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建议,都没有参考价值?

刘润 刘润 2024-04-08


观点 / 刘润    主笔 / 由之    责编 / 黄静   



本文首发于2021年8


作为一个商业顾问,经常会有人来问我的建议。公众号上也经常有读者给我留言,描述他所面临的问题,想听听我的建议。从职业方向,到同事关系,到商业选择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但是对于大部分问题,我其实没有办法给出具体的建议。为什么?

今天,我们重发一篇过往比较受欢迎的文章《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建议,都没有参考价值?

我们就来系统地聊聊“寻求建议”这件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以下是这篇重发文章正文。


当你需要寻求别人的建议时,那一定意味着你面临决策了。做决策就需要有选择,选择A,选择B,或者选择C…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之下,没有人把选项摆在你的面前。这个时候你就需要自己找到选项。但不管有没有选项,寻求建议本质上,是需要做决策。那么,做决策需要什么呢?梁宁老师说得特别好,做决策需要两件事情:第一,是信息环境。第二,是决策模型。充分、客观的信息环境,是做出正确决策的依据。如果你所处的信息环境里,有严重的信息缺失,甚至信息扭曲,那你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基于充分、客观的信息环境,你就可以发散出很多可能的选项。然后,再通过决策模型找到最好的那个选项。这就是做决策的过程。决策模型有很多种,凭直觉拍脑袋就是最简单的一种。很多人在寻求别人建议的时候,都只是想寻求一个确定的结论:你就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就好了。可是,结论的背后有两件事:信息环境,和决策模型。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的信息环境是自己私有的,只有你自己知道。这就意味着,别人在信息环境缺失的情况下,不可能给你一个确定的结论。比如这样的问题:润总,我觉得公司的CTO不太行,我要不要干掉他?这就很难回答了。因为我不了解你的公司什么情况?你现在营收什么情况?CTO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你想干掉他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你有没有替代者?你觉得他不行,但他真的不行吗?……需要大量的沟通,我才可能了解做出这个决策所需要的信息环境。如果我跟你说,你要是不喜欢这个CTO你就干掉他吧。这就是特别不负责任的一个回答。虽然这个回答背后,也是有决策模型的。决策模型就是,干不干掉一个人,就看你喜不喜欢。在寻求别人建议的时候,你不能期待对方给你一个结论,因为他并不掌握信息环境。你只能期待什么呢?你只能期待对方给你一个决策模型的建议。什么是决策模型的建议?如果是第1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办?如果是第2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办?如果是第3种情况,你应该怎么办?这就是决策模型的建议。比如,第1种情况,如果CTO能力根本就不行,但是他是个老将,他的手下比他更有能力。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你是一个恋旧的人,你应该给他设立一个虚职,给足薪水,但是把CTO职位让出来,这是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第2种情况,如果CTO水平很高,也没有道德上的问题,只是跟你性格不合,那你就应该求同存异,给他一定的空间。第3种情况,如果这个CTO拿着公司的资源在外面开自己的公司,那你就应该立刻干掉他,甚至是保留证据,未来可能要起诉他。……等等。
当然,这些决策模型可能并不全面。但是,向别人寻求建议的时候,你要知道,因为信息环境不充分,你能得到的也就只会是决策模型。
同样的道理,你在给别人建议的时候,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因为信息环境不充分,你也给不了结论性的建议。 你只能给决策模型的建议。 尤其是关于个人选择类型的问题。 比如我应不应该辞职?我该选哪一份工作?我大学应该学什么专业? 这些问题的决策模型其实不复杂,但是特别取决于每个人的信息环境。 这个时候,你不能说你就应该辞职,你就应该选这个工作,你就应该选这个城市这个专业,因为我本人觉得特别好。这都非常不负责任。 那你应该跟他说什么? 应该说决策模型。 信息环境越是私有,你就越应该给决策模型的建议。 比如关于报大学志愿,很多人问我,润总,我应该报哪个城市?我应该报哪个大学?我应该报哪个专业?到底怎么选呢? 我的回答是: 重要性:城市 > 学校 > 专业。(详见文章:关于高考报志愿的建议)这就是决策模型。 听到这些,对方可能会说,润总,你还是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啊,你说我到底应该选哪个呢? 这个时候,我就没有办法回答了。 因为我不了解你的具体情况。 哪怕你简单介绍了两三句你的一些情况,但是我还是不了解你所有的信息,比如你的兴趣,你的价值观,你的个人偏好等等。 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决策模型。 你看一看,你是不是首先有能力去选最好的城市? 如果不能,那么你在相对差一点城市里是不是可以选最好的学校?如果还是不能,那你就选专业吧。一个好的专业,在就业时其实也可以很有竞争力。至于具体你应该选哪一个,那就要看你的情况了。你要自己通过决策模型,得出自己的答案。所以,给别人建议的时候,信息环境越是私有,就越应该给决策模型的建议。
那信息环境不私有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给出结论性的建议呢?至少我自己不会。我一般会这么说:如果是我,我会这么做。比如,平时一些创业者、企业家来找我做咨询,我们需要聊很长时间,这期间我会问大量的问题。其实就是为了获得信息环境。作为咨询顾问,脑子里面装的都是决策模型。在了解了充分的信息环境之后,如果我根据决策模型得出了结论,这个时候,我就会跟对方说:如果是我,我会这么做。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在信息环境和决策模型之后,其实还有一个东西,叫做:价值观。我是一个对风险比较偏好的人;而你可能是一个对风险非常厌恶的人。我是一个更愿意尝试新东西的人;而你可能是一个喜欢长久做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
同样的信息环境和决策模型之下,如果我们价值观不同,那我们所做出的选择也许就会很不一样。所以,“如果是我,我会这么做”,这句话的背后,其实还有价值观的支撑。它背后的含义是:这只是我的选择,供你参考。因为我们价值观不同,你不一定非得做出跟我一样的选择。
所以,向别人寻求建议时,不要期待能够直接得到结论。对方能够给到你的,最多只是决策模型。你需要把自己的信息环境带入决策模型里,再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最终的决策。做出决策之后,不管结果如何,你都要为自己的决策负全责。给你建议是对方的情分,而做出决策是自己的责任。如果决策所带来的结果不好,你也千万不要觉得,是别人给你的建议,别人就应该负责。比如,你去问别人这个股票值不值得买?对方说,这股票我买了点,因为什么什么,我感觉最近要涨。于是你也买了。然后,亏了。这时候,你跑去跟对方说,当初我就是听了你的建议才买的,现在亏了都怪你,你赔我钱!这就不应该了。做出买股票这个决定的是你自己,你就要承担全部的责任。记住,不管别人给了你什么建议,决策是你自己的。最终能够负责的,也只有你自己。


很多人在寻求别人建议的时候,都只是想得到一个确定的结论:你就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就好了。可是,结论的背后有两件事:一是信息环境,二是决策模型。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的信息环境是自己私有的,只有你自己知道。这就意味着,别人在信息环境缺失的情况下,不可能给你一个确定的结论。能给你的只是决策模型。同样的,在给别人提建议的时候,因为信息环境可能不充分,你就要谨慎给出结论性的建议。信息环境越是私有,你就越应该给出决策模型的建议。而即便信息环境很充分,也不要轻易给出结论性的建议。因为这背后还有一个因素:价值观。你可以说:如果是我,我会这么做。李笑来老师说过一句话: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做决定。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大多数人在不了解充分的信息环境时,就喜欢给出结论性的建议。所以他们的建议不太具备参考价值,你可以听一听。而少数人会考虑到信息环境,给出结论性或者决策模型类的建议,通常具有参考价值。但是每个人的价值观都大不相同,最终,你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决策。得到别人的建议之后,你要知道:给你建议是对方的情分,而做出决策是自己的责任。不管别人给了你什么建议,决策都是你自己的。最终能够负责的,也只有你自己。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推荐阅读:
《拼命培养员工,让他强大到足以离开》
《“差异化永远是第二名的战略”》
《招不到人,背后的真问题》


品牌推广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