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罗翔打假,“伪名人语录”是名誉侵权更是流量诈骗

央视网评 2024-05-20




法学教授罗翔日前发声“打假”,怒斥网上流传的自己的“伪语录”不仅教人做人,甚至是如何做女人,还涉及育儿、养狗、炒股、炒楼等诸多八竿子打不着的领域。


困于被假冒的,远不止罗翔一个。“鲁迅告诫中国人的十句话”“杨绛的百岁感言,中年女人不能不听”“林徽因的爱情谏言,总有一句温暖你”……无论是近现代名人,还是当下一些自带流量的公众人物,似乎都难逃此劫。大量博主打着名人旗号东拼西凑,再配以岁月静好画面和背景音,粗制滥造出各种鸡汤文字。在名人光环加持下,这些“伪语录”被大量转发,很多不明就里者信以为真。


尽管当事人屡屡辟谣,可“伪语录”仍屡禁不止,背后显然有强大的利益驱动。在眼球经济的今天,“名人之口”往往就是“流量之源”,名头越大,影响力越大、吸粉引流效果越彰,以至于到最后,只要能赚流量,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或者到底有没有人说过,就已经不重要了。而这样的流量制造路子,很多时候都跟诈骗圈钱、开班卖课深度绑定,不仅侵犯当事人的表达权及名誉权,还会为当事人形象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伪语录”本质上是“假鸡汤”“毒鸡汤”。对此,单靠舆论澄清和道德批判,多少有点“拳头打在棉花上”,关键还得靠依法监管治理。为此,出版社、平台等应明确责任边界,加强合规意识,对出版、发表的作品进行权利清洁性检查,发现侵权及时下架,避免损害发生或扩大。其中,各大平台尤其要在账号资质审核、流量分发等方面加强源头治理,真正提升网络流量生态。当然,监管部门也应针对性开展版权执法等专项行动,通过典型案件披露对社会起到警示作用。


此前,北京鲁迅博物馆推出了“鲁迅说过的话”检索系统,利用大数据帮助网友辨别鲁迅名言真假,类似的经验值得推广。从被动辟谣到主动治谣,才能真正破解虚假名人名言碰瓷牟利的怪圈。




法院直播退还彩礼意味什么?

以“流量逻辑”传播教育理念,必定离题万里

连环套!揭开“杀猪盘”的心理控制术

监制丨李绍飞

       编辑丨单镜宇       

审校丨天明

   来源丨北京日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