也想不到这一层!稻盛和夫说好多日本人不懂,是给中国人留面子。日本人消化了中国文化,形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安心,承当,追求大美一刻接一刻的改进。日本30年经济高速增长涌现出一大批世界级企业家和家喻户晓的好产品。中国公司的差距,恰恰表现在缺乏一种做人做事的本分。


对稻盛和夫那一问“你为什么那么给我写序?” 我做了简短的解释。


主题的演化是时新的,但有些东西却有着普适的价值。在我那篇《人生的格局》的序言中,我简述了1997年6月的一次身体检查后,医生告诉他患上了胃癌。他听完一生的宣告,没事似的,继续坐火车去对中小企业家作演讲,演讲后还一起喝了点小酒,深夜回家和平常一样上床睡觉。天上掉下的癌症,没有丝毫扰乱他的秩序。我结尾作了一个点评:


“他知道,他的人格、精神、心智和意识体,已经成形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伤害到他,死亡也不能”。


信仰是心灵的绿洲,思索的驼队可永远走不到那儿。我研究任何一个企业和企业家,常常习惯按照庄子的要求,先行“心斋”。也就是忘掉自我,忘掉解读这个案例和人物会给我带来怎样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关联。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这种“人我一心”的研究方式,常常能使我解读的案例和人物有一种现场感。当我在给稻盛和夫写序的那一刹那,我就与他“人我一心”了,我就是稻盛和夫了。我一下子体悟到,在死亡的阴影突现时,他却能常清静的原因:那是一种无私的大爱,是一种“天人一也”的状态,肉体上的死亡也无法撼动。


我知道,能够触动稻盛和夫的,不是一些大词或高帽,而是对他“常清静”的理解和诠释。每个时点都是万缘俱足的,关键看当事人能不能进入全知全觉的状态,抓住那个万缘俱足的触点,就可以与天地共精神了。


当然,与大师的交流,语言永远是匮乏的。更多是通过心与心的交流,甚至是潜意识所形成的场的共鸣与共振。我感受到一种跨国忘年交的知音情愫在内心涌动。我们还要去新浪一起接受采访,半个小时会面就结束了。


还有些话没有说。我很渴望稻盛和夫可以给我的新作《答案永远在现场》写序。会面后我给稻盛和夫的秘书鬼头今日子发了一个邮件,提出了申请并把目录附上。鬼头今日子很快回复,跟我索要了十多万字的内容。后来,一个月的时间,稻盛和夫就把他的序言给寄过来了,还请京瓷驻京办事处给翻译成中文。


迄今为止,这还是唯一一本由稻盛和夫作序的中国管理专著。稻盛和夫通常只给他自己的书写序。现在稻盛和夫已经封笔。估计他给我写的序,会是绝唱。


稻盛和夫的思想,已经深入进我的灵魂和潜意识中。继《答案永远在现场》之后,我出版了《带着爱去工作》、《稻盛和夫:生命智慧与经营哲学》、《地头力》、《苦难英雄任正非》、《任正非找北》等。在所有我的著作中,您都会看到稻盛和夫的影子,你都会体验做到“答案永远在现场”与“带着爱去工作”的经久魅力。


2015年我发的《稻盛和夫:带着爱去工作》阅读量已经超过百万。


王育琨手记

2020.8.22



阅读精选:
稻盛和夫:带着爱去工作
90后上市公司董事长天哥:我爸跟稻盛和夫一样
稻盛和夫| 心灵塑造现实 心灵驱动现实
稻盛和夫 | 从孩子王到经营之圣
稻盛和夫:只知其一,一无所知
稻盛和夫:在没有方向的时代找北
稻盛和夫:张瑞敏是错的!
母亲如何塑造了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母亲即神明!
稻盛和夫极致的活法(视频)


马斯奈代表作《沉思》





原题| 稻盛和夫:无论如何,必须喜欢上你自己的工作,并卷起漩涡?


任何工作,只要全身心投入并取得成功,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并产生自信,进而萌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欲望。


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中,你就会更加热爱工作。而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能够成功的往往都是沉醉于所做事的人,能卷起漩涡的人,方能成为领头羊。


——稻盛和夫

作者 | 稻盛和夫  

来源 | 华章管理


内容来源:本文选自稻盛和夫《干法》。


在今天的年轻人中,有许多人热衷于股票买卖,憧憬于“轻轻松松发大财”。很多人创办企业,其目的也只是想通过上市一攫千金,然后年纪轻轻就脱离工作、享受生活。


有的人把“努力工作”“拼命劳动”看作为无能,他们甚至对积极工作的人报以冷笑和鄙视。


对这样的人,我想问一句:难得来这世上走一回,你的人生真的有价值吗?通过艰苦的工作可以磨炼自己的人格,可以修身养性……这样的道德说教,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也曾不屑一顾。


但是,大学毕业的我,在京都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松风工业”就职以后,这种浅薄的想法就被现实彻底地粉碎了。


松风工业是一家制造绝缘瓷瓶的企业,原是在日本行业内颇具代表性的优秀企业之一。但在我入职时早已面目全非,迟发工资是家常便饭,公司已经走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业主家族内讧不断,劳资争议不绝。


我去附近商店购物时,店主同情地对我说:“你怎么到这来了,待在那样的破企业,老婆也找不上啊!”


因此,我们同期入职的人,一进公司就觉得这样的公司令人生厌,我们应该有更好的去处。大家聚到一块时就牢骚不断。入公司还不到一年,同期加入公司的大学生就相继辞职了,最后,只剩我一个人留在了这个破败的公司。


要辞职离开公司,总得有一个义正词严的理由,只是因为感觉不满就辞职,那么今后的工作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当时,我还找不到一个必须辞职的充分理由,所以我决定:先埋头工作。


从此以后,我工作的认真程度,真的可以用“极度”二字来形容。


在这家公司里,我的任务是研究最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我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睡在那里,昼夜不分,连一日三餐也顾不上吃,全身心地投入了研究工作。


在这样拼命努力的过程中,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在我还是一个不到 25 岁的毛头小伙子的时候,我居然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成为无机化学领域崭露头角的新星。


1. 大多数的人都没法按喜好选择工作


在创建京瓷以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星期日,有时我会邀请关系亲密的女孩去看电影,看完后送她回家。本来电车可以直达,但有几次我故意提议从前一站就下车,边走边聊,慢腾腾地走了很长的路才将她送回家。

其实每天工作到很晚,身体应该很疲倦了,然而,走这么长的路我却丝毫不累,而且还非常愉快,劲头十足。


“有情人相会,千里变一里”,这句话真实地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情。工作也一样,应该迷恋工作、热爱工作、拥抱工作。


在旁人看来,“那么辛劳、那么艰苦的工作,太可怕了!简直无法忍受,根本无法坚持。”但如果你迷恋这个工作、热爱这个工作,那你就能够承受,一切都不在话下。


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只是,一个人能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几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且,即使进了自己所期望的公司,要能分配到自己所期望的职位、从事自己所期望的工作,这样幸运的机会几乎没有。


大多数人初出茅庐,只能从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开始。


但问题是,多数人对这种“不喜欢的工作”抱着勉强接受、不得不干的消极态度,因此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总是感到不满意,总是怪话连篇、牢骚满腹。这样下去,本来潜力无限、前程似锦的人生只会白白虚度。


无论如何,必须得喜欢上自己的工作。


要把“被分配的工作”当成自己的天职,抱有这种心境非常重要。如果你还不肯抛弃“工作是别人要我做的”这种不恰当的意识,就无法从工作的“苦难”中解脱出来。


只要喜欢了,就能不辞辛劳,不把困难当困难,埋头工作。只要一心一意埋头工作,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力量。有了力量,就一定能做出成果。有了成果,就能获得大家的好评。获得好评,就会更加喜欢工作。这样,良性循环就开始了。


2、 要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热爱工作”、“把工作当乐趣”,话虽这么说,但做起来就像僧人艰苦修行一样,并非易事。所以,若只是当苦行僧,一味强调吃苦耐劳而没有快乐,那也很难持之以恒。


因此,还必须要从工作中寻找快乐。


我的经验是,当研究工作进展顺利时,就要直率地表达出快乐;当研究成果受到别人的夸奖时,就要诚挚地表示感谢。继而将这种喜悦和感动当做精神食粮,然后继续投入艰苦的工作。


我在公司做实验时,有一位京都名牌高中的毕业生,因家庭原因,不得已当了我的研究助手。他是一位头脑非常聪明的青年。我每天都让他帮助测定实验数据。


我生性就有单纯的一面,每当实验测出的数据符合我原先的设想时,我就会高兴得从地上跳起来。


这时,我的这位助手总是站在一旁用冷冷的目光注视着我。


有一天,一次实验完后我又开心得跳了起来,并对他说:“喂!你也该高兴啊!”但不料,他说的一席话,犹如一盆冷水从我的头顶浇到脚底。


他用鄙夷的眼神看着我,说:稻盛,说句失礼的话,值得男子汉兴奋得跳起来的事情,一生中也难有几回。但看你的样子,动不动就高兴得手舞足蹈,现在甚至叫我也要同你一起高兴,我是说你轻薄好呢,还是轻率好呢?总之,我的人生观与你不一样。


当时,我感到后背一阵冰凉。


确实,可以说他显得非常理性,但我接受不了他的观点。


我反驳说:要想坚持这种枯燥的研究,有了研究成果,就应该自然地把高兴表达出来。这种喜悦和感动能给我们的工作注入新的动力,特别是现在研究经费不足、研究环境很差的条件下。要把研究做下去,我们就要为每一步小小的成功而庆祝,这样才能给我们增添新的勇气。


所以不管你说我轻薄也好,轻率也好,今后我照样要为我的每一个小小成功而开心,并由此把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可惜我这些话却不为我的助手所理解。两年后,他悄然辞职,离开了公司。

如果当初他能理解我说的并把它当做动力,更加努力地工作。那结果将会是怎样?


3、 成为“自燃型”的人


物质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


同样,人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

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能够自我燃烧的人。


要成为“自燃型”的人,在热爱自己工作的同时,必须持有明确的目标。


像我这样的经营者整天考虑的就是,公司“应该做这个”、“应该那么干才更好”这样的问题。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会在自己心中描绘自己将来的梦想,思考我想做怎样的人、我想干怎样的事等等问题。


但是年轻人中偶尔也有这样的人,他们相信虚无主义,总是表情冷漠,怎么也热乎不起来。不管周围的人干得如何热火朝天,他们不仅不燃烧,还给别人泼冷水,他们是冷若冰霜的人。


遇上这样的人可不好办。


在企业里,在体育团队里,这种“不燃型”的人哪怕只有一位,整个集体的氛围就会变得沉闷压抑。


我希望同事们都是自燃型的人,不用“点火”,他们也会自动燃烧。至少,当燃烧的我接近时,他们是能同我一起燃烧的“可燃型”的人。


所谓“自燃型”的人,就是从来不会“等别人吩咐了才去干”、“因为有了命令才工作”的人,而是“在别人吩咐之前自发去干”的主动积极的人,他们应该都是热爱工作的人。


要想将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成为热爱工作的“自燃型”的人。


能卷起漩涡的人,方能成为领头羊。


但是,无论什么工作,一个人单枪匹马总是很难做好。你一定需要上司、部下以及周围人的协助才顺利展开。


如果把工作比作一潭水,那你要让自己卷起旋涡,成为漩涡中心,把周围的人裹挟进去,你就能品尝到工作成功之后醍醐灌顶、如露入心的欣喜。



谢体琴协奏曲:My Way 我的路


阅读精选:


德鲁克| 一生对美的质感与不懈追求

他凭什么让一班37人考进清华北大?

诺奖得主席勒:世界为啥跟着特朗普的叙事走?

智者查理·芒格炼成记

伊隆·马斯克这个人!

90后上市公司董事长天哥:我爸跟稻盛和夫一样

本分人段永平

曹德旺的炼狱

胜算:华为供应链去美国化“突围战”

何日生| 美国 真的变了!

任正非: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邓小平1979旋风

历史最大的遗憾不是无知,而是以无知为荣

张一鸣| 自性爆发最开怀

德国制造:造物造人

华为 拿什么去抵抗和战胜“组织黑洞”

稻盛和夫| 心灵塑造现实 心灵驱动现实

稻盛和夫:心的工程

王育琨:接近美 接近神

贝索斯马斯克的四维视角

黄峥:老实人 大思想

疫情之后|马斯克绝尘 马云彷徨

黄峥:沉静的建设者

黄峥的造物精神和思维

做企业就是造物!

任正非:向日本学习,让大家不得不买

走钢丝大王任正非

王育琨:华为以反惰怠为生

稻盛和夫 | 从孩子王到经营之圣

马斯克 | 颠覆客运和隧道

光刻机阿斯麦封神之路

无依则生,有一则活

马斯克,还记得特斯拉的遗愿吗?

特斯拉:我为什么牛?

特斯拉:我是未来

田涛:华为需要一个特斯拉



大危机中活下去的能力

接近美 接近神 接近道


新冠肆虐,全球化分裂,供应链危机,

考验中国企业《活下去的能力》。


全球化撕裂,灾难迫近。华为开拓了绝地求生的路径。你灰度了吗?你反转了吗?你一定会在实践中去发现灰度和反转。


喜马拉雅有声读物:《任正非找北》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End---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喜马拉雅有声《地头力》

潜能量表:自性爆发,拿出绝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