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声” | 孙畅邑:发起“湿疹”专项研究,温肯首届生物系毕业生收获3份名校offer



孙畅邑

专业:生物科学(细胞和分子方向)

录取院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技术)、

纽约大学(生物学)、乔治敦大学(生物技术)



2022年春天接连收获宾夕法尼亚大学、纽约大学、乔治敦大学三大名校offer,温肯首届生物系毕业班的孙畅邑并没有特别的惊讶。从当年那个毅然决定选择生物专业的稚嫩面孔,到可以独立发起研究课题,孙畅邑用大学四年诠释了一个科研人的本心:让好的成果自己说话,让好的科研成果服务大众。


跟从本心,科研从温肯出发


 有人说,科研是注定枯燥的旅程,孙畅邑却说,科研很有意思。
 孙畅邑从小就对自然科学感兴趣,高中时期更是开始阅读大学的生物学教材。其他人眼中枯燥的知识理论,他总能从兴趣的角度来化解。明确了对生物学的热爱,再加上对美式教育的憧憬,高考之后,孙畅邑报考了温肯的生物科学专业,凭借优良的成绩成为了温肯的第一届生物系学生。
入学之后,温肯的小班化教学环境、全英文课堂、覆盖全校的VPN、不断完善的科研设施,都让孙畅邑甘之如饴。借助这些优质资源,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语言能力,接触前沿的学术动态,利用先进设备进行实验。
 区别于很多国内高校,孙畅邑认为温肯给予了本科学生大量的科研机会,这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从大一开始,他就参与Dr.Aloysius Wong的益生菌和抗生素耐药性研究,并跟随Dr.Toby Michelena 教授前往温瑞塘河采集水样进行细菌培养。

孙畅邑和Dr.Toby Michelena在温瑞塘河采样


 如果说大一大二跟随Dr.Aloysius Wong参与益生菌研究,是他科研之路的启蒙项目,那真正帮助他明确未来方向的,则是大三时由他本人发起的湿疹研究项目。
在一节探讨“细菌和湿疹之间的影响”的微生物实验课上,孙畅邑在征得老师同意后,自主进行了进一步实验。本身就是“资深”湿疹患者的孙畅邑没有想到,这一次偶然的尝试,让他发现了学术界长期忽略的湿疹作用机制。
 在此之前,生物界普遍认为湿疹(特异性皮炎)患者的皮肤通常含有大量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这种细菌可以引起皮肤感染。然而,这次意外的实验结果表明,似乎感染某些杆菌也会出现湿疹的症状,潜在细菌和湿疹之间可能存在新的作用机制。
 孙畅邑开始查阅大量关于湿疹的研究论文。他发现,在当前的湿疹研究中并没有类似的结果或者报导。通过对第二例患者志愿者的采样,进一步确认了该结果可能具有普遍性。
“我一个人做了一个学期的预实验,把预实验的结果在Student Research Day(学生科研日)上做了发表。” 在这次学生科研日上,孙畅邑一举获得了“最佳报告奖”(Best Oral Presentation)。导师Dr.Bo Zhang ,十分认可这一项目的研究价值,调派同学和孙畅邑一起成立了湿疹研究的专项小组。从单打独斗到组建团队,孙畅邑的湿疹研究项目正式开启。

孙畅邑2021年温肯学生科研日发表的湿疹研究内容(上)SPF项目报告会的ppt(下)
良师益友,科研不是一个人的孤岛

项目组成立以后,孙畅邑的每个小学期几乎都“泡”在了实验室里。每天九点到,晚上八点离开,有时会忙到十二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差睡在实验室里了”。


实验过程也不总是一帆风顺,一次不出结果,就得去复盘,推倒重来,找出问题,直到做出结果为止。反复钻研的过程磨练了孙畅邑的耐心,而支持他一直推进实验的动力,还有良师益友们的支持互助。


孙畅邑在实验室


在团队中,没有所谓的“leader”和“follower”,孙畅邑更愿意称自己为“a humble and curious researcher”。平时在实验室,科研小伙伴们不仅会各司其职,还会主动分担工作。一视同仁的氛围,通力合作的意识,让他在科研的道路上倍感温暖、干劲十足。


孙畅邑和Dr.Bo Zhang 团队成员


除了科研伙伴的激励作用以外,导师Dr.Bo Zhang 的言传身教也让他更加主动地投入科研。孙畅邑回忆,即使在假期,老师也会以身作则来到实验室,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老师让我们尽量自己尝试,因为不能把我们培养成只会照搬protocol来做实验的人。”
因为是本科生做研究,在联系本地医院进行合作时,孙畅邑的团队遭受了不少拒绝。在学校及教授的牵线帮助下,孙畅邑团队联系到了温州市中心医院,采集了很多湿疹患者的患处样本,实验才得以推进。
同时,老师对学术的态度也深刻影响了孙畅邑。在Dr.Bo Zhang 的影响下,孙畅邑始终坚守“要做就做最好的”的信念,不急于求成,不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希望能发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造福湿疹群体。
“现在湿疹人数很多,而且很多机制都不明确,还有大量的研究要做。我想把湿疹研究继续推进下去,做出成果,造福社会,也是造福自己。”


享受热爱,科研一直在路上

过去四年,三个主要科研项目以及优异的语言能力,为孙畅邑的申研之路增加了不少的底气,让他在面对面试官各类科研问题时,能够对答如流。


孙畅邑说,温肯老师们在不同的国家都有过研学或者工作经历,从他们身上能学到很多。除了Dr.Bo Zhang,Dr.Yu Meng 帮助他做了课业的规划, Dr.Chee Kai指导了关于COVID-19 Review的写作等任课老师都为孙畅邑未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定的基础。“温肯对学生的科研工作提供的助力是无与伦比的。”


去年十一月,他关注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了第一轮申请公告,因为宾大的生物技术契合温肯生物学的细胞和分子方向,同时也是他喜欢的研究方向,孙畅邑立即投递了申请。今年一月,正式收到了宾大生物技术专业的offer。开学两周内,他又接连收到了纽约大学、乔治敦大学的offer。孙畅邑说:“我的GPA只有3.6,并不是生物系最高的,收到offer的原因很可能不是看中我的GPA而是看中了我的其他特质。”


提到未来的方向,孙畅邑想要往应用型领域发展,除了科研,他也对工业充满兴趣。


申请季还在继续,回归实验室,他还是那个勤勤恳恳的科研人,每天早九晚八到实验室报到。因为在实验的工作有时很耗费体力,课余时间他会提早做好规划,确保周末能空出一定的时间休息锻炼。他开玩笑说:“做实验很费体力,一定要加强锻炼。”


关于湿疹的研究还要继续,按照计划,毕业前他要争取完成这个项目的主要工作……在孙畅邑眼中,被名校录取并不是他大学最重要的目标。“Offer并不是终点,更重要的是往自己的理想前进”。比起名校的Title,脚踏实地做科研、提高学术能力、创造科研成果,才是他未来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源动力。



文字 | 项温蔚文稿编辑 | 王舒制作 | 汤涟猗
初审 | 汤涟猗终审 | 王舒
责编 | 媒体中心


聚焦温肯,面向世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