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lphabooks 2018-05-30


—再见,史蒂芬·霍金—


2018年3月14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斯蒂夫·霍金去世,享年76岁。

 

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那天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忌日。


霍金逝世于2018年3月14日,这天是爱因斯坦诞辰139周年。


轮椅太小,但恰好宇宙够大。

 

 

—霍金预言—

 

2010年,霍金在接受美国著名知识分子视频共享网站BigThink访谈时,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有一条路:移民外星球。霍金表示,人类如果想一直延续下去,就必须移民火星或其他的星球,而地球迟早会灭亡。至于这个时间期限,霍金预言:两个世纪。

 

 如果有一张去往火星的单程票,你去么?


霍金预言了人类的未来,然后他离开了。他没有说过多的话,人类的未来还是得自己来探索。

 


—人类的探索必须继续—

 

记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头看脚下。无论生活如何艰难,请保持一颗好奇心。——S.H.

Remember to look up at the stars and not down at your feet. Be curious and however difficult life may seem.

 


约两周前,霍金参加节目,被问到“所有人都想知道,大爆炸前宇宙是什么样的?”他给出答案:“宇宙的边界就是它没有边界,大爆炸前宇宙什么都没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601hcii5u&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关于宇宙、时空,普通人大概一无所知。而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探寻着,试图发现自身、人类、甚至是宇宙的局限。是人类征服未知世界,还是未知世界吞噬人类,或许你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

马塞洛·格莱泽 著  曾大为 刘勇军 译

重庆出版社



并非所有问题都有答案。若寄希望于科学解答一切难题,那么之于人类就是消其神,铩其羽,使人类不能多维度地存在于世。本书旨在探索科学知识的边界,鉴于此,这也是一种错误的希望。在科学的框架内,寻求世界起源和结局的答案,寻求意义与目的的答案;我们必须这样做,我们必须一直如此。这也是我作为科学家此生耗时最多的事。当然,如果真以为科学探索之路会有尽头,未知之海是有界限的,仅凭科学便可将其穷尽,那就是另一码事了。如声称人类可以了解一切,可以一个接一个地撬开自然的秘密宝库,像打开俄罗斯套娃那样直到我们得到最后一个,那将是多么狂妄的想法啊!


承认人类知识的不完整性并不意味着人类智慧的失败,也不意味着我们人类从此举手投降,放弃探索。它意味着我们将科学置于人类王国之内,虽然科学是强有力的,但它也有犯错的时候,虽然科学是我们描述世界的最好工具,但仅靠科学也是不够的。科学并未反映出上帝所赋予的真理,并不是由从完美的柏拉图主义王国获出的发现所组成;科学反映出人类的不安与忧虑,反映出人类对于秩序和控制力的渴望,反映出人类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敬畏之心。


我们对于视界之外潜藏着什么并不知晓,我们对宇宙初始状态的思考一筹莫展,我们对如何对量子世界进行确定性的描述难以措手。这些未知并非我们目前无知的表现,也不是我们探索工具有限的证明。这些未知偷偷反映出自然的本质,光速、时光之箭、不可改变的随机性构成了它的边界。“我们不知道”和“我们没办法知道”有着本质的区别。


针对这些未知的答案,就算找到了,其适用范围也会非常有限。除非我们比光速更快,否则我们不能直接探索宇宙边界之外的世界;所有对于宇宙初始状态的科学解答都严重依赖于科学框架中概念上的限制——场、守恒定律、不确定性、空间、时间和重力的本质;量子物理的非定域性使得对于微小世界确定性的求索成为不可能。更笼统地说,所有科学探索都必然有其局限性。

 


我理解,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很难承认科学的局限性并不损其美妙,亦不去其效力。我认为这种抗拒根植于一种过时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把科学当作所有奥秘的征服者,将获得绝对知识的虚幻目标与持续探索的动力相混淆。和这种思考方式相反,我认为还原科学的本来面目会使之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有力,这将让科学与人类其他富有创造力的行为相结合,使之变得引人注目,多姿多彩,当然,也和我们人类本身一样并不完美。

 

甚至在我们身边,在目前所知的疆界之内,我们只能看到万物之一毫。回想起我们为暗物质和暗能量所环绕,构成我们可见世界的物质只占宇宙中各种物质的5%。此刻,不明的暗物质就在我们周围。即使我们的工具不断演进(这是毫无疑问的),即使我们最终解开了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奥秘,但我敢肯定,我们能获取的信息只有这么多。意料不到的事无疑潜伏在我们眼皮底下,可能会使我们目前的世界观发生巨大转变。

 


我们所谓的现实,是由各种不断演变的观点镶嵌而成的图案。

 

请再留意一下,我的观点并非悲观,并不是要人类放弃求索。恰恰相反,人类求索之路必须走下去。对自然的探索使我们活着有意义:我们会寻求更多答案,但同时心里也很清楚,令人惊讶的新问题会层出不穷。当我们从历史角度来看待科学时,不仅需要我们学会接受知识的不完整性,同时还要将其视为前进不止的象征,就和人类自身一样。

 

和我们的祖先一样,我们深深为大地的浩瀚所折服,为隐藏在未知中向我们招手的美丽而折服。是敬畏使我们有动力,并使我们昂然出发。是敬畏架起了人类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并带着我们走向未来,持续探索。我们无须将论点细分成“我们能知道一切”和“我们不能知道一切”,相反,让我们拥抱内心深处的敬畏之情,拥抱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去发现,去一点一点照亮前方的路,使知识岛的边界进一步向外扩展,向里扩展,向各个方向扩展——只要我们继续推进伟大的求知事业。让我们咆哮吧,冲着知识之光的熄灭而咆哮。我们永远不会满足于轻轻步入漫漫长夜。我们要继续发光:这才是重要的,这才是我们作为人的意义所在。

 

以上摘自《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霍金曾说过:“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把宇宙整个明白——它为何如此,它为何存在。”现在,他走向了宇宙星辰,愿霍金先生能早日找到答案。


—相关推荐—

名人推荐


“把那种最空灵、最遥远的幻想,写得像历史一样真实,就像他跑到了未来,作为历史见证者记下每一步历史发展的进程,他记录下了想象中的一段未来史,达到这样一个效果让我非常钦佩。《红火星》有着很厚重的、给人很强历史感的叙述方式,这个叙述,除了科技之外,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一个新的文明形态的构建,方方面面,每一个进程都写得十分的扎实、十分的厚重。


这不是星球大战式的、杂耍式的科幻小说,是一种真正的全是干货的,很厚重的一种未来史诗。”

——刘慈欣

名人推荐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是一部人类用智慧来发现事物意义的历史。数百年来,哲学和科学探索所闪耀的光辉从未像现在这般显著。马塞洛·格莱泽使我们感受到了生而为人的骄傲与自豪。

——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奖章获得者  玛里琳·罗宾森(Marilynne Robinson)



点击  阅读原文  即可购买

《火星三部曲》


更多 好书 推荐给你


愿最好的时光,我们能一起看万物生长


5种淑女的品格,你是哪一种?


妖魔鬼怪,现出人形 |《西游八十一案》上架~


新书上架 | 《BBC看俄罗斯 : 铁血之国千年史》


原来,爱因斯坦也会犯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