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士有约】第二期回顾 | 苏东林:电磁“大先生”,亲切“大家长”

航小研 北航研究生 2024-04-27

第二期院士有约活动结束啦

依旧给人留下了难忘而深刻的回忆

就让小研再次作为记录员
带着大家一起回顾精彩瞬间








3月16日下午13:00,由苏东林院士主讲的第二期院士有约活动,在沙河校区西区wings咖啡厅如约而至。温馨而有趣的活动现场,吸引了四十余名在校本研学生的热情参与。

苏东林院士在进行分享

同学们在认真聆听

首先,苏院士结合自身经历进行了十分有趣的分享环节。沙河校区花海中簇拥的飞机,就与苏院士有着不解之缘。她告诫我们,如果要实实在在地研究电磁理论,就不能仅仅基于各种理想化的假设模型,而是要结合真实的平台进行研究。在她的努力推进下,多种型号的飞机走进了北航校园,既承载了多项重大研究,也成为了今日沙河校区的著名景点。苏院士也建议工科生多去一线做实验,码字搞不出“两弹一星”

花海与飞机

她还讲述了自己作为“冬奥火炬手”的故事,比起传递火炬的激动,更令她骄傲的是,祖国的强大——北京是唯一一个“双奥之城”。

苏东林院士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分享

紧接着的互动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苏院士也多次使用了现场的小物件,话筒、外衣、水杯,深入浅出地进行回答。部分问题及回答如下:

Q1:评上院士之后,生活、科研、教学有什么变化?

A:在生活上,这对我来说更意味着一种责任。课题注重连续性,做人也是一样。因而我更加注重身体锻炼,每天跑步3km。

在教育中,我更想要站好本科课堂教学这班岗,宣传电磁行业,吸引人才,也会推动成立电磁兼容行业的教研室、定期开研讨会、筹办学科竞赛等。

在科研上,就要做好顶层规划,更注重基础研究、构建大平台

Q2:对本科生专业学习的认识?

A:做作业过程就是训练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建议大家把思考过程都记录下来。而期中考试是对知识的整理,可以训练逻辑思维系统性,类似于往家里放东西,放不下了就需要整理一次,破家值万贯嘛。希望大家重视这些专业学习的环节。

苏东林院士在进行亲切交流

此外,在学习、科研的道路上,苏东林院士还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解答:

Q1:克服科研难关的经历:

A:我们承担的是从科研改变中国历史进程责任

提出问题是产生零,解决问题是从零到一从因果系统考虑电磁兼容问题,就是从一开始设计时就规避这些问题。

而借鉴“万花筒的运行原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设计角度来解决问题。

Q2:如何看待做科研中的”苦闷期“:

A:对待这个问题,我有一个直观感受:有次去山里出差,遇上大雾,不知道该往哪儿走!此时最焦虑的其实是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只能坐看时间流逝。所以我建议同学们:

要有信心:一个物品,光照过来有亮有暗。所有事物都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个面。只要我们做的事情,在物理规律上/从信仰角度/逻辑判断是对的,那就一定能做出来。

要有勇气和智慧:建议大家读一读毛主席的《论持久战》。

精益求精:很多事情做不成,很可能是因为非常微小的误差导致的。

热爱:对自己从事事业的热爱,能给予你强大的动力。

我的每一个学生都会经历这样一段“苦闷期”。但大家在这之后,都会获得长足的进步。相信大家也都可以!

学生代表献花


学生与苏院士亲切合影









交流环节尾声,苏院士引用毛主的一句话总结今日的活动,也将这句话赠送给所有北航学子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就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最后,苏院士给同学们现场赠书,并书写了寄语和签名同学们也在明信片上,写下了自己对苏院士的祝福和对本次活动的所感所想,并亲手送给了苏院士。

苏东林院士为同学们书写寄语


同学们为苏院士送上真切祝福




活动结束后,许多同学都感觉自己获益良多,并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体会


今日有幸能够参加苏东林院士的讲座,苏院士用温柔而又严谨的话语,和我们分享了她自己在科研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所学所感。惊叹于苏院士的学识与能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苏院士沉甸甸的家国情怀。今日讲座收获颇丰,愿今后能以苏院士为榜样,攻坚克难,在工作学习中能有所收获、有所成绩。

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吴子恒


作为一名正在“苦闷期”的研究生,苏东林院士今天的座谈会醍醐灌顶。要用长远、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科研中所遇到的问题,终能如梦初醒,拨云见日,走出“苦闷期”,做出一番成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将空天报国敢为人先北航精神传承下去!朝着国家需要的方向去奋斗,向着一名合格的红色工程师而努力!

自动化学院 郑学博


三言两语,便道出院士对我们的尊尊教诲和殷殷期望,便道出院士的踽踽奋斗和不懈努力。

千言万语,却难道我们对院士的无限敬意与景仰之思,鞭策我们追院士之足迹,将满腔赤诚献于国家

士谔书院 孟子力



苏院士的一句“码字码不出飞机航母”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是啊,我们总是过分的关注纸面与书本,而没有更好的深入到一线的实践当中,以后我励志要深入一线,刻苦钻研,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学习、发扬航空精神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与院士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得到一些关于电磁学的新颖见解,这些见解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电磁学的本质和应用。同时,与院士交流还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解决了很多关于学习生活方面的困惑,苏院士的报国情怀家国精神也深深影响着我们。

苏院士的北航故事也给了我很深的触动。总而言之,此次与苏院士交流是一次极有价值的经历,令我受益匪浅?

冯如书院 周弈涵


“人是一颗有思想的苇草”,在听苏老师分享时,帕斯卡的这句箴言猛然进入识海。老师如春风般温柔,但内核是坚韧的。攻克难题时迎难而上,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举例深入浅出,教诲声声入耳。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知行书院 冯嘉漪


今天中午,我有幸聆听了电磁大先生苏东林院士的座谈会,也从苏院士的谆谆教诲中学到了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苏院士将自己在科研中遇到的困难比作万花筒,用生活中鲜活的例子巧妙地突破了高精尖技术的难点,给了我很大的思维启发。她的寄语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我有信心不断前行奋斗,直到参天大树拔地而起。

冯如书院 吴晨宇


今天有幸参加了苏东林院士的访谈活动。苏老师认真耐心地解答同学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如话家常,却又让人受益匪浅。我印象最深的是苏老师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描述,它对称而又和谐,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物理之美

传源书院 王梦婷


跟随小研看到这里

第二期院士有约也就圆满结束


电磁“大先生”,亲切“大家长”


感谢每一位同学的倾情投入

也感谢台前幕后的每一次参与者

我们下期再见!


合影留念


主办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工作部

承办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会

特别鸣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苏东林院士团队


【院士有约】是由学生工作部主办校研究生会承办的访谈活动,是榜样示范“引航工程”的品牌项目之一,活动通过院士与学生谈心交流,分享个人科研攻关故事和国家“卡脖子”问题,提升学生学术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崇尚科学和热爱科研的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助力北航学子筑基翱翔。


END

文案 | 彭金楼 刘佳乐

摄影 | 何坤 李甜 胡煜丰

编辑 | 李睿楷

责编 | 李睿楷


大运村人狂喜!这些美食你都打卡过了吗


今日北航,两场学生大会胜利召开

快来康康!第五届研究生“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案例分析大赛它来啦


航小研期待你的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