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发布 | 484天之后,Hello from《艺术家隔离日志》

麓湖·A4美术馆 A4am 2022-11-24



2020年6月23日,麓湖·A4美术馆开启了线上项目“艺术家隔离日志”,在此后的两个月里,我们每天都会更新一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给予回应,包括重新思考艺术的意义、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社交隔离等问题。六十天里,我们见证了六十个独特的视角,听到了来自世界的声音。连续六十天的“艺术家隔离日志”不同于常规意义的线上展览,其尝试依托互联网建构新的精神空间,塑造一个关于艺术与人的“附近”,真实且具体,对每个人开放。对于艺术家来说,这是本能的回应,即使身处封闭的生活;对于观众来说,艺术的工作也提供多重判断与角度。


2021年12月,我们推出了《艺术家隔离日志》,本书是2020年同名线上驻留项目的全纪录,是新冠疫情期间来自23个国家60组共79位艺术家的声音,包含60位/组艺术家的作品及采访、3篇线上分享内容、4篇艺术家深度回访以及1篇学术文章。


到今天,疫情依然没有过去。居家隔离、网络社交成为新的常态,不止建构,我们也在反思。后疫情时代,病毒、生态、人类、后人类主义叠加纠缠,艺术创作者、艺术从业者该如何重新审视艺术、人与生态、世界的关系。由“艺术家隔离日志”衍生出来的对谈与互动,正是我们不断回应当下的尝试和结果。我们期望这本书能在当下甚至未来激发更多的思考与讨论,也为所有受到疫情影响的人们送去问候。


12月20日-12月25日,“艺术家隔离日志”收到Minute国际短片节的邀请,将在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作为艺术展映单元——场所非场所中的一个板块进行为期六天的特别展映,其中在21日下午我们更特邀该项目的策划人蔡丽媛、学术观察员张意、设计师王娜娜和艺术家陈古围绕此书的内容进行一次深入的讨论,借此引发更多的思考。



活动信息


《艺术家隔离日志》新书发布会


 时间:

2021年12月21日13:00-14:30


 地点:

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


 对谈嘉宾:

蔡丽媛、张意、王娜娜、陈古




关于本书


《艺术家隔离日志》

尺寸/装帧:140x210mm,软精装

材质:触感膜,内页80g本册纯书

页数:520

定价:280.00元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书籍购买链接见文末




关于书籍设计 

《艺术家隔离日志》的海报以日历形式呈现,数字与颜色呈现艺术家们的多元性与空间差异,每一天的每一位艺术家都有独立的color code。


文献与隔离日志的视觉保持连贯性,白色封面选用清洁的橡胶材质,使用材质本身手感带来的“卫生感”强化这本文献回应公共卫生事件,同时封面也是一个隐形的世界地图,上面使用的数字,一方面每个数字代表对应天数的艺术家,同时数字的位置也表示各个艺术家的隔离地点。此外,书的内页与白色封面相反,文献的内页有60种颜色,每个颜色代表一位艺术家,60种颜色组成了这本书内多元的内容。


艺术家们的创作并没有因为隔离而静止,反而显现出了一种即使被隔离也无法停顿的活力。全球性的突发事件褪去文化或政治的间隔,为人类提供了一次可以针对同一话题跨语言跨文化沟通的可能,将讨论回归到“人”的行为标签,显现出面对同一话题的个体感受。艺术家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所面对的疫情的面貌差异,进而产生的个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和经历,通过文字与影像这种真实的反应和感受被记录和呈现。在文献的设计上,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多元性的呈现成为关键。


——设计师王娜娜



内容节选


Day27 唐菡


“关于“如何放松”这个话题,也在疫情之下有所延伸,现代人在闲暇中寻求放松,而疫情之下的“闲暇”又产生了新的意义。根据马克思的观点,通过一定的闲暇能够促进再生产,此话似乎不假。闲暇的溢出让大家纷纷晒出了亲自烘培的却不等同于“我们每日所需的面包”;同时健身博主的粉丝和流量上涨,他们兢兢克克地用身体许下不带货只求带走你身上的脂肪的承诺,当然这仅仅是一种调侃“过剩”的玩笑话。但与此同时我们无法得知的是那些在“社交隔离”中逐渐被疏远的,在经济大流下浮浮沉沉的个体则可能需要面对疾病和失业带来的双重威胁所产生的紧张和焦虑。在这种情况下又应该如何去理解放松?以及放松的空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唐菡,视频截图)




Day 56 姚纯纯 Yao Chunchun & Gabriel Moraes Aquino


“如何定义“在家”。家只是空间吗?还是一种能量?家是屋顶和墙壁的庇护吗?或者,家是一种情感联系,指代一个地方或一个人。我认为,家来自我们身体的完整性,共生与对抗、联结与束缚、保护和控制都在其中。”


(姚纯纯 & Gabriel Moraes Aquino,视频截图)



线上分享 #4 Michael Just:后疫情时代的艺术与未来 (Q&A节选)


Q:如何看待这次疫情掀起的所谓“逆全球化”的浪潮呢?


A:这个问题很有趣。首先,我们需要区分“global”和“planetary”两个概念,前者是“全球化”的“全球”,后者是强调世界作为一个“星球”。“全球”主要是一个政治、经济上的概念,涉及旅行、贸易、国际关系、边境、移民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所以“逆全球化”当然有很多重要的后果。但我们可以先放宽视角谈一谈“星球”这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这在我们之前的谈话中也有触及到。在“盖娅”传说中,地球是一个自我调节的体系。我们都是这个庞大体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无法感知它的存在。“星球”便是这样一个生态、生物上的概念,而“全球”却很人类中心主义。


说起“逆全球化”,我们需要考虑和全球化密不可分的资本主义。隔离封锁几个月以来,全球旅行和贸易的停滞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国际经济危机。找到解决方案并不简单,因为资本主义这个体系无处可逃。“边界”的概念也与此相关。除了国家、地区间的边界,像刚才提到的“栖息地”也是一种边界问题。特定的生物拥有特定的栖息地,但总在被我们人类侵扰。巴西的政治问题和海洋环境问题这样看就是相通的。这次疫情总是和触犯边界有关。如果不曾被触犯,破坏应该也不会发生。“逆全球化”是一个从很多视角看待都会有启发的话题。虽然全球化带来了资本主义的坏处,但也有诸多我们都知道的好处,不管怎样都是不可逆的。我们无法真正做到“逆全球化”,就像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我们只能继续向前,就算某种程度的“逆全球化”无法避免,它也会是有意义的。


(Michael Just,视频截图)



关于嘉宾

蔡丽媛


策展人,现工作生活于成都。2007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0年至2016年担任A4当代艺术中心策展助理、助理策展人,2017年至2019年担任麓湖·A4美术馆策展人、展览学术部主管,2020年至今担任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艺术总监,主要负责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与各种当代艺术展览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工作。目前主要关注艺术策划与实践的本地化转换与介入方式,公共艺术与城市化、区域化发展的关系,社区艺术的地方价值在城市空间中的实践等内容。其长期坚持开展国内外驻留项目、实验艺术项目、公共艺术项目的广泛调查与研究,就艺术项目、空间发展与区域结合的策略与方法展开多种尝试。



张意


成都人,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2012年在英国剑桥大学社会学系做访问学者一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批评理论、英语文学、艺术学理论等。近年关注城市空间、参与艺术和公共美育等问题。

 


王娜娜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知识可视化与公共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为:设计的反议—公共性视觉设计的批判性思考。2018-2019年作为访问学者在芬兰阿尔托大学视觉传达设计小组学习,研究可视化;并担任2019年阿尔托大学毕业典礼视觉设计师。2014年至今担任麓湖·A4美术馆设计师。曾任2017年柏林亚太使馆周中国使馆日设计师。



陈古


1989年生于中国河北,中国当代艺术家。2008年至2013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雕塑艺术专业,2013年至2016年就读于意大利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视觉艺术系雕塑专业,现工作于米兰和成都两地。

 



最后


感谢这一年所有参与“艺术家隔离日志”项目中大量翻译、整理、艺术家联络等工作的我们的实习生:李玥琪、柴华、蒋若禹、陶怡如、姜惟瀚、陈雯琦、林梦涛、叶永燊、欧凯钧、王晨曦、陈以琪、王妍博、陈余悦、冉冉皓楚、彭元麓(排名不分先后),谢谢你们!



如何购买


《艺术家隔离日志》现在开始预售!!!


原价280

  预售期间238元!!

预售截止日期:12月25日

(预计12月30日左右发货 )


预售结束后恢复原价

赶快扫描下方二维码

进入A4ShopArt购买吧!



相关链接


*A4驻留 | 六十天之后:流动与开放的隔离现场

*艺术家隔离日志 | 一场关于“隔离生活于艺术反思”的展览

*A4 x Minute国际短片节|特别展览 场所「非」场所


正在展出


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

“冯立个展,Good Night” 

“何利平个展,最近过得咋样?” 

&

“森林·机械·光语石”

门票


【票务说明】


公众参观时间:

2021年11月21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每周二至周日 10:00 - 18:00 开放 

(17:30后停止入场)

一人一票,仅限验票当日有效  

 

自2011年项目正式启动,A4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坚持每年持续推动更多国家与地区间的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等的交流与互访,鼓励具有独立创想和艺术研究建树的个人或艺术小组深入社区与城市参与项目,通过国际驻留期间的在地创作、交流和展示,进一步推进自身和所属区域的文化互动与学术交流。根植于本地社区与城市,麓湖·A4美术馆不仅提供高效与专业的学术支持,还将带来驻留同期丰富的活动体验与对话,为参与者带来广阔、多元、深度的创作空间与可能性。


从2019年起,麓湖·A4美术馆迎来国际艺术家驻留基地的落成以及周边更多公共空间与户外区域的使用,拓展基于驻留基地而展开的艺术家展览、公共艺术项目、文化活动、区域互动与共生的现场,建立与周边社区、业态的广泛交流与合作,连接不同人群与机构,形成以公众沟通与交流为目标,城市新兴区域文化形态与结构为背景,以实验性与专业性为工作方法的文化艺术项目。


目前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主要分为四个不同部分,分别是邀请制驻留,城市间双向交换驻留,国际国内公开招募申请以及公共艺术项目专项驻留。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时间主要集中于每年5月至次年1月,可同时接待10-11位艺术家开展工作。国际艺术家驻留基地位于麓湖生态城麓坊中心,包括12间独立的艺术家工作室,2个公共活动区域,1个1230平米的驻留展厅,同时在市区还有11间驻留艺术家公寓供驻留艺术家使用。



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是麓湖·A4美术馆于2019年10月设立的分支空间,依托于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致力推动艺术家展览、公共艺术项目、文化活动、区域互动与共生的现场,建立与周边社区、业态的广泛交流与合作,连接不同人群与机构,形成以公众沟通与交流为目标,城市新兴区域文化形态与结构为背景,以青年性、实验性、专业性与交流性为工作方法的文化艺术空间。


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位于麓湖生态城麓坊中心,包括1个接待中心,4个Lab空间,1个1230平米展厅,1个艺术家会客厅,10间独立的艺术家工作室,以及位于麓湖周边的11间驻留艺术家公寓。依托现有空间,艺术中心每年推出各类艺术项目,特别通过其中运营的“儿童艺术空间”、“白盒子空间”、“造木空间”与“社区实验室”项目联合周边社区与居民开展丰富的在地互动项目。与此同时,艺术中心坚持每年持续推动更多国家与地区间的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等的交流与互访,鼓励具有独立创想和艺术研究建树的个人或艺术小组深入社区与城市参与项目,通过国际驻留期间的在地创作、交流和展示,进一步推进自身和所属区域的文化互动与学术交流。


 关于A4 



麓湖·A4美术馆于2008年3月由成都万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创办,2016年8月迁入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正式注册成为民办非营利机构。在创始馆长孙莉的带领下,A4美术馆从推广国际先锋艺术的项目空间,逐渐升级为一个拥12个空间、共6500平米的城市生态型美术馆。创办以来,A4美术馆共举办了近80场专业的当代艺术展览,超过2000场人文类讲座、沙龙、工作坊,与国内外近500位知名艺术家,40余位专业策展人合作。


内容编辑:江雨杉

视觉设计:谭言

内容排版:郭峻江

内容校对:江雨杉 周仪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