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发布会在北京圆满召开

规划中国 2023-02-13


2019年11月10日,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19)》, 报告筛选出48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以全新的包容发展视角,构建出全球价值活力城市指数及“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数。这是习近平主席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首次发布的具有开阔视野、深度内涵的全球城市研究,开拓了我国国际城市研究领域,并为国际间跨区域城市合作提供了参考。


全球城市研究报告的发布正值中国第二届国际进博会召开,充分展现出中国与全球城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正在不断加深了解和友好合作,缔结互信、互惠、互联、互通的命运共同体。


2019年11月10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19)》,这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基于历年研究成果,首次对外公开发布“一带一路”发展视角下的国际城市研究与指标评价,具有开创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开拓了我国国际城市研究领域,并为国际间跨区域城市合作提供了参考。


中规院院长杨保军

中规院总规划师朱子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孙安军

中规院深圳分院院长方煜


会议由中规院总规划师朱子瑜主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孙安军、欧洲城市联盟首席代表分别致辞。来自于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社科院、中规院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规院院长杨保军向与会专家、媒体和公众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发起以来,中规院主持完成的一系列区域与城市研究。并宣布《“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作为这一系列研究的正式成果,今日对外公开发布。


中规院深圳分院院长方煜详细介绍了该报告的主要内容。报告基于包容共享的发展视角,构建全球价值活力城市指数及“一带一路”潜力城市指数,用于评估城市参与全球发展的活力及潜力,揭示当前全球城市演进中的变革和趋势。


与会专家就《报告》内容展开探讨,并就“当前全球城市面临的挑战”、“‘一带一路’对全球城市发展的影响”等议题展开对话。会议形成如下共识: 


● “一带一路”倡导包容性全球化,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引领全球化范式的转变,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让全球化惠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代表了全球化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划时代的重要价值。


● 在当前全球化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19)》)提出了包容性全球化视角下认知全球城市的新思路,识别了全球城市的新格局,为未来全球城市的相互认识、理解与协作,给出了有重要价值的启迪。


● 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国家的共识,中国和欧洲可以在全球城市研究中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包容友好、可持续的区域化全球化进程。


1 研究背景

自2014年始,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组织部署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 率先开展《“一带一路”空间战略研究》课题。课题研究成果成为国内城市规划领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空间研究基础和先行者,作为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依据,有效引导了我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2018年,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组织部署《“一带一路”工程标准(城乡规划领域)应用情况调研》课题。由中规院领衔,联合全国各省市共20余家规划设计机构组成课题组,对“一带一路”沿线的70多个国家的城乡规划领域建设工程标准展开调研。《调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沿线国家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城乡规划执业机构资质认证情况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分类。《调研》重点对我国城乡规划领域标准走出去与国际化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体系适应、技术标准对接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中规院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潜心开展《“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研究》。从“一带一路”包容性发展视角下,对全球485个城市进行持续跟踪与辨析。


2 报告摘要

报告从资本驱动的控制视角走向“一带一路”包容共享的发展视角,基于城市"活力"与"潜力",更为全面真实地揭示了当前全球城市演进中的深刻变革和未来趋势。


《报告》基于当前全球化的发展困境与演进趋势,提出在包容发展全球化时代,全球城市需要更高质量的发展。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时代,学者和机构提出的“控制中心”和单一“网络关联”视角,难以解释当前全球化面临的困局。在“一带一路”包容性全球化背景下,《报告》提出全球创新网络、全球生产与服务网路、全球联通设施网络——三大“网络协同”的发展视角,利用多维数据,构建评价体系,客观评估全球城市价值活力。同时,基于“一带一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五通”视角,评估全球城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发展潜力。


通过对全球485个城市的评估发现,北美、西欧城市整体能级保持较高水平,东亚地区能级上升,东京、北京、新加坡进入全球前五位,同时亚欧非大陆连接地带的俄蒙、中亚、南亚、西亚城市呈现散点崛起,将成为未来全球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全球城市呈现出多极化、扁平化、网络化的新格局。全球顶级城市格局正在从以西方城市为主导走向东方城市崛起,“亚洲世纪”有望开启。世界大变局下,中国将有机会成为全球供应链“双循环”体系的新枢纽,为全球发展贡献新动能。


《报告》主要观点包括:

• 以新自由主义为旗帜的经济全球化已经走到十字路口,需要更加包容、公平的模式,全球化才能顺利推进。


•“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引领了包容性全球化的新思潮。


• 包容性全球化时代,全球创新网络、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全球联通设施网络三大网络协同,共同决定了全球城市的价值活力。


• 城市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领域的作用,可揭示全球城市潜力格局。


•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呈现多极化、扁平化、网络化的新格局,顶级城市优势稳固,全能型城市竞争力更强,亚洲城市及新兴国家的后发城市实力显现,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潜力巨大,正在快速崛起。


• 世界正在重回原点,多个亚洲城市跻身全球前列,“亚洲世纪”即将开启。


• 世界大变局下,中国引领“一带一路”建设,深刻改变在全球供应链和全球价值体系中的角色,成为全球新“枢纽”。


专家论道

与会专家就《报告》内容展开探讨,并就“当前全球城市面临的挑战”、“‘一带一路’对全球城市发展的影响”等议题展开对话,并对本次研究提出建议。


欧洲城市联盟首席代表尼古拉斯·康蒂纳基斯分享了欧盟在城市合作以及与其他国际城市交流合作方面的情况。他认为,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各个国家需要持开放的态度开展协同合作。欧盟过去也一直通过与政府、企业、机构、民间团体、大学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切实帮助城市的转型和发展,加强彼此理解。


联合国人居署办公室主任张振山就“城市人居环境”发表了观点。他认为,城市发展正面临着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城市的人居环境是体现城市竞争力和活力的重要方面。联合国人居署一直致力于城市人居环境提升的相关议题,开展了国际导则的研究,并与中规院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基础。在未来,希望能够继续开展合作、推动全球人居环境的改善。


中国社科院研究院倪鹏飞就“‘一带一路’倡议下未来全球城市格局”发表了观点。他认为,全球城市格局经历了从西向东逐渐演化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制度和技术是引导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2020年-2050年,世界城市化率将增长到70%,随着亚洲可持续竞争力不断提升,环印度洋时代将会到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迅速崛起,中国城市也将持续崛起。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包容性全球化与上一阶段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在内涵上有着深刻的差异。上一轮由资本驱动的全球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矛盾与问题。在全球联系愈发紧密的今天,需要寻找一条新的道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再依靠资本逻辑,而是着眼发展,让各国人民在发展中互惠互利、平等获益。以“网络协同”的新视角把握全球格局的演变规律。


相关领域专家认为,城市的发展要从更宏观的区域网络视角去分析。城市并非独立存在,不能只关注大城市的发展,还要关注小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问题。城市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单一解决重点问题而忽视其他问题的发展模式必然会失败。相关领域专家还就“人工智能对实现工业4.0的影响”发表了看法他认为, A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为城市发展带来根本变化:比如公交服务效率和服水平的升会有效降低私家车数量并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物流和生产的智能化、集成化将极大提高城市的效率并降低生产对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城市的空间安排。未来的发展,要尽快适应世界的变革与转型,善用技术、拥抱技术,使技术更好的帮助社会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孙安军对近几年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交流情况进行了介绍。通过与中亚等国际组织开展培训等活动,增进了解的同时向世界分享中国规划新经验;积极探索参与全球治理的规划新途径,如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规划师联盟等;在共享的基础上,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如向中东提供规划技术服务,积极推进境外产业园区规划技术合作研究等示范项目。发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国际、国内规划交流平台作用。


人民网、新华网、澎湃新闻、界面新闻、中国经营报、中国网、中国经济时报、中国政协报、第一财经、凤凰网、中国建设报等诸多媒体机构代表参加了本次发布会。



一带一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