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6种心态,让你不敢有求于人

HBR-China 哈佛商业评论 2023-11-15


我们许多人都很难真正寻求帮助。久而久之,这会让我们变得痛苦难堪。自力更生并没有错,但如果你想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成功,重要的是在工作超出个人能力时承认现实,并愿意寻求帮助。那么,怎样学会正确求助呢?



玛莎压力很大。公司的供应链严重中断,使得她的团队不得不投入额外时间。尽管下属都非常称职,但她非常不愿意要求任何一个成员再增加工作量。她相信他们的工作足够饱和,她有责任挺身而出。她对老板也是这种态度。玛莎不想找他帮忙,因为她觉得如果找他帮忙,他会不高兴。


然后是个人生活的压力:她的孩子还小,需要很多关注,但她知道很难再让丈夫投入更多。他的工作压力很大,需要很多精力。他还热衷于体育运动,她也觉得他需要借此放松一下。所以,自己来管理家庭和家人似乎更加容易。


这些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尽管人类是社会性动物,随时准备着给予和接受帮助,但我们许多人都很难真正寻求帮助。久而久之,这会让我们变得痛苦难堪。随着转向远程工作,许多人都与同事隔绝,寻求帮助的挑战只会加剧。


当然,自力更生并没有错,这是我们社会中备受推崇的品质。但如果你想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成功,重要的是在工作超出个人能力时承认现实,并愿意寻求帮助。


怎样学会正确求助呢?让我们从抵触情绪的源头开始。



什么阻止了我们寻求帮助


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学家、高管教练和领导力发展教授,我致力于了解人们反应和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过程。我已经确定了一些驱动“自力更生”心态的常见模式。


对脆弱的恐惧:对于缺乏安全感、总会在意他人看法的人来说,寻求帮助似乎是一种软弱的表现。他们担心这会让自己显得无能和低人一等。有些人可能还患有冒名顶替综合征(通常是没有理由的),担心别人会看穿他们精心打造的形象。所以他们会与他人保持距离,试图自己处理一切。


需要独立:当你优先考虑自力更生和自给自足时,寻求帮助就会让你感到不适。也许是因为家庭和文化背景,许多人都认为自己应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他们天生是独行侠,在强调团队合作的情况下往往会很挣扎。独立对他们的自我形象至关重要。


害怕失去掌控:有些人不会寻求帮助,因为他们不想欠任何人情。他们可能有信任问题,不喜欢把自己交给他人。寻求帮助可能带来的权力转移,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因此他们宁愿独自承担问题。


害怕被拒绝:很多人都高估了求助对象拒绝我们的可能性。对于将拒绝与对个人价值的攻击联系在一起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他们似乎没有意识到,对方无法提供帮助的原因可能有很多。


过分同情他人:有些人对别人的情绪非常敏感,他们会预料到别人的反应,比如有负担,而这些反应可能并不真实。他们不会寻求帮助,因为他们不想被视为理所应当求助、自私或令人讨厌的人。他们觉得必须通过照顾和保护他人,同时隐藏或忽视自己的需求,来赢得喜爱。


受害者心态:一辈子认为自己不值得接受帮助的人,极少会寻求支持。不断听到这种内心的声音,他们会产生一种“自己很可怜”的心态,并相信独自牺牲和奋斗是他们的命运。


显然,许多陷入这些行为的人都有自尊问题。他们严格律己,通常不相信自己有权寻求占用他人的时间和精力。有时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别人能如何帮助自己。童年时期被忽视和虐待等负面经历,可能是导致他们不愿寻求帮助的原因。遭受虐待的人往往会试图通过少提出要求来自我隐形。


但历史不是宿命。我们一旦弄清楚为什么不愿寻求帮助,就可能会改变行为。



重写个人脚本


根据我与多名难以寻求帮助的高绩效高管的工作经验,我发现了一些人们可以在寻求帮助方面做得更好的方法。以下是我在玛莎的案例中使用的方法。


寻求咨询:玛莎来找我是因为她的一个朋友建议她去看教练或心理医生。这个朋友指出,这些人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人,他们是收费的,所以向他们寻求帮助可能会让她更舒服。犹豫一阵后她和我约了个时间,在最初的几次治疗中,她体会到了被支持和拥护的感觉有多好。我们讨论了阻碍了她寻求帮助的原因,发现这是她童年养成的一种模式。父亲缺席,母亲抑郁,她承担了照顾者的角色,总是给予他人支持,但从不指望从他人那里得到支持。我们努力建立了她的自信和自我意识,让她接受了一个事实:如果她不寻求帮助,就会精疲力竭。


我希望难以寻求帮助的人也能探索自己的障碍,并认识到克服它们的重要性。阅读这篇文章可以是个良好开始。但如果你发现自己需要进一步的鼓励,数字技术可以让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找到合适的教练或治疗师。


重新定义:玛莎还需要重新审视她面临的问题。我希望让她明白,寻求帮助不是给丈夫或同事带来负担,而是给他们一个挺身而出,为家庭或团队的成功做出贡献的机会:这是一个双赢的提议。玛莎发现,当她要求几个直接下属调研潜在的新供应商时,他们都很兴奋。当你信任别人的时候,就表明你重视他们,这会加深你们的关系。相应他们也会足够信任你,在有需要的时候向你求助。事实上,在小事上向一些人寻求建议和帮助后,玛莎发现这些人现在认为她更加友善,经常会征求她的意见。


我还鼓励玛莎考虑一下,如果她继续只靠自己,会给大家带来什么后果。不可避免地一些事情会被遗漏,这对她和其他人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寻求帮助可以被看作是为更大的利益服务。


我们还重新定义了拒绝。是的,人们可能无法或不愿意满足她的要求。但他们可能会提出其他替代方案,或者教她如何在未来更好地提出要求。


采取SMART法:SMART是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实现的(achievable)、相关的(relevant)和有时限的(time-bound)的首字母缩写。一个SMART请求会详细说明你需要的帮助,解释你为什么需要帮助,建议对方可以采取的步骤,保证他们有能力提供帮助,并清楚说明你什么时候需要他们提供帮助。玛莎的部分问题是,她常常不知道该向谁求助,也不知道如何开始对话。我向她解释说,当她感到要求过多时,应该首先考虑谁可能拥有帮助她的技能、能力和知识,谁最有可能答应。然后,她需要使用SMART指南并清楚表达诉求。


我们还讨论了时机和语气的重要性。没有人想在对方压力大或心情不好的时候请他们帮忙,你必须给出足够时间,让他们考虑能否满足你的需求。还应该将请求定位为探索可能性的对话,而不是一场交易。


在我和玛莎的一次谈话中,一个幸运的机会帮助我教会了她什么是SMART法。她向我提到,她收到了CEO的紧急要求,要她提供一份供应商名单,这些供应商正在为公司的工厂生产高规格特种部件(包括可能的配额和时间表),截止时间是一周。玛莎显然无计可施了,她向我抱怨说,这个要求涉及她只是表面熟悉的一个业务领域。不过经过一番提示,她指出一位制造高管对此非常了解。她还说,鉴于他的职责,获得CEO想要的信息也符合他的最大利益,这与他的工作密切相关。于是我建议道,寻求他的帮助对他们双方是双赢的。


不久之后,玛莎联系了这位主管并请求他的帮助。不出意料,他答应得很爽快。他对制造领域的了解使她的要求得以实现,有了他的助力,她能及时将信息传达给CEO。


沟通:玛莎的恬淡寡欲使得其他人很难了解她,也排除了同事、朋友或家人意识到她需要帮助,甚至在她没有提出请求的情况下自愿提供帮助的可能性。我鼓励她更开放真实地交流,例如感到压力太大时,可以表现出来。当她在丈夫面前表现出脆弱,承认她不能兼顾工作和家庭时,他就更愿意伸出援助之手了。


我还建议玛莎花更多休闲时间与同事相处。例如,她可以定期去公司餐厅就餐,而不是总是在办公桌上吃自己带的午餐,这样就可以有机会与同事谈论她所面临的挑战。这些对话可能会为共同解决问题的会面,或者为同事更积极地代表她参与解决问题而打好基础。玛莎很快发现了这个新习惯的价值,因为这使她能够从一位同事那里得到帮助,来应对一个不可靠的供应商,这个同事过去在这个供应商身上遇到过类似问题。



练习:和其他技能一样,练习会让寻求帮助变得容易得多。我建议玛莎从和她相处得舒服的人开始,比如家庭成员或值得信赖的同事。


她决定向孩子学校的一位家长提出一个SMART请求,问他是否愿意在这学期剩下的时间里,每周有几天拼车接送孩子。以前她都是自己开车送孩子上学,她丈夫偶尔会帮忙。玛莎对她得到的热烈回应感到惊讶。这鼓励了她向另一个不太熟的人提出请求:大学的一个老同学在另一家公司担任类似职位,玛莎找到了她,问她是否愿意每月见一次面,讨论她们可能正在处理的棘手问题。


每月的头脑风暴会中,玛莎都会提出她的一些主要挑战,这对她来说是很好的练习。她的同学是一个非常棒的倾听者,非常注重解决问题。此外,这些对话并不是单方面的,玛莎意识到她对这位老同学也很有帮助。在会面中,她们都找到了自己问题的解决办法。


我建议玛莎在有人同意协助她时,试着心怀感激地接受,甚至可以让对方全权负责这项任务。有趣的是,当玛莎开始向外求助时,对方给予帮助的热情和能力让她一开始感到非常惊讶。她很快意识到,几乎每个人都更喜欢同意,而不是拒绝,她开始享受大家相互依赖、朝着共同目标努力时产生的陪伴。虽然对她来说寻求帮助从来都不是一个即时、自然的反应,但她现在可以更经常这样做了。


寻求帮助并不是软弱的表现,相反,它可能是你能做的更勇敢的事情之一。它还可以改善人际关系,让你有时间专注于工作和家庭中最重要的任务。所以不要犯总是试图单打独斗的错误。要足够聪明,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帮助,并有效地寻求帮助。


关键词:职场


曼弗雷德·F·R·凯茨·德弗里斯(Manfred F.R. Kets de Vries)| 文  

曼弗雷德·F·R·凯茨·德弗里斯是一位管理学者、心理分析师和高管教练。他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领导发展和组织变革杰出临床教授。

贾慧娟 | 译   刘隽 | 校   孙燕 | 编辑




推荐阅读




70后“油”,80后“怂”,90后“横”……老板怎样不被这届年轻人PUA?作为前浪的我们,是改造“后浪”,还是顺应潮流帮助年轻人创造更大价值↓



想要人尽其才的企业,都需要一个内部人才市场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联系方式

投稿、广告、内容和商务合作

newmedia@hbrchina.org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