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6位艺术家,100余件作品,如何讲述一段中国当代艺术史?

王姝 99艺术网 2023-06-21
99艺术网征稿啦,点击查看👈






2023年5月6日,明园集团与明圆美术馆共同推出的“超越BEYOND 2003-2023”特展在明当代美术馆开幕。展览通过66位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逾100件作品,谱写了一张中国当代艺术20年来的新图景。


展览名“超越BEYOND 2003-2023”中的“超越”似乎也有着双重的含义,既指向了明圆美术馆持续倾注艺术事业的20年,并不是个终点,而是个不断超越的新起点;同时也关联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并不被业已建立的艺术语言所囿,不断突破自我的超越精神。





一部20年中国当代艺术简史



不同于按照时间线索来呈现一段中国当代艺术简史,“超越”深入到艺术创作的精神本源和方法系统中,试图通过文化现象与生命游感的双重交织,将艺术家思索的时间区域与表达方式,从连续变化着的思线幻化、汇集出时代的各个肖像,以及来自生命的、非物质领域的浮力与张力,对于学术研究和艺术展览的各个脉络的深层影响,提取出独特的艺术个案。展览邀请包括尚扬、周春芽、曾梵志、丁乙、张恩利、毛焰、邱志杰等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共同参与,探讨中国当代艺术的非凡价值和意义。



“超越BEYOND 2003-2023”展览现场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之初,艺术家们通过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手法,对现代性目标进行追求。而在90年代,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随着艺术家和批评家们在参与国际对话后逐渐意识到身份丧失所带来的话语缺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在创作中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强化,逐渐转为对艺术语言本身的探索,并尝试对西方化的表现方法和观念进行本土化的“改造”,从而在传统艺术、哲学等学科中酝酿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当代艺术样本。



“超越BEYOND 2003-2023”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大象无形、物我之境、意向转换、言外之意,对应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至今的几种重要的美学特征。这四个单元的名称,明显带有中国本土文化和哲学概念的特点,强调本土文化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但同时,也提出了在国际化的语境中,如何看待与书写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内在线索的可能性。




大象无形


“大象无形”呈现了余友涵、陈文骥、丁乙、张恩利、周力等艺术家的作品。“大象无形”出自老子《道德经》,是“道”的至高境界。这一单元中的作品多为抽象艺术,从形式上看,艺术家突破了有形的线条与结构的束缚,让精神随画面进入到无拘无束且气象万千的广阔格局中,但个人语言表达的方式和路径皆不相同。



“超越BEYOND 2003-2023”展览现场



从印象派写生到抽象“圆”,从波普绘画到沂蒙山风景,从具象人物肖像再回归于抽象的“圆”……余友涵在不断的变化中,对绘画艺术进行着勤恳地研究,也在借助这一媒介书写着他自己的精神故事。在现当代艺术西风东渐的时代中,余友涵同样也会受到来自不同体系中的文化影响,但对于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并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他始终是清醒和警惕的。在创作的同时,余友涵阅读大量的哲学文章,从尼采到老子,在吸收与对比中,在不断涌入的西方文化与自身传统文化的碰撞中,逐渐提炼出了将艺术与文化、思想与哲学达到统一精神的“圆”的抽象图式。



余友涵 

《紫圆-念1985-05》 

406 × 406 cm,布面丙烯,2019



陈文骥

《浮冰2020》 

200 × 200 cm,布上油画,2020



《十示 2022-2》是丁乙创作于2022年的一件新作。深邃的蓝色调背景唤起了一种浩瀚苍穹的视觉联想;在画面的中心,一个由荧光黄色符号单元组成的十字图案,仿佛一个充满能量、熠熠生辉的星系,将画面暗部所蕴藏的动态推向极致。当观者的视线被无数交织的线条、仿佛无穷尽的符号单元引向无尽遐想,绘画所建构的一个意识宇宙也在观看与体验中被激活。



丁乙

《十示 2022-2》

240 × 240 cm,椴木板上丙烯木刻,2022



虽然张恩利笔下的肖像的母题,都是在现实中真实存在且与艺术家密切相关的,但当它们被画笔转译在画面上之时,原初的形象母体,却早已被色彩反复覆盖与叠加的过程所消解了。这也正是张恩利作品的动人之处。在《卖糖葫芦的人》这件作品中,可展现张恩利对于曲线与人的心理对应的摸索,通过绘画的方式,在画面中表达曲线的曲度大小和人类的内心深处的情绪变化,用这样一种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的方式,使绘画与人产生直接、现实的反应。



张恩利

《卖糖葫芦的人》

210 × 350 cm,布面油画,2022



周力

《桃花源—引音》

200 × 200 cm,布面综合材料,2018





物我之境


“物我之境”这一单元呈现了周春芽、方力钧、曾梵志、刘炜、毛焰、尹朝阳、陈彧君、彭斯、李青等艺术家的作品。该单元将讨论的重点放在了客观之“物”,与艺术家的主观精神之间的关系上。“物”与“我”之间的转换,是艺术家向外观看和向内探寻的连接点。



回归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并与西方绘画形式相结合,是周春芽石头系列的一个重要特征。《女人石》创作于2018年,是周春芽再下扬州归来所作。文人画石追求写意,寄托的是一种风骨;以“石”为物,映射的是艺术家的才情。周春芽在精心研习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技法与思想之后,创造出了全新的当代文人图式。



周春芽

《女人石》  

200 × 250 cm,布面油画,2018



“物”并不仅局限于客观事物,通过人物,介入社会现实的讨论与表现,同样也是“物我”转化的重要路径。如方力钧、曾梵志等艺术家,或通过抽掉人物的个体精神,而将其群体物化,从而反映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体察与思考;或深入到人物内在的隐匿角落,从共性中寻找残存的个性,以此来激起人们对个体在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中徘徊不定的反思。


80年代对自由和个性的表达;90年代,从对自我生存经验到关注集体现实生存环境和状态,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当下现状的讽刺和批判,在方力钧的作品中有着鲜明且直接的表现,也成为了他创作的基调。方力钧用他的率直,以关注“人”与“人的生存状态”为底色,对群体焦虑、无助、现代人的生存际遇、社会现实进行着大胆且直接的表达。



方力钧 

《2007秋》  

139.5 × 179.5 cm,布面油画,2007



曾梵志在他的面具系列中深刻而简洁的捕捉住了都市化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交往和存在方式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2001年以来,曾梵志的创作更加强调绘画的直接性,而他用来传递这种直接性的语言则是画面中的“未完成感”。艺术家通过画面的未完成感、冲突感来唤起观众的本能、直觉的甚至是生理上本能的“反应”。曾梵志凭借着他特殊的敏感创造出了一系列当代人的精神肖像。这些肖像是“我”也是“我们”。



曾梵志

《我们》

110 × 440 cm,布面油画,2002



刘炜

《风景》

150 × 150 cm,布面油画,2002



毛焰

《杂志女郎2008.12.27》

36 × 27.8 cm,布面油画,2008



尹朝阳 

《顶光》 

200 × 100 cm,布面油画,2008



 陈彧君

《错屋 No.20160802》 

150 × 150 cm,布面丙烯,2016



彭斯

《焕NO.1》  

180 × 150 cm,布面油画,2022



李青

《江边的佛像工厂》  

240 × 408 cm,布面油画,2012





意向转换


心之所向谓之意向。这一单元中的作品,更突出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某些体验进行提炼后,回落于自我知识结构中,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的过程。展出了尚扬、王劼音、刘庆和、刘建华、李津、张羽、白明等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的作品颇具实验性。他们的创作重点,似乎并不在寻找与社会现实和周遭世界的连接点,而是不断深化的自我表达。但这种自我表达并非浅尝辄止,而是基于艺术家多年来对中西方文化、艺术与哲学的深刻体悟和实践,所做出的具有开拓性的图像创作方法。



“超越BEYOND 2003-2023”展览现场



尚扬在谈到其作品时表示:“这是和自然的合作、和时间的合作、和众多陌生人的合作。宣纸获得了新生,我也获得了一种风凰湼㭧般的体验。” 尚扬既有对现代艺术的敏感,又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修养,它的画几乎不能用任何一种风格来概括,但能明显感到一种现代艺术精神的存在。



尚扬

《坏山水-1》  

193 × 666 cm,布面综合材料,2017-2022



王劼音

《文字图象》 

150 × 240 cm,纸上水墨,2023



刘庆和

《理想国 册页》之1-4  

42 × 56 cm × 13,纸本水墨,2023



冷漠的钢板与金色的液体是两种通过“火”的过程呈现的不同物质形态。它们的对抗性、矛盾性及依赖性在纯粹的形式中得到体现。刘建华寄希望作品与空间产生一种关系及情绪,人在进入空间后这种形式的感应会影响到观看方式并对一些事物的判断和认识产生一种新的可能,且有利于对现实产生一种思考。



刘建华

《方》

可变尺寸,瓷、钢,2012-2014



李津

《清静门中定机缘 册页》之1-4

38 × 43 cm × 9,纸本设色,2022



张羽

《种山计划-水墨山-2018平号》

行为装置,木箱、亚克力水池、印尼咕咾石、水、墨汁,平遥古城,2018



白明

《茧像》十册页

墨、综合材料,2016





言外之意


宋·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写到:“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言外之意不仅是中国美学,也是东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在言外、语意含蓄,艺术家所要表达的不在于有限的画面之中,更在于无限的画面之外。此单元包含了邱振中、何赛邦、管怀宾、薛松、范勃、邱志杰等艺术家的作品。



“超越BEYOND 2003-2023”展览现场



邱振中

《被删去的《金瓶梅》·1号》

96.7 × 90.2 cm × 4,书法,2019



何赛邦的作品呈现静谧禅机,寥寥几笔,极淡极简,不多不少,让绘画回归本质。恰是这份从容自在,赋予了何赛邦对艺术的“控制力”与“失控性”。



何赛邦

《意大利风景3》  

68 × 105 cm,纸本综合材料,2018



管怀宾

《顶光》

9'05'',影像 Video,2010-2016



薛松

《碎片》

90 × 120 cm,2022



范勃的系列作品《B2》是经过特殊的制作工艺所创作的作品。直接借用“B2”进行命名,目的在于尽可能消解文本自身的身份标签,因为盲文凸起式的语言特点会直接让人指向盲者。这种代入方式会使作品承载过多的道德教义,无法让观众直接进入到视觉系统的观看。故大的盲文不再是言文,因为它不可能被触读,它变成了一种独特的形式,成为了视觉作品的细节。盲文的结构也从此转化为作品自身的美学特征,成为可视世界的“绘画”。这种对文本信息的放大过程,便是一个改写文本的过程。



范勃

《B2》- 30 

200 × 200 cm,布面综合材料,2021



《不息之图》是邱志杰为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而创作的策展地图,它既对应了威尼斯的地形,也像一个太极图的轮廓,集中了中国神话的内容,阐释了传承、乡土、生死、变化、神奇、天下、穷理等中国思想史的核心概念。同时,参展的几位艺术家的作品标题也散落在这张地图的各处。



邱志杰

《不息之图》

247 × 126 cm × 3,纸上水墨,2017



在一个非典型白盒子空间中集中呈现如此大体量的平面作品,布展无疑是具有难度的。对此,策展人了了谈到:“这次展览是明圆美术馆20年来关注的最优秀的艺术家的一次集中、深入的研究和立体的互动呈现,这个展览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抛开时间紧、作品风格跨度大等等问题,我觉得难度最大的是如何在一个多媒体的跨界空间中,更好地呈现平面作品。在一楼空间中,我们运用了白盒子的形式将很多立柱隐藏起来,并配有地台,使作品如同展示在博物馆的空间中。我们也沿着大厅的中轴线,将空间做了一些分割,让身处展厅的观众在观看作品时、在迂回于展厅时,能感受到作品和空间的层次。


二楼展厅,借助立柱,我们将空间切分成不同的‘展柜’,让观众能更安静、更近距离地观赏和体会到一些水墨作品的气韵。同时,我们最小限度地将表演看台也改成了展览空间,让刘建华的作品与空间产生了一种关系和情绪。”



“超越BEYOND 2003-2023”二楼展厅现场




一座向公众免费开放的美术馆


上海明圆美术馆由明园集团2003年正式创办,美术馆坐落于上海徐汇衡复风貌区核心地带,占地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为上海首家成立的民营非盈利性美术馆,开馆以来坚持向公众免费开放。




凌菲菲

展览出品人、

明园集团总裁



“超越BEYOND 2003-2023”展览出品人、明园集团总裁凌菲菲谈到:“20年前,明圆美术馆刚成立的时候,我记得当时上海有个《东方早报》,他们在一整版的关于民营美术馆的文章中提到,作为第一家不收门票的美术馆,明圆美术馆能不能坚持一年?现在这个报纸没有了,但是我们明圆美术馆还在。现在想来,为什么明圆美术馆能坚持20年?



“超越BEYOND 2003-2023”展览现场



首先明圆美术馆不以盈利为目。美术馆的作用是推广艺术,让艺术融入生活。我们不希望我们的美术馆是个高高在上的殿堂,而是真正能够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让更多人欣赏更好的艺术作品的公共空间。这是明圆美术馆能够坚持到今天的一个动力。



来宾余宇与友人交流周春芽作品《女人石》



第二,艺术不是工具,艺术的价值在于能够引领我们的思想。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呈现最纯粹的艺术。包括后来创立的明当代美术馆,都在更多地关注前卫的艺术、创新的艺术和老百姓身边的艺术。


20年来,明圆美术馆和明当代美术馆一直是以学术展览为主,我们很少做个展,更多的是通过大量的系列展,来推广各种不那么 ‘主流’,但却极具价值的艺术。比如,在之前大家不怎么重视水墨艺术的时期,我们连续做了20年的水墨系列展。抽象系列展也是同样。2005年,我们就提出了‘上海抽象’的概念。此次‘超越’展览中的有一些抽象艺术家,便是我们从提出‘上海抽象’就开始一直关注的艺术家。”



来宾观看查国钧作品《混沌世界文化积淀1号》



收藏家Andrew观看曾梵志作品《我们》



编           辑

人           员

_

Editorial   Board


撰文、编辑

王姝


版式设计

Alien


图片致谢

明圆美术馆



_

本文为《99艺术网》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告知转载事宜,侵权必究。

何云昌:行为是一种存在的快乐

彭薇: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观点:出道即高峰?画廊是如何看待年轻艺术家的?

疫情放开后内地第一场艺博会,北京当代稳了吗?

话题| 艺博会时代,收藏更容易了吗?

隋建国和参展艺术家们眼中的“云雕塑”

假期没了?有展看的日子就是假期

专访 | 葛姆雷:雕塑强调生命第一手经验

臧坤坤:以不变的艺术信条抵抗流行化的艺术

2023北京当代:是脱胎换骨?还是新瓶装老酒?

“北京当代”不够看?这些同期展览可以安排上了

被知识“附体”后,如何看一个简约的展览?


 
             

点击图片关注 @ 99 ART 公众号

获取更多当代艺术

资讯&观点&收藏知识

[ 商业合作,请联系 ]

99BJ@99ys.com


常年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 2023 99AR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