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文学

想遇见一个人,可以说些没用的话

诗意文化品牌 为你读诗 2023-05-30
万有引力,是相互吸引孤独的力 | 第3598期

▾ 点击收听 ▾  

岩洞


作者:马林·索雷斯库 [罗]

为你读诗:徐明浩 | 歌手


岩洞中
传来隐约的声响,
因为,我在呼唤你,
你在回应我。

我们的词语相遇,
或者,永远相互寻找,
不再知道什么是问题,
什么是答案。

宇宙里,我们发出
一些叫喊,
言辞相互窥伺,
相互追逐,
交融,在丁香丛中,
带着石头的空白,水的空白,
回声无限生长,
让我们看看,它最终
会碰到什么。

高兴 译

选自《水的空白》,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注:朗读者根据阅读习惯略有改动


- 诗文作者 -


马林·索雷斯库(Marin Sorescu,1936—1996),罗马尼亚先锋诗歌大师,出生于罗马尼亚多尔日县一个农民家庭,中学时对诗歌发生兴趣,大学期间开始创作,并以反叛者的姿态登上文坛,后担任过罗马尼亚文化部部长。著有诗集《孤独的诗人》《堂吉诃德的青年时代》《时钟之死》等。

或许我们毕生所求,不过是有人理解

「留言」:你觉得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互相理解?



生活中会有多少时刻,你因不被理解而生出孤独?

有时候是无人倾听,有时候是心不在焉,有时候是词不达意,总之对于寻求理解这件事,时常是怅然若失。我们渴望被理解,但交流往往伴随着意义的曲解,表达与倾听之间常常错位。

“我们也许能够精准计算出地球跟哈雷彗星下一次相逢在哪个时刻,但是我们很难计算出,对面这个人此时此刻心里到底在想什么。”(罗翔)交流失真、被误解都是常态,有时细想难免苦涩,人类已经可以飞出地球、探索宇宙,但咫尺之内的人与人,其间的巴别塔却巍然不动。


或许不被理解是我们的宿命,所以寻求理解、摆脱孤独也就成为人们争相讲述的主题。

《岩洞》这首诗里,诗人马林·索雷斯库就恰如其分地描绘着这个人与人之间互相呼唤、互相找寻的过程。

生命如置身于晦暗的岩洞,我们都是漂浮其间的孤独个体,渴望彼此靠近、彼此理解。所以种种空白里,呼唤和回应的声音此起彼伏,言辞之间相互窥伺,相互追逐,渴望着交融。


讲述浩瀚世界中,两个不完美的灵魂渴望冲破孤独的桎梏,寻求互相理解的电影《玛丽和马克思》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电影中,马克思写给未曾谋面的朋友玛丽的最后一封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的很平坦,而有的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和我的差不多,但是没有我的这么多裂缝。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会相交在一起,到时候我们可以分享一罐炼乳。”

电影《玛丽和马克思》剧照

或许人与人之间是无数次的平行、交错,而后终于在某一天得以相遇,互相理解与抚慰。

想起终身不被理解的梵高,在写给弟弟的信中先是哀叹一番:人的灵魂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却只看到一缕烟。但他却没有受困于此,而是立刻走出这团阴影,积极地写道:“那我们要做什么?给心中的火添柴,不管多焦躁,也要耐心地等待,等到有人想要来访,在火边坐下来。”

或许,诚如梵高所言,要耐心地等待;如马林·索雷斯库所写,在无限生长的回声之中期待。而后,或长或短,会有人耐心地坐下来和你谈谈今天的心情。


撰文 | 33    审校 | 西格玛

头图 | Peter Doig [英]‍‍‍插图 | Daniel Ablitt [英]配乐 | 钢琴曲qing詹嘉青《遇见》


▎诗意的人


徐明浩‍

青年歌手、人气男子组合SEVENTEEN成员。以多种舞蹈风格见长,并获得多项舞蹈荣誉。个人代表作:《肩并肩》《那幕》《Dreams Come True》。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为你读诗」
“人,充满劳绩,仍诗意栖居”‍▎直播预告

还记得那些你与诗歌共度的夜晚吗?

「为你读诗」已经走过了十年

很荣幸曾与你同行

欢迎预约直播,分享你的听诗往事

▎特别推荐

「为你读诗」2023春夏系列T恤

多色可选,男女同款,点击即可购买

▎明日预告

5月30日晚10点,演员黄米依为你读卡瓦菲斯的作品《伊萨卡岛》。


- 特别提示 -


「为你读诗」商务广告合作:

微信:ad_bemyguest

邮箱:mkt@bemyguest.com.cn


因微信订阅号功能调整,如果你无法及时看到「为你读诗」的文章,不妨给我们加上“星标”🌟,并为节目点点在看”,这样我们就不会擦肩而过了。



点击 阅读原文
 
加入「为你读诗」会员,
一起诗意栖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