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减停精神药物:原理与建议 | 专家视角

JN 医脉通精神科 2023-05-13


所有精神药物在减停时均可能出现撤药反应,且可以基于药理学加以预测:机体对药物产生适应(adaptation)后,如果药物从体内清除的速度快于适应消失的速度,撤药反应即会发生。


例如,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可导致机体出现持久的适应;停用抗精神病药后,迟发性运动障碍(TD)仍可持续存在。一些患者在停用苯二氮䓬、抗抑郁药等精神药物后出现了持久的撤药反应,也与「机体对药物的适应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概念一致。如果已经用药数年甚至数十年,想让机体在停药几周内恢复到用药之前的状态,恐怕是不现实的。


患者针对长期撤药反应的报告经常得不到重视,因为临床常认为,药都停了很长时间了,「不至于」。然而,机体对药物的适应是可以长期存在的:如果机体没有等到预期中的精神药物的效应,大脑便会将这种输入的缺乏「记录在案」,并以撤药反应的方式表现出来。



缓慢减药


在一段足够长的时间内缓慢减停药物,让机体对此前用药产生的适应消失,或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发生撤药反应(以及复发)的风险。


每次减药,机体都会面对更低的血药浓度,并形成新的适应;缓慢减量时,机体预期中的精神药物效应与实际效应落差较小,撤药反应的严重度也会比较轻。


(点击图片后可放大)


图1 不同停药方式的撤药症状风险

(Horowitz MA, 2021)


在多长时间内减停药物可以确保机体能够耐受,这一点很难预测。然而,基于研究结果及患者报告,视具体患者及药物的特征而定,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数月,有时候可能需要以年为单位。



药理学原理


正如既往多篇文章提到的,精神药物的剂量与其效应并非纯线性关系,而是呈双曲线关系——只有几个药物分子结合受体时,每多一个分子,药物效应的增强就会非常明显;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多一两个分子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微弱,直至受体饱和。


大部分精神药物的PET研究结果均呈现上述模式,并与实际疗效高度吻合。然而,上述量效关系常常被我们惯用的量效关系图所掩盖;这些图中的药物剂量使用半对数坐标轴表示,导致量效关系曲线变形,看上去仿佛是线性的。


双曲线量效关系意味着,线性/匀速减量(如40→30→20→10→0mg/d)会导致药物针对靶受体的效应呈加速下降的趋势。这样一来,越往后减,撤药反应往往会越来越重,导致「最后一点儿怎么也减不下来」。相比而言,让受体效应匀速下降,即「每次减量的幅度越来越小」,而非剂量匀速下降,可能是更合理的做法。对于很多药物而言,减药后期的剂量可能会非常低,通常低于药物的最低规格。



临床建议


减停精神药物的一般原则包括:小幅度减量,监测有无撤药反应及病情波动,确认患者状况平稳之后再继续下一步减量;减量幅度不宜保持固定,而应该越来越小,减到最后的剂量可能会非常低。


液体剂型或较小的药片规格可能有助于减量。患者报告称,对于大部分患者、大部分药物而言,每个月减掉上次剂量的10%是可以耐受的。有必要根据患者的实际体验及报告减药,患者本人应该对减药速度拥有最终决定权。如果已经用药很长时间,现有证据并不支持「长痛不如短痛」的快速减停方式;想顺利减停药物,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欲速则不达。



文献索引:Horowitz MA, Taylor D. How to reduce and stop psychiatric medication. Eur Neuropsychopharmacol. 2022. 55: 4.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及检索历史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