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祝贺!大工5项成果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大连理工大学5项成果喜获嘉奖。

由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孙希明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非线性切换系统的分析与控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由环境学院全燮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强化废水生化处理的电子调控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由化工学院樊江莉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血液细胞荧光成像染料的创制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由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王博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航天新型轻质高承载结构及其高效优化设计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由机械工程学院凡晓波副教授参与完成的项目“难变形合金异形整体薄壳双调热介质压力成形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一起来了解一下

大工作为第一完成单位

获得2020年度

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成果吧

由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孙希明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非线性切换系统的分析与控制”,以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诸多实际工程中广泛存在的复杂多模态切换现象为研究背景,针对非线性切换系统控制理论中的某些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多年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发现了非线性切换系统子系统间能量交换规律,建立了切换系统耗散性的理论架构;构建了“切换时滞系统”数学模型,揭示了时滞现象与切换信号之间相互作用规律;解决了复杂网络中切换拓扑的动态网络同步化难题。相关理论成果已被应用于实际工程领域。

由环境学院全燮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强化废水生化处理的电子调控技术与应用”,针对化工、制药等行业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生化处理效率差的难题,提出通过化学手段强化废水生化处理的新思路。该项目发明了基于铁电子供体和电子介体材料的废水生化处理强化新技术,实现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生化处理过程的强化;发明了高效功能性生物载体及其生产技术,研发了强化厌氧处理系列装备;创建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强化厌氧-好氧垂直折流集成工艺,突破了难降解有机废水生化处理效率差的技术难题,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生产和工程化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项目响应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需求,攻克了重点行业废水处理难题,实现污水处理资源化能源化,推动了行业可持续发展。

由化工学院樊江莉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血液细胞荧光成像染料的创制及应用”,瞄准民生重大需求,围绕靶向性染料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提出了依据ΔG变化实现荧光响应的染料分子设计思想和能量匹配原则,发明了增强型光诱导分子内电子转移染料分子体系,创制了对DNA、RNA、癌细胞标志酶等具有优异选择性和亚细胞定位功能的多系列荧光识别染料,形成了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以该项目成果为核心技术开发的高端“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系统”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填补了国产高端血细胞分析检验产品空白。该产品目前已在国内多家三级医院和医疗机构应用,降低了患者医疗成本,同时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项目有力推动了我国在该领域从被垄断到国际领先的跨越,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由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王博教授领衔完成的项目“航天新型轻质高承载结构及其高效优化设计技术与应用”,围绕航天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开展了基础理论研究与设计技术攻关,解决了航天复杂舱段精细化设计的难题,为我国多个航天装备自主研发做出了贡献。


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是我校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学校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勇担时代使命、勇攀科技高峰的生动实践。


祝贺获奖团队!

为大工点赞!


内容来源 | 科学技术研究院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排版 | 任亭钰

责任编辑 | 周学飞 任亭钰


 近期精彩内容 

太励志!大工又一“标兵”名单出炉!

学霸扎堆!两寝室8人,全部保研!

在吗?一起看大工的银杏吧!

@DUTers:最新要求!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又一“世界大学联盟”成立!大工是创始成员!


 👇 点击关注 了解大工动态 👇 

点赞、在看,养成习惯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