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展红旗,如画三明 | 北大经院师生赴福建三明开展思政实践课程


编者按:

2023年夏季,北大经济学院思政实践课再度启程。11支思政实践课程团队、130余名北大经院师生在实践中赓续北大红色血脉与爱国主义情怀,在调研中砥砺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让青春之声回响于北疆的白山黑水之间,激荡于西陲的寥廓天宇之内,萦绕于东隅的无垠沃野之上,争鸣于南缘的碧海澜波之中,引领北大经院青年学子以具体实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长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福建省三明市,是“风展红旗如画”的中央苏区核心区,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孕育地。十八大以来,三明市按照“机制活、产业优、生态美、百姓富”的总体要求,探索出符合市情的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如今医改成为全国样板、林改保持全国领先、沙县小吃走向全国、革命老区面貌焕然一新。


7月8日至12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思政实践团走入三明,以“勇立改革前沿 探求发展成果 培育创新精神”为主题开展实践调研,探寻文明新风,求索生态之道,力求把“万卷书”写入“万里路”。本次思政实践课程由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亚光、财政学系教授许云霄、团委副书记王露、学工办老师上官立波带队,经济学院2021级本科生董韬担任助教,共9名2022级本科生参加。


忆先辈古老记忆 观新城风展如画


7月9日上午,实践团首先来到三明1958工业记忆馆,记忆馆以三钢集团的发展、建设与未来展望为主线,映射出三明工业兴盛的历程及美好前景。讲解员通过艺术造景、电子沙盘、老物件等展示品生动形象地为同学们讲述了三明工业从开荒建设到崛起的历程,描绘了“万人会战工业建设”的艰苦岁月。“党建领航”、“文化铸魂”等板块使同学们对三明的钢铁情怀和三钢独特的企业文化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对三明特有的“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精神文化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在影片《风展如旗·如画三明》中,同学们了解到了三明市在进一步把握全球化趋势、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数字城市、提倡绿色生活等方面的举措与规划。三明市在党的领导和上海人民的帮助下,打造出三钢这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让师生对三明的工业城市面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实践团在工业记忆馆合影


在见证了三明的工业变迁之后,实践团驱车前往万寿岩遗址,探访三明更为远古的记忆。万寿岩遗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是迄今为止福建境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类型居住遗址,同时也是海峡两岸的远古家园。在万寿岩遗址博物馆里,讲解员首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二十多年前习总书记对拯救开采中的万寿岩作出的两次重要批示,学习和领悟了习总书记的法治思想与生态保护思想。接着同学们观摩了各类珍贵展品,了解了遗址全貌以及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生活,并来到船帆洞遗址实地感受古人类在万寿岩的生活环境,近距离观察了他们遗留的生活痕迹。


同学们在万寿岩遗址馆认真听讲解


下午,实践团师生参加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座谈会。会议首先由三明市市委宣传部部长陈列平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亚光共同签订共建协议,并举行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的揭牌仪式。接下来,相关参会代表就三明思政建设教育成果做汇报,张亚光充分肯定了三明市在思政教育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效,并提出了未来与三明市共同开展思政建设的美好愿景。陈列平介绍了三明市的基本市情,带领大家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的重要思想。


张亚光副院长与陈列平部长共同签订共建协议


为思政实践基地揭牌


随后,实践团一行来到了三明市中央苏区革命纪念馆,纪念馆以“风展红旗如画”为主线,通过“红旗翩翩”“红旗漫卷”“红旗不倒”“红旗领航”四个板块,讲述了三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作为长征出发地之一的三明,先后涌现出了23位开国将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师生们从中深刻感受到三明“全域苏区”在中国革命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领悟到三明“风展红旗如画”的城市精神。


实践团在中央苏区革命纪念馆合影

人民至上展蓝图 敢为人先谱新篇


7月10日上午,沿着风景秀丽的沙溪,思政实践团队前往三明市生态新城规划建设展示馆,探访三明市的城乡规划和生态建设。该展馆以多种方式呈现出三明沿江布局、联结两翼的格局。讲解员向大家讲述了生态新城自2013年开始规划,到如今成为集众多优势产业于一身的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全过程。同学们从中认识到合理的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也更为深切地感受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重要性。


实践团在生态新城


随后,实践团参访了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创新中心展厅,该科技园落成于2020年,采用了京地合作、产业互助的新模式。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360、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的创新成果和特色产品,了解了科技成果孵化落地的全过程。讲解员介绍道,数字经济是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转换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公司技术创新通过产业园孵化,进而推动建设科技强国、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同学们也进一步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意义。


实践团在中关村科技园


在参访科技园后,实践团师生共同参加城市软实力专题报告会与“风展红旗,如画三明”校地合作沙龙。两场会议均由三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列平主持,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亚光,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院长、经济学院教授许云霄,三明市各机关和企业代表参会,实践团的全体成员列席。会议由张亚光副院长致开幕词。


随后,许云霄教授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和自身的研究成果、亲身实践,进行了关于建设城市软实力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她具体阐释了城市软实力的发展背景、概念定义、评价指标和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在理论层面援引二十大报告及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指示,高屋建瓴地阐明了软实力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实际层面运用经济学理论,并以济南为例,细致入微地解释了软实力构建在推动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方面有所建树的可行性与实效性。整场报告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三明市进一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提高城市软实力指明了方向,也使同学们对“城市软实力”这一研究方向的具体内容有所了解和体悟。


许云霄教授做主题报告


在最后的沙龙环节,张亚光与许云霄对当地代表们提出的相关问题一一进行回答并给出建议。整场会议气氛热烈、效果显著,取得了圆满成功。实践团的成员们也收获颇多,深化了自身在城市软实力知识方面的理解。


“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校地合作沙龙


当日下午的参访聚焦三明的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实践团首先到达青山环绕、水田棋布的俞邦村。从村口的千年古樟出发,实践团沿着习总书记考察时的路径,深入了解沙县小吃的起源以及村落的发展状况。习总书记强调沙县小吃“应运而生,相向而行”,希望俞邦村群众继续“引领风骚”。这也激励着当地人民不断努力奋斗,把沙县小吃推向全国,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实践团参访俞邦村


三明市的林改和医改是新时代改革中引人注目的两项成果——前者通过明晰产权、发展多种形式经营盘活农村集体经济,后者通过提质增效、三医联动提升了医疗体制效率,二者共同体现了新时代三明“人民至上,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实践团来到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了解了林权改革的概况,同学们对集体经济的运行机制、三权分置的市场化改革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兴的农业经济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后,大家继续参访沙县区总医院,了解医疗制度改革的内容与实效。师生们切实感受到三明通过多种措施,弥补医保资金的亏空、减轻群众负担、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了人均寿命、完善了医疗体系、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明医改”也成为了三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实践团在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合影


最后,实践团抵达沙县小吃科技馆。科技馆展示了沙县的历史沿革、商埠文化、山光水色以及沙县小吃的制作工艺和发展现状。沙县小吃是南迁的客家人把祖先的烹调方法与当地习俗结合而成的一种饮食文化,讲解员着重介绍了沙县小吃在婚丧嫁娶、儿童入学等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起到的作用。在沙县人的眼里,它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情感寄托。在体悟沙县小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的同时,同学们也了解了沙县小吃这一知名IP在当代如何转型,体会到时代发展与技术进步给传统商业模式带来的变革。


实践团在沙县小吃科技馆合影

继千秋传统文化 立万代坚实基业


7月11号上午,实践团来到了将乐县杨时纪念馆。“壇上弦歌思孔壁,階前雪色映程门”正是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杨时的生动写照。在讲解员娓娓道来中,实践团师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杨时的生平,以及他在洛学向闽学的过渡阶段中所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其缔造的杨时家训、优良家风被代代相传,至今仍发挥重要引导作用。“道之南矣开闽海,万古龟山重泰山”,杨时诚学穷理、尊师重教、爱国怀乡、清廉为民的品质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实践团在杨时纪念馆合影留念


随后,实践团来到将乐县常口村,常口村是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下辖村,是闽西北大山深处的一个传统客家村落,在三明市进行林改后,被称为中国碳票第一村。1997年4月11日,习近平同志在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调研时提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讲解员介绍到,多年来常口村人民牢记嘱托,坚持党对生态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力争把常口村建设成为自然风光优美、产业发展良好的宜居村落。正因如此,常口村如今已然成为了一个生态宜居的新农村,吸引各类人才来此发展。


实践团在常口村合影


最后,实践团参观了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主题展览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系统性地学习了习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并对三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后,师生们沿着习总书记的调研路线来到了邱大娘的家中,品尝当地的特色擂茶,感受淳朴的风土人情。在总书记的足迹中,成员们深刻领会到“伟大实践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时代成就伟大理论”的理念,纷纷表示将紧紧跟随总书记的步伐,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投身基层建设。


师生参观村规民约碑


下午,实践团前往明清文化产业园,了解中国传统的木雕艺术、古建筑艺术和家风家训文化。经过介绍同学们了解到,该产业园收录了馆长从全国各地收藏来的木雕藏品,并通过“收藏-移植-重建-异地保护”的形式复原了20栋明清时期古建筑,较好地保护了残存的木雕艺术产品。产业园体现了收藏与利用的统一、传承与弘扬的衔接,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丰富了实践团师生关于木雕艺术的认识,提高了大家的艺术鉴赏能力,达到了“以德润身、以文化人”的作用。


实践团参访明清园


随后,实践团来到了泰宁非遗文化保护馆,体验福建民间传统文化。讲解员向同学们讲述了黄梅戏、传统脸谱、鱼籽灯等多种文化瑰宝的制作方法及其中蕴含的内在价值,使同学们对三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接着,实践团一行来到了尚书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深入了解尚书第的历史,切身感受古建筑的魅力与内涵。尚书第在抢险维修工程后,再现了“汉唐古镇、两宋名城”的历史风貌,将古城风貌融入到新老城区建设中,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交织。


实践团在尚书第合影


在日评会上,实践团队师生代表就此次学习发表感想,同学们表示,在实践活动中,大家不仅慨叹三明在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取得平衡并持续发展的现状,欣喜其对考古遗迹和文化遗存完善的保护和宣传发展,更赞扬其对革命历史的缅怀铭记、对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和对未来发展的明确规划。三明,正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风采。同时也坚信,随着“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逐步实现,福建省三明市定会完成波澜壮阔的现代化转型之路,建成富强美丽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风展红旗,如画三明”,三明是林深水美人长寿的“中国绿都”,更是拥有深厚历史底蕴与红色基因的文化之城。探访过有绿色山水、更有文明新风的三明,经院学子将谨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嘱托,敢想敢为,从文化底蕴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在人民群众与时代浪潮中明确方向,紧握手中鲜红的旗帜,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来源经济学院赴福建三明思政实践课程团队

美编&校对 | 段传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