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连理工,国际金奖+3、银奖+3!

卓越发展的 大连理工大学 2024-06-04

近日

第四十九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

落下帷幕

我校遴选推荐的6个项目

从40多个国家1000多项科技成果中

脱颖而出

荣获3项金奖 3项银奖

  


日内瓦国际发明展(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Inventions of Geneva)是世界三大发明展之一(日内瓦发明展、匹兹堡发明展、纽伦堡发明展),创办于1973年,由瑞士联邦政府、日内瓦州政府、日内瓦市政府、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举办,也是全球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发明展之一。我校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遴选优秀项目参加国际展会,拓展技术转移渠道,迄今已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20项,其中特别嘉许金奖3项。



接下来
这些获得国际奖项的项目
做个自我介绍

DUTers一起来见识见识 


金奖项目:微纳电子打印制造技术与装备项目负责人:机械工程学院王大志01

微纳打印技术具备纳米精度制造、微纳米尺度制造和跨尺度制造能力,在柔性电子、智能蒙皮、极端探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项目发明了等离子体聚焦/激光辅助/正交力场电流体打印技术,开发出纳米尺度/曲面共形/空间立体系列打印装备,突破大面积微纳阵列结构、曲面共形微纳结构、跨空间纳米结构制造瓶颈,实现了微纳电子器件制造从“长流程”到“短流程”的技术变革。

金奖项目:人工智能助力核聚变能量约束项目负责人:物理学院王正汹02

本项目以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为支撑,聚焦受控核聚变装置托卡马克中高度非线性、多场多尺度耦合的复杂物理现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大规模计算机模拟研究方法相结合,针对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宏观磁流体不稳定性的物理机制进行系统性分析,发展优化控制方法,计算效率提高千万倍,预测准确率高达99.8%。相关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和6项软件著作权,获全国高校首个华为AI技术认证。

金奖项目:激光-电弧复合增材制造技术项目负责人:机械工程学院马广义03

针对高强铝合金单一激光或电弧增材制造缺陷多、性能差的瓶颈问题,将能量定域可控的激光与高效率的电弧进行耦合,发明了激光-电弧复合增材制造技术。以该技术研制出集成于双机械手的激光-电弧复合增材制造装备,实现了大型高强铝合金复杂构件的低缺陷、高质量制备,其性能指标能与锻件相媲美,并成功应用于国家重大装备的研制,经济效益累计7000余万元,且获得了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银奖项目:船基便携式深远海海床土临场强度测试装置项目负责人:建设工程学院王胤01

自主研发一套高灵敏度、低测试成本的船基海床土临场强度测试装置。与同类设备相比,采用MEMS微应变传感器代替传统的应变式测力元件,减小由温差导致的测量误差达81%。通过高阻力夹具和波动补偿算法,使测试结果波动幅度降低~95%。采用传感器并联—摩擦袖高灵敏机构,为深水海床软土地基提供微力级(0.1kPa)精细化测量精度。该装置应用于渤海、东海、南海44项海上风电建设项目,总装机容量超180万千瓦,进一步推广至渤海、南海水下油气开发中。

银奖项目:监测飞机隔热层积聚水量的便携双针探测器项目负责人:建设工程学院张腾飞02

本项目开发了便携双针探测器来监测飞机隔热层材料在飞行过程中或飞行后积聚的水分。测量时无需取出隔热层材料,将探针通过飞机内饰板之间的缝隙插入隔热层,根据温度响应推断出材料的含水量。该设备具备测试速度快,精度高,便携轻便,对酸碱成分抗干扰性能强等优点。该设备已用于空客和波音飞机隔热层含水量测试,指导了航空公司和飞机制造企业对隔热材料的科学设计和维护,延长了飞机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飞行安全性和经济性。

银奖项目:用于海洋平台滑环堆栈的新型现场监测系统项目负责人: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武文华03

项目基于多源数据采集传感器技术,结合海洋平台滑环堆栈的结构形式与受力行为设计了现场监测系统,获取了滑环堆栈的运行状态信息。融合AI智能算法为滑环堆栈的安全运行、故障诊断及运维保养提供技术支持。该系统成功用于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FPSO“渤海友谊”号,推动了海洋工程突破性技术创新。成果发表多篇国际期刊论文,并获批多项发明专利和省部级奖项。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

社会经济发展

科研报国 大工担当 世界前沿

为大工点赞!


内容来源 | 大工新闻网 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

编辑排版 | 任亭钰 王增强 常思萌

审核校对 | 赫铭 周学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