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妈妈的最后一段旅程 | 七日书

2017-10-14 钟文婧 三明治




“你爸爸他要谋杀我!”


我拿着水杯准备给妈妈倒水,听到这句话,手悬在半空中。“你爸爸把这里的水都下毒了,他要毒死我!”妈妈继续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她的呼吸已经很差了,说一句话要停很久。因为化疗,头发早已掉光。在病房惨白而暗淡的灯光下,头皮看起来是一种并不常见的饱满,显得很光亮,却又软软的,仿佛一按就是一个坑。两个颧骨高高凸起,低热让脸上出现不可思议的粉红。嘴唇干裂,显得越发的薄。


“你去护士站那里倒水。”妈妈说。我像得到了圣旨,赶紧溜了出去。


午夜的走廊亮着微弱的绿色的夜灯,这种幽暗、寂静的场景伴随着清晰的脚步声让我神志清醒起来。后来我很多次回想起这个夜晚,如果知道这是同妈妈最后一次谈心,我一定会更有耐心,更珍惜她的陪伴。


但是当时的我不知道。


妈妈去世前两周不到的时候,我还在休产假,一直以来都是我陪她去医院检查和找医生,从她和我电话聊天中感觉病情越来越严重,恐怕撑不了多长时间了。一开始,我却内心惧怕面对走在生命边缘的妈妈,加上两个多月的女儿刚被阿姨传染上感冒导致肺炎,每天还得去医院吊瓶,于是我给姐姐打了电话,让她回国陪一段时间。但意识不到问题严重性的姐姐听了妈妈的话,把订了的机票退掉。


没有办法,等女儿病愈,我说服阿姨和老公一起回老家。


当我第一天见到妈妈时,我连“妈妈”都叫不出口。我和妈妈之间经常胡乱称呼,有时候会叫她“咪崽”或者“猫咪狗”,而她则称呼我“狗崽”或者“小熊猫”。长期的分离让我不习惯“妈妈”这么亲密的称呼,我只能叫她,“咪崽”。对我而言那是一种有距离的亲密。


我把水递给妈妈,她并没有喝,示意我去拿放在墙边的吊瓶支架。我递给了她,谁知她竟举起支架,开始敲陪睡的爸爸床边。清脆的金属敲击声尖锐地划破午夜的寂静。


“让你睡,一天到晚只知道睡,老子都要死了,你还在睡!”


我还没来得及制止妈妈,她的手已无力举起支架,垂了下去,如同一个突然断电的机器。

1


“哎,我现在开始有幻觉了。”


过了一会妈妈仿佛忘了刚才叫醒爸爸的事,因为疼痛哼哼了几下又继续说:“那天,我居然看到隔壁老太婆的床被白色的花围满了。”妈妈用下巴指着旁边的空床。“还好我多了个心眼,假装走过去和她聊天,才发现根本没有花。” 


以前我们在电话里聊过这事,但是再次当面听到,特别是刚听她说完爸爸下毒之后,我读出了背后的悲哀。人人都有想活下去的欲望,这个欲望如此强烈,让她的恐惧与愤怒用幻想的形式被表现出来。


近两年,妈妈几乎断绝了和外界的沟通,既不想让人看到她的“惨状”,也不喜欢和她以前的病友联系。记得第一次治疗结束时,她和病友们的关系很好,他们之间历经生死的体验是普通人很难理解的。


但随着病友们的电话不断变成空号,妈妈开始减少和外界的接触,唯一保留的爱好只有钓鱼。



女性在钓鱼圈一般比较受歧视,很多人觉得女的钓鱼就是玩玩,没有技术可言。妈妈曾多次津津有味地描述如何收服那些瞧不起她的钓友。连续几次在水库钓到几条货真价实的大鱼后,成为“传说中的老太太”,甚至有好几个小年轻每天守在那里,帮她上鱼食,取鱼,就因为觉得老太太好玩,喜欢和她聊天。


而现在这个厉害而讨人喜欢的老太太已经失去超能力,垂死的气息让我感到害怕。


七年前妈妈发现癌症之后,因为还未开始正式工作,我陪着她在肿瘤医院住了大半年。我们在医院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烧好早饭,赶在医生查房前送到,然后就一直待在病房,直到晚上八点回家洗澡睡觉。


二十多岁的我前脚从校门出来,后脚就在医院看着人生百态。


一个小姑娘,18、19岁的样子,和我们住在同一幢出租屋,每天笑眯眯的,穿着运动服,掉光了的头发刚长出来,像留着平头的叛逆少女。她告诉我们“我这个病很好治的,是淋巴癌。”她父亲在门口勾着背用小煤炉烧早饭。我们不敢说明真相,只能鼓励。


还有一个3岁小男孩的妈妈,外科时和我妈住在同一个病房,25岁左右的年纪,扎着个马尾辫,样子很漂亮,特别喜欢笑,经常撒着娇支使她丈夫买好吃的。她给妈妈看她的伤口切面,做得整齐漂亮。对比下来,妈妈就总抱怨自己运气不够好,遇到的医生技术不佳,担心手术做得不够彻底。后来,女人的丈夫偷偷地告诉我们,医生根本就没给她做手术,打开一看没有做手术的意义,直接就给缝上了。


转到内科后,对面床是一个中年女的,生病前应该很爱美。她不像一般病患随便包个头巾或者光着头,而是用漂亮的丝巾很有型地做个了帽子戴起来。化疗后,因为血象急剧下降,医生通常要求在床上解决如厕问题。她丈夫却嫌麻烦,把床上马桶扔到地上,让她一只脚踩在床上,像男人一样尿尿。我们一个病房男男女女七八个人,就这么看着她脱了一半裤子,叉着腿撒尿,非常尴尬。她男人却很得意,大声地取笑她金鸡独立。


也许从这些时刻开始,我对医院就充满了恐惧,再也不想长时间地待在病房,见证和讨论和死亡有关的话题。

2


陪床的漫漫长夜中,妈妈因为疼痛不停哼哼,她让我去问医生能不能再上一只吗啡,却被值班护士告知,得等到第二天主治医生上班。


我帮妈妈接了一次小便。想起前天刚到时第一次帮她接小便,发现她的裤脚已经磨得很旧,体重骤减让整条裤子松松软软地挂在腿上。裤子上还沾着一些大便,袜子也松得完全不能套住脚踝。皮肤因为长期得不到滋润,起了龟甲般的鳞屑。


这些,之前我从没有从电话中听到过。每个人都告诉我,妈妈目前还可以,还不需要我们回家照顾。


那天我默默打了盆水,让丈夫去买了些水果、洗手液、润肤乳之类的东西,然后开始帮妈妈重新擦拭。打过化疗的手臂极其脆弱,我也不敢用力,像给女儿洗澡一样,仔细帮她擦拭。但清洁工作并没有如我想象中的顺利,看起来就像什么工作都没做过一样,这让我很沮丧。


妈妈还在被疼痛困扰,我看了下手表,已经凌晨3点,便问妈妈需不需要吃点藕粉。妈妈犹豫了下,点了点头。


“你爸爸从来不会买这些东西,每顿都是老三样,我不吃就留在晚上继续,晚上我说肚子饿,他就装作没听见,躲在房间里看电视,我只好拿棍子使劲敲。”我能想象那个画面。卷曲着睡在狭窄的加床上的爸爸打着呼噜,声音忽高忽低,变着各种花样,一头乱蓬蓬的头发和皱巴巴的衣服。


“你爸看着老实,其实巴不得我死。他每天就只管自己睡,我鼻吸掉了他都不知道,好几次都是别人帮我放好的。”妈妈在旁边补充。


我站起来冲藕粉,藕粉并没有如愿冲泡成功,始终是一碗清水。我有点着急,担心如果弄得时间太长,妈妈会因为怕麻烦而不吃。最后我还是重新泡了一碗,妈妈只是象征性吃了几口。后来我们又聊了很久,等到快5点天蒙蒙亮起来,护士们和病人陆陆续续起床。


离妈妈病房不到五百米的宾馆里,住着我刚满3个月的女儿。我涨奶得厉害,急切盼望快点回宾馆喂奶。最后等到护士查房,我约好回来时会给妈妈带早餐,才离开病房回宾馆。


那一晚,是妈妈和我交心的最后一晚。等我带来早饭后,妈妈就不再和我说什么了。


多少次我回忆起那晚,都为自己的不耐烦后悔不已,理性告诉我应该抓着妈妈的手给予她温暖和陪伴,直到最后一刻,但当时的我完全被死亡的恐惧击倒,只觉得“活着就是受罪”。我想也许妈妈也感受到我的不耐烦。她在期盼已久的女儿身上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爱和温暖的回应,才会关闭交流的通道。


过了几天,丈夫要回去工作,阿姨也不肯留下来,又或许这都是借口,只是因为我不敢面对死亡。护士长知道我们要走,反复说,“你妈妈这样估计撑不了多长时间了,还是陪到最后不要留下遗憾啊。”我找了种种借口拒绝,又和丈夫约定,等到清明假期我们再过来,到时候我就在老家住一段时间。


妈妈没有等到清明假期。


回去一周后,离清明还差几天的一个夜晚,我梦到了妈妈。清晨的阳光洒满房间,我和妈妈肩并肩坐在床头,盖着白色的被子。我对妈妈说:“妈妈,你一定要再努力试试。”妈妈沉默了一会,说:“好的,我会加油的。”醒来后,我泪流满面,却又觉得充满希望,也许妈妈真的会加油,重新好起来。


没过多久,电话铃声响起,爸爸告诉我,几分钟前妈妈已经离开了。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也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走的,是护士晚上值班,才发现妈妈的鼻吸掉了出来。



■ 节选自作者的七日书,本文编辑李依蔓


自即日起可开始报名,10月16日,带着你的故事,来一场“自虐”的写作之旅,在导师带领下锻炼你的故事肌肉。



Day 1 


每一个人身上都暗藏故事。但你未必知道哪一个最动人,哪一个最有潜力成为你的好作品。在这一天,我们将和你一起确定故事主题。


是写两年前旅途中遇到的那个陌生人?是写自己最熟知的父母、爱人,还是勇敢地解剖自己?这些主题都可以讨论咀嚼。选择能把你带得最远的那一个。


在开始写作之前,你会得到三明治提供的写作学习资料一份,阅读和学习写作的基本技巧,是开始锻炼故事肌肉的必要准备。

Day 2


开一个好头。“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是不是你听了无数遍却始终模仿不出的开头?写出一个好的开头建立在你对全篇运筹帷幄的基础上,它甚至像表白一样,不是冲锋陷阵的号角,而是鸣金收兵的钟声。别担心,我们会帮助你打赢这场仗。


开头有几十种方法,但最直指人心的可能只有一个。


(本日写作量约300字)

Day 3


渐进铺垫。有了一个好开头,你开始带着你的故事爬升,“人物的生活正如山顶上摇摇欲坠的巨石”。上升曲线上摇摆着故事和人物的希望、悬念、困惑和隐忍。行动和情感在这里积蓄着。


(本日写作量约300-500字)

Day 4


记叙冲突,把故事推向高潮。一个故事不是被作者推着向前发展的,推动它的应该是矛盾。矛盾是故事的灵魂。在第四天,叙事弧线在这时来到了顶峰。我们会和你一起化身“灵魂炼金术士”,直面生活最真实的矛盾。


(本日写作量预计在500字以上)

Day 5


到了收尾的时候,是该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还是接一个新故事的开始?又或者,春秋笔法,写一句简单而含蓄的结尾,在字的缝隙间填上无数留白?让我们根据你的故事而定。


(本日写作量约300-500字)


Day 6


删减和修改。把删减单列出来,是为了突出它的重要性。一个好看的故事,必须“字字看来皆是血”,或者未必是血,也该是精华液、精酿啤酒和浓缩咖啡,万不能是咸丰酒店的黄酒,掺着尽可能多的水。而修改,则是结构上和语言上那“交卷前的验算”,我们有语言感觉极好的编辑为你精确再精确,也有最擅长“把握大局”的写作者,甚至可能重整你的结构。


(本日写作量约500字)

Day 7 


好了,现在你拿到了你的故事(字数通常在2000字以上),我们可以开始那一场“围炉夜话”了。我们会组织每一个学员分享自己的故事成品,并交流这七天来的、故事背后的故事。而这时候,你也得以跳出前六天的环环相扣、用上帝视角观察你写作的整个过程了。我们相信,这样的观察审视能帮助你,自己在将来展开无数个“七日书”,在自己的花园中种满故事。





Q & A关于“七日书”,我还想了解……用七天时间,写好一个属于你的故事China30s




1.“七日书”和“每日书”(点击了解三明治项目“每日书”)有什么区别?


每日书是每天300字,不限主题的基础写字训练,类似长期荒疏写字之后的热身、找回状态,从最自由的感觉,从碎片化的写作开始。


“七日书”偏向指导你写一个完整的故事。像老师傅带学徒一般,我们希望能手把手教你写好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故事,在七个工作日的连续训练之后,你将带着一篇完整的作品离开。你的作品也将有机会在三明治发表。


2.参加“七日书”的每一天都必须要完成相应的任务吗?


是的。“七日书”就是一个短期集训营,每一天都安排了重要的内容。我们不要求你每一天在规定的时段内写作。但自你选定日期开始之后,我们的服务周期将只持续七个工作日,期满如你不能完成作品,则将无法得到后续指导。


3.“七日书”的书写内容一定要是非虚构吗?


是的。“三明治”作为一个普通人非虚构写作孵化平台,一直致力于非虚构写作。我们期待普通人可以写出与自己有关的故事,继而整理好自己个人口述史、也记录下我们的时代。记者不能出现在每一个故事里,但你们,可以。


更多问题,请咨询三明治明仔(微信ID:ming30s)。



“七日书”带领导师



总导师





李梓新


三明治创始人


近20年经验传媒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本科以及伦敦大学学院国际公共政策硕士。曾任《外滩画报》主笔等职务。曾多次现场采访过英美法俄等国大选,以及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现场。独家专访哈佛大学校长、美国总统候选人等名人。著有《民主是个技术活儿:英国民主生活走笔》、《灾难如何报道》等。2011年创办中国第一个非虚构写作平台,培养了数千名普通写作者逐步成长为专业写作者。



导师




李依蔓


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硕士,三明治作者、破茧计划1.0作者,关注城市文化题材,作品被收入《破茧001》等书中,主要作品有《“北京深漂群”:雾霾移民群体写照》、《SNH48粉丝的“偶

像养成”游戏》、《年轻“猫奴”的日常:他们都为猫付出了什么?》。





万千


三明治作者,关注青年群体的故事,采访过多位业内经验丰富的写作者。个人主要作品有《网红背后的影子写手》、《让外国人产生依赖的中国App》、《覃里雯:前半生的“游荡者”》。





龚晗倩


三明治作者、破茧计划2.0作者,关注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主要作品有:《身为陆家嘴的金融猎头,她的生活是这样的》、《我曾是一名涉外导游,这个行业太特殊了》、《江夏里:一座上海老房子见证的知青两代》。




报名七日书



►  “七日书”时间和参与方式:


自即日起可开始报名,10月16日正式开始写作之旅,将在7个工作日里开展每天的指导和写作,组成小班相互交流,在导师带领下锻炼你的故事肌肉。



►  课程期间,你将获得:


  • 三明治提供的一份写作学习资料,帮你打开故事写作的任督二脉;

  • 一个你一直渴望写出、却从未在纸上成型的故事。并有机会在三明治发表;

  • 一群同样热爱写作,背景各异的小伙伴在小群交流;

  • 非虚构生活写作的基本方法和实践;

  • 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费用


499元 / 人 (参加过每日书及三明治写作课程学员优惠价 459元) 


►  报名方式


扫描下面二维码,填写报名表,支付费用。



支付成功后添加三明治明仔(ming30s)确认报名信息。如已添加三明治小治为好友,可直接联系三明治小治。


本活动开始后恕不退费。


点击图片,阅读七日书学员作品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相关内容详情

/ 七日书 / 

在导师带领下,用十天时间写好一个自己的故事

10月16日即将启程

Writer lives twice

每个普通人,都能在文字里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 点击进入《三明治:我们与我们的城市》亚马逊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