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万人公司HR是怎么当家的?

陈祖鑫 HR实名俱乐部 2024-03-29
5月份,字节跳动CEO张一鸣宣布“卸任”,继任的是梁汝波,巧的是,梁汝波之前是人力资源负责人。正是在梁汝波任内,字节员工人数从6万飙升到10万。

难得有一个10万人大厂的CEO,之前拥有一手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可以来听听他的组织与人才管理之道。


一、梁汝波为什么能接任CEO?


梁汝波在字节跳动很低调。


去年3月,字节跳动做了最大规模的架构调整,张利东担任字节跳动(中国)董事长,作为中国职能总负责人。抖音CEO张楠将担任字节跳动(中国)CEO,作为中国业务总负责人,两人向张一鸣汇报。


业界都在猜想,张楠和张利东谁才是真正的二号人物,没有人想到是梁汝波。

梁汝波接任CEO,主要原因是这两个:


(1)老板的高度信任

早在一起创立字节跳动前,张一鸣和梁汝波在南开大学就是同窗加室友的关系。


大二的时候,张一鸣的电脑主机失窃,他问梁汝波是否愿意买一台主机,和他的显示器凑成一对共同使用。并承诺大四结束后,两者都归梁所有。梁汝波答应,两人从此熟络,并一起钻研计算机科学,学习编程、代码。每周抽出时间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


张一鸣公开信表达对梁汝波的“背书”:“汝波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字节跳动是我和他一起创立的第二家公司了。他在字节跳动陆续承担了产品研发负责人,飞书和效率工程负责人,集团人力资源和管理负责人等工作。公司创立以来,从采购安装服务器,接手我写了一半的系统,重要招聘、企业制度和管理系统建设,很多事情是他协助我做的”。


(2)角色的稀缺性

在长时间的并肩作战中,张一鸣与梁汝波形成了深厚的默契——张一鸣负责“准”,梁汝波负责“快”。


梁汝波曾在采访中提到,公司刚成立不久时,他与张一鸣从位于天津的机房返回北京,坐在地铁上,常常会比赛背站点的顺序,看一眼,觉得记下来了,然后就转过身开始背,看谁说得更远。通常情况下,梁汝波比张一鸣更快,而张一鸣要比梁汝波更准。


这次继任,刚好对应了两个人目前的角色:一个执行者,一个思考者。未来,他们一个将负责字节的“快”,持续着目前字节跳动的“无边界”扩张;另一个则负责字节的“准”,以十年为期思考字节未来的战略。


还有媒体将梁汝波定位一个能够能够平衡全局的人,张利东与张楠,在字节跳动被称为二号位和三号位。商业化(张利东)与产品(张楠)之间需要一个粘合剂的角色。


简单的说,梁汝波是字节高管唯一的懂技术、懂人力资源,同时还是创始人的人。


二、梁汝波谈10万组织如何管理


5月份,梁汝波在“2021码会创业者年会”大会做了一个演讲《保持伸展,避免僵化》,分享了字节跳动在保持组织活力、提高管理效率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核心内容如下:


1、关注组织演进的方向。


当组织变大的时候,业务复杂度(绿色)+人才密度(蓝色)可以同比在增大,但是,要尽量避免增加规则和流程(红色)。

 


为什么要尽量避免增加规则和流程?


(1)字节处于一个创新行业,面对的情况是弹性的、是灵活的。如果有太多限制,员工就会不愿意去找最优解。


(2)所有人面对规则,会天然地倾向于去遵守它,而不是打破它,规则也会削弱大家对新机会的敏感度。


(3)各种规则实际上提升了创新的成本,提高了试错、突破常规的门槛,久而久之,对创新的积极性有伤害。


尤其当行业出现重大变化时,在公司不能靠惯性前进的时候,累积的规则、流程和制度是特别大的阻碍,会造成很大的问题。


这个理念是张一鸣以前多次提到的 “Context, not Control(提供上下文,而非控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富有弹性的授权”。


2、关注组织变大后的弹性管理

 


组织变大之后,如何保持弹性,探寻最优解,梁汝波表示,字节跳动的有四个做法:


(1)制度不要一刀切

字节跳动通过基本的管理制度来保证管理效率,所有这些管理机制都不是一刀切的。


字节跳动有基本的管理机制,比如预算管理、目标管理、序列级别、薪酬规范、绩效考核等等,都是指导性、方向性的,相关人都有空间和责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


(2)用文化来增加共识

重视文化建设、理念对齐,多增加共识,少细化规则,抵抗组织的重力,需要有一个力量始终处在拉伸的状态。


(3)通过工具来保障

通过数据积累和透明来实现管理反馈和迭代,善于工具系统保障管理动作落地。


(4)给管理者留有弹性

当然,现实世界遇到的管理问题复杂度很高,我们没有办法通过一组规则去控制、去刻画或者去应对这些管理的复杂性,我们需要留有弹性,让管理者能够做出合理的管理决策。最终还是要让管理者对管理决策负责,来保证管理有效性。


3、具体的管理动作


在落地层面,看一看梁汝波的人力资源相关管理动作。


(1)序列与晋级

序列是指一类角色,比方说研发是一个序列,产品是一个序列,每个序列会有各自的级别。字节没有成文的级别标准。


相比标准,字节更关注人和能力本身,会通过一些样例对比来定级别,通过讨论来对齐标准。我们看一个同学应该是什么级别的时候,经常会讨论这个同学可能跟某某类似,类似的点在哪里,为什么他们应该是相同的级别。


字节没有专门的晋升委员会。只是大致拉齐了晋升的参考条件、流程,在一定级别以上会做公司级交叉评审。


在团队里面允许“跨级晋升”、“快速晋升”,在这个过程中不会硬卡比例、抠标准,总体上灵活度比较大。


(2)薪酬与年终奖

针对特定的序列级别,我们会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出一个薪酬范围,但这个范围也是参考性的,也是可以被突破的,只是突破时需要审批,列出突破原因。


我们在管理上也会追踪溢价的情况,观察溢价同学的后续绩效表现,通过这种方式去观察溢价的合理性。


对一个具体的员工、具体的案例,系统会根据一定的逻辑推荐薪酬和年终奖的范围,范围是参考性的,都可以突破。我们会通过报表查看整体情况,跟历史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也会查看突破模型的案例。


(3)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里没有强制分布,没有末位淘汰,但我们有评估会议,大家一起来对齐,以一定的规则去查看绩效情况是不是合理。我们会看绩效分布,和历史、和其他组织进行对比。


在员工绩效方面,我们还会去看同一级别同一序列不同人的绩效分布。我们通过一些视图,可视化地看到绩效情况分布,避免一个同学实际业绩比另外一个同学好,但绩效结果却是反着的。我们通过评估和对齐,让绩效考核总体上趋向于合理。


在团队绩效方面,我们定了一些方向性的共识,比如不以绝对产出定绩效。一个业务数据很好,这个组织的绩效就一定好吗?不一定。我们以是否超越惯性来看绩效。有的业务数据好,有可能是躺在之前的势能上,是因为之前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总得来说,梁汝波这次演讲非常有启发,既有方向上的思索,也有具体操作上的探索。


三、字节跳动的HR怎么看?


去年12月,字节官方“字节范儿”发一篇文章,以一个加入公司三年的HR阿水的视角谈“字节跳动如何3年从4000人招到10万人”。

 


2017年,刚进入字节跳动,阿水说,“入职第一天,开了第一个HR例会,那天开会的只有13个人,现在字节跳动的HR已经超过两千人”。


此外,阿水提到,HR团队背后还有1000多技术人员做支持。


1、字节怎么招到10万人的?


阿水说,刚入职的时候,本来是有机会做BP的,非常不想做招聘,结果发现还是要做招聘,当时差点就崩塌了。


我们的管理层常说,“一定不能让人成为业务的瓶颈”,记得HR负责人还指着地图上的那个地区说,“你看看DAU涨到多少了,那里的XX团队还没有人呢!”


后来我发现,有时候,HR可能是业务的开拓人。只要找到合适的人,就能实现产品和市场的增长。


公司快速大量招人,是没有捷径的,要有量的积累,我们在全球都会反复扩渠道,积累人才库。我们会用UG(User Growth)的思路去获取、筛选、留存、内推,保证绩优,保证存活。

 


对于资深人才,光打开渠道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动员动员当地的管理团队理解招聘责任,一起投入。比如招聘到在当地有人才号召力的关键人物,才能打开局面、事半功倍。


2、字节HR是一种什么角色?


阿水认为在字节跳动的角色


(1)公司的运营者。

所谓运营,就是说,HR通过“战略-招人-用人-激励人”,来让公司的车轮运转起来。


进一步去理解,HR在业务早期可能更多专注招聘,搭团队,但2018年底以来,我们就已经在转型,招聘不再是工作重心,会花大量的精力做人才发展和组织文化。

 


(2)专业的咨询顾问。

从关键组织架构的建设和调整、到领导力建设、候选人匹配度,BP可以提供更充分的上下文、分析风险、给出建议,帮助业务决策更合理、全面。


当业务做重大决策、做团队架构调整、盘点关键人员排兵布阵的时候,第一时间会找HR商量。


(3)敢打硬仗的支持者。

相比其他互联网公司的HR来说,字节的HR的特点可能是理性又有温度,看事情的本质,看全局寻找最优解,重视工具系统方法。我们是能打仗的HR,当业务遇到挑战,HR敢拚敢闯。


3、字节HR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阿水分享所在商业化HR团队总结的BP能力模型,包括五个核心要素:

 


阿水还有两句话总结:

(1)HR的关键动作,既有短期的交付与干预,也有长线的运营与机制。


(2)HR关键是匹配,首先需要适配业务形态和业务发展阶段,其次适配团队土壤、业务搭档的风格。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