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威海合庆湾的科幻建筑,带你穿越神秘时光隧道

威海发布 2023-09-23

寻找“精致威海·最美打卡地”活动又出发啦!今天,我们要寻找的最美打卡地是位于威海合庆湾的一处神秘建筑,身临其境,犹如置身于科幻世界。就让我们跟随打卡者的视角,一起去看看吧!


合庆湾,是威海最美湾畔之一。沿着海源公园的木栈道行走,可以看到壮阔的海、微咸的风、湛蓝的天、绵白的云。海边小城的生活,就是这样自由自在,轻松闲适。

在海源公园的东北部,有一座神秘的纪念馆,灰色的廊道和混凝土的墙体、木纹质感的石壁、简约的地下空间造型,在设计上运用了大量块、面、线的结合,给人以崇高肃穆之感。

沿坡型通道而下,光线越来越暗,光束从十字型的采光缝射下,无助和压迫感随即袭来。恍若置身科幻电影的隐秘之地,无论哪个角度拍出的照片都是高级感十足。

太阳东升西落,光影交织重叠,头顶射入的强光印刻在地面上,形成巨大的白色十字,空间被光瞬间切割,形成的明暗关系交替变幻。墙面岿然屹立,朵云浮沉游走,海浪撞击石崖的回响,不绝于耳。

这座神秘建筑就是威海一战华工纪念馆,这是我国首座一战华工专题纪念馆。作为国内首座被动房纪念馆,建筑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是住建部与德国能源署合作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


纪念馆建筑面积2344平方米,外形为长方形,分为东西两部分,建筑主体2/3部分嵌于地下,1/3部分面向大海,外形酷似一只远航的船,又像是一块十字型的墓碑。

正如主创建筑师李立所说:“十字形的裂缝可以理解为近代中国所处的十字路口,覆盖下的主入口脱胎于中国传统的甲字型空间,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我对那场战争的理解。”

1919年前后,动荡中的近代中国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一个不起眼的量变都在不断聚合、积累,孕育着足以形成革命风暴的质变。

1914年一战爆发,世界随之改变,14万华工被送上欧洲战场,为劳动力极其匮乏的协约国军队提供挖战壕、送补给、修路桥、救伤员、清战场、扫雷等战地后勤服务,甚至还有人会投入战斗。

当时的威海,作为华工招募的主要集结地和训练出发港,输出华工多达5.4万人,已逾山东输出人员的半数及全体华工数目的三分之一,成为一战期间最大的华工输出地。

各地征招的华工到达威海卫后,即送入华工待发所。在威期间,每15人编成一班,选出一人任工头,并随时赴沙地进行体能操练或队列、行军训练,经过短期集训之后,便登上征募而来的英法商船,运往欧洲战场。

“众弟兄,大家来听:你我下欧洲,三年有零,光阴快,真似放雕翎。人人有,父母弟兄、夫妻与子女,天性恩情,亲与故、乡党与宾朋,却如何,外国做工……”这是当时流传于威海卫的一首华工出洋歌,歌词沉重又饱含不舍之情。他们在这里告别家乡和亲人,向着茫茫大海出发,也许今生再也无法回头……

当你了解过这背后的历史,再来重新审视这座建筑时,这里不再只是网红打卡地、年轻人的婚纱摄影圣地,这里更是百年前,一战华工登船赶赴欧洲战场,从此踏上未知旅程的起点!

渔船如从前般穿梭往来,海浪冲刷崖壁的回响……都像是在不停地唤醒这段沉封的记忆。他们是血泪交织的“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为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正如耶路撒冷·哭墙对于犹太人的意义,这种民族悲情应当世代铭记。

威海一战华工纪念馆像一座沉睡的纪念碑,它无声地诉说了万名华工背井离乡,甚至失去生命的艰辛无助、悲惨凄凉!时光与建筑之间建立起的光影片段,生动震撼。十字光束撞击到脚下粗旷的石块,是绵延不绝的历史回响!

威海修建一战华工纪念馆,不仅丰富了威海城市文化内涵,也搭建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的平台。为提升威海在史学界尤其是一战历史研究中的学术地位,对加强与欧洲各国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威海城市国际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威海,从不乏山海秀美之景,一山一水都可以作为网红打卡胜地。但是,具有历史底蕴沉淀下的人文景观才更能彰显一个城市的特色魅力。


文字:鞠磊
摄影:孙韶宁 娄源立 宫举卫 刘彬视觉:刘思冰 王慧敏

寻找“精致威海·最美打卡地”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快来参与吧~

活动详情:出发!寻找“精致威海·最美打卡地”

往期精彩回顾:北方小三峡!居然藏在威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