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战争历史关键路口,勿忘邓公南巡30周年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报人刘亚东 Author 渔歌子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国运爆棚?只不过在历史的关键路口有世纪伟人把我们带往正确的方向。


俄乌战争历史关键路口,勿忘邓公南巡30周年之道路抉择,决定中国和俄罗斯命运巨大反差!

来源:报人刘亚东
作者:渔歌子

图片来源:共产党员网


2022年,新冠疫情肆虐的第三年,注定是个不平静的年份。冬奥会刚刚落下帷幕后的2月24日,俄罗斯发起了“特别军事行动”。一个月来,俄乌之战成了全球最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也在东方大国引发了热议和无休止的口水战,再加上“倒春寒”的疫情卷土重来以及东航坠机事件吸引了舆论更多的关注,人们似乎遗忘了30年前发生的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重要影响的一件历史事件——1992年邓公南巡讲话以及由此掀起的的改革开放第二次高潮。

1992年初,88岁高龄的邓公乘火车南下,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特别是视察深圳期间,邓公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不久,由《深圳特区报》记者陈锡添撰写成《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长篇报道,并于3月26日在该报刊发。“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后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全文转载,在全国掀起了学习邓公南巡讲话精神的热潮,也因此推动了中国这艘巨轮驶入改革开放的第二阶段航程。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仙湖植物园亲手栽下一颗高山榕,老人家将改革开放的希望深深地根植在这片热土。

如今,年轻的一代享受着中国改革开放成果之时,大多数人会以为这是自然而然、天经地义的,却未必能懂得邓公的南巡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转折点上把中国带上正确道路的历史意义。


1992年1月25日,邓小平抵达蛇口,准备乘船前往珠海。临上船前,邓小平再次嘱托深圳市领导:“你们的步子一定要更快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思想更解放一点!”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路线,中国经济在打破近三十年僵化的枷锁禁锢之后,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活力,百姓的生活在十年间不断改善。然而1989——1991年,东欧剧变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导致建国70年之久的超级大国苏联分崩离析。与此同时,国内的舆情和思潮出现了令人迷茫的态势。


有一种主流观点认为,苏联的解体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阴谋导致的,是资本主义渗透、毒害社会主义土壤导致其基础被动摇的结果。因此,在思想领域大谈如何反和平演变,一些地方大张旗鼓地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十多年前的两个“凡是”精神枷锁被破除后,又冒出一个新的“凡事”:凡事都要问问“姓社”还是“姓资”,甚至有人提出“该抓一抓阶级斗争了”。


经济领域,开始收紧八十年代的开放搞活政策,清理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不符合公有制标准的经济实体。一些几年前刚刚引进的“三资”企业也对国内即将转向的经济政策失去信心而撤资。种种迹象表明,下一步中国很可能就要大踏步向“左”转,刚刚给中国带来生机和活力的改革开放也大有半途而废的危险。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时使用地图了解经济特区建设情况。  

和国内一些人这种对改革开放的怀疑和迷茫不同的是,邓公对于苏联解体有着透彻的洞察,清醒地看到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其自身的积弊导致病入膏肓:对内独断专行,经济管制僵化,优先发展军事工业而致使民生困顿;对外侵略扩张,耀武扬威,强势争霸,而入侵阿富汗被拖入旷日持久的国力消耗,成为压垮苏联的最后一根“骆驼背上的稻草”。

 

以史为鉴,邓公深知不能因错误地看待苏联解体而动摇改革开放,因此在南巡期间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面对市场经济到底“姓社”还是“姓资”的疑问,邓公一锤定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1月30日,邓小平南巡路经鹰潭,鼓励江西发展“胆子要大一点”。
 

邓公的南巡系列讲话,把刚刚目睹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风波、思想处于迷茫困惑中的人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其意义如同改革开放系统升级为2.0版本后的重启。以此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跨入体制化、系统化的全方位建设阶段,包括现代企业制度、中央和地方财税分配机制、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投融资体制、宏观调控体系、社会分配制度等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项开始系统设计、整体推进。


1993年11月11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搭建起了基本框架。6年后,中国加入WTO多边谈判进程中的中美贸易谈判取得突破性成果。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此经济总量的增长势头如虎添翼,不到十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场自1978年底出发,于1992年初再次启动并全速前进的改革开放,不仅仅让中国经济腾飞成为制造业大国,其深层意义还在于把一个有着至少数百年闭关锁国陈腐观念的古老东方大国推向了现代世界主流文明的正确航道。


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邓公南巡讲话过去整整30年了,世界风云的变幻几经沉浮,几度沧桑。而今一场俄乌之战再次把世人的目光聚焦在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的国运走向之上。

 

1999年最后一天,普京从叶利钦总统手里接过统帅俄罗斯的权杖。据传普京曾说过一句豪言壮语:“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不管普京是否真的说过这句话,他已经领导了俄罗斯22年了(包括梅普“二人转”普京在后台实际操控的4年),除了前八年中俄罗斯经济一度呈现“中兴”气象之外,后十年却每况愈下。有着世界上最辽阔的土地,有着全球最丰富的的资源,并且不乏科技人才,然而20年后,俄罗斯一个国家的GDP却先后被中国的广东、江苏超过。

 

俄罗斯没有像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公主张的那样,踏踏实实地搞经济建设,建设良好的产业生态,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并实现技术创新带动,最终实现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而是满足于石油天然气的出口赚快钱,却不知不觉落入了资源陷阱,形成资源依赖型的结构失衡经济。


1992年1月25日,邓小平从蛇口乘船前往珠海,老人家留给特区的最后音容。 
 

时间回到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前夕,由《光明日报》发起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此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评价路线方针政策得失的正确尺度。如今,中国和俄罗斯各自走过了世纪之交的二十到三十年,各自的实践结果展现了对比鲜明的两条道路。

 

回想那些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发展的成果并不是天经地义信手拈来的,而是源自于那种关键时刻在邓公的主导下坚定不移地选择了改革开放,也源自于历代领导人对改革开放大业的继承和改革开放成果的珍惜,与时俱进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先进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懈怠,在新时代继续改革开放不停步。

 

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的句式:“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国运爆棚?只不过在历史的关键路口有世纪伟人把我们带往正确的方向。”


阅读精选:

邓小平对未来的十点警示

邓小平:那些人真是放屁!

邓小平发怒叫停无偿外援

邓小平:绝不当头!

邓小平1979旋风

南巡讲话未见报的两句话

小平南巡原版:谁不改革开放谁下台!

中美关系一股春天的暖流

武建东:国应该站在全球最高点分享俄乌战争的历史红利,任何有所作为的战略选项都不能排除!

基辛格:俄乌危机的化解

任正非:从人类文明的结晶中 找到解决世界问题的钥匙


2022年跨年演讲:
任正非|至暗时刻 我心光明 用痛苦创造欢乐


王育琨:在浮躁“躺平”的时代,打下「活法」这根桩

最新震撼演讲,充满领悟力和智慧!


跨年演讲:造物者的信仰!

任正非的野望: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开启人人天赋潜能,以生命铸成技术大美绝活,为人类创造价值。任正非三个法宝:1. 敬畏团队创造的无穷性,连接无穷性;2. 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以无穷性的未来拿捏当下的动态平衡;3. 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当下拿出大美绝活的确定性,穿越未来的不确定性,把自己铸造成器。无论怎样不被理解,都要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世界!

在浮躁的尘世,打下一根坚实的桩!


对话耿一诚:“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战疫决定性胜利后 不傲娇 不自是
恪守大美绝活的原点思维
保持敬畏之心 保持空杯 保持开放
韬光养晦 稳住阵脚 有所作为 决不当头


王育琨:任正非的造物者精神
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恪守企业经营的原点思维
以生命铸成大美绝活
解决人世间的痛点
弥补天地演化生命的缺憾

王育琨:稻盛哲学在中国 2020.12.20
一刹那接一刹那触动您柔软的心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