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席勒:没有艺术,人人都是活着的行尸走肉!



天赋异禀的席勒


“没有艺术,人人都是活着的行尸走肉!”


“去限制艺术家是一种犯罪。那是扼杀萌芽生命之举。”


——席勒


活在100年前奥地利的席勒(Egon Schiele,1890 - 1918),小时候可是个漂亮的男孩儿。大眼睛双眼皮,鼻梁挺直,嘴巴线条精致,父母非常疼爱他。母亲是照料居家生活的那种疼爱,父亲则给予他精神上的无私携助,一如他的人生导师,这与中国家庭的情感模式十分相似。


席勒绘画的天分,是自小就被发现并被家里人全力支持的。只是父亲死得太早——死于席勒 15 岁那年——这个打击对成长中的少年,是终生洗不去的哀痛。


如果说席勒的绘画中渗透着一种痛苦,那我们可理解为是他在用绘画,表达着对父亲骤然离去的思念。痛苦铸成的线条,比圆润刚性,比温和凌厉。


席勒 16 岁就考入了维也纳美术学院,导师是闻名世界的克里姆特。克里姆特的主要艺术特点,是由象征主义走向表现主义。所以,将席勒的绘画归类于表现主义,既好理解,也恰如其分。


20 岁时,席勒就已走入艺术创作的成熟时期了。这对同龄心智的人来说,是难以想像的,但对信任自我才华的席勒来说,这只是顺理成章的事。他是断然中断中学学业考入美术学院的,他这一步棋走得一点没错。


他的作品只忠于自己强烈的个人感受与才能,从不考虑他者的眼光,所以他像闪电一样,既耀亮世界的黑暗,又让人惊恐。他是一个男人,年轻的男人,他最本质的生命是他的情欲,所以他的画里处处在勾勒情欲。


多少艺术家的作品里,这种人性是不显现的,皆因保守的人,会害羞地躲藏这种本能,永不在阳光底下谈它、画它。


但谈到它、画了它,心思纯净的人,照样纯净无邪。倒是下作的人,会认为描绘情欲是一种肮脏,会诉诸于“露阴”这种词汇。这原是这种人不明白世间的一个基本道理:那望着的东西污秽,皆因其本人污秽。


席勒的确为他描绘情欲,而遭受过非难。22 岁那年,他被控以色情污染文化艺术,曾被短期监押于监狱,并被当庭烧毁过多幅作品。对这种奇特的事,还是用席勒本人的话来说明一种观点吧:“否认性的人才是真正的淫秽,因为他们以最下作的方式,侮辱了生他们的父母。”


但画再怎么烧,因席勒是一位高水准的高产画家,这样的事能伤害他的情感,却损害不了他的艺术。他继续用自己的画笔,观望自身,观望人性,切入对本能与自我意识的思考。


看席勒的作品,真的知道他是一位描绘情欲的高手。最不压抑的,最熟悉的,就是他最擅长的。我没有读出过他的作品中有猥亵之气,也没有看到过丑陋。情欲只是他生命状态的反复再现。


有人说他的思想意识平庸低下,大约是他画了并不是那么美的女人,那些粗跟长统皮鞋、黑丝袜,那些腋毛阴毛,没有如古典主义的绘画一样被藏起来,被弱化掉,反而强化了,所以可以被认为低下了。


这样的观念,是说话的人未走入过现代艺术的大门,也对阳光底下的事,深怀罪感的缘故。


席勒线条的不安敏感,与他描绘的“不美”,挑衅了圆润温和、与世无争的人,把他们吓得四散逃开,以至于人们没来得及读出他画中其它的深意。不,他其实并不伤害任何人,在他傲慢笔触的背后,是他对世界张开的双臂,是他的拥抱。


被监押的那些时日,有一段时日,他总画一家三口你拥我抱地在一起,缔造着自我的美梦,缔造着人间的脉脉温情。


席勒只活了 28 年。一场意外的流感,以最迅猛的速度夺去了他的生命。1918 年那场“全球性世纪瘟疫流感”,夺去了太多人的性命,包括他怀孕六个月的太太,他的导师克里姆特,都是这场传染病中的牺牲者。


席勒画中飘荡着的死亡的气息,是后人的想像,并不是他真正的绘画语言。在他活着的时候,他并没有被死亡的阴影纠缠过。不了解他的人,乍见之下撞上他的画,会认定他神经质与病态,但那真的是无从推理的,因线条的“扭曲”而判定人扭曲,是一种简单的想当然。


席勒的画,线条非常傲慢、张狂,半点不想取悦他人。它们就支愣着,朝眼睛戳过来,让人生痛。不抒情,不圆润,不温和,只有咄咄逼人。想从艺术里取得暖意的人,温良脆弱的人,想来不太喜欢他。


但这也是他的无畏之处。有没有人喜欢他的作品,他根本就无所谓。他直视的是人生的真实,他感觉的真实,他并不想安慰谁。但是,你又不得不承认,他画得实在是太好了,是一个真正的天才。那瘦骨嶙峋的线条,跃动着十足的生命力。


可实际上,如果仅凭着这没有水分的线条,想像着他的绘画主题,定然是对生的忧虑,对死的恐惧。他太多的作品,人物的姿态与眼神透出来的是不安,飘荡着的是惊恐,或是对人世一个大大的疑问号。


小编摘录

2021.10.11

精选阅读:


漂泊者有无穷性造化

没有审美力是一种绝症!

中国呼唤造物者精神!

在纷乱浮躁的时代,打下「活法」这根桩

工匠精神:接近美 接近神
创二代承传的是什么?
她建立了系统的大地秩序

一个遍地原创的逆天时代

东京奥运会海报 浓缩的艺术展

木心:我认为一切艺术都通向音乐

罗红:任正非的意义

完美艺术和罕有心灵的交融:30位诺奖诗人的30首诗

国潮之精美惊艳世界

运动之大美


席勒,又绝望,又清醒。


源 | 象 外

文 | 阿 改

图片来源/网络



Lovemaking



埃贡·席勒

Egon Schiele


1890.06.12 - 1918.10.31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席勒都符合我们对(男)“艺术家”的想象:


天赋异禀

桀骜不驯

敏感脆弱

彷徨苦闷

英年早逝


以及最重要的:就算没跟女模特们搞在一起,也一定要三天两头画几张裸体像才算合格。



Reclining Woman



生于1890年,席勒是20世纪初期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跟他同一年出生的人,有中国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加拿大医生白求恩,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法国总统戴高乐。


不过席勒比他们死得都早——1918年在自己28岁上就死了——很难想象,他已经是100年前的人物了。


席勒15岁丧父(作为奥地利国家铁路局火车站站长的父亲死于梅毒),16岁就读高大上的维也纳艺术学院(希特勒就被这家学院拒绝过),19岁在“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人物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的提携下,与梵高、爱德华·蒙克等前辈一起参加展览,然后再过两年,他与17岁的女孩维拉妮·威利·诺依齐(Valerie Wally Neuzil)相识并同居。




席勒的诸多画作都可以看到来自克里姆特的影响,对比一下,便可发现如后者最著名的那张《Kiss》和席勒这张《Cardinal and Nun (Caress)》的相似之处



诺依齐既是他的模特,也是他的情人。他们从维也纳搬去席勒母亲老家所在的捷克克鲁姆洛夫小城,但并没能待多久,原因是:当地人无法容忍席勒雇佣了数名十几岁的少女担任模特。


于是他们转而迁往维也纳西边的小镇纽伦巴赫,结果再一次被赶走——更糟糕的是,愤怒的当地居民直接把警察带到了他工作室——1912年春天,席勒因“勾引未成年少女”而被逮捕。



Valerie Wally Neuzil的肖像



虽然诱拐少女的罪名被判不成立,但由于“在幼童可接触的公共场合展示色情图像”,席勒被判有罪。在被收押了21天后,22岁的这个年轻人被判入狱3天。


再过两年,席勒抛弃了他的缪斯诺依齐,原因是他勾搭上了住在工作室对面的汉斯姐妹——是的,你没听错,是姐妹——到了1915年,席勒跟姐姐爱迪丝·汉斯(Edith Harms)结婚。



Edith Harms的肖像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一战”爆发前夜,结婚三天后,席勒就被陆军征召,先于布拉格服役,担任监狱的守卫,而不是上前线打仗;1917年,他回到维也纳,并创作出大量风格成熟的画作,甚至还在1918年受邀参加维也纳分离派的第49届展览,展出了足足50件作品。


再然后,在同年的10月31日,他死了。


死因是西班牙流感。在他去世的三天前,怀有六个月身孕的爱迪斯去世;而在此前的2月6日,席勒的精神导师克里姆特去世,死因同样是西班牙流感。


你看,短短几百字,席勒的一生就被写完了。


和克里姆特一样,席勒喜欢刻画女人体,其中许多——毫不意外地,是充满情色意味的裸体。


不知道席勒的风流是否及得上他的前辈——据说后者的工作室里永远少不了裸体的模特行走坐卧,而他几乎和每一个女模特都上过床,或者传过绯闻,甚至,她们还为他一共生下了14个私生子!而克里姆特终生未婚,一辈子和自己的妈妈以及两个姐姐生活在一起。


而年轻的席勒呢?当有人指责他画作中的情色意味时,他回应说:


I do not deny that I have made drawings and watercolors of an erotic nature, but they are always works of art. Are there no artists who have done erotic pictures?



Schiele with Nude Model before the Mirror,1910

和镜子前的裸体模特同框的席勒



时至今日,很多艺术家恐怕还要面对这样的指责。我们没法在这件事情上赋予过多的道德考量,不过席勒的另一句自辨可以算是另一种回答:


To restrict the artist is a crime. It is to murder germinating life.


“去限制艺术家是一种犯罪。那是扼杀萌芽生命之举。”


接下来,就让你们自己看画,自己体会吧。


也欢迎喜欢和不喜欢他们的读者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我知道应该有不少读者在国外看过他们的原作的。


我觉得,谈论作品本身,好多读者都比我们说得好太多了。



自画像



作于1906年的自画像,那时候席勒16岁




仍是青春期的自画像




到青年时代则开始有揽镜自怜的伤感氛围了




这张最阴郁,也最有力

一个画家的自画像,似乎最能透露其心境的变化



单人肖像





Edith with Striped Dress, Sitting——席勒的妻子







Portrait of the Artist's Sister-in-Law, Adele Harms, 1917

上面这两张都是席勒夫人的妹妹——也就是他当年一起勾搭上的姐妹里的妹妹



竖长的人物造型,多彩而呈几何造型的衣服,仍是来自克里姆特的影响



裸体画作



Schwarzhaariger Mädchenakt,1910

未成年的骨感少女,画家对性征明显的部位做了额外的着色



Black Haired Girl with Lifted Skirt

一个模特愿意以什么样的姿势呈现在画家面前,或许暗示了她对画家的开放程度和信任感








Crouching Woman with Green Headscarf





The Dancer

看上去似乎是席勒的自画像。这种瘦骨嶙峋的身体造型处理法,既表现出他对线条的控制能力,也的确具有“表现主义”的天生魅力——更容易引起观者的情绪反应;而他对线条的应用,对形体的塑造,时至今日仍在影响着很多学画的人。



Naked Girls Embracing

席勒画了大量拥抱姿势的双人肖像,这也许透露出他对安全感的渴望







其他肖像



Mourning Woman, 悲痛的女人,留意她的眼睛



Mother and Child



Schiele's Wife with Her Little Nephew



Lovers



Seated Couple, 1915






Levitation (The Blind II). “漂浮”。



Dead Mother I,死去的母亲,一张令人悲伤且心悸的画



家庭肖像



风景及其他




可以说,席勒嶙峋扭曲的树,是西方式的“骨法用笔”





对梵高的致敬之作?







这些风景,素描的笔法,变化又协调的用色,别有趣味的透视,以及耐人寻味的笔触,都需要看大图才能更好地欣赏,所以,记得去后台提取。




“Art cannot be modern.

Art is primordially eternal.”


哪里有现代艺术?

艺术从来就是不朽。


.

END

.



王育琨:在浮躁“躺平”的时代,打下「活法」这根桩

最新震撼演讲,充满领悟力和智慧!


跨年演讲:造物者的信仰!

任正非的野望: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开启人人天赋潜能,以生命铸成技术大美绝活,为人类创造价值。任正非三个法宝:1. 敬畏团队创造的无穷性,连接无穷性;2. 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以无穷性的未来拿捏当下的动态平衡;3. 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当下拿出大美绝活的确定性,穿越未来的不确定性,把自己铸造成器。无论怎样不被理解,都要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世界!

在浮躁的尘世,打下一根坚实的桩!


对话耿一诚:“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战疫决定性胜利后 不傲娇 不自是
恪守大美绝活的原点思维
保持敬畏之心 保持空杯 保持开放
韬光养晦 稳住阵脚 有所作为 决不当头


王育琨:任正非的造物者精神
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恪守企业经营的原点思维
以生命铸成大美绝活
解决人世间的痛点
弥补天地演化生命的缺憾

王育琨:稻盛哲学在中国 2020.12.20
一刹那接一刹那触动您柔软的心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