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川北路的记忆碎片,藏在第七百货店的糖果蜜饯里 | 三明治

倪蔚青、勿心 三明治 2023-06-04


11月,三明治在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虹口区社区样本展《多伦路 · 共生志》中,与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联合发起了“多伦镜像”四场系列在地工作坊,主题分别为 “虹口记忆讲述与写作”、“在时空中重新遇见鲁迅”、“多伦街巷故事捕捉者”、“多伦镜像艺术共创”。


在10月31日进行的“虹口记忆讲述与写作”工作坊中,近五十位参与者有着虹口生活记忆的写作者们参与其中,学习如何用文字的方式记录曾经是自己重要组成部分的虹口回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在微信平台上陆续发布这些写作者们还原的虹口故事,它们是珍贵的个体记忆,也同样印刻着重要的时代痕迹。


今天分享的,是齐玥和勿心这两位写作者带来的记录,关于第七百货店的糖果蜜饯,以及对四川北路、甜爱路、山阴路三条小马路的回忆。如果你也有和他们相似的故事想要分享,欢迎在文末留言告诉我们。接下来两周,“多伦街巷故事捕捉者”、“多伦镜像艺术共创”还将继续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进行,如有兴趣可关注三明治和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平台。





四川北路的记忆碎片,藏在第七百货店的糖果蜜饯里



作者:倪蔚青

坐标:上海

职业:阅读导师

在虹口生活的时间:20+年



上世纪90年代,四川北路被称为“上海第三大商业街”,仅次于南京路、淮海路,电视里总是在播着“ “走走逛逛其他路,买卖请到四川路”的广告词。从武昌路到虬江路的路段,是我初中时期几乎每天都要走上几遍的,因此有着不少的回忆。


四川北路武昌路口有一个春天百货,楼很高,大概有6、7层的样子,百货店的外墙上挂着一个时钟,如果从武昌路去上学,远远就能看到那个钟,一般都不会迟到。春天百货虽然也很热闹,但比起吴淞路口的第七百货就差远了。舅妈在第七百货做了很多年营业员,负责的是小家电的区域,当时是在三楼,那时候还没有电梯,上下楼都是走楼梯的。舅妈一直都是个美人,烫了头发,涂了口红,穿着藏蓝色的西装制服,脖子间系了一条丝巾,永远都是笑盈盈的。


我那时候很喜欢和妈妈一起去第七百货店,妈妈每次都要去三楼跟舅妈讲讲话,我却只惦记着一楼买糖果蜜饯的柜台。所幸每次妈妈跟舅妈讲完话,都会带我到一楼去买点零食。第七百货店的热闹程度是根据楼层递减的,三楼的家电区,电器比人要多,而且看的人比买的人要多。二楼是卖衣服的,虽然人也挺多的,但还是衣服更多一些,而一楼永远是人最多的,又挤又吵。烟酒的柜台前挤满了中年男人和老爷爷,买烟的居多。但还是比不过对面的糖果蜜饯的柜台,每次去都要排队,一楼的通道就被这样的两排人占满了,要想从这里通过,只能一边侧着身体往前挤,一边大声叫着:“让一让,让一让。”


糖果、巧克力、蜜饯、肉干……都满满当当地装方形透明柜里,大家沿着这些透明柜一边排着队往前挪,一边挑选着自己想要买的零食。柜台里一般都有几个营业员连轴转着,在离电子秤还有三四个人时,就会有营业员大声问你:“你要什么?”大白兔奶糖、奶油话梅糖、吃不厌桃片、卫生橄榄……有人报着名字,有人就狠狠敲了敲玻璃柜,指着里面说“这个,这个”。“要多少?”营业员一边甩开手里薄得有些透明的牛皮纸袋,走到顾客要的食物玻璃柜前,还一边不忘继续大声问着。然后就会打开柜子上面的透明盖板,拿起来里面的铁皮勺子,根据顾客要的份量把东西用勺子勺起,装入牛皮纸袋里。


无论是哪个营业员,一勺下去,都是正好的份量,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顾客看着电子秤上绿莹莹的数字,免不了夸赞几句“手里生活老好的嘛”、“这个份量准的”。营业员脸上就多了一丝笑意来,但手上的速度却一点不减慢,垛了垛手里的纸袋,纸袋上方垫出一些空余来,然后折了几下,就是一个漂亮挺括的三角包,这样用三角包封口的纸袋,拿到手里怎么都不会散开来的。


沿着四川北路走,过了虬江路,就到了群众影剧院。四川北路附近的电影院特别多,无论是自己去看电影还是学校组织去,我常去的都是海宁路上的国际电影院或者胜利电影院,偶然来群众影剧院却是为了找同学的。因为90年代末的时候,群众影剧院的底楼有一个挺大的游艺机房。群众影剧院的入口很大,没有推门,上两排台阶就进入了室内的大厅,大厅里一般都借着外面的自然光,不怎么开灯,所以常年都很阴暗。


大厅的一边是售票亭,另一边就是游艺机房的入口了。游艺机房很大,但是层高很矮,但不知道是因为机器太多还是人太多的缘故,总是显得很拥挤,很压抑。电子设备、电子音乐的生活充斥着整个空间,坐在机器前打游戏的人,周围围观的人都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所以说话声倒不是很多,只有在游戏回合结束的时候才会发出一些声响来。


当时的游艺机房是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但是这里的管理不太严格,这个地方就在附近初中的男生圈子里渐渐有了名声。一些男同学会逃掉周末的补习,在这里玩上半天。就算在学校里挺乖顺的孩子,到了这里就会多出一些放荡不羁的神情来,坏事大概是没有干过的,可能是当时红极一时的香港电影《古惑仔》看多了的缘故吧。




四川北路、甜爱路、山阴路,像三个性格迥异的同班同学



作者:勿心

坐标:香港

职业:老师

在虹口生活的时间:5-6年



四平路大连路路口原本有一座人行天桥,北边的那个街角是四平电影院。大人告诉我,桥的一边是杨浦区,另一边就是虹口区。小学毕业前,我一直在杨浦区的这一边生活。初中的时候,我去了虹口区念书。直到高中,我才离开杨浦区,彻底成为虹口区的居民。


我曾住在杨浦区的鞍山五村,是那种六层楼的老式居民楼。我们家住在一楼,木质地板因为长期潮湿而变成了柔软的质地,钢琴、床甚至桌子都陷进了地板里。我小时候和父母睡在主卧,叔父睡在次卧。爷爷奶奶则在花园里搭出了一个小棚屋,睡在里面。


不记得从哪一天开始,我们家的格局变了。妈妈消失了,爸爸则时不时睡在次卧,叔叔搬走了,奶奶和我有时候会睡在主卧。那时候,奶奶经常会带我去”看房子“。我们会在赤峰路口坐上123路公交车,穿过天桥底下,登陆虹口区。邮电新村站、溧阳路站那里出现了好多新楼,奶奶会带我去售楼中心看模型、问价钱。有一次,我们去四平路四达路口的世博花园”看房子“。当时,那个小区刚刚建好,入口处用浅色的石灰岩堆砌了八个小拱门和一个大拱门,围成了一片半圆形空地,十分气派。奶奶像平时买菜一样,问销售多少钱一平米。销售回答:“五千一平米……”然后又开始讲解其中的各种房型。我迅速地在心里算了算一百平米的房子要多少钱,这个价钱对当时的我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看了几处房,我逐渐意识到我们要搬家了,而新家与妈妈无关。爸爸回家的频率也日渐稀疏,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我开始在虹口区念复兴初级中学。初中坐落于四川北路、甜爱路、山阴路的交叉口,隔壁就有一家郭大王珍珠奶茶。这三条路像是三个性格迥异的同班同学,被迫坐到了一起。四川北路是学霸班长,能说会道,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山阴路像是一个生活委员,安排着行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当时的甜爱路则是一个沉闷诡异的女同学,没有人知道她脑子里在想什么,总是冷不防地说出一句幽幽的话。


借着学业,我在学校里逗留的时间越来越长。放学后,四川北路上总是有很多事可以做,去美仕唐纳滋买甜甜圈、去鲁迅公园对面买热腾腾的枣糕、或者去肯德基买薯条带到麦当劳吃。如果我往山阴路走,就会去同学的石库门房子里玩,看看传说中的“亭子间”。如果天色暗了,又想要冒险,我就会和小伙伴走甜爱路。那时候,甜爱路只有在路头和路尾有两盏路灯,靠近四川北路的地方有一家狭窄的文具店和一家花店,从路头走到路尾是需要点勇气的。听说,初中里曾有人在甜爱路上斗殴,发生过流血事件,这又给甜爱路增加了一股神秘色彩。


大多数时候,我只是在教室里和同学做作业、聊天、出黑板报。复兴的老楼是十九世纪建的,灰白色的墙面上点缀着少许欧式花纹,屋顶上砌了红色的瓦片。一楼的天花板很高,傍晚没有人的时候,地板能踩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还伴着回声。当我第一次读到《哈利波特》里的桃金娘时,我就想到了初中的女厕所,似乎真的有鬼魂可能躲在那扇木栅门后面。


每到周五,我的妈妈就会来学校接我去普陀区的外婆家过周末,我们要在晚上转乘两次巴士,才能到外婆家。后来有一次,妈妈来接我时给我打了个电话,让我去学校门口的路上找她的车。我疑惑地挂了电话,不知道我妈让我找什么车。自行车吗?小的时候她常常骑车载我。可是外婆家很远,骑自行车怎么能到呢?


我离开校门,转到了甜爱路口,一辆白色的大众三厢POLO在闪着灯。我朝着黑暗的车窗里张望,妈妈便摇下了车窗,招呼我上车。从此,我们回外婆家的路程短了很多。陪伴我们的除了新车,还有一个新人,就是妈妈现在的伴侣。


初三暑假,我和爷爷奶奶终于搬进了虹口区的新房,离和平公园只有一条马路的距离,下楼就有巴士直达四川北路。不过,当时我就要去江湾镇读复兴高中了。开学后,奶奶每天都催我快点出门,好赶上去四川北路的第一班863巴士。到了四川北路,我又要转乘97路,才能到达高中。我们高中的之升楼与四川北路的欧式建筑遥相呼应,有一个大大的欧式穹顶。据说,之升楼面对的那个校门是原本设计的正门。从那个门看过去,整片校园基本是左右对称的。不过,由于风水不好,我们常开的校门是车站南路上的那个门。从那个门看过去,复兴高中就是《我为歌狂》里南华中学了。


上了高中以后,妈妈也嫌远,不来接我了。周五放学,我会和朋友沿着汶水东路,走去新建的三号线轻轨站。不想回家的时候,我们就在汶水东路上来来回回地走。走到天色暗下来,我才下定决心,走进轻轨站。


我在虹口住到了高中毕业,就去美国念书了。大三回家后,我才知道爸爸这些年其实都住在瑞虹新城,有着自己的两房一厅,和自己另外的一妻一女。知道瑞虹新城,还是因为早年的“智力大冲浪”办过一次七八七八奖平方,最后冠军的奖品就是瑞虹的一套78平米的房子。现在每次回上海,爸爸总是带我、老公和孩子在瑞虹新城旁边的月亮湾晃悠,妈妈也会特地开车跑来虹口看我和外孙们。她和我发出一样的感慨:虹口有些地方一点也没变,有些地方已经变得伐宁德了。



·    ·    ·    ·    ·


关于「多伦镜像工作坊」




在今年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中,三明治将与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联合,通过立足社区的线上、线下工作坊活动,邀请曾经/现在生活在多伦路,或受到多伦路影响的创作者,接力共创,重现多个世代在多伦路的生活空间,让现在与镜面中的过去交叠,呈现出多个时空下多伦路上人们的生活轨迹。



·  ·  ·  ·  ·


「多伦路 共生志」展讯简介


上海的城市更新已经由城市更新、城市再发展的阶段逐步迈入“社区邻里复兴”的阶段。在政府的引导下,以社区微观层次为工作空间,协调机构、居民、工作者、在地企业以及艺术创新力量,围绕着“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公共空间和社会网络,营造宜业宜居的社区文化,共同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


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虹口区社区样本展《多伦路 · 共生志》,展览将围绕社区培力与社区营造的理念展开,以展览为文化载体,记录、激发、畅想多元群体共生的理想社区愿景。通过“项目Project+展示Display+活动Activity”三条线索进行社会策展。展览呈现东照晓亭、李白烈士故居、恒丰里、木刻讲习所等一批社区微更新项目与案例,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的艺术介入社区实践“行走多伦”计划,《声音碎片Acoustic Fragments · 15》录音系列作品,充分解读人与社区、生产与自然、公共与共有之间的社会关系。“共生志”学术论坛系列和《多伦镜像 Reflection of Duolun》写作工作坊系列将在展览同期举办,促进在地知识生产与交流。


展览媒体联系:media_susas@163.com




关于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由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于2003年创建,是一个按现代多功能目标规划建设的、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和服务的非营利文化艺术机构,是一个当代艺术国际化交流的平台。它以 " 原创性、学术性、国际性 " 为办馆理念,具有展览、研究、教育、收藏、交流五大功能。




- 近期活动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