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丹青:严重的历史失忆症

陈丹青 王育琨频道 2023-08-06


没有审美力是一种绝症


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不把它作为有有利于有限需要和意图的工具,起占有欲和加以利用。我们一般可以把美的领域中的活动看作一种灵魂的解放,而摆脱一切压抑和限制的过程。

“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的一个个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艺术活动同样如此,是人要把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作为对象,提升到心灵的意识面前,以便从这些对象中认识他自己。理念显现为感性形象,实际上也正是人通过改造外物,复现自己、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实现自我心灵满足的过程,因而显现了理念的感性形象,也就是美的了。所谓美的理念即是出于自由想象力的表象。”

——黑格尔《美学》

“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

——爱默生

“没有审美力是一种绝症。”
——木心先生

“以美育代宗教”。
——蔡元培先生

“天生的是姿禀,造作的是修养;姿禀是潜能,是种子;修养使潜能实现,使种子发芽成树,开花结实。”

——朱光潜先生


我的一生,为美而感动,为美而存在。发现美,成为美,创造美,以美唤醒人。以大自然之大美和生命之大美,唤醒人性之大美。”

——罗红先生《国之美》

心灵的失落让人们失去了审美力。审美是一个民族对自身生活最为敏锐的感知,失去了审美能力的民族,无法分辨善与恶,也无法分辨真实和虚伪。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很难想象在一个毫无美感的环境中,能成长出举止、气度、谈吐不凡之人。
可是在这一切的热闹与喧嚣中,美术馆,作为一条无法替代的认知途径,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一个巨大的文化实体,却是长期悬置、长期缺席的。用中国人的老话说,这就是文化上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死水,弄得再漂亮,不过像个游泳池;无本之木是长不高大的,弄得再好看,也不过像个大盆景。

历史的失忆症,必然引发更多的失忆。
——陈丹青
“我最仰慕的就是乔布斯的审美,无论对产品还是对人,他的审美都与众不同。我愿意为得到乔布斯的审美而付出任何代价。”(“Well, I’d  give a lot to have Steve’s taste. He has natural–it’s not a joke at all. I think in terms of intuitive taste, both for people and products, you know ……”
——比尔·盖茨

造物,就是一刹那接一刹那地参赞天地化育之“造化”。当你的审美视角维次足够高,不甘平庸的你就可以把“造化”的无穷性,一刹那接一刹那地推进,以适应内在灵魂和信仰的渴求。若无审美力,何以对抗世俗的粗糙?何以创造大美绝活解决痛点?

育琨手记

2023.6.11

陈丹青:历史失忆症,必将引发更多失忆

文 | 陈丹青
源 | 明清书院



我今天的讲题,叫作“常识与记忆”。


我这一代人的“文化常识”与“历史记忆”,很早就被切断了。


我给大家讲一件小事情。


我曾受命给清华大学九十年校庆画一幅大画叫作“国学研究院”,画面上的主角是七十年前创办国学研究院的五位前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吴宓。


为了收集素材,我去清华大学校史馆询问研究院故址在哪里,馆员都说不知道。我在校园内王国维自沉碑周围特意先后询问十几位年龄在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师或职员,结果呢,不但没有一个人知道本校有过这样一所研究院,而且没有一个人能够听清,并复述“国学研究院”这几个字——“什么?‘博学研究院’?”然后一脸茫然,掉头走开。


其实我自己本也不知道,在给清华大学叫来帮忙教书前,我仅听说过以上五位老先生的名字,要不是那幅创作,我也不知道清华大学有过这么一所“国学研究院”,问了人,才知道早在1952年,清华大学的人文学科就给全部砍掉了,那一年,我还在母亲的肚子里。


这是“人文”的记忆么?不是,可是大家不要小看这记忆:就是在这样的记忆中,我们几代人失去了常识与记忆。


今天,全国院校,全国的教育,大谈“人文”——可是大家要知道,一个民族忽然要来大谈“人文”,不是好事情,正相反,它说明人文状况出现了大问题。面对这样的大问题,以我的看法,咱们先别奢谈所谓“人文”,我们要紧的是先来恢复常识和记忆。



丨消失的艺术经典,被切断的人文记忆


我们失去的常识和记忆大多了,从何说起?今天,我们从“美术馆”说起。


20多年前,我为什么去到纽约?不是为了移民、发财,而是为了到西方开眼界,看看油画经典的原作。


当我走进纽约大都会美术馆,上下古今的西方油画看也看不过来。可是没想到就在那里,我开始了中国艺术文化的启蒙,认清了我们民族从上古到清末的艺术家谱。


在纽约、波士顿、旧金山、华盛顿,伦敦与台北故宫,我所看到的中国艺术经典,竟是我在中国大陆所能看到的上百倍,而且十之八九是精品。


那么,中国大陆的艺术珍品和大量文物还剩多少?放在哪里?


仅以北京为例,据故宫古典书画文物鉴定家单国强先生说,故宫所藏书画约有九万多件,他任职三十多年来,仅只看过其中的三分之一。照此说法,中国人不出国境,就应该看得到大量炎黄祖宗的艺术品,从美术馆得到美术的常识,由美术史牵连文化的记忆。


但是,我们没有足够的钱财,缺乏太多设备,更主要的原因,我们的心思根本不在这些事情上面。

要好好清理国宝,以今日世界的高水准永久陈列,还不知道要过多久。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珍藏敦煌《药师经变》壁画

我回到北京定居,发现我又变得象出国前一般无知,在我们的故宫,在国家美术馆,还是看不到民族艺术五千年的详细脉络,更看不到几件经典的原作。


大家知道,绘画是视觉艺术,看不到真东西,一切都是空谈,就像一群聋子在那里谈论音乐。可是我们全国上下的千万名画家和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居然也就空口谈艺术,谈了半个多世纪,像我这样无知的,今天还要给无知的学生去上课。


两个月前,我在纽约买到电脑精印的几份珍贵手卷:晋代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北宋李唐的《晋文公复国图》,北宋李公麟的《海会图》,清代王原祈的《辋川别业图》,清代顾见龙的《春宵秘戏图》。


人但凡得了宝贝,忍不住要显宝,我就捧着手卷给学生去上课,大家看呆了,别说没见过,就是听也没听说。


我又捧去给母校的老院长靳先生,新院长潘先生,还有老师兄老同学看,看过之后,靳先生一人就订购了其中四套,而潘先生说五月访纽约,要代中央美院买一批回来,用于教学。


这就是我们高等美术学院的“人文”现状:我们要到国外去买民族艺术经典的复制品,假如不买,我们连这复制品也没得玩。


可是以上手卷只是中国艺术的沧海一粟。


前面说到故宫,公元1407年,明成祖下令起造紫禁城,当时西方人才刚从中世纪醒来不久,文艺复兴三杰还没生出来,所以要说我们故宫的岁数,远在梵蒂冈卢佛宫之上。


可是今日的紫禁城严格说来不能算是博物馆,只是皇宫旧址,因为故宫深园的大量书画文物,就好比一座声名远扬的大饭馆,除了挂出皇家仿饍的漂亮菜单,基本上不营业,不开饭。


我们是亚洲最大,最古老,文化艺术最丰厚的国家,动不动就说“上下文明五千年”。到今天,神州大地勉强符合国际收藏标准、陈列规范、开放制度与教育功能的,只有一座上海博物馆。而上海博物馆馆藏的广度、深度、类别、级别,可能还不如美国一所大学的美术馆。但我要谢天谢地:我们总算有了这么一座比较像样的美术馆。


凡是先进国家,尤其是维持民族自尊的国家,都会高度重视美术馆,那是国家的荣耀,国家的脸面。


丨所有过去的艺术,都是一个政治问题


美术馆为什么那么重要?


我们一天到晚说“世界”,你怎样认识世界?看世界地图?读历史书?读世界新闻?读杂志上关于世界的报道?不是,你要真正能够感性地,全面地,实实在在地了解世界,应该走进美术馆。


美术馆的“美术品”,博物馆的“物”,都不是顶要紧的,要说书画,要说文物,我们有,而且有的是。可是,美术馆不是挂几幅画,摆几件文物的地方,也不完全是开展览的地方,美术馆博物馆顶顶要紧的,是它的文化形象,是它的社会角色,是它的教育功能,是它在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中活生生的作用。


美术馆,是一本巨大的活的百科全书,因为美术馆的对象不仅仅是艺术家,而是所有人。


英国人约翰.伯格说过这样的话,他说:


“一个被割断历史的民族和阶级,它自由的选择和行为的权力,就不如一个始终得以将自己置身与历史之中的民族和阶级,这就是为什么——这也是唯一的原因——所有过去的艺术,都是一个政治的问题。”


如果这段话是对的,有道理的,那么,我们今天怎样才能“始终”将自己“置身于历史”?我们怎样看待“过去的艺术”,并从中确认我们今天的“政治”立场?


美术馆,以我的定义,就是提供文化常识,储存历史记忆的场所。


100多年前,教育部长蔡元培先生大声呼喊:”美育代宗教”。


他把美育提高到宗教的高度,他清楚中国没有西方式的宗教传统宗教意识,但他认为”美育”是有可能的,比宗教还根本,还有效。


但是,”美育”的最高标准和最起码的条件,是要有国家美术馆。


快要一个世纪过去了,蔡先生的理想有没有实现?他这句话的涵义,他这句话本身,又有多少人记得?


要说”美育”,我们今天出了个所谓”五讲四美”,层次很低,不过是要有礼貌,守规矩,走横道线,别随便吐痰之类,恰恰表明我们的社会五不讲,四不美。


我想,要是我们全国大城市都有以上所说的大型国家美术馆,情形不至于这个样子。我在国外十多年,有自己美术馆的国民,与没有美术馆的国民,很不一样,大不一样,太不一样。


我们不在乎常识,不在乎记忆,我们所竭力构筑的,似乎总是所谓”上层建筑”。


我们的艺术学院在教所谓”美术学”,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所谓博士生正在逐年递增。我们的美术界天天高谈所谓世纪性、国际性、历史性、当代性等等耸人听闻的大问题,种种杂志、研讨会、拍卖会、博览会、双年展以及名目繁多的活动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级别与名称越来越高,远远看过去,我们的文化艺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欣欣向荣……


可是在这一切的热闹与喧嚣中,美术馆,作为一条无法替代的认知途径,一个国家的历史记忆,一个巨大的文化实体,却是长期悬置、长期缺席的。

用中国人的老话说,这就是文化上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死水,弄得再漂亮,不过像个游泳池;无本之木是长不高大的,弄得再好看,也不过像个大盆景。

历史的失忆症,必然引发更多的失忆。


美术馆只是整个文化问题的一小部分。

阅读精选:

陈丹青|木心先生的最后时光

陈丹青:文化断层后果严重

陈丹青:以我的性格在这个时代,一败涂地

陈丹青: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这类事

池莉 | 中国式大话与话术

易中天: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黄仁勋:最难跨越的一道坎

李嘉诚蜕变为领袖的转折点

任正非的“美国梦”醒了?

乔布斯:创造伟大的产品
稻盛和夫:把坚实的哲学血肉化
地头力25| 当下如此困难民企该咋办?
地头力24| 易中天老师这一回错了!
地头力23|“身土不二”的企业家之信仰
地头力22| 将“敬天爱人”贯通成功方程式
地头力21| 承传人曹晖站起来了!
地头力20| 马斯克任正非等的绝对信仰
地头力19| 祥儿撞醒了我“一刻者”的意识
地头力18| 沈南鹏:做强做多中国
地头力17:我是问题的终结者
地头力16:任正非一棒敲出一个绝对信仰
地头力15:ChatGPT:答案永远在现场!
地头力14:稻盛和夫如何读懂“敬天爱人”
地头力13:经营巨子们的恻隐之心
地头力12:李强——答案永远在现场
地头力11:一刻者稻盛和夫:“一技通,万技通”
地头力10:稻盛和夫——跳出成功者炼狱
地头力9:稻盛和夫如何“击穿一个点”,塑造公司的集体潜意识?
地头力8:头拱地击穿一个点接通万有
地头力7:直觉力:当下原力觉醒
地头力6:罗红|此心如野马 奔向少年时
地头力5:孙宏斌:从来就没有死局!
地头力4:如何拨拉“变化之轮”
地头力3:如何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地头力2:庖丁解牛说尽了庄子哲学
地头力1:充盈组织末梢的创造力
任正非是稻盛和夫的知音
2022 打磨深度思考力
2022:向正在发生的未来学习
稻盛和夫:答案永远在现场
传达心灵|声音比文字更好
王育琨: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林可济:人的伟大与尊严在于思想!
—— End ——

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
如何让我还没有存在的天赋潜能,真正存在的时候,真正的富足和丰盛才会出现。深入把握这片土地上中国人的痛点开始。拿出解决这些痛点的大美绝活,给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才能发现真实的自己。“接近美,接近神”。“大美绝活是一种信仰”!与众不同的绝活或好产品,造福消费者的宽度、广度、深度和敏感度,决定了“与众不同的绝活”之“大美”的程度,也决定了个人和企业的未来。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消费者的每一笔购买,是对企业的投票,决定了企业的前程。

让我们跟着任正非一起走一个过程
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

王育琨频道 商务合作
微信 | gao940716

QQ:2116117593

投稿:2116117593@qq.com

2020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2019全新奉献,线上线下全上市

地头力=喜爱{目标}×专注{死磕}×做好{绝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