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 | 一份学生工作,他如何做了四年

校团宣杂志社 青春川大 2024-04-29


他说“做学生干部最害怕从一个改革者蜕化为既得利益者”


在上一期,我们“揭秘”了“学习”栏目背后的李聪鑫学长,采访了他对于“学习”栏目的想法。这一期,我们将围绕学生工作这个话题,了解这位老学长对于学生工作独特的体会和感悟,看看他有什么秘诀来做好学生工作。


1、请学长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学生工作经历。


看到上一期采访后,我同学就问为什么要称呼我为“老学长”,我想被叫“老学长”一个是因为我的同事皮了一下,第二个大概是我的学生工作年限吧,因为大学做了4年的学生工作。

那我的学生工作经历的话,可以概括为“轨迹很单一,角色却多样”。轨迹单一是因为我一直在团宣的杂志社。大一文编干事,大二是副主编,大三是主编兼任社长,大四是团宣的副主席。之所以说角色是多样的,在大四我算是团委老师的半个文职秘书加半个参谋,这是除了副主席这个角色外另外一个角色。另外我觉得我在前三年有时候不仅仅是一个“事务官”,也在同时做一个“政务官”,也是双重角色。

那我理解的“事务官”主要就是做事,写文章、办活动、组织例会等等。但是“政务官”却是要思考一个部门和组织的长远未来,思考这个集体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这个集体距离她应该达到的标准还有哪些差距,为了弥补这些差距她需要进行哪些变革,变革和发展的整体的框架又是什么,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又是什么,变革又应该遵循什么原则等等。总的来说,事务官维持一个部门的正常运转,而政务官则要思考、塑造一个部门的未来。




2、那学长是更愿意做政务官吗?


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如果只是做一个事务官,那么我会完成日常任务,甚至完成地很好,可是这有可能只是单纯量的积累或重复,而这些量的积累或重复没有政务官的引领和推动很多时候很难形成质的突破。

但我认为在学生工作的语境下不能完全割裂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关系。政务官有时候也要参与具体事情的落实。举例来说,我会去思考杂志社在哪些方面有大的变化,但我也会去看大一干事写的会议记录,告诉分管这位干事的干部会议记录做得怎么样。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做事务官所积累的经验是我们做政务官思考怎么样进行改革,如何推进改革时的重要基础。在大四我能做好团委老师的参谋的原因之一就是前三年积累的经验和想法。而且,在我们这一届团宣主席团中,只有我一个人做过部长,这就是我相比其他人的优势。

在我还是干事的时候,我当时就提出要从组织、制度和文化三个角度建设杂志社。当我成为杂志社主编、社长,尤其是团宣副主席后,我更要做好政务官的角色。我个人认为,从干事到分管主席,对做好政务官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




3、请学长分享一下你做政务官时的成果。


第一个我想说的是,我们理清每个职位的具体职责是什么。分管主席、部长、副部长和干事,每一角色到底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假设没有明文规定或者说约定俗成的准则,在缺乏大方向的约束下,张三可能一个做法,李四可能一个做法,他们做法的差异就可能导致部门一年一个样,部门的发展缺乏稳定性。


职责不清带来的第二个很大的问题就在于有时候正确评价一个干部。刚才提到,每个职位的政务官和事务官角色的比重是不一样的,我们理清每个层面的干部职责的过程有可能就是理清相应政务官和事务官在这个角色中所占比例的过程。假设一个职位中政务官比重非常高,那么,担任这个职位的干部几乎都在做事务官的事情,那这名干部也许是兢兢业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但是,坦率地说,他是称职的吗?

第二个我觉得是确定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例如,分管主席和部长团开会讨论,决定要解决哪些问题,然后设定每个问题具体到什么时间解决到什么程度,时间表和路线图就出来了。责任人的意思是说这件事谁负责,又是谁监督。比如,某一件重要事情是副部还是正部做,副部做的话就是正部监督,正部做的话就是分管主席监督。如果到期工作没有做好,那就分析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态度原因造成了失误。




4、学长,有一件事情我是挺好奇的,你会时不时参加部门例会,有的干部可能做了正部就不来开例会了,为什么你做了副主席还要来开例会?而且往返望江和江安又费时间。


不仅花费时间,而且还有路费,开玩笑。在我看来,正部参加例会是应尽的义务,可以不必次次都去,但是应该保持相对高的参会频率。我大三从望江到江安开例会,很多时候我都是坐着最后一班校车走的。

做了副主席后,其实我第一次决定参加例会前特别纠结,就像你说的那样,我都大四了还有必要去开例会吗?然后我就想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当县委书记时候的一些事情,因为我刚好也是在正定县读的高中,就想到当时他骑自行车走乡串户。我就想,他是县委书记了,还能这样,我就不犹豫了。后来当同事跟我说,干事们挺接受我说的内容时,我的心里被触碰了一下,之后我就来例会来的比较多了。

那我参加例会主要有几个任务,向干事从宏观上解释我们在做什么;告诉干事团委的氛围是什么样的,让他们了解团委;提供经验和建议,让干事更快成长;观察部长团工作情况;寻找接班人等等,所以参加例会有很多收获。


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是,我认为,干事是我们接触和了解川大青年的一个渠道。习总书记曾经直接在正定县城的大街摆了一张桌子听取意见,但是我没法在青广摆张桌子。那我可以通过开例会,也包括和干事面对面的聊天了解他们,来部分地了解我们川大青年,因为我们团委的任务和使命就是要让川大青年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大学生活。我们杂志社有四个分支,我和文编、美编、网媒的部分干事都有面对面的交流,和社务干事在电话里有过沟通。习总书记说,当县委书记就要跑遍每一个村子。我把这句话迁移过来,我和四个分支的同学都有接触,从这个角度讲,团宣副主席这个职位我干得也算是合格吧,我想。




5、刚才提到的“触碰”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影响很大。大四上的这件事和另外几件事带给我最大的转变就是,之前我做学生工作就想让一个部门变得强大,但是那些事之后,我做学生工作就成了我要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川大青年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大学生活。我想如果当一个同学碰到困难又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时,如果他能条件反射地认为我可以找团委帮忙,或者我们提供的公共服务尽可能广地覆盖到他面对的问题和需求时,我觉得那时候就证明我们做得越来越好,那种被信任的感觉是特别好的。比如“学习”栏目就受到了大家的认可。




6、学长体会过那种被信任的感觉吗?


已经有若干个不归我分管部门的同事和我沟通过他们部门的情况,我就不详细说了,我认为这个也算是一种被信任。还有一件有趣的事,这一次换届,有两个来自不同部门的同事说,如果她们同时竞选成功就要找我约饭,现在她们都是副主席了,也该兑现说过的话了。(小编:hhh有生之年一定兑现。)




7、学长身边的同事都说在例会上发言时你的语言非常富有感(shan)染(dong)力,手势动作特别丰富,还有人觉得你的手还很好看,你是怎么看待这些评价的呢?


可能我是一个表达欲特别强的人吧。其次,这种感染力来源于我发言中附带的宏观感吧,或者是看问题的视角等等。还有就是我日常输入的一些书籍、影视剧和音乐可能都对提升了感染力。如果不是别人拍照,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手势会那么丰富。至于手好看,别人觉得好看那应该就是好看吧。(小编:学长你又开始自恋了吗?)




8、请问学长如何看待群团改革?


我觉得群团改革的一个关键,在于不仅要团委老师们主动走进我们的学生干部,和更多的学生干部有所交流,也在于学生干部,尤其是二级学生干部更应主动地找到团委老师去沟通想法。这种沟通会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形成一种信任和默契,这种信任和默契其实对我们开展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能让我们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

上个学期,杂志社社务系统的四名干部和团委老师聊天,她们聊得热火朝天,只要一句话说出来,就肯定有另一句话跟上,中间我打电话她们顾不上接,我发QQ也没人理我,(小编: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请稍后再拨。)那天和团委老师聊完还去和分管我们的团委书记也聊了聊,最后她们说自己很有干劲,也对团委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像这样的沟通很有必要、价值很大,对我们推进群团改革很有帮助。




9、我想“改革”这个词在你学生工作中出现了很多次,你对改革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的吗?


分享我的“改革三段论”吧。首先,一场改革要不要进行的根本判断标准是这场改革能否让川大青年有更加美好的大学生活,如果不能,那看起来再好的改革我们也不去做。,这场改革能否得到要实施具体改革措施的人的支持。如果执行团队不支持、不理解,改革是没办法推动的。最后,改革是破旧立新,有时候会引发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包括在制度、组织和价值观上三种不协调,那就要考虑产生的不协调是不是可控的。如果不是可控的,有什么什么方法措施去应对这种不可控的不协调呢?




10、如果学长面试学生干部的话,觉得他身上什么品质或者能力是比较重要的呢?

责任心、业务能力、改革精神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除此之外,另一项重要的考量标准是,这个候选人懂不懂共青团,愿不愿意接受并且践行共青团的价值理念。




11、学长有什么话想对有志于在学生工作上打拼出一片天地的学弟学妹们说吗?


首先我们开展学生工作的时候要更多地考虑川大青年的需求是什么、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做学生工作不能脱离青年,以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方式去开展工作,而是要立足青年的需要,不能单纯局限于个人能力的提升和部门的发展。

第二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得失心不要太重。不要因为今天被学长学姐夸奖或者批评而在内心产生很大的波动,其实学生工作是一个长跑,刚开始跑得好或不好并不代表最后的结果。

第三是要想在学生工作上打拼出一片天地,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不能懈怠,一旦懈怠就会从刚开始充满干劲和激情的干事变成坐享其成的既得利益者。

四是多学习相关党政知识。提早学习党政理论知识,会在学生工作上少走一些弯路,从中找出一些学生工作的突破点。




12、你怎么评价你自己呢?


我不是一个能够客观认识自己的人。换届“退休”后,我有一种平安落地的感觉,因为我最终没有辜负同事们对我的期待。其实,做一个学生干部,我最害怕自己从一个改革者蜕化为既得利益者,这是最大的悲哀。我做了一些事情,让我的信念没有滑坡,但是我还是要去对抗自己的缺点,不然那些不足最终有一天也会把我彻底拉入泥潭,让我成为一个安于现状、坐享其成、毫无责任感的人,这是很可怕的。

至于我做的事情,正确的请后来者坚持,错误的请后来者纠正,待定的请后来者辨析,这就是一个已“退休”的老学长的心愿了。



如果只读上文,都会觉得学长是一个比较严肃正经的人,emmm,反正小编之前一直是这么觉得的,虽然他平时也有说话很风趣的时候。


但是,但是,但是!直到今天小编都在诘问自己,我们究竟是做了什么打开了学长自恋的开关,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关上,都这个年代了哪来的这种超长待机模式啊?!

当然,学长的“自恋”属于幽默的一种,送上今日份彩蛋之学长的自恋式幽默~


1、谈到如何做好学生干部,学长说

“blablabla,但是像我这样的是可遇不可求的”

小编:学长,你听说过一个词叫“大卸八块”吗?


2、谈到大二学生工作的经历,学长说

“我还是很认真的,虽然我四年一直很认真”

小编:学长,听说某人前一阵因为早上睡过了爽约了干事,有这事吗?


3、谈到管理能力,学长说

“因为我本身管理能力就很强"

小编:刚才是谁说自己大三组织能力很不好来着?怎么记性这么差呢?


4、采访结束小编出于友好小编说”麻烦学长了“,学长说

“没事,你们一直在麻烦我”

小编:……


学长说这些的时候全程一本正经.jpg,但每次说完立马崩掉,连说“没有没有没有,开个玩笑”。

(小编:学长,不要再解释了,你已经暴露了。记下来,记下来。)


另:上一期说好的老学长庐山真面目,就在下面👇👇


校团宣杂志社出品

岑虹毅 / 责编

孙晓菲 / 文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