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果篓:这家号称上海最文艺果汁店的生活日常 | 五原路系列2

2016-07-28 李依蔓、李虹亭 中国三明治



中国三明治的故事公园,坐落在上海徐汇区的五原路上。

 


 

早在城市改造行动开始之前,中国三明治就记录下了在五原路上生活的文艺小店和文艺人士的故事。我们将陆续发表这个专题当中的三篇采访,作为对它历史风貌的某种恢复和延续。 

第二篇,我们采访了位于五原路124号的果篓果汁铺。





文 | 李依蔓、李虹亭
每天早上幽草走出地铁,拐弯踏进五原路,就好像回到了另一个家。经过一个报刊亭,再走到意大利小馆Fat Mama,还有总停在电话亭旁边的旧货摊主,弄堂里的叔叔阿姨坐在边上歇脚,这些老邻居都变成了熟人,幽草一路和他们打着招呼,就走到了位于五原路124号的自家果汁店“果篓”。

果篓的主人是卢丹、幽草夫妇,卢丹外号卤蛋,一年多前刚辞去九年的广告创意工作,成为果篓的全职专业店小二。幽草是“果汁娘”,笑容和声线一样甜糯柔软,大部分果汁都是她亲手制作的,以及时不时提供试吃的饼干、小食。他们四岁的女儿叫竺子,是店里的“首席果汁品鉴师”,自来熟的她常把进店的客人一把拉过去一起玩。



卢丹和幽草的女儿竺子,是店里的“首席果汁品鉴师”


不过是水果榨成汁,能玩出什么花?


果篓的菜单跟着当季的蔬果走,卢丹和幽草根据时令搭配好当季的果汁单,一家人的大小嘴巴都要尝过并且说“嗯!”才能过关,比如开春的“杨桃黄瓜梨”,入夏的“甜菜胡萝卜西瓜”,秋浓的“桂花南瓜奶”,冬至的“肉桂山楂苹果饮”。而让女儿竺子特别满意的,还会作为 “竺打款”推出。过了这个季节再来,再喜欢的味道也没有了。
除了果汁,幽草还常做些面点、蛋糕从家里带来,忍不住问喝果汁的客人:“您想不想尝尝肉桂面包卷?”“要不要试试我们烤的戚风蛋糕?”“这是麦香面包,再加点卢丹自己做的黄桃酱?”



幽草在果篓店内(摄影师:李希尔)


果篓小铺不大,一共十八平米。除去制作果汁的厨房空间,卢丹和幽草精打细算、左挪右挪,腾出靠近店门的八平米空地,两面接近毛坯的墙面留作布置展览用。按照评估店铺实力的“平效”(分摊至每平米的销售业绩)标准,果篓的空间设计是极奢侈的,两套桌椅原本并不在添置计划内,几个月后架不住客人“没地儿坐”的念叨,才不得不放上。
小木桌上,一盆新鲜剥开的橙皮散发着清新好闻的香气。做果汁剩下的果皮、果渣,有时会被做手工的客人预留,拿回家当纯天然的草木染材料,这些作品以“果实别漾”的主题成为果篓“八平展”的开幕展品。




果篓的书架上立着一本粉面桃花的小书,名曰《果篓小刊》,摸着,有纸的温度和质感,闻着有墨香。翻开第一本独立小刊,像是跟着背着果篓的农人翻山越岭,走到了一座村庄,看到炊烟、听到犬吠……


闭着眼睛喝一杯果篓果汁,能喝到“菜在地里生长,果实垂挂在树上”的味道。


从情人节和小年夜开始的“果篓”小铺


果篓小铺的店面,2015年2月17号开始试营业,那一天是大年二十九,马不停蹄过了个年,初四全家人又回到店里忙。
当时的卢丹还是Bartle Bogle Hegarty (BBH)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他总有辞职经营一家果汁店的想法。“等我干到创意总监,我就辞职;等我拿到戛纳广告节金狮奖,我就辞职;等我……”他在等一个perfect timing,也许是钱攒够了,也许是家里更有保障了,也许是自己预备好了。2015年7月,和幽草、竺子去京都的一次旅行,成了卢丹辞职的“临门一脚”,这一脚让他觉得,“没有所谓的perfect timing,万事俱备的时刻是永远等不到的,心里的想法足够强烈,那无论如何就去做吧。”
然而找店面并不是容易的事,几经折腾也没找到理想中的地点,迟迟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果汁瓶,也成为影响开业进度的元素之一。五原路124号这家店面,卢丹当晚看了店,跟房东打过电话,第二天便定下来。第三天交定金,设计、装修了一个月。
2015年2月14号情人节,家具进场,设备统统弄好,打扫完,正好是下午4、5点,卢丹坐在门口的白瓷砖上,打量着店面,心里非常平静。“就像在长跑的时候,前半段我一直在跑,可是终点很远,当店弄好开张的时候,平静的感觉就是到了其中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这个地方我又很熟悉,我在那里停一停,享受一下当下,然后往前继续跑,跑接下来的这段路。”
卢丹过了半年用正经工作赚钱“养着”果篓的日子,很多事情都要做到事无巨细,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他倒不觉得烦,“当我(在果篓)做到一半,我发现我还需要回去工作的时候,蛮难过的,我本来还想多做一会儿。”终于在8月中旬,卢丹结束了九年的广告人生涯,成为“果汁娘”幽草麾下的店小二。


卢丹辞职的一周后,一群香港的年轻朋友来店里玩。果篓的店里店外,只用一扇大的玻璃墙隔开,他们在玻璃墙用白色涂料绘上了简单又深奥的图画,刚巧画完时天下起大雨,一群人抱着吉他坐在玻璃墙边的条凳上,轻轻弹唱起John Lennon的《Imagine》,“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for today, Aaa haa……”


“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生活日常


生活在五原路,是不需要看表的。店门口的行人脚步匆忙,便知道是8、9点的上班时间。10点左右,住在附近的大爷端着紫砂壶茶杯,要去乌鲁木齐路上的一家社区服务中心看报纸,走过果篓时总会打个招呼。若买了菜,有时大爷还会专门探个脑袋进来,说,“你看我买了青椒、萝卜,回家炒个素菜!”



坐在店门口歇脚的附近老奶奶


到了每天下午6点,幽草在店里,耳朵会捕捉到外面传来的“哗”的一声,抬头,果然是街对面五金店里的夫妻关店了,拉下卷帘门,两人一同回家烧饭,每天如此,毫无例外。
“果篓”门口停放着一辆自行车和一辆电瓶车,都没上锁。空调外机的风扇转着,水滴顺着塑料管,嘀嘀嗒嗒落在贴着“果篓”标签的搪瓷罐里,隔一会儿,幽草从店里出来,俯身拾起地下的搪瓷罐,顺手用水冲冲店门口木条凳下面的地板,给几株绿色植物补些水分。
门口这辆自行车骑起来有些吃力,幽草只在附近骑一骑。比如,早上在家不知道吃什么好,到了店里,她就先骑上自行车,在五原路和旁边的乌鲁木齐中路逛逛,看看有什么可吃的,买回店里当早餐。有时,也用不着骑车,如果这天得在店里待到很晚,没时间去超市采购一家人的食物,幽草就先穿过对面小刘水果店门口的巷道,进去里面的一个小菜市场看看,买一些新鲜的肉蔬,去早了,市场还有新鲜的鱼卖。



幽草(摄影师:李希尔)


店门口上方是墨绿色的遮阴棚,上面印有一行白色的“大树底下好乘凉”。开门后,幽草会把长条凳放在门口,喝果汁的客人、路过的老人,都可以坐在上面歇歇脚,以至于常来休息的老人家如果要出远门,还会特地跑来和幽草说一声,“这段时间我会不在,不能过来啦”。
果篓不突兀的存在,总让人感觉,这家店的初衷不是赚钱。三两好友来店里小聚,还不到关门的时间,把门一掩,挂个小纸袋在门口,写着,“竺子说,我今天不能跟你耍了,要休息了,明天再来吧。”他们也老是在客人走出店了,才像做错事似的轻声追问一句:“请问您是不是忘了付钱?”有的客人来了不愿走,一杯果汁赖一天沙发,觉得店里的时间过得特别快。
一位住在附近的油画家,斜挎布包,骑辆电瓶车,几乎每天中午都来果篓买杯果汁,每次都咕咚咕咚在10秒内“一口闷”,聊上两句又骑着电驴风一样地走了。隔壁卖拖鞋家的小女儿,有天揣着攒了很久的零花钱,进店里买杯果汁,这是她计划了很久的一件事。店里的帮手凯铃请她坐在沙发上,榨了一瓶果汁让她带回家喝,又把多出来的果汁倒在小纸杯里,让她坐着尝尝。小姑娘捧着小纸杯,抿一口果汁,害羞的跟大家聊起天来。
对于果篓而言,说它“日常”,也许比“文艺”更让主人们感到开心。


拿真心和实意,与光阴作交换


除了杯子,果篓的果汁还可以装在文字瓶里,瓶子上的文字是按主题向朋友们征集来的最佳答案。比如第一期是“关于果实的看法”,一位做编剧的朋友想了会,歪着脑袋给出了一句,“不过是拿真心和实意,与光阴作交换”。第二期是关于“什么是大自然”,他们从几十封反馈里,选出了“世界只是动物园,你才是大自然”这份富有诗意的答案。
在果篓,除了能“换”到好喝的果汁,还有各种独立杂志和从天南海北淘来的CD,和经过家人味蕾检验的农人食品。书架上最显眼的《LOST》是一本旅行杂志,主编Nelson是卢丹的好朋友,同样住在五原路。还有来自台湾的《风土痔》、《小日子》、《蘑菇手帖》,讲关于台湾风土人情,期望“凡事再多一点可能性,再多一点幽默感,再多一点生活乐趣”。一排CD里,最醒目的是以莉·高露美丽的脸庞,她左手种稻、右手写歌,伴着榨汁机的“圆舞曲”,轻声吟唱着《轻快的生活》。
来果篓喝果汁的客人越来越多,日子久了,新客人变成老客人,老客人变成了老朋友。有意思的客人们和果篓之间有交集,彼此间却不一定有交集。于是卢丹和幽草便有了创办甜聊会的想法,一月一期,让有故事的客人们聚在一起。



第三期的甜聊会,台湾姑娘维尼在做她人生中的第一场剧本朗读会


到了甜聊会时间,卢丹便关起店门,挂上“暂停营业”的牌子,一屋子人喝着甜甜的果汁,就着某个主题聊开去,欢乐的喧闹总引得过路人趴着玻璃驻足。第一期甜聊会的主题是童年,第二期是物件。第三期是台湾女孩维尼的剧本朗读会,她在几个月前光顾果篓,聊起自己缥缈的编剧梦,卢丹怂恿她写下自己的剧本,参加她梦想已久比赛。于是半年后,辞了职的维尼盘着腿坐在一束耀眼的白炽灯下,对着一屋子观众念完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紧张出了一脑门汗。
最新的一期甜聊会,是果汁娘幽草做分享人,她和大家聊了聊旅行中让人流连忘返的“小店”。幽草很喜欢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她在《食记百味》中写道,“我可能太天真,认为这个社会有很多不是作为事业的店,不会变得富裕。我喜欢作为日常的店,或是作为款待的店。我喜欢把自己融入店里人的日常中。”

果篓的Logo是一位戴着草帽、背着背篓的农夫剪影,英文名字Grooow谐音“果篓”,有英文Grow“成长”的意思,中间的三个“O”又分别代表卢丹、幽草,和他们的女儿竺子,这是一家人的果汁店。如今卢丹在做关于果篓的新设计时,也会问问竺子的意见,小姑娘趴过去仔细看,再有模有样地指点“这个好”。



果篓的英文名是Grooow,既是谐音,也代表“成长”的意思


 “小店”这种城市间美妙的存在,让卢丹一家特别着迷。在日本京都,他们因为沉迷于那些动辄几十年、上百年的餐厅、书店,珍藏了三代人回忆的收藏馆,五天的时间还没游走出三条街的地域。小店主们对美感的专注和坚持,让卢丹想要在果篓里,把一些缺失已久的东西找回来。
卢丹希望这间小小的“果篓”,至少能做到第二代吧。





来自“果篓”的开店经验

不要随随便便就想开个店




三明治:关于开店,你有什么特别的经验,可以分享给那些有“想开小店”梦想的人吗?


果篓:不要动不动就想开个店……这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要说心得,就是坚持。以前隔壁有一个上海老阿姨开的私房菜馆,我们常去吃,她说的很好,店是要靠养的,要守着它,生意好的时候要在,生意不好的时候也要在,要不停地想新点子怎么让这个店更好,不希望大家把开店看成随随便便的事。


三明治:在经营果篓的过程中,有没有走过什么弯路?


果篓:其实有时候我不知道有的事,算不算弯路,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说这么做是对还是错。比如果篓没有足够多的座位和桌子,没有模式化地运营,从效率上看是“不对”的。但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营造了很舒服的消费体验,这又是“对的”。我也在寻找“对错”之间的平衡,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形成更明确的“就是要这样去做”的标准。


三明治:经营一家小店,还有宝宝需要照顾,这也是很难平衡的事吧?


果篓:我们的时间很有限,要同时照顾家庭和店面,有时会让人很纠结。有很多想在果篓里实现的事,有时因为需要分配时间给家庭,就会有拖延、有变化。刚开店的时候女儿才三岁多,每次到店里来还不习惯,总是待不住,想要我们带她去出去玩。现在她慢慢有“爸爸妈妈有一家果汁店”的概念了,甚至会主动帮我们招呼客人,这是我们一家人的事。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

中国三明治“五原路”专题

LOST:五原路上这家杂志编辑部,只有一个人






/ 中国三明治写作会员 /

这是一场年度写作马拉松

加入这个沉浸式的在线写作社群

我们会每天带领你欣赏一篇佳作,也会组织自由文字创作

每周组织一次写作技法交流,可以直接和知名作者在线沟通

还有更多意外之喜

让拖延不再成为一个借口

我们和你一起积累写作的10000小时



/ 三明治在寻找第四个你 /

这里有一份

以写“好文字”为生的职业

等待你接受OFFER


/ 三明治第一款周边帆布袋 /

专属于写作者的一款帆布袋

在这个写作仪式感被各类碎片文字冲淡的时代

向大家宣告你的”写字包袱“很有必要

“写字包袱不要背,要抖”




中国故事记录者

创新生活方式倡导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