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以为去迪拜是去了阿拉伯,实际上发现是到了印度

王建硕 王建硕 2023-03-31

(以前的文章,每当我没有时间写文章的时候就发出来补位置)

我曾经在迪拜转机,却从来没有真正花时间了解过迪拜。出了机场,本来以为会进入一个阿拉伯世界,结果发现我其实是来到了印度。

迪拜,或者整个阿联酋,拥有阿联酋护照的阿拉伯人公民只占总人口的10%左右,全部居民中接近一半是印度人,剩下的最多的是巴基斯坦人,紧跟其后的是来自东南亚,西亚的打工者。我的一个乐趣就是询问每个打交道的人从哪里来。得出的不完全统计,所有的出租车 Uber 司机都来自巴基斯坦,文员服务人员(比如各种代理)都是印度人,餐厅的服务人员女性来自菲律宾最多,也有缅甸,印尼,马拉西亚等等,男服务员除了印度,还多来自埃及,一些比较少见的国家也有,比如阿根廷,法国,还有哈萨克斯坦等。。。 

迪拜是一个类似于迪斯尼乐园的地方,90%的人都是这里的服务人员。他们的家仅仅是临时在这里。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持有非常容易获得的工作签证,但是一旦失去工作,按照原来的规矩需要30天内离开迪拜。一个人哪怕在迪拜工作一辈子,甚至在迪拜出生,随着自己或者父母失去工作,就必须立刻离开,回到自己原来的国家。

这一点使得迪拜整体是一个感觉很不稳定的地方,是一个对大多数人不可能被称为家的地方。这使得整个城市看起来好像是个假的城市,或者最多是一个大型游乐场。成年人虽然也喜欢看迪士尼乐园里面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但是没有人会迟钝到以为这里真的是米老鼠的家。扮演米老鼠的工作人员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终将通过游客看不到的地下通道离开这里,回到他们真正的家去。 

在迪拜,我才真正开始理解上海的繁荣背后的农民工付出的牺牲,以及暂住证制度对于一个城市和他的文化的影响。当有很大一部分人只能永远的暂住在一片土地上,那片土地上就一直会有一种怪怪的气氛。就如同迪斯尼乐园永远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市一样。

我本来还学了几句阿拉伯语,结果发现无论在什么场合,大家都用英语回应我。后来我才知道,或许在这些人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对讲阿拉伯语感兴趣。他们本来就不讲阿拉伯语。大家都用印度口音的英语交流,很多时候交流还会出很大的问题,比如在酒店我问非常有礼貌的服务员餐厅在几楼。可能性最多也就三种(1,2,3楼),但是他说了十遍,我确认了很多遍,最终也没有办法听懂他口中的的“三楼”是几楼,以至于我给他选择,one,two,three,让他告诉我他选哪一个,他一边选“三”,一边告诉我在“tolaoda”层。

比听不懂更加令我崩溃的是,我的英文在那里也不管用了。后来我意识到,我不能说长句子,不要用那些复杂的修饰和礼貌语,需要把说的事情浓缩成一到两个单词,才是效率最高的沟通方式。“Execuse me. Do accept credit card here?”,有的时候就会收到迷惑的表情。这句话,就远没有 “Credit card,OK or not” 管用? 让我崩溃的原因是,即便在沙特,本地人都讲阿拉伯语,我还有一丝希望,大不了学嘛。但是如果大家讲的是一种完全没有标准的英语,难道我需要把自己讲的英语调整成印度口音不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