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品展 | 看华西学子以文战“疫”,争做抗疫的心灵守护者!

抗疫在行动 青春川大 2022-10-07


  下面的文章均来自华西学子。


  他们是捍卫你我心灵沃土的战士,

也是深情歌颂医护人员、党员英雄的学子。


  快和小川一起阅读这篇情感真挚的文章,

一起感受Scuer抗疫的必胜决心吧!







       战“疫”——做好心灵的守护者

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窦翊愷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大家迎接新春佳节的节奏。而此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就此打响。

    “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激增”、“存在人传人的风险”、“潜伏期长达14天”、等等关键词充斥在电视、电脑、手机的屏幕上,一时间“有没有买到口罩”成了大家见面的第一句问候。湖北、浙江等省市相继拉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商场关闭、公共交通停运、春节假期延长,大家开始慌了。焦虑,不安,紧张,烦躁......一遍遍翻看疫情地图,查询确诊信息,学习防护措施,不断地向长辈们劝告这次疫情的严重性。作为90后我们,一下子被拉回2003年那场SARS的回忆中。

    “武汉告急!医务人员人手不足,医疗物资严重匮乏!。”全国人民的力量开始向湖北聚集,向武汉聚集。运送物资,捐款捐物,多地医务人员奔赴武汉,驰援湖北。朋友圈一遍遍地刷起“华西医院派出第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呼吸、传染、重症多名医护整装出发”。与此同时,我所在的心理卫生中心,也喧闹起来。

    面对这场战“疫”,社会群众会因为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感到恐慌,一线医务人员也会因为承受巨大的压力出现情绪问题,医护人员的家属更会因为担心亲人健康焦虑难眠。既然我们不能前往一线救援,那么我们就要把后方的工作做好,守护好人民心灵的家园!一则科室老师发布的紧急通知更是让微信群迅速升温——“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心理危机干预援助热线工作组”的招募。我和大家一样迫切地希望为抗击疫情做些什么。参与编写疫情心理问题应对手册,开通疫情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电话,组织学习针对疫情的心理督导,查询辟谣信息并搜集制作相关科普,作为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不论是医生、护士、研究生同学,大家都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

    犹记农历初五那天晚上,我负责接听热线,一直攥着手机等待电话的接入。而我的第一名来访者,就是一名医务人员。通过交流我得知,这名医务人员每天奋战在一线,工作处于高压、高强度状态;担心家人感染,只能住在职工宿舍;害怕家人担心,不能向他们倾诉内心的担忧。30分钟的心理疏导与交流,我能感受到他的情绪在变化。全天热线结束后是接受心理督导的时间,大家一起开视频讨论,根据接听热线中拿不准的问题,讲述自己的干预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交流意见,并互相为同伴们打气。而今,科室已经筹备相关工作,计划派出资深的老师前去武汉,为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场战“疫”,每个医护人员内心都是坚强无比的,只要有需要我们就会奔赴第一线。因为我们心中牢记的那句话,“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全国的医护人员都在驰援武汉的路上。朋友圈中的那段热传的视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同事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战友,在武汉天河机场隔空挥手,高喊加油!就像是两队士兵在前线相遇,询问前方战事,互相鼓舞。“山川相遇,国应无恙!”打赢这场战役,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前方的老师们,我们等着你们平安归来!加油,湖北!加油,武汉!





抗疫前线党旗飘扬,共产党人初心如磐

华西临床医学院-2017级-柳善睿


    “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是一种不畏牺牲的强大能量之体现,这一能量从何而来?它来源于于党的非凡历程。历史一次次把重任交给共产党人,共产党人一次次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革命年代,无数先辈为了心中信仰英勇牺牲。和平年代,为人民服务更多体现在尽职尽责。一百年来,先辈们的精神与韧性,孕育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红色精神。这些红色精神,给予共产党人精神之钙,教育一代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不忘前辈走过的来路。面对疫情感染的风险,他们不畏艰险,以行动甚至生命践行入党誓言,以鲜血和热泪将先辈的精神继续传承。

    党员和普通人一样也害怕会被感染,党员和普通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小家,党员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因辛劳而感到疲倦。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克服这些困难,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之中?因为他们更加懂得舍小家、为大家是党员的职责和本分所在。对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基层干部、公安民警、建筑工人而言,共产党人不是一个抽象名词,而是一个个切实的行动者。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面对突入其来的灾难,唯有团结才能战胜困难。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奠定人民紧密团结的制度基础,筑成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强保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在疫情防控站的第一线高高举起党的旗帜,体现了共产党人在困难面前“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先进本色,鼓舞我们更加坚定打赢疫情防控战的信心。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一定能战胜当前的困难。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父母的力量,父母的责任

华西公共卫生学院-2017级-周越阳


    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我看到了中国父母的力量与责任。

    2020年1月20日左右,中国百姓正在筹备隆重的春节,而此时新型冠状病毒开始大面积肆虐,防控工作箭在弦上。面对日益紧张的局势,众多的医护人员放弃了小家的团圆,奔赴一线救治病人,这其中也包含了很多的父母,他们是第一批应对疫情的中国父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严丽就是其中一员。三个月前,为了兑现对丈夫和孩子的承诺,严丽提交了休假申请,获得医院批准。疫情严峻,但考虑她是肿瘤患者,开过4次刀,长时间连轴转没有休息,科室建议她按原计划正常休假。20日,她带着丈夫和孩子来到机场,但临近登机时她却决定重回医院,与同事们一起继续抗击新型肺炎。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后,她好多天见不到女儿。“孩子不理解,抱着我哭,说我从来就没有兑现过承诺。”严丽说,“不是觉得自己高尚,只觉得一线医护人员紧缺,自己一辈子没当过逃兵。这一次也不能离开。”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的饶歆也是一位工作在一线的医生,但同时也是一位女儿的父亲。虽然工作间隙常常想孩子,但他知道,虽然严密防护,但病毒传播途径并不清楚,他怕自己成为“传染源”。他说,“爱她就少见她。”他们是了解疫情的医护人员,但他们也是中国父母,他们的职业让他们成为了最早应对疫情的人群之一。他们的舍小家为大家,张扬了医护的天职,也彰显了父母的责任与担当!

    紧接着,又一批抗击疫情的父母“出征”了:高速路口检测体温的执勤人员中有父母,他们对岗位的坚守减少了病毒的传播;医疗设备的生产者中有父母,他们对对责任的承担保障了医护人员和百姓的安全,一线报道的记者中有父母,他们对新闻的及时报道让广大公众知晓疫情的严重……

    第三批重视疫情的父母是不需要和病毒密切打交道的群体,这个群体是最庞大的父母群体,他们只需要待在家,只需要出门认真戴口罩,便是对社会做贡献。然而,这群父母也是最固执、最不听劝阻的父母。

    团年历来都是中国过春节少不了的习俗,众多的人聚集在一起吃喝玩乐。表姐提前了好几天邀约我们一家1月22日去她家团年。当时妈妈特别叮嘱我,说这次活动我一定得参加,要联络一下亲情。可就在这天的前一两天,新型冠状病毒流行这个消息开始升温,但并没有得到大多数第三批父母的重视。街上依旧车水马龙,戴口罩的人寥寥无几。去团年的前天晚上,我郑重地对父母说:“明天团年人很多,一定要把口罩带好。”屋内一片寂静。在我不厌其烦地重复下,父母以“嗯嗯”和未离开手机的眼睛终止了我的纠缠,他们更是对我“这种集会就不应该参加”嗤之以鼻。第二天三人中只有我一人戴了口罩,爸还以十分不屑的口吻说道:“你还真的戴口罩啊”。到了目的地,我发现一百多个人只有我一人戴了口罩,而这一百多个人绝大部分都是父母辈的人。随着疫情的严重,后面的几天我都像个监工一样,每天他们不得不不出门的时候我都守着他们把口罩戴上,他们回家的时候我的第一句话一定是“洗手!

    这样的“监工”并不只我一个,我发现我的同学、朋友几乎都有同样的苦恼,“当今的年轻人为让父母戴口罩也是拼了”的话题也成功挤上热搜,有人为了让父母戴口罩勤洗手甚至写了关于佛光保佑的微信推送。每天同学群里都能见到各种吐槽:“我爸说亲情一年不走就会断,他今天要去团年”“他们竟说我们当代年轻人贪生怕死,‘干啥啥不行,惜命第一名’”“我妈说非典那年我们都没带过口罩,你们太小题大做了”……我们挖空了心思让父母不要出门、让他们出门戴口罩,这代年轻人太难了,这批父母太固执了。虽然绞尽脑汁,但毕竟还是有些成效,爸妈虽然每天极度不乐意,但为了减少耳边的唠叨,不得不戴上口罩、勤洗手。“我爸戴着口罩打麻将去了。”这又是一个同学的吐槽。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反对聚集活动,但毕竟他戴着口罩去的。

    这样的艰难早已过去,每天不需要我提醒,上班的父母都会自觉戴上口罩,下班回来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洗手,他们会用酒精将手机消毒,他们会用消毒液喷洒房间。同学群里的吐槽渐渐变了,从父母的不屑到父母的叮咛:“没人的地方也不准出去玩,好好在家呆着”“一天躺在床上干嘛,起来锻炼,增强免疫力”。街上行人和车也很稀少,没有一个在街上走路的人没有戴着口罩。第三批父母也变成了疫情的积极应对者。

所有的人都是父母或父母的子女,当最难纠缠的第三批父母群体开始应对疫情,那全中国几乎都已经在勠力同心在为这场战役奋斗。众志成城,这场战役怎能不赢?万众一心,这场战役怎能不胜?黎明的曙光近在眼前。

    在这场战“疫”中,中国父母的力量得到了释放,父母的责任实现了传递。那些美丽的“逆行父母”以他们切身的行动践行着职责与使命,他们的子女长大后也定会接过面对困难“我怕,但我一定上”的责任,就像这次战役已开始成为主力军的90后医护人员说道:“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模样,治病救人。”而那些“固执”的中国父母经历这次挑战,相信也会抛弃侥幸的心理并坚守“阵地”,长辈与晚辈成了并肩的“战友”。亿万个父母,亿万个家庭,凝聚起磅礴的力量。战胜新冠肺炎,我们必胜!




今年的春天,来的有些晚

但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

让我们为华西战士们点赞

是他们的付出  让相聚来得更快

华西加油

中国加油





by/

来源/华西学子投稿 学校共青团公众号

编辑/包佳平 龙佳琦

责编/边子捷 邓靖微



热文速递 | 

>>建环声音:“战疫,我们在行动”

>>宅家指南 | 吃点儿啥?怎么做?怎么吃?

>>川大青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心得体会

>>四川大学优秀青年志愿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勉励回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